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系)光合生理指标差异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三种粒型小麦品种 (系 )的光合生理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小麦生育后期 ,中粒型品种的叶绿素含量Chl(a b)高于另外两种类型品种 ;而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Chl(a/b)低于另外两种类型品种。不同类型品种Pn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 ,峰值大小有明显差异。小粒型品种在Pn方面占有优势 ;大粒型品种虽然Pn不占优势 ,但其FLAR大 ,单株旗叶同化的养分多。旗叶面积与Pn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与FLAR呈极显著的正相关。Chl(a b)和Chl(a/b)与Pn和FLAR的相关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土壤水分对不同品种棉花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下,供试的不同品种棉花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主茎叶片的光合速率均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而明显地下降,各供试品种在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的水平。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其光合速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光合速率的变化可以看出,新陆早 6 号对水分较敏感,抗旱性弱,新陆早 1 号与新陆早 6 号类似;而新陆早 4 号在轻度到中度干旱时,光合速率下降较缓,只有到严重干旱时,其光合速率才会受到严重影响。说明它对轻、中度干旱有着较强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了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在3~4叶期接种,并于接种后1~10天内连续取样,然后测定其接种后内叶绿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在病菌侵入的初期,叶绿素a、b的含量都有所下降:在病菌侵染后7~10天时,感病品种叶片内叶绿素a、b含量比未接种对照低,而抗病品种叶片内叶绿素a、b含量均明显高于未接种对照;另外,致病力不同的生理小种对叶绿素a、b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同,7号生理小种对叶绿体的破坏能力最强,其次为6号生理小种,而4号生理小种则最弱,其中1号,2号生理小种居中。抗病品种叶片内叶绿素a/b的比值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初步认为叶绿素a/b的比值可作为大豆品种对灰斑病抗性鉴定的一种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钾高效大豆品种九农15和低效品种GD8521为材料,在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低钾胁迫对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从光合物质生产方面探讨不同效应型品种对低钾胁迫的耐性机制.结果表明:在低钾胁迫下,高效品种的叶绿素a、6及a b总含量与对照之间没有差异,但叶绿索a/b值较对照显著提高,而低效品种的叶绿素a及a b总量较对照显著降低,叶绿素b的含量及a/b值没有显著变化;低钾胁迫下高效品种仍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但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则显著低于对照,低效品种的各参数下降幅度远大于高效品种,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随着供钾水平的降低,高效品种叶绿素荧光各参数中仅F,显著增加,而低效品种F0、fm、Fv、Fv、/Fm、Fv/F0等参数的变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低钾胁迫下低效品种反应中心耗散的能量较多,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减少,而高效品种处理间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在低钾胁迫下高效型品种仍能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尤其是叶绿素a的比例显著提高,其光合电子传递过程受低钾胁迫的影响也较小,因而能保持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而低效品种受低钾胁迫时各参数则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光合生产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5.
氮磷对油用亚麻茎叶中生理指标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氮磷对胡麻茎叶中生理指标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以陇亚杂1号为材料,设计不施肥、施磷、施氮和氮磷配施4个处理。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溉地陇亚杂1号整个生育期茎、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一致,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片中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高峰值出现在现蕾期,茎中出现在盛花期;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先降后升,茎中呈降-升-降趋势;可溶性糖累积量,茎中先升后降,呈倒V型,最高值出现在绿熟期,叶中可溶性糖累积量也呈倒V型,最高值出现在盛花期。胡麻茎叶中叶绿素a、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和累积量都随氮磷增加而增加;氮磷配施与不施肥(CK)相比胡麻产量构成因子中单株蒴果数、每果籽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分别提高了27.97%、16.13%、18.52%和49.07%。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干旱胁迫的方法,在不同时期对品种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研究分析,对以新陆早系列品种为主的15个北疆棉花品种的抗旱性作了初步评价和研究。不同棉花品种间的抗旱性差异较大,其抗旱性依次为:新陆早33号>新陆早12号>新陆早48号>新陆早7号>新陆早1号>塔什干7号>新陆早31号>新陆早6号>新陆早9号>新陆早13号>新陆早36号>塔什干1号>KK1543>新陆早26号>18-3。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聚乙二醇(PEG-8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彩色和常规马铃薯组培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以6个马铃薯品种(系)的脱毒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比较了在固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10%,15%和20%PEG-8000模拟干旱胁迫和对照处理下(不含PEG-8000)培养50 d后组培苗生长生理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0%PEG浓度下,马铃薯茎叶中色素含量变化复杂,彩色马铃薯品种色素相关指标较常规品种对干旱更敏感。叶绿素a较叶绿素b对干旱的反应更为敏感,类胡萝卜素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较叶绿素更敏感。叶绿素b/a值较其他指标在干旱胁迫下更稳定。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彩色马铃薯较常规马铃薯增幅更大,因此在进行抗旱评价时不宜单采用色素指标。干旱影响导致的色素变化由强到弱为‘D613’>‘东农303’>‘200902’>‘渭薯1号’>‘春薯2号’>‘青薯9号’。  相似文献   

8.
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叶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暑季茶园覆盖遮荫,可以明显改变茶树叶片的组织结构,增强新梢的持嫩性;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幅随遮荫度的提高而增大,降低叶绿素a、b的比值.暑季叶绿素含量的日变化,叶绿素总量及其a、b的高峰值出现时间,45%和30%遮荫度的处理与对照处理相近,在上午9时左右,而60%遮荫度的处理在12时左右;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遮荫处理的叶绿素a、b含量均为下午15时左右,迟于对照(中午12时左右);叶绿素总量与叶绿素a的表现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夏暑茶的叶绿素含量,与遮荫度的大小和不同时段的光照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探究大花紫薇新品种紫婵的光合生理特征,为其栽培与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2年生紫婵和大花紫薇幼苗为材料,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2个试验植物材料的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及叶绿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紫婵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叶绿素含量(Chl)以及叶绿素a/b(Chla/Chlb)均显著大于大花紫薇(P<0.05)。(2)紫婵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为17.11μmol/(m2·s);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胞间CO2浓度(Ci)为早晚高中午低的单谷型,气孔限制值为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曲线。(3)大花紫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8:00和12:00,分别为14.41μmol/(m2·s)和13.16μmol/(m2·s);气孔导度亦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  相似文献   

10.
蔡素珍 《中国棉花》2011,38(7):37-39
 研究了新陆中31号、兆丰1号、鲁棉研15等11个杂交棉品种在新疆阿克苏市的农艺性状、抗枯萎性及产量表现。试验结果表明,鲁棉研15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最优,抗病性强,产量据第一位,与新陆中31号持平,比兆丰1号增产26.9%;新陆中31号生长势和抗枯萎性强,产量据第二位;鲁棉研25子棉产量比CK1兆丰1号增产14.8%,比CK2新陆中31号略低,位居第三。根据本试验结果,确定鲁棉研15、新陆中31号和鲁棉研25是南疆棉区较适宜的3个杂交棉品种。  相似文献   

11.
铁对大豆叶绿素,抗坏血酸的形成,积累有积极作用。缺铁胁迫大豆过氧化物值增高,硝酸还原酶,过氧化酶等活性下降。叶绿素a、b含量降低。本文发现品种间对缺铁胁迫存在差异,以跃进5号,中油83—19对铁敏感,郑长叶7号较耐。大豆根部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低,与品种特性有关,凡生长发育早或快的品种,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峰出现早。  相似文献   

12.
高产杂交棉棉铃发育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生态条件下,选用不同叶形杂交棉品种,分析比较不同品种棉铃直径、长度、体积、重量以及纤维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铃龄20d之前品种间棉铃最大直径、长度、体积及棉铃干重无明显差异;铃龄20d以后,棉铃最大直径、长度、体积及干重迅速增加,品种间均表现为石杂2号新陆早43号新陆早33号。对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分析表明,新陆早43号和石杂2号单株结铃数、铃重及产量均高于新陆早33号,但棉纤维平均长度、马克隆值和断裂比强度等纤维指标均低于新陆早33号。  相似文献   

13.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茶树新品种桂绿1号的光合-光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季晴天条件下,桂绿1号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约为9.36βμmol·m-2·s-1;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也为单峰曲线,但其最大值出现在15:00,约为4.06βmmol·m-2·s-1。该品种的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分别为354.60βμmol·m-2·s-1和7.13β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Φ)为0.088βmol·mol-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是直接影响桂绿1号茶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该研究为桂绿1号的引种、速生丰产和制定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水稻在膜下滴灌灌溉方式下叶片生理性状发生的变化,本文以粳稻品种"T-04"和"T-43"为材料,对传统淹灌和膜下滴灌两种灌溉方式水稻叶片生理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基本高于淹灌,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变化一致;两品种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型曲线,膜下滴灌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低于淹灌,与淹灌相比,滴灌的光合"午休"现象较明显;两品种膜下滴灌方式水稻叶片丙二醛含量高于淹灌。  相似文献   

15.
钼对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缺钼与施钼处理冬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的相对比值(SPAD值),研究了不同时期小麦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蛋白酶活性及叶绿素a、b比值(Ch1a/Ch1b)的变化,以探讨冬小麦缺钼黄化的原因。结果表明,34个冬小麦品种叶绿素SPAD值缺钼处理显著低于施钼处理,说明冬小麦黄化的原因是缺钼引起冬小麦叶绿素含量下降;播种后27和57d(低温时期)的两个冬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缺钼处理显著低于施钼处理,播种后135d(高温时期)的两个冬小麦品种缺钼和施钼处理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说明低温时期缺钼易引起冬小麦叶绿素含量下降,从而导致冬小麦黄化现象的发生。缺钼时类胡萝卜素含量同叶绿素含量一样显著下降,并与之在不同时期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缺钼与施钼处理间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表明缺钼时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不是分解加剧的结果,而可能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所致。两个冬小麦品种缺钼和施钼处理Ch1a/Ch1b较为恒定,无显著差异。然而播种后27、57和84d(温度较低时期)Ch1a/Ch1b比值显著高于播种后135d(温度较高时期),表明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受低温影响,而与钼营养的丰缺无关。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鲜食糯玉米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益强 《玉米科学》2007,15(5):084-088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下,鲜食糯玉米植株单株可见绿叶数和展开绿叶数、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功能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 b、功能叶净光合速率等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这些生理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除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势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外,其余指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7.
磁化水对甜玉米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4000GS磁化水浸种、灌溉甜玉米。结果表明:磁化水浸种可提高甜玉米种子发芽率,幅度为8.4%~9.5%;磁化水灌溉可增加甜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均上升,且a/b值增加,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提高产量;增产幅度因品种不同而异,粤甜9号、穗甜1号和广甜2号较对照分别增产9.1%、6.1%和10.3%。  相似文献   

18.
对水分胁迫下马铃薯叶片部分物质和能量代谢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ATP含量有增有减,但品种抗旱性愈强,ATP含量愈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b比值、ATP含量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50、-0.8509、+0.7945,P<0.01。因此,这些指标可用于马铃薯不同品种抗旱性的评定。  相似文献   

19.
橡胶树叶片氮素营养特性及其对施氮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 a橡胶树幼树为种植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田间试验,设置3种施氮水平处理(低氮28 g/株、中氮56 g/株和高氮84 g/株),动态监测降雨量、日均气温、成熟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各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橡胶树叶片氮含量在周年生长期内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施氮水平之间叶片氮含量差异不显著;②叶片叶绿素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全年呈多峰型曲线波动;不同施氮水平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③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叶片氮含量与日均温度及降雨量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日均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降雨量呈显著相关(P<0.05);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总量均与日均温度和降雨量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绿素a/b周年平均值和施氮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a/b降低。施用氮肥后叶片氮素和叶绿素含量均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叶绿素含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橡胶树叶片氮营养状况,但受到季节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盐胁迫对桉树幼苗的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尾巨桉(E.urophylla×grandis)DH3229、DH3327、T13和巨桉(E.grandis)A4 4个桉树品种的组培生根瓶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盐浓度胁迫对其新生根、新生梢生长量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了叶绿素含量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盐对桉树生长的影响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和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虽然低浓度的盐胁迫使叶绿素含量略为增加,但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叶片中的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叶绿素a/b值并未呈现单一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桉树叶绿素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负相关,说明盐胁迫下叶绿素的降解与膜脂过氧化存在密切的关系.DH3229、T13叶片叶绿素与脯胺酸含量呈正相关;而DH3327和巨桉A4则呈负相关,表明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对叶绿素的合成与降解并未起到直接作用.不同桉树品种对盐胁迫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DH3229抗盐性最强,在盐逆境下其叶绿素较稳定并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有望在盐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