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为害情况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双斑长跗萤叶甲为陕西省岐山县玉米及秋田作物上的一种新害虫。该虫自2001年在岐山县部分玉米田发现为害以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笔者通过对其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的观察研究,分析了该虫趋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玉米新害虫——异跗萤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异跗萤叶甲又名玉米旋心虫,俗称玉米蛀虫。成虫体长5毫米左右,头黑褐色,复眼发达、黑色。鞘翅颜色有绿色、棕黄色2种,具光泽。该虫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6月下旬幼虫开始为害,7月上中旬进入为害盛期。  相似文献   

3.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k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又名双斑萤叶甲。该虫在北疆奎屯地区棉花上的发生基数逐年增加。2010年6月下旬在玛纳斯县平原林场一块玉米田发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成虫,发生较重,平均百株有虫5头.单株最高14头,危害株率8%。近年来.双斑萤叶甲在玛纳斯县玉米病虫害调查中并未发现.如果不被重视.  相似文献   

4.
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斑长跗萤叶甲为害玉米、大豆、向日葵、马铃薯等多种作物的叶片和花穗.笔者通过7 a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该虫属高温、干旱型突发性害虫,并总结出一系列极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菱角萤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 ̄1996年研究结果表明,菱角萤叶甲在湖北孝感菱区常年发生7代,以6月上旬至7月中旬的2 ̄3代为害最重。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保护天敌,药剂防治的策略,主治第2代,补治第3代。化常防治以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6.
赵秀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34-135
通过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谷糜田双斑长跗萤叶甲形态特征、发生危害情况、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的观察研究,初步分析了该虫趋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磊  姜婷  曹骞 《农村科技》2021,(4):28-29
本文依据近年来对昌吉地区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田的调查研究,总结双斑长跗萤叶甲在昌吉地区发生情况、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并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为玉米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蓝田县玉米异跗萤叶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异跗萤叶甲为偶发性害虫,近年逐渐成为蓝田玉米生产重要害虫之一。根据其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农业和化学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八角瓢萤叶甲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辽宁玉米害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双斑长跗萤叶甲在辽宁省部分玉米产区发生危害严重,对玉米产量造成一定的损失,成为危害玉米生产的一种新害虫.针对其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该害虫发生危害趋于严重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是危害夏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在陕西省关中有范围扩大之势。作者介绍了其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分析了其发生危害与环境的关系,结合关中玉米生产特点,提出防治策略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为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又名双斑萤叶甲。该虫自2001年在岐山县部分玉米田发生以来,为害逐年加重,2004年虫田率90.0%,虫株率10.6%,平均百株虫量14.6头,2005年则分别上升为94.4%、21.3%和36.8头,严重田块虫株率达95%以上,玉米减  相似文献   

13.
杨文成  杨红 《农技服务》1997,(9):26-27,45
<正> 菱角是我国的特产水生蔬菜。营养价值高,既是佳蔬,又是良药。菱可清暑泄热、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等。其茎、叶柄、果柄长期煎汤服用,因含醇浸提液,有治疗子宫癌和胃癌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双斑长跗萤叶甲在黑龙江省的发生动态,2012年和2013年采用田间网捕和定点方法调查了黑龙江省哈尔滨、佳木斯和牡丹江3个地区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田间发生情况。结果表明:2012年和2013年3个地区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趋势一致,表现为6月底、7月初成虫开始为害,8月中下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期,危害株率达80%~100%,百株虫量达625头,9月中上旬开始消退。其中哈尔滨地区发生最为严重,但扩散现象并不明显,高粱田危害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5.
新疆棉花新害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论文对近几年来新疆棉田新发生的重要害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影响其发生因子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长跗双斑萤叶甲属鞘翅目叶甲总科叶甲科萤叶甲亚科。长附双斑萤叶甲是北疆棉田的一种新害虫,种群数量逐年增长,棉田危害亦逐年加重。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6~4.8毫米,体宽1.8~2.5毫米,长卵形,棕黄色。复眼较大,卵圆形。触角11节,长约为体  相似文献   

17.
去年7月中旬,在魏县部分乡镇村夏玉米田中发现有一种为害玉米小甲虫。成虫惧光,上午十点之后下午五点以前躲在玉米心叶或玉米叶片背面,一经触动有假死性。经查阅资料和有关专家鉴定,此虫为玉米异跗萤叶甲。俗名玉米旋心虫、黄米虫、钻心虫等。  相似文献   

18.
双斑长跗萤叶甲在吉林省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在我省主要为害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文章介绍了该虫生物学特性及为害特点,同时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观察 ,摸清了山楂萤叶甲在辉县太行山区的发生危害情况。结果表明 :该虫在辉县山区 1年发生 1代 ,以幼虫危害幼果最甚 ,并与山楂的物候期关系极密切。据此进行了药剂试验 ,提出了综合防治的关键时期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程玉新 《农村科技》2007,(10):29-29
双斑萤叶甲是我场棉田的一种新型害虫,我场2005年首次发现这种害虫危害棉花,2006年种群数量迅速在粘土地连队扩大,并且较往年发生时间早,面积大。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