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菇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是严把菌种质量关,而培养方法又是菌种质量优劣的关键,下面仅谈平菇原种的培养方法.以玉米或小麦粒等为主料,棉皮80%、数皮18%、石膏1%、过磷酸钙0.5%、石灰粉0.5%。料水比1:1.3。将新鲜玉米(小麦)浸泡8~10小时,煮15~20分钟,捞出沥去过多的水分,  相似文献   

2.
平菇母种通常采用PDA培养基,但琼脂价格昂贵,购买困难,为此我们用小米、大米、玉米(米查)制作平菇母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把制作方法介绍如下:(一)培养基的制作①小米100g;②大米100g;③玉米楂100g.各配方中再另加白糖、石膏各1g,先把干小米、大米分别放入纱布袋内,待水烧开后放入锅中煮,小米煮2分钟,大米煮7分钟后,取出置冷水中冲冼,然后摊在报纸上晾干表面水分.将玉米(米查)直接倒入开水锅中煮30分钟到半熟程度,只剩下一个硬心,捞  相似文献   

3.
朱刚 《食用菌》2017,(3):60-61
<正>利用整草(秸秆)直接田间露地栽培平菇,既解决了玉米通风透光,又保证了平菇遮阳保湿的效果,真正确保粮菌双丰收。1品种选择笔者选用江苏高邮食用菌研究所春夏季栽培的中高温平菇,白色伏夏200,该菌株抗高温、抗病害、大棵、片大整齐,产量较高。2培养料处理(1)扎捆:选择麦草、稻草、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将草或秸秆(轧破秸节)翻晒3~5 d,抖去灰尘残渣,扎成5 kg左右的小捆。(2)建浸泡池泡草:挖一个  相似文献   

4.
姚维龙 《食用菌》1989,(5):37-38
小麦、平菇、棉花、草菇套种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笔者于1987年用此法在半亩小麦田中套种平菇,其结果:收良种小麦350公斤;鲜平菇(投料2500公斤)3000公斤;平菇采收后移栽营养钵棉,并在棉花行中套种草菇,产皮棉75公斤,油籽150公斤,鲜草菇(投料3750公斤)1688公斤。除去农药、肥料、棉籽壳、薄膜等开支外,按当时市价纯收入达8500元。为了使南方农民共同致富,特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5年—1983年,我们进行了“玉米平菇大田间作”的试验,初步探讨了平菇与玉米大田间作的高产栽培工艺。结果表明,玉米条幅间各种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满足平菇的生长发育。由于平菇与玉米间密切的互惠作用,从而取得了亩产鲜菇3500—5000斤,玉米1300多斤的好收成,每亩收入达2500—3000元左右,较单种玉米的经济效益提高了10倍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粮菇争地问题,为大面积栽培平菇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玉米芯不同配方栽培平菇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明  哈保茹 《食用菌》1995,17(1):20-21
棉子壳是栽培平菇较理想的原料,但近年来由于棉子壳资源匮乏,价格昂贵,严重影响了平菇生产。为此,笔者进行了玉米芯栽平菇试验,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 西德89平菇,引自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 (二)试验设计 试验设七个处理,各处理培养料的配方(%):①玉米芯88,麸皮5,玉米面5,磷酸二氢钾0.1;②玉米芯87,麸皮10,磷酸二氢钾0.1;③玉米芯88,玉米面10,磷酸二氢钾0.1;④玉米芯83,麸皮10,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平菇、凤尾菇以麦粒为原料制作原种和栽培种,在生产上已逐渐显示其优势.笔者在实践中用稻谷作原料制平菇和凤尾菇原种、栽培种,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制法简介如下。(一)材料:容器以常见的罐头瓶为宜,洗净、沥干待用.稻谷要选颗粒饱满的稻谷,先用冷水或温水浸泡2~3小时(也可不浸),再置沸水中煮20~30分钟,当大部分谷粒稍有开裂时(不可煮糊)便可取出,沥干后即可装瓶.  相似文献   

8.
平菇     
正(舒筋活络的"膏药")平菇是一种栽培广泛的食用菌,而且栽培的方法很多,有室内床栽、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塑料大棚栽培等。平菇主要含有脂肪、糖类、粗纤维、无机盐、磷、铁、维生素B1、尼克酸等,因其质地肥厚,嫩滑可口。平菇是制作  相似文献   

9.
蔡德华  宋爱荣 《食用菌》1989,11(6):25-26
为了探索食用菌与粮食作物立体种植的新路子,我们于1987和1988年分别进行了玉米,平菇、木耳大田立体种植的研究。两年的试验都取得玉米亩产超千斤、平菇亩产3000多公斤和鲜耳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好收成,每亩纯收入达5000多元,比单种玉米的经济效益提高20多倍。试验表明,玉米、平菇、木耳大田立体种植可创三高产,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立体农业种植模式。现将两年的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商东升 《食用菌》2003,25(6):38-38
平菇因易栽培,好管理,产量高的特点,近年来发展很快。平菇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极强,所以在多种秸秆材料上都能良好生长,但未见有用鲜玉米苞皮栽培平菇的报道。我地农村每到玉米收获季节,都会产生大量玉米苞皮,但大都弃之路旁或付之一炬污染环境。为了变废为宝,我们试验了用鲜玉米苞皮栽培平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麦秸秆经饱和石灰水浸泡处理后,其半纤维素能够缓慢释放大量乙酰基团中和氢氧化钙,降低小麦秸秆的pH。试验对用饱和石灰水预处理的小麦秸秆生料栽培平菇技术进行优化,获得了一套以100%小麦秸秆为基质、无复配辅料,低成本,高成品率,高效益的平菇生料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动玉米产区发展平菇生产,我们指导菇农进行了玉米行间套种平菇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供试菌种为无孢平菇,引自河北望都食用菌研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小麦秸秆为主料,设计不同配方配制培养料,采用塑料袋熟料栽培平菇,研究不同配方对平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100kg,配以棉籽壳50kg和麦麸30kg,平菇产量最高,鲜菇重达276g·袋^-1,生物学效率达110.4%,比纯小麦秸秆高63.2%。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玉米秸秆代替棉籽壳栽培平菇,对不同配方中平菇的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商品性、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以及培养料中碳氮含量和酶活性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玉米秸秆栽培平菇的最佳配方为玉米秸秆52.2%、棉籽壳34.8%、麸皮10%、石灰2%、石膏1%。该配方可使平菇菌丝生长健壮、生长速度快,朵形好、叶片紧凑、朵大肉厚,平均单朵质量为193.34 g,生物学效率为127.66%,投入产出比为1∶2。通过对不同培养料配方中碳氮的研究,发现随着玉米秸秆添加量的增加,全碳和全氮含量均降低,碳氮比升高;随着平菇生长时间的延长,碳含量逐渐降低,氮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碳氮比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漆酶活性随平菇的生长发育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性随平菇的生长发育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我省有丰富的棉籽壳、玉米芯等资源,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开拓一种高效益,大面积栽培平菇的新方法,让美味高档食品早日成为大众佳肴,我们从1985年开始进行玉米大田间作平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通过两年来的试验,取得了亩产鲜菇1750~2500公斤,玉米650公斤的好收成,比单种玉米的经济效益提高10倍以上,为玉米产区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均新途径,现初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品种:平菇品种采用高温侧5,中温353,中温宁野24.玉米品种为紧凑型,叶片上冲、高  相似文献   

16.
用玉米粒生料制取平菇菌种,方法简单,节约资金,繁殖快。制作方法是。 1.选料:选择干燥、干净无杂质、无霉病的当年玉米粒。 2.玉米粒处理:将选好的玉米粒放入盛有深红色高锰酸钾水的溶器内,药液浸没玉米粒2厘米为宜。泡48小时,然后将原液种放入锅内煮至开花(40分钟),水少加开水。捞出用开水冲后,随即放进无菌室拌入0.3%多菌灵,4%石灰粉,含水量达65%开始装瓶。 3.装瓶:培养料不可装得过紧实,装至瓶  相似文献   

17.
利用透射电镜,对平菇菌盖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平菇成熟菌丝细胞有完整的双层细胞壁结构,内含细胞膜,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泡囊,核糖体,糖原、须边体及典型的桶孔隔膜,有的细胞中,糖原颗粒了聚集在细胞质中,泡囊中也含有大量颗粒。线粒体膜,核膜,孢子膜均为双层,轮廓清晰。孢子中有线粒体、核、泡囊、核糖体、内质网。老化菌丝内有较大液泡,不见各种细胞器。  相似文献   

18.
《浙江食用菌》2010,(6):8-8
(1)煮菇。将洗净、沥干的鲜平菇放入已烧开的大锅水中,煮7~10分钟,捞出摊在干净的凉席上,迅速冷却。 (2)腌制。将冷却的平菇置于25°Be(°Be为渡美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法)的浓盐水缸中或水泥池内,菇体与盐水之比为1:1。  相似文献   

19.
曹德宾 《食用菌》1993,15(5):15-15
制作平菇原种以何种基质及配方为好有关这方面报道不多。为此,笔者于1992年5~10月,用不同原料和不同配方制作平菇原种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配方原种配方(%):①棉子壳90,麸皮3,石灰3,磷肥3,石膏1(对照);②玉米100;③玉米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莱阳农学院研究的平菇、玉米立体种植高产技术,最近在山东通过了省级鉴定。与会的全国著名专家教授认为,这一研究成果是我国种植业上的一项创新,探索了一条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987年始,该院农学系讲师蔡德华、宋爱荣等有关科技人员经过了三年多的探索和反复试验,采用菌丝袋植室内外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平菇、玉米间作田间气温、地温、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等适于平菇、玉米生长的良好环境条件,成功地研究出平菇、玉米立体种植双高产的新模式。该项技术工艺具有不争光、不争地、不争肥、成本低、双高产的特点,可把棉籽壳、玉米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