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苗期的病虫害主要来自地下害虫和粘虫,播种时,害虫已经存在于土壤之中,尤其是地老虎,严重威胁着玉米幼苗的生长。玉米播种后,土壤中的害虫就会对玉米种子造成一定的危害,从而导致出苗不全,生长出的幼苗呈现出萎蔫状态。因此,对于玉米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了玉米苗期常见的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系统调查了安徽省不同地区、玉米不同生育期害虫种类及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发现:安徽省全境玉米适生期长,玉米种植结构复杂,北部地区以连片种植夏玉米为主,南部地区以插花式播种春玉米为主。与为害夏玉米的害虫相比,南部春玉米害虫种类更为多样。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全省玉米的主要害虫,其中铜陵地区春玉米苗期受亚洲玉米螟为害最重,被害株率达25.6%。蜗牛在夏玉米穗期和春玉米苗期为害严重,部分田块被害株率达100%。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春、夏玉米穗期的另一主要害虫,常与亚洲玉米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混合发生,但在淮北地区玉米秸秆中未发现冬后存活的桃蛀螟幼虫。  相似文献   

3.
吡虫啉浸拌种对玉米苗期虫害控制效果李钦存程爱英杨文君(河南滑县四间房农业技术推广站456487)(河南省农业委员会456400)蓟马、灰飞虱、蚜虫、瑞典蝇、玉米旋心虫等是我区玉米苗期主要害虫,可造成玉米枯心,心叶破碎、扭曲,叶片粘连等症,严重影响玉米...  相似文献   

4.
玉米苗期地下害虫药剂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德乾 《植物医生》1998,11(3):28-29
玉米苗期地下害虫药剂试验初报薛德乾(福建省上杭县临城农技站,364200)保苗率(%)=×100对照死苗率-处理死苗率对照死苗率玉米的苗期地下害虫有蟋蟀、蝼蛄、蛴螬,危害严重,常导致缺苗。为确保玉米全苗增产,特筛选防治玉米苗期害虫有效药剂,于1997...  相似文献   

5.
二点委夜蛾是玉米苗期害虫,近年来对玉米为害严重,造成玉米减产。介绍该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并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滇东北温凉地区和滇南暖热地区夏玉米田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系统调查,明确了云南南北两地玉米上的害虫优势种及其天敌优势种的发生动态规律,以期为玉米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滇东北昭通地区害虫优势种是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为抽雄散粉期和蜡熟期;天敌优势种是异色瓢虫,发生高峰期滞后于玉米蚜。滇南普洱地区玉米抽雄散粉期之前害虫优势种为黄脸油葫芦,发生高峰期为小喇叭口期;抽雄散粉期之后害虫优势种是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为完熟期;天敌优势种是异色瓢虫和黑带食蚜蝇,两种天敌的发生高峰期和玉米蚜吻合。因此,昭通地区防治重点为玉米蚜,防治适期为玉米抽雄散粉期之前。普洱地区防治重点为黄脸油葫芦,可从从苗期开始采取防治措施;玉米蚜的发生时间较晚、为害较轻,可在玉米吐丝期之后对其进行防治。田间施药的时间应注意避开天敌的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2011年全国二点委夜蛾暴发概况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发生的害虫——二点委夜蛾[ Proxenus lepigone (Moschler),异名Athetis lepigone ]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暴发,呈现出分布范围广、发生面积大、虫量密度高、田块间差异大,幼虫发育不整齐、为害时间长等特点.总结造成二点委夜蛾暴发的原因,即虫源基数的积累是大发生的先决条件,小麦-玉米连作和小麦秸秆还田等栽培耕作制度营造了害虫的适生环境,黄淮海大部小麦收获期推迟,使得玉米苗期与二点委夜蛾幼虫为害期吻合度高,6月下旬和7月上旬降水较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该害虫的发生为害;提出了将二点委夜蛾列入重点监测对象开展常规测报,提高植保技术人员对新发害虫规律的认识,投入科研力量加强基础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阎毅 《植物保护》1984,10(4):33-33
在息烽县调查玉米苗期害虫发生为害程度时,发现玉米螟、大螟、粘虫、蝗虫、以及软体动物蛞蝓等几种害虫和有害动物为害状,极易混淆。为了提高调查质量,笔者对上述几种害虫的为害状及为害特点作了仔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蛀茎夜蛾发生特点及其防治金光龙,齐永志,王淑华(辽宁铁岭市植保站112000)(昌图县植保站)玉米蛀茎夜蛾又称枯心夜蛾、大菖蒲夜蛾,是突发性苗期害虫。在辽宁、内蒙、黑龙江等省(自治区)主要为害玉米、高粱、小麦、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铁岭市曾于1965...  相似文献   

10.
据文献记载,黑麦秆蝇[Oscinelafrit(L.)]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主要危害小麦等麦类作物,也寄生多种禾本科杂草,偶害玉米。近年来,我们发现黑麦秆蝇在山西一些玉米种植区已成为玉米苗期不可忽视的重要害虫。危害玉米幼苗生长点形成枯心;枯心株...  相似文献   

11.
玉米耕葵粉蚧是玉米的新害虫 ,目前已在河北省邢台、保定、廊坊、唐山等地发生为害 ,并有逐年加重为害的趋势。 1 999年廊坊市的永清县、安次区、固安县、香河县发生为害严重 ,造成大面积夏玉米苗期叶片叶脉发黄 ,幼苗生长缓慢或枯萎 ,植株矮小细弱 ,甚至枯死。 2 0 0 0年 7月初部分夏玉米地块已出现被害 ,受害面积不断扩大。玉米耕葵粉蚧属粉蚧科粉蚧属。在廊坊市 1a发生 3代 ,以第二代为害夏玉米最为严重。第二代发生期为 6月下旬至 8月上旬。此时正值夏玉米幼苗期 ,耕葵粉蚧卵开始孵化 ,若虫聚集在夏玉米茎根基部和近地面叶鞘内吸取汁液…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全球预警的一种重大农业害虫。2019年1月份入侵我国,半年时间已迅速扩散和蔓延至21个省市。在黄淮海夏玉米地区,草地贪夜蛾幼虫与甜菜夜蛾、棉铃虫、亚洲玉米螟、劳氏黏虫等鳞翅目害虫常常混合发生。这几种幼虫特别是低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及取食为害玉米的症状相似,容易混淆,给田间鉴定带来困扰。本文详细比较了草地贪夜蛾与甜菜夜蛾、棉铃虫、亚洲玉米螟和劳氏黏虫的低龄和高龄幼虫的形态差别,以期为黄淮海玉米田苗期草地贪夜蛾的准确监测和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北京市玉米的主要害虫,开展了全程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工作,推广以"一封两杀+赤眼蜂+理化诱控+立体应急防治"为主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对二点委夜蛾、黏虫等苗期害虫防治效果可达79.8%;对玉米螟、桃蛀螟等钻蛀性害虫防治效果可达84.5%;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60%以上;玉米售价增加50%,节本增效1 410元/hm~2。该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北京地区玉米害虫为害严重、化学药剂防效不理想问题,节约了农药与农田用水,保护了首都生态环境与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弯刺黑蝽在天全成灾弯刺黑蝽是四川盆周山区玉米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历年有所发生,但发生轻,发生区域集中在海拔800~1000m玉米地上。为害高峰期在5~6月份玉米苗期,吸食玉米生长点,出现畸形苗,不能正常生长,造成缺窝脱苗。1996年,大寨乡铜林村出现6...  相似文献   

15.
稻筒巢螟Ancylolomia japonica Kollar,根据目前报道,只危害水稻和部分禾本科杂草,1981年我们发现,该虫对玉米苗期的危害远较水稻为重,有的年份大于地老虎。危害严重的(土丘)块,被害株率高达28.3%,一般堰块在3%至20%之间。因此,已成为我地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我们从1981年至1985年在大庸市沅古坪等地进行观察、试验,  相似文献   

16.
玉米二点委夜蛾、玉米螟、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为害日益猖獗,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安全。由于其发生种类多、数量大、时间长、不同种类世代交错,单纯化学防控用药量大、效果不理想。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和特点,对原有杀虫灯防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优化,通过使用波长为340~360 nm和440 nm的灯管、从春季越冬代开始诱杀、增加灯杆高度使杀虫灯可不断调节保持高于作物冠层1 m等3项技术创新和及时清理电网、安装在开阔无障碍物区域等2项安装维护要点,达到了杀虫灯全程高效防控鳞翅目害虫的目的。两年示范结果表明,对苗期二点委夜蛾防效均在95%以上;2019年对玉米中、后期鳞翅目害虫防效分别为93.85%和87.02%,2020年在玉米中后期害虫普遍较重的情况下,高效杀虫灯防效也达到了80%。  相似文献   

17.
二点委夜蛾是玉米的新害虫,2011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暴发,已经成为该区夏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2012年在山西省洪洞县对二点委夜蛾A、B两种性诱芯的诱蛾性能进行了田间测试.结果表明,在6月21日至8月17日,B诱芯的平均诱蛾量是A诱芯的2.49倍,显著提高了诱蛾数量.B诱芯的单盆单日最大诱蛾量达到280头,而A诱芯最高仅为85头.两种诱芯的田间有效期均达58 d,对二点委夜蛾的诱蛾量季节动态基本一致,且B诱芯的蛾量高峰较A诱芯早、峰值更明显.可见B诱芯的诱蛾性能比A诱芯具有明显优势,可应用于二点委夜蛾成虫的动态监测和诱杀防治中.  相似文献   

18.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发生并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鉴定的玉米新害虫。由于该害虫易与黄地老虎在形态上混淆.因此目前的发生范围尚未澄清.且很易延误防治。为此,2011年冀州市各地加强了对二点委夜蛾的监测和研究.根据黑光灯诱测.6月10日各地蛾量骤增.进入第一代蛾高峰.6月下旬至7月二点委夜蛾为害玉米苗期.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为害程度重于2010年.为害范围扩大,对玉米造成减产,因此.要采取措施对二点委夜蛾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黑龙江省东部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国营农場,新发现几种玉米苗期蛀茎害虫,其为害日趋严重,在某些农場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壠现象。经作者初步调查,已发现有夜蛾三种,一种系玉米枯心夜蛾 (Helotropha leucostigma laevis(Butler)),另两种经杨集昆先生鑑定,学名是Amphipoea burrowsi。Chapman和Gortyna Basalipunctata Graeser。这两种害虫国内尚未有报导,亦未定中名。作者建议将前者定名为白腎纹夜蛾,后者为斑纹黄夜蛾。现将其形态特征和发生为害情况作简要报导。  相似文献   

20.
油菜是临夏州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受多种害虫危害,尤其是苗期(子叶~7叶)。本实验在2012年设在甘肃临夏州和政县,选用2种药剂(毒死蜱与辛硫磷)来防治春油菜苗期主要害虫油菜跳蚤甲(Psylliodes punctifrons Baly)。比较了2种农药及2种施药方法对害虫防效的差异,分析防效与产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并从中选择出适宜保苗、保产的农药。对春油菜苗期害虫防治提出了建议,为临夏州春油菜区害虫综合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