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敬 《现代园艺》2011,(19):102-103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西部生态状况、着眼国家和民族长远生存利益、站在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为实现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根据元阳县退耕还林现状,提出几点建议来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刘阳 《花卉》2018,(10)
如今,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社会发展,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首要问题。政府也加强了对生态问题的关注,正大力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前,农村地区正在施行退耕还林政策,正大面积造林,掌握合理的营造林技术是退耕还林目标实现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几点有效的营造林技术,可推广应用于退耕还林计划中。  相似文献   

3.
<正>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本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把"退耕还林恢复生态和带动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路贯穿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之中,争取通过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带动本地林业产业大发展,走出一条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的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抓好产业发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要突出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2个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伴随科学发展观的不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严峻。生态环境保护与退耕还林有重要的关系。主要针对退耕还林分析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目的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正>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镇平县抢抓机遇,自2002年以来,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截止2010年底,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9267hm2。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21.3%提高到2007年的23.6%。但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给予农户补助的期限陆续到期,如何使退耕还林工程真正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由于前期的发展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导致我国环境破坏严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大大提升。为了改善和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我国开展了绿色环保工作,建立环保工程,退耕还林,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退耕还林工程需要我们有计划的设计退耕范围,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应该"因地制宜"种植与之地形,气候相符合的绿色植被,从而恢复一个地区的原有绿色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退耕还林工程严重影响了农户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退耕还林对农户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7.
实施退耕还林十周年以来,榆阳区认真贯彻"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综合措施,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大好机遇,大规模地开展了退耕还林(草)建设工作,使全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效益。  相似文献   

8.
彭丹 《现代园艺》2014,(22):172-174
介绍了丽江市自然、森林资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实施退耕还林的主要做法及经验、取得的成效,论述了丽江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工程管理水平粗放、投资补助标准低、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相应地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巴马县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经多年持续实施,工程建设成效初显。针对巴马退耕还林工程存在问题,提出了增加中央财政投入,提高补助标准,出台相关政策及加大培训力度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发掘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以新一轮退耕还林为主题,基于2012-2022年CNKI平台中的数据库,取300条样本,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方法,深入解析我国新一轮退耕还林相关研究,包括研究机构合作网络、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时区图谱和关键词突现图谱等方面。结果表明:(1)有关退耕还林的相关文献数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2)有关我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研究文献主要围绕“后续产业”“农户收入”“生态效益”等问题展开,高频关键词显示新一轮退耕还林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要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一味地扩大生态林规模并不可取。(3)退耕还林研究以对社会经济状况与初期退耕还林措施的综合改进分析为始发点,逐渐转变为以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相互交织并存,并逐渐向以生态效益为主题逐步细分进行发展。所以,科研理念、方法之间的交融与并行以及怎样继续巩固和拓展退耕还林成果,如何合理的扩大退耕还林规模、保障农村环境安全、提高退耕农户增收,成为了今后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1.
康胜者 《吉林蔬菜》2012,(10):39-40
退耕还林工程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党中央、同务院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的重大决策。延吉市退耕还林工程自2002年开始启动,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国务院和省、州有关退耕还林的精神及具体要求,在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努力工作,基本达到了工程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结合当前我国实际情况,退耕还林是一项重要举措,在保证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在部分25度以上的非基本农田坡耕地上实施退耕还林,以此增加绿化覆盖率,有助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但在实际落实退耕还林项目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主要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深入阐述目前退耕还林工作中出现的不足,提出有效实施对策和措施,以此加快退耕还林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我国强调可持续发展,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而在退耕还林工程开展的过程中,会影响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发展。因此,针对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胡元琴 《花卉》2017,(2):95-96
新时期,退耕还林工程有利于对自然生态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从而有效促进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及提供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退耕还林至关重要。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作用,然后对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对策进行详细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晓春 《花卉》2020,(6):259-260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生态建设重要举措,对西部大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青海省按照国家有关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当地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特别是高原鼢鼠发生严重,为害面积不断扩大,对林木成活及生长造成很大影响,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为此有必要了解和掌握青海省退耕还林高原鼢鼠发生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本文结合实践对青海退耕还林工程高原鼢鼠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对于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影响作用,因此政府更需加强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力度,促进其更加长远的发挥价值。本文从农户参与意愿与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了二者间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优化措施,致力于促进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永善县退耕还林效益评价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峦 《现代园艺》2014,(6):127-128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工程措施。由于历史上不合理的滥垦滥伐、过度放牧等造成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使永善县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护土壤、有机物质生产等也大大减弱。永善县为贫困山区县,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退耕还林政策到位好,群众积极性高,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形成了产业型经济模式,取得了较好成绩。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发展地方经济林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效益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区要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注意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以张掖市为例,分析其李、杏产业发展的条件,提出退耕还林区李、杏特色林果后续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基于社会逐渐趋向于可持续发展的当前背景下,就退耕还林对自然与社会影响进行相关研讨,旨在从充分发挥出退耕还林此项生态政策的积作用,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