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蛋鸡育雏期结束到产蛋期之前的阶段为育成期(一般是指7~18周龄)。但现代优良蛋鸡品种,已不再单纯地以周龄或体重作为育雏、育成阶段划分和营养调整的标准,而是以体形、体重发育的程度为标准。前期以骨骼为主,后期则以体重为主。育成期是为产蛋期打基础的阶段,育成期鸡群体形、体重的达标与否及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蛋性能的好坏。因此,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提高育成率的前提下,培育  相似文献   

2.
正蛋鸡育成期是指蛋鸡育雏期结束到产蛋期之前的一段时间(一般是指7~18周龄)。但现代优良蛋鸡品种,已不再单纯地以周龄或体重作为育雏、育成阶段划分和营养调整的标准,而是以体形、体重发育的程度为准则,前期以骨骼为主,后期则以体重为主。育成期是为产蛋期打基础的阶段,育成期鸡群体形、体重的达标与否及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蛋性能的好坏。因此,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提高育成率的前提下,培育体形体重符合品种标准、发育均匀一  相似文献   

3.
正(续第2期第19页)蛋鸡的培育可划分为3个阶段:育雏期(0~6周龄),育成期(7~20周龄)和产蛋期(21~72周龄或淘汰)。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1)温度和湿度。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弱,产热能力和保温能力都较成年鸡差,且对温度敏感,因而在育雏前3周要注意保温和控温。小鸡出壳后1~3天,温度控制在  相似文献   

4.
正蛋鸡的产蛋前期包括育雏期(育雏前期和育雏后期)、育成期和预产期,一般地,蛋鸡0~14日龄是育雏前期,15~42日龄是育雏后期,43~98日龄是育成期,99~130日龄是预产期。由于各阶段蛋鸡的生理特性不同,饲养管理的关键点也就不一样。1育雏前期0~14日龄的雏鸡生长速度快,刚出壳时体重只有35~40g,14日龄就能达到110g左右,增加了差不多2倍。由于体重绝对生长速度极为迅速,但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脏生长发育、消化吸收功能往往不能同步跟进,加上雏鸡的体温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饲养商品鸡,还是饲养种鸡,都要经过育锥(0~6周龄)、育成(7~20周龄)、生产(20周龄以后)三个阶段,其中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鸡的生长发育及成活率,更会影响到将来成年鸡的生产水平和生产性能,关系到养鸡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说育锥是养鸡生产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养鸡业的成败,笔者从事蛋鸡饲养多年,本文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经验归纳总结,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育雏结束产蛋鸡舍前这段时间称作育成期,也叫青年鸡阶段。一般称7—18周龄这段时间的鸡为育成鸡。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十分重视雏鸡和产蛋鸡的饲养管理,却粗放了育成鸡的饲养,育成鸡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从而影响到鸡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蛋鸡一般分为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3个阶段。为蛋鸡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介绍了蛋鸡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0~6周龄的小鸡称为雏鸡。育雏是蛋鸡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育雏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雏鸡整个培育期的正常生长发育,也影响到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发挥,对种鸡则影响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续第2期第19页) 蛋鸡的培育可划分为3个阶段:育雏期(0~6周龄),育成期(7~20周龄)和产蛋期(21~72周龄或淘汰). 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①温度和湿度.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弱,产热能力和保温能力都较成年鸡差,且对温度敏感,因而在育雏前3周要注意保温和控温.小鸡出壳后1~3天,温度控制在34℃~35℃:4~7天,温度降至32℃~33℃;以后每周降低2℃~3℃,至室温达20℃恒温.  相似文献   

10.
正蛋鸡产蛋前期包括育雏期(育雏前期和育雏后期)、育成期和预产期。蛋鸡0~14日龄是育雏前期,15~42日龄是育雏后期,43~98日龄是育成期,99~130日龄是预产期。由于各阶段蛋鸡的生理特性不同,饲养管理的关键点也不相同。1育雏前期0~14日龄的雏鸡生长速度快,刚出壳时体重只有35~40 g,14日龄就能达到110 g,增加了约200%。由于体重绝对生长速度极为迅速,但内脏  相似文献   

11.
对于蛋鸡的饲养,通常人们只对雏鸡与产蛋鸡比较关注,而对于育成期的蛋鸡却不够重视。饲养育成期的蛋鸡,对日后产蛋鸡生产机能水平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它又是直接影响成年蛋鸡体型的大小及是否高产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加强对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饲养人员需提高重视度。1培育育成鸡的目的育成鸡一般在4~18周龄上下便需进入产蛋鸡舍,而此时蛋鸡的体重与生殖系统都会随之增加与发育。培育育成鸡的目的就在于,使得蛋鸡的体成熟及性成熟达成一致,即取得满足品种标准的家禽体型元素:精神面貌与均衡度好、健硕无病、达到一定体重指标、适宜开产的蛋鸡群体。  相似文献   

12.
蛋鸡育雏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蛋鸡饲养中根据其生理特点,将蛋鸡分为三个阶段,即:育雏期(0~6周龄),育成期(7~20周龄),生产期(开产-淘汰)。育雏期的鸡具有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生长发育迅速,  相似文献   

13.
从0~8周龄育雏阶段、9~20周龄育成期、产蛋阶段、日常卫生管理与免疫接种等方面介绍了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以供蛋鸡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蛋鸡养得好,育雏是关键。产蛋鸡的育雏期就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这个阶段饲养管理是养好产蛋鸡的关键时期。在实际的饲养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根据蛋用雏鸡的生理特点,从实际出发,注重育雏前的准备工作,搞好环境控制,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1调整营养水平育雏期和育成期的饲养是连贯的,前者对后者有决定性影响。育成期的生长与产蛋性能高度相关,雏鸡5周龄体重大者,其未来的产蛋性能也好。16周龄鸡群的整齐度十分重要,产蛋期内死亡的母鸡与此有关。体重轻者所产的蛋小,体重大而过肥者产的蛋大,但二者的产蛋性能都不好。育雏期满,白壳和褐壳蛋鸡体重分别应达440克和500克,一般规定当体重达标时,中雏(7~14周)饲粮中代谢能和蛋白质应降为11.72兆焦/千克和16%。若幼雏阶段体重明显不足,就应继续  相似文献   

16.
<正>鸡蛋含有丰富的全价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是各种来源蛋白质中最完善的。一只刚出生的雏鸡要培育成合格的高产蛋鸡,并使其进入产蛋阶段后发挥高产性能,必须给它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在此主要探讨一下蛋鸡在饲养过程中存在的几点注意事项。1充分发挥雏鸡育雏期间的生长发育潜力1.1育雏期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使雏鸡在育雏期正常生长发育,是培育高产鸡的关键。育雏期生长发育速度是最快的,且骨骼与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强度  相似文献   

17.
在养鸡生产中,人们普遍对育成鸡不重视,一是因育成鸡吃料多长得快,易饲养好管理,不易得病死亡;二是育成期较长(7~20周龄),在此期内光投入不产出。所以生产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育雏期和产蛋期,而忽视育成期,这些都是传统的饲养方法。而现代蛋鸡饲养法大大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观念。传统育雏期是按周龄划分的,而现在是按体重划分时期的,如迪卡褐,体重达650g以上为育成期(8周龄),1540g以上为产蛋鸡;法国伊莎褐,体重850g以上为育成期(10周龄),1570g以上为产蛋期。另外,现代蛋鸡品系的开产日龄普遍提前…  相似文献   

18.
<正>1饲养密度太大我国蛋鸡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小规模、大群体。由于受资金、场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或者饲养者片面追求饲养规模,养殖户育雏、育成的密度普遍偏高,第一周的育雏密度一般是每平方米30只,而实际高一倍者比较普遍,甚至高2~3倍。有的户从进鸡到转群上笼饲养密度不变,早期不能按时疏散,6周龄的体尺、体重难以达标,直接影响育雏、育成鸡的质量。在多年的蛋鸡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蛋鸡养殖户虽然众多,大多是小规模养殖,其中有一部分养殖户缺乏专业知识,现代化养殖技术更是谈不上,笔者结合当地情况谈谈蛋鸡的饲养管理。1抓好育雏饲养管理要饲养出一批品质优良的蛋鸡首先应该从雏鸡饲养抓起,雏鸡到育成鸡再到产蛋鸡,每一个环节的饲养方法都要有一定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对于广大养殖户来说,蛋鸡的产蛋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殖经济效益。从育成期到产  相似文献   

20.
鸡在6日龄以前的饲养阶段,称为育雏期。育雏期是发病和死亡率最高的时期。这是因为首先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雏鸡一般到3周龄体温调节机能才发育齐全。具有御寒能力.因此,育雏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其次,生长发育快,消化能力差雏鸡胃肠容积小,所以要提供营养齐全。易消化的日粮,少喂勤添不断供水.再次,个体小,自卫能力差。较过敏.易受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