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阐述了凌海地区开展麦稻复种试验意义,并介绍了品种选择、种植时间、冬小麦越冬前管理、春季管理,以及下茬水稻栽培管理等麦稻复种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 麦稻复种技术研究从76年开始,经过9年试验示范、于84年通过省级鉴定。该项技术的辽南、辽西上茬小麦品种以铁春1号、辽春8号、大麦品种以啤酒大麦蒙克尔为宜,下茬水韬以富士光较为适宜。麦稻复种比一季稻增产15.9—29.8%,每亩增收50元左右;比旱田每亩增收1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利用稀缺或隔年卫星遥感影像估算大地理区域麦稻连作水平的可行性,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利用隔年TM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并分析了麦稻连作水平。在解译隔年稻麦卫星遥感影像获取麦稻连作面积信息的基础上,运用马尔可夫链建模方法构建麦稻连作水平评估模型来估算麦稻连作水平,并用GPS 实地取样调查对估算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常熟市麦稻连作指数为0.76,即有76%的小麦连作水稻,估算精度在95%以上,与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相比较,统计麦稻连作指数或水平更能反映大地理区域麦稻连作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正> 麦稻复种是适应我省春旱夏涝自然气候特点的一种新型栽培形式,它有利于充分利用本地的光、热、水等各种自然资源,具有节水增产的明显效益,但需要根据作物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土壤条件、施肥水平、气象因子等严格掌握每项技术措施实施的科学性和时间性,才能充分发挥麦稻一年两熟的优越性。根据课题进展的需要,1984年主要开展了上、下茬品种、施肥、灌溉以及高产栽培等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香瓜与水稻复种试验,阐述了瓜稻复种的经济效益。总结了瓜、稻的栽培技术,在提出上茬香瓜和下茬水稻的整地时间、育苗、移栽、男间管理等具体措施的同时,指出了同一块地瓜稻可连续复种的年限。  相似文献   

6.
我国稻—麦两熟种植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农业文明古国 ,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就已进入“耜耕农业”阶段 ,约在5000年前进入“犁耕农业”阶段。麦稻两熟始见于宋代 ,期间 ,水稻、旱粮间作复种耕作制度在我国长江流域已发展到相当规模 ,精耕细作技术已发展得相当完善。新中国成立后 ,增加粮食产量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点 ,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种植制度变革的重要标志是 ,双季稻种植北缘由原先的28°N推进到31~32°N地区 ;稻麦二熟由原先的长江流域推进到华北平原的北缘(40°N) ;1975年前后全国耕地复种指数…  相似文献   

7.
稻菜复种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蔬菜的病虫害、防止保护地内土壤的盐渍化。结合盘锦地区稻菜复种的实践,提出了日光温室冬春茬果菜类与水稻复种、大中棚春茬甘蓝或西葫芦与水稻复种及中小拱棚生叶菜类与水稻复种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稻-麦两熟种植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农业文明古国 ,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就已进入“耜耕农业”阶段 ,约在5000年前进入“犁耕农业”阶段。麦稻两熟始见于宋代 ,期间 ,水稻、旱粮间作复种耕作制度在我国长江流域已发展到相当规模 ,精耕细作技术已发展得相当完善。新中国成立后 ,增加粮食产量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点 ,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种植制度变革的重要标志是 ,双季稻种植北缘由原先的28°N推进到31~32°N地区 ;稻麦二熟由原先的长江流域推进到华北平原的北缘(40°N) ;1975年前后全国耕地复种指数…  相似文献   

9.
稻菜复种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蔬菜的病虫害、防止保护地内土壤的盐渍化。结合盘锦地区稻菜复种的实战,提出了日光温室冬春茬果菜类与水稻复种、大中棚春茬甘蓝或西葫芦与水稻复种及中小拱棚生叶菜类与水稻复种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香瓜与水稻复种试验,阐述了瓜稻复种的经济效益。总结了瓜、稻的栽培技术,在提出上茬香瓜和下茬水稻的整地时间、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等具体措施的同时,指出了同一块地瓜稻可连续复种的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