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连续2 a对间作白三叶草茶园及单作茶园开展大田对比试验,调查分析间作白三叶草对茶树生长、氮素吸收和新梢品质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白三叶草的茶树新梢发芽密度、百芽重、新梢产量和修剪物生物量均高于单作茶园。2021年,间作茶园的新梢发芽密度、百芽重和产量显著高于单作茶园;间作茶园的新梢全氮含量、成熟叶全氮含量及修剪物全氮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单作茶园。此外,间作茶园新梢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单作茶园,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差异;间作茶园新梢酚氨比低于单作茶园,二者间显著差异。由上可知,白三叶草间作对茶树地上部生长具有积极促作用,本研究可为茶园间作白三叶草提供评价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茶树新梢挥发物与茶树品种对绿盲蝽抗性的关联,通过田间调查确定不同茶树品种的绿盲蝽抗性,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方法分析茶树新梢挥发物组成,然后分析茶树新梢挥发物与绿盲蝽抗性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同一茶园同一时间调查,4个茶树品种绿盲蝽危害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苔选0310表现出抗绿盲蝽特性,黄金芽表现为易感绿盲蝽;绿盲蝽危害程度不同的茶树品种新梢挥发物组成亦不同,受害程度最轻的苔选0310新梢挥发物主要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和水杨酸甲酯等,且较之其余3个品种新梢内萜烯烃类挥发物数量和相对含量明显更丰富,受害最严重的黄金芽新梢中含有较高的己醛、青叶醛和己醇等挥发物。茶树品种挥发物相对含量与绿盲蝽危害指数间的关联分析发现,萜烯醇类含量与茶树抗绿盲蝽间呈一定正相关,己醇含量与茶树感绿盲蝽间呈一定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椿—茶天然混交茶园生理生态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椿与茶树天然混交茶园与全日照茶园相比;生态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日照强度、日间温度及风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空气湿度有所提高;春茶芽叶氨基酸含量、幼叶叶绿素含量和春梢生长量均有增加,茶多酚、碳水化合物有不同程度降低;不同生境下茶树叶片解剖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茶园喷施容大丰叶面肥试验结果表明,投产茶园喷施容大丰后新梢发芽密度、小桩数、百芽重和鲜叶产量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多次喷施后芽叶持嫩性较好,叶色浅绿,茶叶品质得到改善,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鲜叶采摘。  相似文献   

5.
用石腊切片法进行茶树对夹叶成因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对夹叶成熟度高于同龄一芽二叶;输导组织相对面积,嫩茎〉主脉〉叶柄;对夹新梢输导组织、木质部和韧皮部相对面积大于一芽二叶新梢,嫩茎木质部导管成熟度较一芽二叶新梢高。因而从解剖学上证明对夹叶是一类先行功能叶,其形成是茶树自身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平衡调节,因此,新梢休止的瓶颈理论不能圆满地解释对夹叶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4~2014年茶园实际观测的茶树生长发育期,采用内插方法对固定观测点的茶树发育期进行订正,确定茶树平均生长发育期。通过对茶树春梢萌动到越冬冬眠不同发育期温度定量指标的研究,确定茶树生长期的最适温度上限、最适温度下限、最适温度上限极值、最适温度下限极值、受害温度、死亡温度,为静态分析茶树生长季中温度的影响程度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灾害性气候对茶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定点定位的方法,对干旱、冻害、冰雹等灾害性气候对茶树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灾害性干旱气候影响茶树的正常生理代谢,茶树的百芽重、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较正常年份下降70.4%-126.9%,而冰雹、干旱、冻害对茶树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中,纯茶园与人工生态茶园与人工生态茶园比较新梢损伤率为22.5%-82.5%,嫩梢含水量亏缺为4.7%一6.0%,枯死半枯死叶片数增加2.7—2.9倍。嫩梢含水量减少,从而影响茶树生化成分,造成茶叶减产以及茶叶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8.
2001年9月。公园内的几株20多年生的榉树出现了早秋叶片大量枯黄,或严重失绿变成火烧状。受害重的树木常常早期落叶,树梢干枯,生长势较弱;受害轻的榉树严重失绿,叶片呈黄绿色。枯枝、干梢相对较少。受害的榉树在公园的分布特征是:株间或同株不同侧枝间的受害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用石腊切片法进行茶树对夹叶成因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对夹叶成熟度高于同龄一芽二叶;输导组织相对面积,嫩茎>主脉>叶柄;对夹新梢输导组织、木质部和韧皮部相对面积大于一芽二叶新梢,嫩茎木质部导管成熟度较一芽二叶新梢高.因而从解剖学上证明对夹叶是一类先行功能叶,其形成是茶树自身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平衡调节.因此,新梢休止的瓶颈理论不能圆满地解释对夹叶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茶树修剪模式的变化,选择无性系茶园,对无性系良种茶树夏秋梢进行修剪与留养,观测比较2种处理方式对春茶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养的茶树比修剪的茶树,春季芽叶萌发期早2~3 d,芽叶密度高出40%以上,但1芽2叶百芽重低,且氨基酸含量较低,茶多酚含量较高,1芽2叶持嫩性较差。对以名优茶生产为主的茶园,夏秋梢留养较好。  相似文献   

11.
在茶园进行施用土壤调理剂免深耕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春茶萌芽前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能促进茶树根系生长,改善茶树长势,增加春茶新梢发芽密度和百芽重,促使茶叶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不同遮荫度下茶树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9年春季,在与果树问作的茶园中选取遮荫度为15%、30%、50%的茶树,以其相邻的未遮荫茶树作对照,研究了不同遮荫度下茶树的生理生化特性,旨在为复合茶园构建中遮荫度的合理设置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遮荫能促进茶树新梢提早萌发,对新梢叶数量无显著影响,但芽重和鲜叶产量都有所提高;遮荫茶树呼吸强度均有所下降,因而净光合强度提高,进而增加鲜叶产量;遮荫茶树的茶多酚含量下降,其氨摹酸、咖啡碱含量则有所提高,使得酚氨比变小,水浸出物含量提高,有益于改善绿茶的品质,且50%遮荫较15%和30%遮荫更适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品种对茶树生理生化特性均有影响,所以在对茶叶产量和品质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品种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茶树生长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以龙井43茶树为供试品种,根据施肥方式不同设置T1(不施肥处理)、T2(控释肥处理)、T3(碳基肥处理)、T4(脲甲醛处理)、T5(茶树专用肥处理)、T6(习惯施肥处理)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茶叶产量、茶叶养分元素含量、茶园土壤肥力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均可提高茶叶产量及茶梢百芽重。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复合肥可明显提高茶叶产量,其中以茶树专用肥处理增产效果最稳定。增加复合肥可以促进茶芽更早萌发,与不施肥相比可提早1周开采,但不同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用复合肥可明显提高茶叶中N含量,但不同复合肥处理C含量差异不显著。施用复合肥均显著提高了茶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碳基肥复合肥在阻止肥料淋溶损失方面表现较好,其次是茶树专用肥与尿甲醛复合肥,均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施用复合肥料均可提升茶叶的产量与品质,其中以茶树专用肥效果最佳,且经济效益及养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复合肥的过量施用易导致养分淋溶损失。通过分析不同肥料对茶树生长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茶园肥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茶园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茶树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树的生态环境、生长季节、新梢叶位、肥培管理以及品种间等方面进行茶树化感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园生态环境、季节变化、光照、温度是影响茶树化感物质产生的主要环境因子;化感物质有向新梢顶端富积的特点;茶园土壤中积累的化感物质对茶苗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茶树品种间不同的遗传基因,导致化感物质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云南大叶群体种嫁接乌龙茶品种特性与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云南大叶群体种茶树经过深修剪,嫁接多个乌龙茶品种的短穗,对嫁接后生长的新梢与乌龙茶新种茶园的鲜叶原料,进行生物学特性、生化成分以及制茶品质的分析比较.结论认为:用乌龙茶嫁接处理后抽发的茶梢鲜叶持嫩性强.不易形成对夹叶。且鲜叶含水量明显高于新植处理的乌龙茶,影响加工品质;嫁接处理的乌龙茶茶多酚含量较高,香气和滋味不如新植乌龙茶,建议采用引进乌龙茶扦插苗开辟新的茶园,不宜使用嫁接的方式进行云南大叶种茶园改成乌龙茶茶园。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肥存茶树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微生物肥在茶园的施用效果,以不施肥为对照,通过施用不同的肥料种类和设不同的施肥处理,观测茶树物侯期、百芽重、新梢生长速度等指标,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春茶生长、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对茶树物候期影响效果明显,茶树芽萌动提前3~4d;可以促进茶树新梢生长;提高茶鲜叶中内含物含量.试验中,以施用微生物肥B...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1974年到1986年间系统地研究了机械采茶有关技术问题。在揭示机采茶园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探明机采茶树生育性状的基础上,继而探讨适应机采茶树栽培技术体系。 机械采茶对茶树生育有一定影响,在采摘过程中,出现了有益性状与不良性状。有益性状表现了前期新梢密度上升较快,保证茶树高幅度的自然增长,有利于幼龄与台刈、重修剪后茶树树冠的养成;不良性状主要表现为叶层变薄,茶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绿盲蝽取食危害对茶树鲜叶挥发物的影响,为绿盲蝽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别测定绿盲蝽危害程度不同的3个茶树品种健康新梢和受害新梢鲜叶中挥发性物质,分析茶树健康鲜叶与受害鲜叶挥发性物质种类及组成差异.[结果]绿盲蝽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取食存在明显偏好,不同品种嫩梢危害指数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黄金芽的危害指数最高,其余依次为白叶1号和浙农139.绿盲蝽取食后,茶树鲜叶中挥发物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顺-2-戊烯-1-醇、(E)-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苯乙醇、顺-3-己烯-2-甲基丁酸酯和橙花醇仅在3个品种绿盲蝽取食鲜叶中检测到.萜烯烃类化合物是健康鲜叶与受害鲜叶中差异最明显的一类挥发物,其中健康鲜叶中检测到3种萜烯烃类挥发物,受害鲜叶中检测到9种萜烯烃类挥发物,其数量及相对含量的增加量越大,茶树受害程度越轻.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变化明显,茶树受害越重,鲜叶中水杨酸甲酯增加幅度越大.[结论]浙农139对绿盲蝽具有一定抗性,黄金芽则较感绿盲蝽.绿盲蝽取食诱导茶树鲜叶挥发物发生明显变化,挥发物种类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萜烯烃类物质变化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林茶间作模式下间作物对茶树新梢营养元素的影响,为茶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单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蒸青样为对照,不同间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蒸青样为材料,对其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3种林茶间作模式中的茶叶新梢N、P、K、Ca、Mg、S、Cu、Zn、Fe、Mn、Mo等元素含量与单作茶园相比均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趋势和大小不一致.在3种林茶间作模式中茶叶新梢均增加的元素是K、Ca、Mg、Fe,减少的元素是P、Mn.[结论]3种间作模式增强了茶树新梢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了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施肥方式和肥料对幼龄茶树生长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设置两种施肥方式(沟施和撒施)和不同肥料(尿素、复合肥A、复合肥B)两因素田间肥效试验,研究其对茶树形态指标和新梢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及茶树根、叶中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CA处理的茶树株高、粗根重、根幅、冠幅、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比CK高78.18%、200.89%、131.12%、69.63%、7.49%、26.75%。FCB处理的株重、根重、细根重、粗根数和主干直径显著增加,分别比CK高186.16%、250.19%、348.45%、145.78%、38.71%。FU处理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CK高21.51%;各施肥处理的咖啡碱含量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FCA处理的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茶氨酸等主要氨基酸组分含量和茶叶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CK显著提高。FCB处理的GC、EGC、E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CK高94.44%、35.23%、14.86%。FCA处理的EGCG、GCG、ECG、CG含量最高,分别比CK高35.88%、62.32%、28.92%、12.50%,且差异显著。FU处理的细根和FCA处理的粗根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FCB处理的细根和粗根P、K含量均最高,与CK差异显著。新植茶园施肥处理,可促进茶苗株高、主干直径增长、根系生长和新梢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提高,同时叶片N、P、K积累量均增加,为茶树生长及品质保证提供物质基础。施肥可显著增加茶树根幅、树幅,缩短茶园投产时间。从施肥成本及效果来看,幼龄茶园宜采用沟施复合肥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