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76—1978年、1980—1981年和1985年分别营造了试验林,结果表明:1.我省南亚热带地区海拔300m以下的丘陵山脚、山谷和山坡的下半部可以成片营造南洋楹速生丰产林;2.南洋楹与本地现有的阔叶用材树种比较,是比较这生丰产的一个树种;3.试验林株行距4×5m或4×6m的初植密度疏了一些,按照造林目的可适当增加初植密度;4.南洋楹的早期生长较快,10—12年生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开始进入成熟龄期。本文还论述了营造南洋楹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1983年开始,在西江丘陵山坡地设3个点进行了为期5年试验,结果表明:1.南洋楹的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迅速,2.5年生林分已郁闭成林,是一个速生用材林树种;2.该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较严,造林时宜选择土层深厚、湿润,肥沃,静风的环境条件;3.不同的造林措施,其胸径、材积、生物量都有一定差异,为此,提高造林技术措施是木材增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厦门城市生态风景林景观改造树种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香樟与海南蒲桃带状混交造林胸径与树高的生长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香樟生长适应性强、长势好,海南蒲桃表现一般。块状混交造林树种生长适应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南洋楹香樟刺桐高山榕木棉。从整体分析及样地调查来看,南洋楹、香樟混交造林长势较好,可以推广应用,刺桐表现一般,高山榕和木棉表现较差。3种造林方式中树高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带状混交造林方式与带状纯林、块状混交在胸径生长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闽南山地引种树木的中试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9年起在厦门同安开展热带、亚热带树种引种驯化试验,先后有133种定植成功。1972年开始引种树木的上山中试造林,包括木兰科的火力楠、灰木莲,红花天料木科的母生等15科36个树种。中试造林结果表明:火力楠、母生、八宝树、南洋楹、米老排等5个树种为适宜在闽南山地进行大面积造林的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5.
南洋楹是广东省速生丰产林基地的主要树种之一.文章总结了南洋楹育苗技术要点,可有效指导广东省南洋楹苗木的生产,对提高全省南洋楹的产量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南洋楹属典型热带树种,抗寒性较差,严重制约其推广应用。开展南洋楹无性系抗寒性评价,对于提高其造林成效、拓广其栽培区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生长较好的9个南洋楹无性系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系列低温处理,观测幼苗叶片形态变化,分析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揭示南洋楹无性系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并进行无性系抗寒性评价。【结果】在2℃时,所有无性系均出现不同程度落叶;0℃时所有无性系均出现顶芽死亡,其抗寒性差异主要表现在0~2℃温度区间;9个无性系的REC随温度降低呈单调上升和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2种变化趁势,属于后者的无性系抗寒性更强,0℃下S5、S7的REC最低;PRO含量随温度降低整体上呈现递增趁势,TL18、S7、S5、A8的PRO含量增幅最大,均在1倍以上;SOD活性在同一温度下无性系之间差异显著,但随温度降低无明显变化规律。应用REC进行聚类分析,将9个无性系分为3类,S7、S5、TL18抗寒性最强,A8抗寒性最差,其它6个无性系抗寒性居中。【结论】建议生产上推广S7、S5和TL18无性系。  相似文献   

7.
前言南洋楹(Albizzia falcata)是热带地区速生树种,原产于印度尼西亚摩鹿加(Mo-luccas),1940年前后引入我国。目前在两广、福建和海南等省区均有少量栽植。南洋楹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生长迅速,树干通直饱满;其木材易加工,纤维含量高,可作农具、家具用材和造纸原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速生用材树种。最近,我省林业部门计划进一步推广种植南洋楹,但种子缺乏。故应用组织培养方法可望在短期内繁育出大量的苗木,以便满足生产上的需要。本文以南洋楹无菌实生苗为外植体材料,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再分化和芽培养作了初步试验,并已获得一批试管苗。有关南洋楹组织培养育苗的技术资料尚未见诸于国内外文献。  相似文献   

8.
南洋楹是一种生长在东南亚热带地区的速生树种,其在锯解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极易导致工人打喷嚏和流鼻涕等身体不适.笔者从该木材的微观构造和抽提物着手对刺激性气味的来源及处理技术进行初步探索.分别采用冷水、热水、1%(质量分数)NaOH、1%HCl、苯醇和醚醇6种溶剂对南洋楹木材试样抽提,分析抽提物含量;采用光学显微镜(O...  相似文献   

9.
南洋楹优树选择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洋楹(Paraserianthes falcataria(L.)Nielsen)是含羞草科(Mimosaceae)南洋楹属常绿乔木树种,原产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和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速生树种之一。该树生  相似文献   

10.
南洋楹Albizzia falcata(L.)Backer.原产南洋群岛,是世界有名的速生树种,一般4~5年就可以砍伐利用.在原产地胸径年生长量可达10厘米以上.我国引种已有30多年,现在我区多用作庭院树和行道树,并有小面积造林.它的材质轻,韧性强,加工易,不翘曲,能抗虫蚀,适于作一般家具、室内建筑、箱板、农具、  相似文献   

11.
南洋楹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了南洋楹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特性和用途,并总结了南洋楹的栽培技术。发展南洋楹人工林的关键技术在于选用良种,培育壮苗,适地适树,施足基肥,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和追肥,特别是造林当年和次年要结合抚育进行抹芽、修枝。栽植3年后,应根据不同的培育目的,及时进行抚育间伐。  相似文献   

12.
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一直是森林培育过程中受到关注的问题之一。采用典型样地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树木园不同针阔叶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立地条件下,人工造林后土壤养分的表聚性明显,且树种不同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栽植针叶树种主要是改善浅层土壤全氮含量,并明显提高0~40 cm土层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影响不明显,甚至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而栽植阔叶树种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且对改善土壤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的效果明显好于针叶树种。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不同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增加表层0~5 cm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而阔叶树种对增加全磷、速效磷含量好于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作者在对广东省营造南洋楹速生丰产林的可行性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南洋楹的采种、育苗、造林和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及其本材的利用方法。最后还对营造南洋楹速生丰产林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藏林芝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林芝地区普遍降水较少,而且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土壤水分条件是决定其造林成败的关键环境因子.从树种选择与造林模式、苗木质量、造林季节、整地措施、定植方法、集流蓄水保墒、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及造林后的抚育管护等方面介绍了林芝地区多年来抗旱造林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南洋楹林冻害与立地因子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洋楹幼林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表明,在适合栽培的纬度范围内,造林地附近的地形地势是影响南洋楹幼林受冻害与否的主要因子。并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6.
昆明地处北亚热带季风区,物种资源丰富,有许多具有较强适应性、协调性和代表性的优良乡土树种.但是长期以来,昆明地区的荒山绿化树种基本上是松柏类、桉树,荒山造林树种单一、景观单调、生态功能较差,不能充分体现昆明优越的自然地理特色,与云南"植物王国"的美誉极不协调.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相关部门对本地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够,育苗、造林技术不过关,缺乏相应的配套技术等.本试验通过对乡土树种不同整地方式造林效果对比试验,旨在为昆明地区乡土树种造林提供配套技术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不同树种新造林树高生长量及其林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研究其生长及对土壤营养的影响.结果为:光皮桦、四川桤木、楸树、栾树、湿地松6年生树高分别为8.2、7.7、7.4、7.0、5.3 m;不同树种造林后对土壤营养物质含量的提高有明显差异,5个树种造林后效果排序的先后次序为光皮桦、四川桤木、栾木、楸树、湿地松;新造林均表现为造林当年土壤营养含量明显下降,第2年起逐年增加,第3~5年超过造林前水平.  相似文献   

18.
南洋楹是速生、多用途的用材树种。通过将南方冬季采伐习惯转移在春季采伐,可大大提高南洋楹萌芽率,促进萌芽更新成林;再加上降低伐根,培育出优质芽株,通过合理抚育,便达到萌芽更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是我国松属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主要用材树种,也是荒山造林的重要先锋树种及优良的园林景观树、山地行道树和庭荫树.20世纪30、40年代霍邱县已开始栽培马尾松,由于马尾松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用途广泛造林成本低,经济价值高和"一树种多林种"等特点,在安徽"五·八"造林绿化中马尾松人工林面积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相似文献   

20.
冀东地区铁尾矿库人工植被恢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冀东地区铁尾矿库不同树种造林的植被恢复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紫穗槐、刺槐是铁尾矿库造林的适宜树种,在人工覆土和密植的情况下短期内可取得良好的植被恢复效果;沙棘是裸尾矿砂直接造林的优良树种;人工植被尤其是豆科植物对土壤有机质和氮元素含量的改善能力较强,但对土壤磷元素含量的改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