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杨寒冰报道】2015年4月2日,由中国蜂产品协会主办、协会蜂蜜专业委员会承办的"蜂蜜掺假检测方法研讨会"在北京商务会馆召开。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主任李学民、江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副主任吴斌、农业部蜂产品检测中心薛晓峰博士、江苏中谱检测公司总经理徐锦忠和全国20多家有代表性的蜂蜜加  相似文献   

2.
高颖  陈雷  周荃 《蜜蜂杂志》2012,32(8):45-46
近年来,蜂蜜掺假问题愈演愈烈,一方面扰乱了国内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给我国蜂蜜走向世界带来了隐患。蜂产品中大米糖浆(SM-R)掺假鉴别检测技术由江苏检验检疫局动植食中心创新研发。该技术通过大米糖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特征标志物SM-R来有  相似文献   

3.
王强  李熠  赵静 《中国蜂业》2013,(3X):42-43
<正>引言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作为广大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蜂蜜作为特殊农产品,由于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及良好的保健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我国是蜂蜜生产、销售、出口大国,随着蜂产品市场日益繁荣,蜂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逐渐突显出来,主要体现在蜂产品掺假,农兽药残留等方面。蜂蜜的质量安全情况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整体状况,同时也影响我国蜂产品出口创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保障蜂蜜的品质安全方面,高效、快速的检测技术与方法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蜂蜜的品质安  相似文献   

4.
《蜜蜂杂志》2015,35(4)
<正>中国蜂蜜掺杂使假历史由来已久,进入21世纪以来,从使用专门设备提取蜂蜜中的抗生素制造出的精制蜜,到大量使用糖浆(大米糖浆、甜菜糖浆等)作为掺假原料制造出的指标蜜,都与"天然蜂蜜"的定义大相径庭。掺假使中国蜂蜜市场进入恶性循环,销售指标蜜的商人获取了暴利,优质优价的价值体系被颠覆,中国真实蜂蜜被世界市场排斥在外,尽管有着丰富的蜜种、蜜源,却无法与世界蜂产品价格同步发展,对内严重损伤了生产者积极性,大  相似文献   

5.
<正>蜂蜜品种识别和蜂蜜掺假的鉴别方法是当今蜂产品质量与安全研究的热点之一。我所蜂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通过对蜂蜜中碳、氢、氧同位素和钾、钠、钙、镁等多种元素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蜂蜜品种识别的数学模型,为蜂蜜品种溯源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利用高分辨质谱准确质量数和分子特征提取功  相似文献   

6.
随着养蜂事业的发展,蜂产品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防止蜂产品的掺杂掺假,检测是关键。感官检验不需要复杂的化验仪器,简便易行,但需要检测人员对蜂产品的知识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方能作出正确的判断。1 真假蜂蜜的鉴别常见的假蜜主要是糖蜜,即是在蜂蜜中人为地掺入了蔗糖,蜂蜜和糖蜜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感官检验时要综合判断。一般纯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养蜂大国,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目前中国蜂蜜产量40多万吨,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1]。而我国的蜂业发展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如大多数蜂产品生产是以传统的、分散的家庭生产模式,从业人员大多是为老年人且文化程度不高,出现了追求产量,不等蜂蜜成熟就摇蜜、药物残留、掺假等现象,对蜂产品产量造成了直接影响[2]。  相似文献   

8.
<正>蜂产品一直是近年来我国传统的进口项目,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贸易形势的发展,蜂产品进口贸易也在不断变化,以下分析2023年度上半年蜂产品的进口状况。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口蜂产品总数量852.74吨,同比下降24.28%,环比下降44.21%,总金额为1335.87万美元,同比下降47.94%,环比下降50.57%。上半年我国进口蜂蜜数量691.29吨,同比下降35.65%,进口蜂蜜金额1117.84万美元,同比下降54.69%,进口均价16.17美元/kg,蜂蜜进口金额占所有蜂产品进口总额的83.68%。  相似文献   

9.
访波兰见闻(二)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黄双修,吴粹文,沈基楷波兰养蜂研究所设化学实验室,在蜂产品基础研究方面,开展了各种蜂蜜化学成分的测定,根据天然蜂蜜与掺假蜂蜜在贮存过程中灰分、脯氨酸含量和导电率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提出鉴别方法;蜂毒肽活性和抑菌活性范围...  相似文献   

10.
正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澳大利亚最大上市蜂蜜公司卡皮拉诺蜂蜜公司和部分澳大利亚最大连锁超市面临销售"假蜂蜜"的指控。报道称,一家专门从事蜂蜜掺假检测的国际领先科学实验室对超市售卖的蜂蜜进行抽样测试后发现,近一半的蜂蜜样品掺假,这意味着它与其他物质混合。据悉,所有掺假样品都混和了本地和进口蜂蜜。  相似文献   

11.
《中国蜂业》2015,(10):14-15
<正>2015年8月27日,中国蜂产品协会在京召开了"中国蜂产品协会团体标准《蜂蜜》、《成熟蜂蜜》、《蜂蜜中混合糖浆共有标识物的检测方法》和《蜂蜜制品产品名称规范意见》讨论会"。来自全国的蜂蜜加工企业、检测机构和养蜂合作社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蜂产品协会会长王啉、常务副会长兼秘书处赵小川、名誉副会长顾问杨寒冰和蜂蜜专委会主任郭利军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赵小川主持,王啉会长首先讲话。他说,今天会议讨论的几个问题,都是行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无  相似文献   

12.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食品行业的难题,蜂产品行业也不例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蜂产品掺假造假、蜂产品原料化学物质污染(兽药、农药、重金属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生物毒素污染的问题严重,为了促进蜂产品可持续发展,从经济效益考虑,提出了加快蜂蜜授粉技术推广,大力发展授粉商业化;推进蜂产品原料供应的工业化、规模化;进行蜂产品深加工,丰富蜂产品制品的类型等蜂产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6月25日,记者就读者来信中所说蜂产品掺假一事,走访了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主管蜂产品出口负责人、中国养蜂学会常务理事周彤同志。周彤首先对记者介绍了我国蜂产品出口的概况。他说,我国是蜂蜜的出口大国。1979年以前,我国蜂蜜出口量在墨西哥、阿根廷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养蜂业发展很快,我国蜂蜜出口也有较大发展,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外贸出口部门一贯重视出口蜂蜜的质量,严格检验制度,强化检验手段,不断充实检验设备,我国出口蜂蜜质量一直很稳定,符合国外客户的要求,信誉很好。目前,我国蜂蜜出口的主要市  相似文献   

14.
蜂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随着人们对蜂产品认识的加深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蜂产品的农兽药残留问题、蜂蜜和蜂胶的掺假等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文章对蜂产品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2012年国内外蜂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概况和进展,分析了国内外文献的数据库分布和研究领域分布情况。以典型的实例描述了蜂产品尤其是蜂蜜真实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利用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EA-IRMS)、液相色谱-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LC-IRMS)、液相色谱技术、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掺假蜂蜜中的糖浆,γ-淀粉酶,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以及植物源和地源分析。此外还对蜂产品中的兽药残留,微量元素和活性组分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这些研究对于提升蜂产品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质量控制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11,62(9)
蜂产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随着人们对蜂产品认识的加深,蜂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愈加突出,尤其是蜂蜜、蜂胶掺假严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我国蜂产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能够鉴别完全掺假蜂蜜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为打击掺假蜂蜜的不良市场风气提供技术储备。筛选显花基因NADH、油菜基因和龙眼基因的引物探针;通过验证这三对引物探针的特异性、灵敏度来确定其可行性;提取蜂蜜的DNA进行这三组实时荧光PCR法的测试,同时采用传统蜂蜜感官检测法辨别真假蜂蜜,比较两者方法。结果显示三组引物探针的特异性强,灵敏度分别为0.0001ng/μL、0.01 ng/μL和0.1 ng/μL;蜂蜜的DNA浓度与花粉粒数目呈正相关;NADH基因对15份蜂蜜样品的检测结果与传统检测法结果一致,一份样品镜检未见到花粉粒,其实时荧光PCR结果为阴性,掺假率达6.67%;6份油菜蜂蜜均检出油菜源性成分;6份龙眼蜂蜜中只有有3份检出龙眼源性成分。结论认为相对传统方法,该方法安全性好、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直观,能够鉴别完全掺假蜂蜜,为蜂蜜掺假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杨寒冰报道】为了让业内同仁对中国蜂产品协会制定的《中国蜂产品协会团体标准蜂蜜》有更多的了解,现将中国蜂产品协会制定、审定、发布的情况向大家做一个介绍。希望大家对《中国蜂产品协会团体标准蜂蜜》给予高度的关注,并提出意见和建议。1为什么要制定《中国蜂产品协会团体标准蜂蜜》目前,我国蜂蜜的国家标准只有2011年4月20日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  相似文献   

19.
蜂业简讯     
河北省1998年蜂产品市场分析由于近年来蜂产品市场存在的质量问题,导致了1998年度销售市场的不乐观,特别是蜂蜜掺假严重,损害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价格下跌已成定局。蜂蜜与生产者见面价约4.8元/kg,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形势严峻。蜂王浆市场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蜂业》2011,62(7)
最近中央电视台及各新闻媒体连续曝光蜂蜜、蜂胶等蜂产品掺假、造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整顿行业、清理不合格产品、净化蜂产品市场的积极作用,对行业来说,也产生了负面影响。首先是消费者对蜂产品信任有危机感,尤其是对蜂产品识别方法的不了解,消费者显得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