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1986年7月—1987年7月分别在辽宁省喀左、朝阳、建平县,调查了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赤松毛虫(D.spectabilis But-ler)、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分布。采用Iwao的m~*-m回归分析和Taylor幂的法则,测定三种松毛虫混合种群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其单一种群一样呈聚集分布,以个体群的形式存在于林间。聚集原因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每株2.1238头幼虫是三种松毛虫混合种群幼虫聚集机制发生变化的临界值,也是生产中值得注意的一个生物学指标。文中利用了分布型中的有关参数,引入资料代换、序贯抽样技术和抽样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主要养殖的尼罗、奥利亚、莫桑比克、杂交种尼奥(尼罗×奥利亚)、奥尼(奥利亚×尼罗)和红罗非鱼(莫桑比克×尼罗)的线粒体COI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探讨罗非鱼种间亲缘关系和种类鉴别标记。6种罗非鱼中大部分个体均获得长586-708bp的基因序列。其碱基组成GC含量为47.7%。序列分析表明,莫桑比克罗非鱼2个个体分为2个单倍型,单倍型之间的碱基差异为1个碱基,其余几种罗非鱼均只有1个单倍型。其中,尼罗和尼奥、奥利亚和奥尼的单倍型序列相同,但种间核苷酸序列差异达4.3%-7.7%。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这6个(杂)种分为3个组:尼罗-尼奥,红罗-莫桑比克和奥利亚-奥尼罗非鱼组。其中前2组亲缘关系较近,与后1组亲缘关系较远。表明C01可作为罗非鱼种类判别和亲缘关系分析的重要标记。  相似文献   

3.
4种杀虫剂对马尾松毛虫的作用及毒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用印楝素、川楝素、灭幼脲Ⅲ号和溴氰菊酯等杀虫剂点滴处理马尾松毛虫幼虫和卵。印楝素、灭幼脲Ⅲ号、溴氰菊酯的触杀LD50分别为2.5990,1.750 0和0.0012μg/头。印楝素、灭幼脲Ⅲ号和川楝素均能抑制试虫生长发育,在4.0μg/头剂量下,总抑制率分别为80.0%,70.0%和47.5%。印楝素和灭幼脲Ⅲ号还表现杀卵作用活性,200mg/kg印楝素处理1,4和7日龄卵其校正死亡率在7  相似文献   

4.
基于ITS2序列的12种苔藓植物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尖叶薄鳞苔为外类群,利用ClustalX 2.0和MEGA 4.1软件对12种苔藓植物的ITS2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2种苔藓植物的ITS2序列长度在432-493bp之间,排序后总长度为540 bp,其中变异位点305个,信息位点200个.12种苔藓植物的遗传距离在0.016~0.472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09.利用MP法建立的系统树显示,12种苔藓植物分为3组,其中7个丛藓科物种聚为一组,3个青藓科物种聚为一组,2种灰藓科植物聚为一组,序列分析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表明ITS2可用于苔藓植物的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5.
根据安徽省潜山县马尾松毛虫监测数据和国家气候中心的气象数据,运用Matlab中神经网络拟合工具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量进行建模试验,试验结果验证样本和测试样本R值均为1。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择适宜挪威槭"皇家红"嫁接的砧木,笔者对槭属植物的8个种(含变种)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扩增出约750bp左右的的序列(包含完整的ITS1、5.8S和ITS2序列及部分18S和26S rRNA基因片段.各样品的ITS1长度为221~236bp,ITS2为231~237bp,含有多个特异性信息位点.并利用ITS序列为依据对8种槭属植物系统发育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8种槭属植物的亲缘关系,为挪威槭"皇家红"嫁接生产中适宜砧木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钝鳞紫背苔(Plagiochasma appendiculation)为外类群(outgroup),利用ClustalX 2.0和MEGA 4.1软件对8种苔藓植物的matK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8种苔藓植物的matK序列长度为638bp~650bp,排序后总长度为664bp,其中变异位点357个,信息位点180个。遗传距离为0.058~0.557,平均遗传距离为0.287。利用NJ法建立的系统树显示,8种苔藓植物分为3组,其中2种丛藓科的聚为一组,3种青藓科的聚为一组,3种灰藓科的聚为另一组。序列分析结果与形态学结果一致,表明matK基因序列可用于苔藓植物的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五种罗非鱼的亲缘关系。[方法]从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种尼奥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和红罗非鱼基因组中提取DNA,通过PcR扩增其ITS1基因序列及18S、5.8S部分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扩增片段大小约700bp。测序结果显示获得的序列包括完整的ITSI区以及18S和5.8S部分序列。序列长度变异主要在ITS1区,18S和5.8S片段的序列长度没有发生变化。罗非鱼5个种的ITS1序列的碱基组成差别不大。从UPGMA聚类结果上看,尼罗罗非鱼与尼奥罗非鱼聚为一支;莫桑比克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聚为一支,红罗非鱼再与莫-奥聚合。[结论]五种罗非鱼的ITS1及18S、5.8S部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尼罗和尼奥罗非鱼亲缘关系较近,奥利亚与莫桑比克罗非鱼亲缘关系较近,红罗非鱼可能与奥利亚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立斌  张绍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15-2516,2522
[目的]探讨3种生物农药对平阳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防治效果,为有效预防和遏制马尾松毛虫的危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饲喂法测定了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0.3%阿维菌素和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林得保)3种生物农药对马尾松毛虫5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考察了林得保对该虫的林间防治效果。[结果]林得保室内毒力LC50值仅为18.25 mg/L,林间将其与轻质碳酸钙以1∶10、1∶15、1∶20、1∶25配制浓度喷粉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效果均达80%以上,其中1∶10、1∶15配制浓度的防治效果最好。[结论]林得保粉剂1∶15配制浓度防治马尾松毛虫第1代5龄幼虫既经济又有效,适合林间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  相似文献   

10.
广西钦州湾牡蛎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CR方法扩增66个广西钦州湾牡蛎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基因(COI)片段,纯化后经测序分析,得到535 bp的碱基序列,其中A、T、G、C、A T和C G含量分别为23.8%、37.5%、20.5%、18.2%、60.5%和39.5%。比较它们与香港牡蛎和有明巨牡蛎COI序列的差异,钦州湾白肉牡蛎与香港牡蛎COI序列完全相同,而红肉牡蛎与有明巨牡蛎序列相同。DNAStar软件对比分析发现30个突变位点,其中16个位点为转换,14个位点为颠换。MEGA4软件构建NJ系统进化树显示白肉牡蛎和红肉牡蛎分为不同的2支。据此初步认为广西钦州湾牡蛎可能为2个不同的种群,COI基因片段可作为分析牡蛎种群遗传和系统发育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1.
用昆虫雷达对油松毛虫成虫自然种群的观测资料与影响成虫迁飞气象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油松毛虫成虫迁飞的虫口密度与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海拔高度、风向和风速等因子均有相关关系,其中以风速和风向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成虫迁飞过程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成虫迁飞的最适气温为22.6℃,最适海拔高度为1010m左右,在这样的条件下,成虫可以受到风的辐合作用,具有飞行一定距离的能力。根据统计结果,油松毛虫成虫迁飞活动时间一般在每日19:00~23:00。  相似文献   

12.
对稻弄蝶属Parnara4种20个样本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1380 bp)的特征、遗传距离进行了分析,并以2种谷弄蝶Pelopidas为外群,采用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法(BI)构建系统树.结果表明:种间最小序列差异为3.3%,种内个体间最大序列差异为0.9%;系统树显示挂墩稻弄蝶Parnara batta与直纹稻弄蝶Parnara guttata是2个明显不同的分支;其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3.5%.综合地理分布与形态差异,挂墩稻弄蝶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13.
油松毛虫蛹种群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进行了油松毛虫蛹种群估值抽样及风险决策抽样技术的研究,其目的是为进行油松毛虫种群动态研究,实施综合管理决策提供优化的抽样设计。对估值抽样提供了三种方案:整株抽样,轮枝抽样,简易估计法。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用后两种方案代替整株抽样估计种群密度可以提高抽样效率,降低抽样费用,且估计精度能达到一般科研和生产上防治决策的要求精度。关于风险决策抽样,给出了三组序贯抽样决策模型,任何一组均可应用。文中还应用了笔者提出的一组新的抽样设计模型,其结果与前人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用高浓度(1×10 8分生孢子/ml)和低浓度(4×10 6)球孢白僵菌孢悬液处理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在处理后至开始侵染死亡的15d内,高浓度处理减少松针损失44.4%,低浓度处理减少19.6%,消化率无显著差异,但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比对照低。饲养未死于侵染的残余幼虫至化蛹,其侵染率、化蛹率、羽化率、性比及蛹重有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实验结束时检查受精卵数,高浓度、低浓度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83、4826和9604粒,实验种群的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2.83、48.26和96.04。种群增长率因高浪度和低浓度处理而分别降低86.6%和49.8%,此外,还研究了饥饿对虫生真菌侵染4龄幼虫的影响。将幼虫分别喷以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和粉拟青霉后,饥饿处理1、2、3和4d后正常饲养,各处理和正常饲养的对照间的侵染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秦皇岛地区樟子松引种及其对赤松毛虫抗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5年从辽宁省章古台引种2年生樟子松苗到秦皇岛地区.经1996年调查,13年生樟子松高生长3.02m、胸径4.17cm,与当地同龄油松高生长2.63m、胸径3.45cm相比,长势要好,并优于北京山地及内蒙古红花尔基等地,证明秦皇岛地区引种是成功的.利用樟子松、油松针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2年生针叶饲养成活率相差42.8%,证明樟子松对赤松毛虫的抗虫能力大于油松.对针叶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樟子松和油松在精油萜烯、脂肪酸、酚酸含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林分因子与油(赤)松毛虫危害程度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首次提出了林下植物喜湿度参数MLP(Moisture LovingParameter),并用包括MLP在内的14个林分因子与松毛虫危害程度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从中筛选出主林层郁闭度、海拔高度、油松平均胸径和林下植物喜湿度参数4个关键因子,与松毛虫危害程度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进一步用这4个因子与松毛虫危害程度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该模型可对松毛虫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7.
不同物种ATGL基因部分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ATGL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不同物种ATGL基因间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8个物种ATGL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进化。[结果]32条基因序列共检测到77个多态位点,发现12种单倍型。各物种间核苷酸歧异度和净遗传距离分别在0.005 48~0.197 37和0.004 39~0.197 37。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人、猕猴、黑猩猩之间以及挪威鼠和家鼠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狗、牛与家鼠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人、家鼠和猪的非同义替换位点数明显高于同义替换位点数。各同源ATGL基因的有效密码子数和密码子偏爱指数分别在27.618~38.016和0.643~0.807。[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T-GL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确定动物脂肪沉积及肉质性状的候选分子标记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DCPV-白僵菌-杀灭菊酯复合杀虫剂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白僵菌、20%杀灭菊酯三种药剂混合使用的林间正交试验,从中筛选出最佳配比的复合杀虫剂,供生产上推广应用.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组合为AaBaCa,即DCPV(CPB2×107个/mL),白僵菌(10亿个/g)和20%杀灭菊酯(1:2万倍液),防治效果达95.3%,比单一应用DCPV(Aa)、白僵菌(Ba)、20%杀灭菊醌(Ca)分别增效13.5%,23.0%和3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