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播期对辣椒病毒病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不同播期下的辣椒病毒病的发病状况和产量,明确唐山地区露地辣椒栽培的适宜播种时间,2013年对辣椒播期设3月20日、4月5日、4月20日、5月5日、5月20日和6月5日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播期对辣椒生育期、病毒病、株高、结果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20日和4月5日播种的辣椒,病毒病始发叶龄大,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小;株高较矮,抗倒伏能力强;产量显著跃其他播期处理。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辣椒出苗以及从出苗至开花和成熟所需的时间、辣椒病毒病始叶龄、成熟果率以及产量均逐渐减少,株高、成熟期病毒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呈增加趋势。5月20日及其以后播种的辣椒播期晚,苗龄小易感病,生长后期发病严重;植株有效生长期短,果实始熟期晚,成果率低,影响产量。综合分析病毒病发病情况和产量2个要素,认为在唐山地区辣椒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20日~4月20日。但考虑到3月20日播种的辣椒出苗历期长,如遇低温,易导致辣椒发芽停滞或烂苗,影响出苗率,故认为生产上辣椒的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5日左右,最晚不迟于5月5日。  相似文献   

2.
播期和密度对日光温室冬季黄瓜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3-1995年在吐鲁番市亚尔乡对日光温室冬季黄瓜不同播期、密度的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9月258至10月15日、6.67—7.67株/m2为适宜的播期和密度。在此条件下,植株进入深冬时冠层光截获量最大,对产量形成最有利。产品上市期为12月中旬至5月,其中3—4月为产量形成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河南省新乡市气候条件下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的最佳播期,以H847×H865的F1代为基础材料,用孤雌生殖诱导系1089诱导其获得的单倍体为试验材料,采用10个播期(4月27日、5月2日、5月7日、5月12日、5月17日、5月22日、5月27日、6月2日、6月7日、6月12日)分期播种,研究不同播种期对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显花药率、结实株率)的影响。连续2 a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影响有明显差异,4月27日播期的单倍体植株显花药率(57.2%)和结实株率(7.2%)均为最高;其次是5月2日播期,单倍体植株显花药率和结实株率分别为56.7%和6.8%;6月7日播期的单倍体显花药率(12.7%)最低,6月12日播期的结实株率(1.0%)最低;10个播期的单倍体显花药率平均为30.2%,结实株率平均为4.78%。4月27日、5月2日2个播期单倍体的自然加倍率与其他播期相比达极显著差异,表明在当地气候条件下,4月27日—5月2日播种有利于玉米单倍体的自然加倍。  相似文献   

4.
播期和密度对长农35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长农35号谷子产量、生育期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谷子生育期影响较大,播期相同时密度对全生育期几乎没有影响;播期与密度互作对谷子产量和植株性状有较大影响。本研究条件下,长农35号最佳播期和密度组合为5月15日播种、留苗密度45.0万株/hm2,该组合产量最高。根据试验结果和多年栽培经验,认为长农35号的最适播期为5月5~20日,最佳留苗密度为4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以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早熟棉邯901为试验材料,在高密度(82 500株/hm2)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月30日(正常春播)、5月5日、5月10日和5月15日不同播期处理对棉花生育动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处理有助于降低株高,减少单株果枝数和单株铃数,但对单位面积总铃数、衣分和籽指影响不大;烂铃率随着播期的推迟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5月15日播种烂铃率为0;5月5日播种的籽棉产量最高且显著其他播期处理,5月10日和15日播种的籽棉产量与4月30日播种相当。在黄河流域棉区采用早熟棉花品种,可适当推迟播期,并采取不覆膜、增加密度的种植方式,使棉花吐絮期避开雨季,减少烂铃,节省人力投入,增加棉田纯收益。本研究条件下,邯901的适宜播期为5月15日,该播期下无烂铃,且籽棉产量与4月30日播种相当。  相似文献   

6.
试验通过选用4个常规播期,研究最适合陕西神木山旱地区的谷子播期。播期与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密切相关。适期播种能够使自然降水满足谷子各个生育期的需水量,利于谷子生长发育,减轻病害,改善性状,提高产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6月5日)对晋谷29产量影较大,对农艺指标的影响依次为穗粗茎粗基本苗穗长节数株高。结合不同播期处理的分布可知,神木地区谷子种植时间在5月5-10日期间,产量可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适时早套,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于5月15、20、25、30日和6月5日共5个播期处理。麦套采用畦埂与套种行2种不同间距的套种方式,观察和测定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以及产量。  相似文献   

8.
黔苦7号是以威宁地方品种冷饭团为亲本,采用单株选择法系统选育而成的苦荞新品种,综合抗性和适应性强。探明黔苦7号在威宁地区的合理播期,为完善黔苦7号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提供支撑,进行黔苦7号不同播期(4月20号、4月27日、5月4日、5月11日、5月18日、5月25日)的种植试验,考察不同播期黔苦7号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黔苦7号不同播期的生育期为68~84 d,并随播期的延后而缩短;株高为87.6~111.4 cm,处理4(5月11日播种)最高,处理5(5月18日播种)最低;分枝数为2.6~3.2个,处理5最多(5月18日播种);节数为10.2~13.8节,处理4最多(5月11日播种),处理1(4月20日播种)最少。产量为73.37~226.78 kg/667m2,处理2(4月27日播种)最高,处理6(5月25日播种)最低,处理2至处理6(4月27日及之后播种)的产量依次减少。黔苦7号在威宁县地区的合理播期为4月20日至5月4日,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可实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在相同播期条件下,湘杂油7号植株的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鲜重、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芥酸和硫苷含量等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递减,千粒重与播期和种植密度关系则不明显;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是决定油菜产量的变异因子,其中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每角果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综合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2因素处理对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以9月15日播种、种植密度135000株/ha最好。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在黑龙江省密山布855农场以垦粘5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糯玉米6个播期试验(播种时间分别为: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6月5日、6月15日),探讨不同播期对糯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糯玉米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推迟,生育期缩短,叶面积指数下降,产量随播期推迟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以5月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期对晋谷21号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不同播期对晋谷 2 1号的产量及米质均有影响 ,或早或晚都会使产量减少 ,米质降低。只有适时播种 ,才会优质高产。长治地区最佳播种期为 5月下旬至 6月 6日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泽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98-14900,14906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适时早套,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于5月15、20、25、30日和6月5日采用5个播期处理,麦套采用畦埂与套种行2种不同间距的套种方式,观察和测定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以及产量。[结果]共生期间,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播期早的均多于播期晚的,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播期早的均重于播期晚的,株高播期早的高于播期晚的;同期播种的麦套玉米畦埂的多(或重或高)于套种行的;整个生育期,不同播期种子根和次生根无差异;而播期越晚叶片数越多、株高越高,产量5月25日套种最高,与单作玉米最高产量差异显著,但不极显著。[结论]玉米适时早套,麦收后立即中耕灭茬,适时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期对迟熟中粳稻扬2023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方法]在大田试验中,设6个播期(5月8日1、5日2、2日2、9日、6月5日1、2日),调查各播期水稻叶龄、始穗期、株高、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不同播期对所调查性状的影响。[结果]在5月8日至6月12日期间,随着播期的推迟,扬20238主茎叶片数减少、播始历期缩短;不同播期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平均产量最高(27.9g),随播期推迟,单株产量逐渐降低;各播期单株有效穗数达到显著差异、穗粒数达到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多,分别为8.2个和140.7个;随播期推迟,结实率和千粒重也逐渐降低。[结论]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宁夏地区大豆的适宜播种时期。[方法]以17个大豆品种为试材,分7期播种,研究不同播期对大豆生育期、产量、产量结构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宁夏地区4月23日至6月23日播种大豆均可正常成熟,其中4月23日至5月13日播种大豆产量较高;随着播期延迟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呈递减趋势,生育天数缩短。[结论]宁夏春播大豆适宜播种期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早熟品种适宜播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  相似文献   

15.
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以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的15个杂交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玉米品种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株高、穗位高、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秃顶长〉株高〉穗长〉穗位高〉穗粗。行粒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直接作用;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顶长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间接作用;穗行数和百粒重对玉米产量不但有较强的直接影响,而且还辅助其他性状对玉米产量产生较大的间接作用。[结论]进一步明确了各性状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效应大小及对产量的相时重要性,为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杂交玉米引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优质玉米杂交种晋单36号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晋单 36号由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于 1993年合作育成。 1994~ 1996年参加各类试验 ,表现优质、高产、多抗 ,适宜春播中晚熟区水地推广种植 ,公顷留苗密度 4 5 0 0 0株。制种时父母本行比 1∶4种植 ,母本播后 7d播父本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种期对宜优673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宜优673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宜优673的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5月20日播种产量最高,6月20日播种产量最低;随播种期推迟,灌浆结实期日均温的降低,宜优673的整精米率、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而垩白度、垩白粒率降低,理化指标得分逐步上升,稻米品质逐步提升。因此,在保证安全抽穗的前提下,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高宜优673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冀东地区玉米播期与禾蓟马发生量和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以生产常用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材,在4月30日~7月19日每隔10d设定1个播期,研究了9个不同播期处理对禾蓟马发生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确定冀东地区玉米禾蓟马为害率较低且产量较高的适宜播种日期。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禾蓟马发生量呈增加一减少一增加的趋势,玉米产量呈减少一增加一减少的趋势,其中,4月30日播种的玉米未见到禾蓟马发生、产量最高,5月10日和6月29日播种的玉米虫害率较低、产量较高,但3个播期处理的玉米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建议冀东地区春播玉米选择4月30日~5月10日播种,夏播玉米选择6月29日前后播种,以降低禾蓟马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苏玉20产量的影响,适应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需要。[方法]以苏玉20为供试品种,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开展种植密度和行距试验。采用裂区设计,2个种植密度6.0万株/hm2和7.5万株/hm2为主处理,5个行距配置50、60、70、80、80+40 cm为副处理。通过对10个处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调查分析,研究行距配置对产量的影响。[结果]7.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产量极显著高于6.0万株/hm2密度处理,7.5万株/hm2密度处理苏玉20的单产比6.0万株/hm2密度处理增产达1 404.9kg/hm2。60和70 cm行距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行距处理,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不明显。行距处理显著影响植株的倒伏率,极显著影响植株的空秆率;在等行距处理中,随着行距的增大,植株的空秆率和倒伏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增加苏玉20的种植密度到7.5万株/hm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采用60~70 cm等行距种植,既可实现该品种的高产,又能保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不同播期组普通玉米育种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2000~2007年江苏省春播、夏播普通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组玉米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不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播玉米产量与穗长、每行粒数和出籽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秃顶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夏播玉米产量与株高、穗位高度、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秃顶长度也呈极显著负相关.对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春播组玉米的穗长、穗粗、秃顶长度、行粒数和千粒重的回归系数与0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夏播组玉米的株高、秃顶长度、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的回归系数与0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选育自交系和配制杂交组合时要特别注意行粒数的正选择和秃顶长度的负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