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振速法在汽车变速器噪声在线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壳体结构声振耦合理论,提出了一种由变速器振动面上的代表性测点的振动速度求该振动面辐射的噪声,再由各主要振动面辐射的噪声求变速器辐射的总噪声声压级的方法。试验证明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能够适用于汽车变速器或其他具有封闭箱体结构的噪声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2.
在内燃机性能测试中,噪声是影响环境卫生的重要指标。但噪声的测试和计算又是相当复杂的,根据 GB1859- 89《内燃机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准工程法》标准对内燃机的噪声进行测试,然后将对所测数据按标准要求进行手工计算,由于计算步骤较多,数据繁琐,而且比较容易出错。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用 BASIC语言进行计算机编程,实现计算机计算。此法已在多年的检测工作中应用,实践证明该法既快捷又准确,是一种实用有效的计算方法。   1、测量表面平均声压级和声功率级的计算   ( 1)背景噪声修正   当内燃机运转时,每个测量…  相似文献   

3.
农业机械的舒适性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改善农用车辆的NVH问题,参照国标GB/T 18697-2002和国际标准ISO 2631,成功搭建玉米收割机驾驶室的振动及噪声测量系统。同时,利用Mat Lab软件计算出振动总量和A计权声压级,得出该型号的玉米收割机的舒适性情况。田间试验表明:该测量系统工作正常、性能可靠,能够作为车载测量系统收集收割机实时工作状态,为构建玉米收割机NVH性能数据库系统和车身结构进一步改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汽车变速器噪声在线检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振速法测量噪声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研制了一台汽车变速器噪声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突出了智能化的设计思想,具有自动调零与校准、自动切换信号放大倍数、自动调整滤波器截止频率甚至自动识别异常等特点,生产现场的应用结果表明,系统操作简便、测量结果准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流动小麦声压级的测量法孙启嘉编译本文对谷物含水量与流动谷物声压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因为水份影响谷粒的弹性与振动特性,所以声压级随谷物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找到一个等效连续声压级(Lep),并通过测量Lep来检测连续流动谷物的水份是本文试验的目的。流动小...  相似文献   

6.
ODS方法在汽车变速器结构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ODS方法的基本原理,该方法可以用来识别结构运行状态下的动态特性。应用该方法对某汽车变速器运转状态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振动与噪声的关系确定了变速器各噪声辐射面的主要噪声辐射区域,为变速器降噪提供结构改进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ODS方法的基本原理,该方法可以用来识别结构运行状态下的动态特性。应用该方法对某汽车变速器运转状态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振动与噪声的关系确定了变速器各噪声辐射面的主要噪声辐射区域,为变速器降噪提供结构改进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对4DW93柴油机的整体噪声做一个具体的评价,并为下一步的降噪提供一定的依据,建立了该柴油机的仿真模型,利用有限元法结合边界元法对其进行振动噪声仿真分析,通过9点测量法模拟计算了整机总噪声声压级,计算得出了该柴油机的表面振动速度分布、辐射噪声频谱、声压分布以及总噪声声压级。计算结果表明:该柴油机的辐射噪声主要来源于油底壳、齿轮室盖、飞轮壳,应优先着重考虑这三个部位的降噪措施;改进内燃机的悬置机构,优化油底壳、飞轮壳和齿轮室盖以及加强机体裙部的刚度,可以作为降噪的主要手段。该柴油机总噪声声压级为108.99dB,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油底壳进行了结构优化,优化后整机总噪声声压级降低到了107.49dB。  相似文献   

9.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车辆质量与道路坡度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车辆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难以实时测得车辆质量与道路坡度参数这一问题,运用最优估计理论,以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运用前向欧拉法将过程方程离散化,进一步对非线性过程方程进行近似线性化,获得过程方程向量函数的Jacobian矩阵,实现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车辆质量及道路坡度估计算法。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下,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数据的离线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估计车辆质量及道路坡度,能够满足车辆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种泵振动噪声在线检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中立  王洋  王准 《排灌机械》2005,23(6):31-33
研究设计了一种局域网共享的在线水泵噪声检测系统。包括振动法检测噪声的原理以及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软件特点、软件主要功能等。系统以局域网为载体,可实现测试过程的远程监控、检测数据的在线共享。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随机振动问题中的传递函数理论推广应用于噪声测试问题中,省略了测振求声技术中许多点的界面声压级的测取和计算问题,简化了测试程序。经验证,采用传递函数法得到的界面声压级值与实际的界面声压级值误差小于2dB(A)。  相似文献   

12.
阶次带宽与频率间隔对声学测试结果具有重大影响。为研究这一影响,对某农用汽车四缸四冲程发动机的排气尾管噪声信号进行采集,使用LMS Test.lab软件,基于卡尔曼滤波器原理得到该发动机尾管噪声频谱。采用阶次分析法对分别取不同阶次带宽和频率间隔下测试得到的阶次噪声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阶次的带宽越大,其阶次噪声的声压级就越大,阶次带宽取0.5是噪声测试分析中可选取的最大合理值。频率间隔越大,频率分辨率就越差,噪声信号就难以辨别,噪声测试中合理的频率间隔为1 Hz或1.25 Hz。为噪声测试中,合理选取阶次带宽和频率间隔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噪声源识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振动速度测量和声强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某柴油机进行了表面噪声源识别的研究。首先通过试验测量了柴油机各主要噪声辐射部件的表面振动 ,并通过合理的简化确定了辐射比 ,然后利用测量得到的表面振动速度计算了各部件辐射声功率和柴油机整机声功率 ,整机声功率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吻合较好 ,说明柴油机表面振动速度测量技术能够较好地用于噪声源识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表面振动测量确定柴油机的噪声源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台架试验测量了不同工况下柴油机各主要部件的表面振动信号,计算得到了它们各自的辐射噪声频谱,以及在整机噪声中所占的比例,从而得到各噪声源的排序。分析了噪声频谱特性及产生噪声的相关原因。经与九点声压法测量得到的整机噪声结果时比,表明表面振动法识别柴油机噪声源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研究双吸离心泵在液力透平工况下振动与噪声的变化规律,采用一种间接混合计算方法即计算流体力学CFD与LMS Virtual-Lab声学仿真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对双吸泵内部声场进行求解.利用k-ε湍流模型对双吸泵进行三维非定常流场计算,并在分析出偶极子声源为流动噪声的主要噪声源后,提取蜗壳表面以及叶片的压力脉动作为偶极子声源.基于LMS Vir-tual-Lab声学仿真模块,利用直接边界元法(DBEM)对内声场的数值仿真计算分析,得出了声学边界元模型表面声压级分布,以及内部主要检测点的声压级频率响应函数.结果表明:叶片通过频率及其谐频是产生流动噪声的主频,在叶频处泵蜗壳进口和叶片的声压值最大;各谐频处流动噪声也出现了峰值,但随着频率的增大,流动噪声的声压值明显衰减.研究结果为泵作液力透平工况下减振降噪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车辆怠速共振测试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车辆怠速共振问题,采用噪声、振动测量技术,分析了发动机振动的传递途径、声振耦合情况,查明该车怠速共振是由于悬置系统对发动机横向振动衰减不够,导致发动机二倍转频与车身固有频率产生耦合.运用汽车动力学设计方法对原悬置系统重新设计,改变了悬置刚度及悬置系统固有频率,提高了隔振性能,有效地控制了怠速共振现象,提高了乘座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降低车用柴油机振动噪声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大型有限元工程分析软件ANSYS建立柴油机机体、油底壳等部件的有限元三维模型,并用试验模态分析对计算模型和结果进行验证。对各种改进结构的动态响应和模态进行计算分析,找出最佳结构参数和形式,达到了比较明显的降噪效果。应用SYSNOISE噪声仿真分析软件分析油底壳噪声场分布时验证了模态正交持性的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车辆乘座室声固耦合振动有限元分析时 ,得到一反映吸声材料对声波吸收作用的复阻尼矩阵。本文从能量守恒原理出发 ,提出了将吸声材料的声抗率转化到声阻率中去的当量声阻率 ,这样既能简化计算 ,又能保证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9.
降低驾驶室低频结构噪声对驾驶员耳旁声压的影响.结合声学贡献量结果与正交试验法,对声学贡献量最大的结构进行改进研究.通过建立拖拉机驾驶室声固耦合模型及边界元模型进行声学响应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针对场点声压贡献最大的结构进行改进,并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结构改进参数.结果 表明,将声学员献量法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驾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