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德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动力,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检验体系。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带动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个方面体现出重要作用,但仍面临龙头企业规模小、加工增值链条短,产业链条带动和承载力不强,中介服务组织不适应形势要求,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结合辽宁实际,提出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发展完善农业产业链、培育中介服务组织、建设高效畅通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促进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建设等9项具体措施,以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1年广西农垦集团要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重点围绕糖业、木薯产业、畜牧业、剑麻业等农产品加工工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再培育1-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抓好主导产业产业链延伸。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基地建设.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职工和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农村工业化的有机结合点,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具有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初具雏形、加工龙头企业初具规模和品牌优势日渐显现的特点.针对农产品加工业中存在的整体水平较低、技术水平落后和服务体系不健全问题,提出了强化规划指导和宏观管理、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加工企业档次、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特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地域品牌农业,建立区域特色产业加工集群,形成了区域特色农产品加工格局。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农业为基础,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主要有三个基本要素:主导产业(在现有农村产业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和具有开发潜力的产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或企业集团)、商品基地(区域化、规模化的种植养殖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将农业生产与服务、加工、销售等环环结合起来,通过市场牵动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生产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形…  相似文献   

7.
1 打造"互联网+农产品"产业示范基地 紧紧围绕建设宜宾现代农业"6+3"特色产业体系,推进宜宾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总体目标,结合各地实际,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布局中,以市场为导向,融合互联网经营理念,规划和打造一批"互联网+农产品"产业示范基地,在2025年以前,力争创建国家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特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地域品牌农业.建立区域特色产业加工集群.形成了河西以小麦、玉米制种,啤酒大麦、棉花、酿酒为主,中部、陇南以马铃薯、蔬菜、药材为主,陇东以果品、肉类为主,甘南、临夏以乳制品及皮革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格局。  相似文献   

9.
<正>2006年兵团党委召开农业产业化会议以来,农业产业化取得长足发展。兵团实施以集中发展6个主导产业,培育20家大型龙头企业,做优20个全国知名品牌,建设10类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的"6221"工程,使棉业、酒业、糖业、果蔬业、畜牧业、种业等加工规模得到较大发展。目前,兵团年加工番茄制品总量83.53万t,居世界第二;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面积2.67hm2,居全国首位;棉纺锭302万锭,占自治区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农村丁业化的有机结合点,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具有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初具雏形、加工龙头企业初具规模和品牌优势日渐显现的特点。针对农产品加工业中存在的整体水平较低、技术水平落后和服务体系不健全问题,提出了强化规划指导和宏观管理、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加工企业档次、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10,(3):I0004-I0004
为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丹东市修订了《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财政贴息扶持办法》,各县(市)区也分别制订了扶持或奖励政策。农业部门协调财政部门放大了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政府担保资金规模.同时筛选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项目60个向银行推荐。到目前为止,金融部门对农产品加工园区、企业重点项目贷款额度已突破5亿元。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97户,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  相似文献   

12.
一是加强草原建设和草地保护。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建立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具有地方民族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体系。三是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四是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五是大力发展畜牧业。深化畜产品加工,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六是加强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提出西部农业开发抓好六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吴仁俊 《福建农机》2006,(3):136-137
本文分析了闽侯县农产品加工业现状,认为要发展就要以市场为引导,适应新形势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建立一批特色农业、高优农业基地,如名优水果、反季节蔬菜、茶叶基地等,同时积极建立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试点,才能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要想又好又快发展,应定位在“以农强县、以农富民”上,就要以坚持市场导向为核心,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先导,以开发天然、健康的特色农产品为关键,以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为重点,以工业化生产组织方式为手段,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农民等市场主导积极性,打造桦川名牌产品,提高国内知名度,以达到产品振兴产业,产业壮大基地,基地带动增收。重点依托农业资源优势,走好“三条路”,发展壮大三大特色品牌,促进粮食增产、财源增收、农民致富,做好“强县富民”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5.
在生产—加工—销售这一产业链条中,加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实现农产品增值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近几年,安徽省淮北市对农产品加工业高度重视、措施得力。近期,笔者先后深入该市三区一县及部分企业,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1特色鲜明,势头强劲近年来,淮北市坚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一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使得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4年全市国有及500万元规模以上非国有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0.7亿元、出口交货值7.7亿元、利税近3.2亿元,…  相似文献   

16.
一、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农产品的生产吗?不,应该是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的流通和工业品化。 对农业产业化本人理解为,通过基地、机制和龙头企业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服务诸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充分发挥加工龙头企业和市场中介、信息服务的作用,把分散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联结起来,形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保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均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加工业是朝阳产业,既姓农又姓工,既能富民又可富县。”湖北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会议上说,要推进湖北省农产品加工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在加工园区建设、壮大龙头企业、精品名牌培育、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三大体系七大亮点五华县是农业大县,又是商品粮基地,但是,农产品加工业一直是弱势产业,也是县农机产业的弱项。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培育有机农产品加工、果蔬、南药三大支柱产业,以及柿花加工、菜脯加工等七大  相似文献   

19.
运城市是个农业大市,拥有粮、棉、果、畜、菜五大主导产业,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末,要把运城市建成中西部地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那么农副产品如何实现转化增值,就需要从建立生产体制入手,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一、工作目标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三步走”的实现路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突破行动,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质量品牌,促进融合发展,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利用3~5年时间,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的协调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聚集度,培育壮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队伍,打造具有较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雁阵”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