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珂 《食用菌》2008,30(3):22-23
针对杨口蘑菌丝体分离困难,分离成活率低问题,采用4种培养基配方,对张家口地区杨口蘑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结果表明,菌褶为最佳分离部位,获得慢生型菌丝体分离菌株,从菌柄基部获得3支快生型菌丝体分离菌株,杨树枝叶浸汁+PDA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野生松口蘑菌丝的分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松口蘑菌丝体分离困难,分离成活率低问题,采用4种培养基配方,对长白山区3个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菌盖内菌肉、菌褶、菌柄上中下5个部位)进行组织分离。结果表明,菌褶为最佳分离部位,都获得慢生型菌丝体分离菌株,从菌柄基部仅获得2支快生型菌丝体分离菌株。山楂-黑木耳菌丝麦麸浸汁培养基为最佳分离培养基。此培养基组成比较简单,容易操作,培养基上分离成活率和菌丝生长速度比其他培养基好。对所获得的菌丝体形态特征进行显微观察发现,慢生型菌丝是由有隔膜的丝状菌丝组成,而快生型菌丝有很多孢子囊。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区松口蘑组织分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松口蘑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予实体的不同部住应用4种培养基进行组织分离。结果表明:菌褶为最佳分离部位.分离成功率最高时达到100%,山楂-黑木耳菌丝麦麸浸汁培养基为最佳分离培养基。本试验从菌柄基部分离得到2支葡酒色被包霉。  相似文献   

4.
常规的组织分离,是先进行菇体表面消毒,即用01%的升汞溶液或75%的酒精溶液擦洗表面,再用无菌水冲洗,然后用无菌刀割取菇体内部组织,放入PDA培养基中。此法手续繁杂,所用药品较多,条件差的地方较难做到。用此方法分离金针菇菌种,成功率在50%左右,由...  相似文献   

5.
崔彩霞 《食用菌》2005,27(1):35-35
灵芝的组织分离。常规是切取幼嫩组织块作分离材料,放在0.1%升汞溶液内进行表面消毒;或用75%乙醇作表面处理,用小刀将组织块切成0.2cm^3小块。接种到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这种分离法成功率低。主要原因是灵芝子实体易木质化。回复到营养生长的能力明显下降。因此,选择材料时,一定要选用幼嫩的组织。此法费工、费时、不易操作,组织块表面消毒不彻底,易污染。导致分离失败。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方山县野生尖顶羊肚菌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羊肚菌不同分离部位(菌盖、盖柄结合部位、根部)对组织成活率及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盖柄结合部位组织成活率最高,其次为根部,菌盖处最低,且根部分离的组织菌丝萌发最快。不同分离部位的菌丝生长势、菌丝密度、菌丝均匀度均表现为盖柄结合部位最好,根部次之,菌盖部位最差,且不同分离部位间菌丝密度差异较大;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表现为菌盖部位>根部>盖柄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7.
用五种培养基对紫陀螺菌(Gomphus purpuraceus)子实体不同生长时期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结果表明:紫陀螺菌菌丝体对培养基有明显的选择性.且长速极为缓慢;紫陀螺菌组织分离的最佳时期为成熟期,最佳分离部位为菌盖与菌柄交界处菌肉组织。  相似文献   

8.
梁丽琨  倪新江  初洋 《食用菌》2002,24(4):19-19
常规组织分离方法 ,多数学者认为挑取菌柄和菌盖交界处组织最好 ,因为此处组织厚 ,易操作。但笔者在实际应用中发现 ,对于不同食用菌 ,最佳组织分离部位有不同的。本试验对巴西蘑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进行分离 ,以确定最佳组织分离部位。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 巴西蘑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广西十万大山野生香菇子实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部位组织进行分离试验,结果表明:以菌盖直径为2~3cm的幼嫩子实体的菌柄基部的组织作分离材料最佳。  相似文献   

10.
致命鹅膏菌的菌种分离及人工培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是一种产于中国南方的剧毒蘑菇.本研究首次用组织分离的方法获得了该菌的菌种。来自子实体上不同部位的组织都能用于分离.但用幼子实体上的菌褶分离效果最佳。试用六种培养基培养其菌丝体,其中以改良PDM为最佳。最佳培养温度为26℃。最适DH值为5.0,在1000mL的培养基中添加20g葡萄糖对菌丝生长最为有利。菌丝产量在培养到70d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野生松乳菇菌丝的分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松乳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接入不同配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获得松乳菇试管母种,菌褶分离成功率25%,柄基分离成功率80%,柄与盖交界处分离成功率33%,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再生母种,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香菇子实体组织分离母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任桂梅  刘艳  李红 《食用菌》2003,25(1):14
本文报道了香菇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部位组织分离母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用菌盖直径为 4~ 6cm的子实体的菌盖边缘的组织作分离材料最佳。  相似文献   

13.
栎松口蘑组织分离优选部位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栎松口蘑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接入黑木耳菌丝-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获得栎松口蘑试管母种,菌褐分离成功率50%,菌柄基部和菌肉分离成功率15%,菌柄上部中央与外缘分离成功率10%。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滑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分离母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滑菇子实体分离母种,含水量较低的子实体的菌盖边缘组织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探索了尖头及圆头蛹虫草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选育方法,分离的不同部位、酒精消毒等对蛹虫草菌株的性状影响;通过直接观察法、镜检法、出草试验等对分离筛选优良菌株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6.
任桂梅  刘艳等 《食用菌》2003,25(1):14-14
本文报道了香菇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部位组织分离母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菌盖直径为4-6cm的子实体的菌盖边缘的组织作分离材料最佳。  相似文献   

17.
杨自轩 《食用菌》1995,17(1):10-11
金针菇母种分离由于其菇柄、菇盖小,接触外界面广,易粘上杂菌,且分离时用酒精消毒易使组织块、孢子受到伤害的特点,分离不易成功。对此笔者采用在克氏瓶和未开袋无菌条件下长成的子实体进行孢子和组织分离,成功率达90%以上,且菌丝生长迅速、洁白,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组织分离株栽培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金针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分离株及其出发菌进行栽培性状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组织分离株与出发菌株之间在栽培性状上有显著的遗传稳定性,子实体各部位的组织分离株在栽培性状上有显著的遗传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野生银白离褶伞子实体组织分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内蒙古野生银白离褶伞进行了子实体不同分离部位、菌丝体污染率,以及新鲜子实体和阴干3 d的子实体的对比分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菌褶和菌柄交界处是最佳的组织分离部位;菌丝体污染率以菌褶和菌柄交界处为最低;经过阴干3 d的子实体相对新鲜的子实体分离污染率较低,分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野生白蘑子实体分离部位、菌丝体分离培养基、菌丝体生长温度、培养基酸碱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野生白蘑的菌褶和菌柄交界处部位是最佳的组织分离部位;小麦-蛋白胨培养基为最佳母种培养基.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15~30℃,最适温度是25℃;白蘑菌丝体适宜酸碱度pH6.0~9.0,最适酸碱度范围pH6.5~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