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花生蛴螬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红安县植保站(431500)蒋洪良蛴螬(即金龟子幼虫,俗称地蚕)是我县花生主要地下害虫,对花生产量影响颇大。掌握蛴螬发生与为害规律,制定防治对策是我县花生稳定高产的迫切要求。我站在多年调查观察的基础上,逐步摸清了该虫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5.
6.
二斑叶螨又称白蜘蛛,主要危害苹果、梨及豆科植物。l999年之前在河南省信阳市花生上只是零星地块发生,2001年7~8月间田间调查,该螨已经在该市花生产区15个乡、镇普遍发生,受害严重。危害盛期螨蔸率达90%~100%,单叶有螨15~28头,对花生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花生几种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褐斑病(Cercospora arachidicola)、花生网斑病(Phoma arachidicola)和花生黑斑病(C.personata)是我国花生生产上为害较大的3种叶斑病。在山东褐斑和网斑的始病期为6月中旬,高峰期为7月底至8月初以后。黑斑病始病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峰期为8月中旬以后。褐、网、黑3种斑病田间发生的普遍率依次为31.2%、17.9%和1.0%。发生程度、高峰期来的早晚受湿度影响较大。3种斑病的分布特点、花生品种间的抗性均有差异。化学防治效果随药剂种类与方法及条件而异,防效最高为62.8%,亩增干果74.5公斤(增产28.9%)。用抗病品种,结合农业措施综合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9.
秭归县1995年的花生青枯病发病率2.6%,2000年5.7%,2004年11.9%,2008年高达19.4%。为减轻该病的危害,促进秭归县花生丰产丰收,作者从2005年来对该病进行观察和防治,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花生疮痂病发生规律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花生疮痂病作分离培养、越冬场所、流行动态、品种抗性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能在花生汁液琼脂平板上形成菌落,对新梢嫩叶喷雾接种潜育期3 d,病菌主要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感病品种果荚带病率高,可通过种子调运和销售传播。在福州于4月下旬始病,5月中下旬盛发,出现明显的发病双高峰期;花生下针结荚期间遇持续降雨是导致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隔10天连续施药2次,可达到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咸宁市花生青枯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对策洪海林(湖北省咸宁地区植保站437100)咸宁市地处鄂南地区,近几年来,花生青枯病的发生为害十分严重,发病高峰期发病率一般在30~50%,严重的整片绝收。一、花生青枯病的发生特点此病为一种细菌性病害,从苗期至收获期... 相似文献
12.
《湖北植保》2001,(5):29-29
花生网斑病又叫褐斑病 ,纹斑病 ,是近年来发生趋重的一种新病害 ,2 0 0 0年滑县发生严重 ,造成花生中后期大量落叶 ,减产达 2 0 %~ 40 % .症状 :网斑病一般从花针期始始发 ,发病盛期在结荚期至成熟期 ,主要为害叶片 ,也为害叶柄和茎 ,植株下部叶片先受害 ,沿主脉主生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小点 ,周围有明显的褪绿圈 ,后形成边缘呈网纹状 ,不规则形褐色病斑 ,一般不透过叶面 ;若遇多雨天气 ,病斑较大 ;叶片一旦染病 ,极易脱落 ,叶槽茎受害 ,起初为小褐点 ,年扩展为边缘水渍状 ,中央凹陷、长条形成椭圆形病斑。病原及发病条件 ;该病病原为花生… 相似文献
13.
<正>在花生生产中,有许多病害为害花生,造成花生品质下降,产量减少。花生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锈病、茎腐病、根腐病、青枯病、病毒病和线虫病等。笔者现介绍它们的发生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滦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每年花生种植面积为1.3万hm^2左右。据农技人员下乡凋查.滦南县花生田每年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花生叶斑病、根茎腐病,虫害主要有红蜘蛛、二代棉铃虫、大造桥虫、蚜虫等,为有效防治花生病虫害,笔者介绍花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花生叶斑病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统称为花生叶斑病,在花生产区普遍发生,是花生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花生发病后,叶片布满斑痕,提早脱落,严重影响光合效能,造成荚果不饱满,使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要注意加以防治,下面介绍这一病害的主要症状、发生条件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甘草胭蚧发生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胭蚧1a发生1代,以卵囊在土中越冬。3月下旬若虫孵化固定在甘草根部形成珠体危害植株,8月上旬珠体老熟,成虫羽化,出土交尾,并入土产卵于卵囊中越冬。被害甘草生长衰弱或根部腐烂死亡,造成大面积减产。野生甘草,花棒、白花苦豆上的胭蚧,是大面积人工栽培甘草的虫源。甘草田一经侵染,第3年即可成灾。早春挖掉表土晾晒根上部,若虫孵化及成虫羽化期是药剂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