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研究地塞米松、油酸、乳酸对HSL 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脂肪细胞中HSL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油酸、乳酸抑制脂肪细胞内HSL mRNA表达,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强;地塞米松促进脂肪细胞内HSL mRNA表达,促进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地塞米松、油酸、乳酸对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活性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生长良好脂肪细胞为实验模型,培养介质中分别添加0、10、20、40、80、160mg/I。的地塞米松,0、0.5、1.0、1.5、2.0、2.5mmol/L的油酸,0、10、20、30、40、50mg/L的乳酸,培养24h后提取总蛋白,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别采用脂肪酶测定试剂盒检测HSL活性。结果表明,添加乳酸、油酸可抑制HSL的活性,随添加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地塞米松对HSL活性有促进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取单层生长良好的脂肪细胞,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分别添加0、2.5、5、10、50、100μg/L的外源牛重组瘦蛋白(Leptin),培养12h后提取总RNA,每个处理3个重复(孔),应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外源Leptin对脂肪细胞Leptin mRNA和HSL 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Leptin对脂肪细胞内Leptin mRNA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但一定浓度的Leptin能提高脂肪细胞内HSL mRNA水平,其中以5μg/L Leptin的作用最为明显;当Leptin的质量浓度超过5μg/L,HSL 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夏成  王哲  张才  牛淑玲  徐闯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12):1312-1318
为了阐明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LN)和瘦蛋白(LP)对牛脂肪细胞内激素敏感酯酶(HSL)、LP的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本试验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牛脂肪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胰岛素(0、5、10、20、50、100mmol/L)、胰高血糖素(O、25、100、200、500、1000pg/mL)和瘦蛋白(O、2.5、5、10、50、100ng/mL),培养12h后,应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牛脂肪细胞内HSL、LP的mRNA丰度。结果表明:胰岛素对牛脂肪细胞内HSL的mRNA表达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对LP的mRNA表达呈现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胰高血糖素对牛脂肪细胞内HSL的mRNA表达呈现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对牛脂肪细胞内LP的mRNA表达无作用。瘦蛋白对牛脂肪细胞内HSL的mRNA表达先呈现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后呈现抑制作用。但对牛脂肪细胞内LP的mRNA表达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取体外培养单层生长良好脂肪细胞,培养介质中分别添加0、10、20、30、40、50μg/L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0、100、250、500、750、1 000 nmol/L的胰高血糖素样肽Ⅰ(GLP-Ⅰ),培养24 h后提取总蛋白,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别采用脂肪酶测定试剂盒检测HSL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GF-Ⅰ、GLP-Ⅰ抑制脂肪细胞内HSL酶活性,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取单层生长状态良好的犊牛脂肪细胞,分别添加0、2.5、5、15、30、50、100 μg/mL外源牛重组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培养12 h后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源脂联素对脂肪细胞ADPN mRNA和HSL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ADPN添加量的增多,ADPN mRNA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添加ADPN 15 μg/mL时,HSL mRNA的表达量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中ADPN mRNA表达量受自身的负调节,而添加适量的ADPN可刺激脂肪细胞HSL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在体外牛脂肪细胞培养介质中分别添加0,5,10,15,20,25 mmol/L等不同梯度的葡萄糖,各浓度组均设置3个重复,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观测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体外单层培养的牛脂肪细胞脂联素(ADPN)mRNA与甘油三酯脂肪酶(HSL)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可抑制牛脂肪细胞ADPN mRNA的表达,并促进HSL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NEFA和BHBA对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HSL、ADPN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外培养的牛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中,分别添加5个浓度梯度的NEFA和BHBA,均设3个重复,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观测不同浓度的NEFA和BHBA对牛脂肪细胞ADPN mRNA与HSL 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EF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2~0.8 nmol/L)对ADPN mRNA表达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而高浓度(>1.6 nmol/L)时又显著下调其表达;0.2~0.8 nmol/L NEFA对HSL 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在高浓度时(>0.8 nmol/L)反而促进了其表达(P<0.05)。低浓度的BHBA对HSL mRNA的表达无显著抑制作用,高浓度(1.2 mmol/L)的BHBA显著下调HSL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低浓度(<0.6mmol/L)的BHBA对ADPN mRNA的表达无明显作用,但高浓度的BHBA(>0.6 mmol/L)对ADPN 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代谢中间产物可通过促进ADPN mRNA或抑制HSL mRNA的表达来调节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9.
试验探讨NPY在脂肪动员中的作用。体外培养犊牛脂肪细胞,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性NPY(0、50、100、200、500、1 000 pg/ml)观察对脂肪细胞脂肪动员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NPY降低脂肪细胞HSL mRNA的水平和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②NPY可直接上调ACC的表达,并具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③随着NPY添加时间的延长,脂肪细胞HSL mRNA的水平和活性逐渐降低;④随着NPY添加时间的延长,脂肪细胞ACC的表达也逐渐升高。因此,NPY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动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试验在单层培养的新生犊牛脂肪细胞中,分别添加胰岛素(INS)与胰高血糖素(GN),每个激素设置6个梯度3个重复,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观测2种激素对ADPN mRNA与HSL 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胰岛素抑制了脂肪细胞ADPN mRNA与HSL mRNA的表达,胰高血糖素促进了ADPN mRNA与HSL mRNA的表达,且ADPNmRNA与HSL mRNA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脂联素(Adp)是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本试验旨在研究重组脂联素(rAdp)对皖南花猪脂肪细胞脂联素及其受体2,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增殖剂活化受体α(PPARα)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10d皖南花猪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培养至80%融合后换分化培养基培养,细胞分化后用0、2和10mg/L rAdp分别处理12和48h。油红O染色法鉴定脂肪细胞,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酶法测定培养液中甘油释放量,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脂肪细胞脂联素(Adp)、脂联素受体1(AdpR1)、脂联素受体2(AdpR2)、PPARα和AMPK mRNA表达。结果显示,rAdp处理后,脂肪细胞活力总体有降低趋势,10mg/L处理48h达到显著水平(P〈0.05);rAdp处理对甘油释放的抑制作用未达到差异水平。rAdp处理12h后,脂肪细胞AdpR1和AdpR2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但无剂量依赖性;rAdp处理48h后,脂肪细胞Adp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rAdp处理12h后,脂肪细胞PPARα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且有剂量效应性;而AMP AMPK mRNA表达均无显著性变化。结果提示,重组脂联素处理猪原代脂肪细胞有降低细胞活力和抑制脂肪细胞甘油释放量的趋势,能显著上调AdpR1、AdpR2和PPARα基因的表达,从而刺激脂肪酸氧化和甘油三酯的水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外源添加油酸和亚油酸对体外培养的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和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以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用0、50、100、200μmol/L油酸和0、20、40、80μmol/L的亚油酸处理细胞24h,检测细胞内TG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乳脂合成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100、200μmol/L的油酸和40、80μmol/L亚油酸均显著促进细胞内TG的合成(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添加100、200μmol/L油酸可显著上调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及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的表达(P<0.05),显著抑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基因的表达(P<0.05),而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20μmol/L亚油酸可显著抑制ACC和FASN基因的表达(P<0.05);亚油酸浓度为40和80μmol/L时可显著上调DGAT2基因的表达(P<0.05),抑制SCD1和SREBP1基因的表达(P<0.05),对ACC、FASN和PPARγ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100~200μmol/L油酸和40~80μmol/L亚油酸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乳脂肪合成具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外源添加长链脂肪酸油酸和硬脂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乳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确定油酸和硬脂酸的最佳浓度和培养时间分别为75 μmol/L 12 h和100 μmol/L 36 h。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添加油酸和硬脂酸后FABP3表达和脂滴分泌的情况,为进一步揭示FABP3在乳脂合成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Oleic acid (18:1n‐9) is the most abundant fatty acid in bovine adipose tissue. Because most of the lipid in bovine muscle is contributed by intramuscular adipocytes, oleic acid also is the predominant fatty acid in beef. In many species, the concentration of oleic acid in adipose tissue is dictated by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oleic acid in the diet, but in ruminant species such as beef cattle, oleic acid is hydrogenated largely to stearic acid by ruminal microorganisms. In these species, the concentration of oleic acid in adipose tissue is dependent upon the activity of Δ9 desaturase, encoded by the stearoyl coenzyme A desaturase (SCD) gene. Expression of the SCD gene is essential for bovine pre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and desaturase gene expression and catalytic activity increase dramatically as adipose tissue mass increases after weaning. Feeding a hay‐based diet to American Wagyu steers to a typical Japanese bodyweight endpoint (650 kg) markedly stimulated desaturase enzyme activity as well as the accumulation of both oleic acid and intramuscular lipid, but the increase in oleic acid and intramuscular lipid was much less in hay‐fed Angus steers.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oleic acid improves the palatability and healthiness of beef, and Korean Hanwoo and Japanese Black (and American Wagyu) seem especially well adapted to accumulate oleic acid in their adipose tissue.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槲皮素促进猪肠上皮细胞利用蛋白质的作用及机制.猪肠上皮细胞孵育48 h后试验组分别用含0.1、0.2、0.4、0.8和1.6 mg/L槲皮素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处理72 h,对照组采用0.2%DMSO处理.采用二喹啉甲酸(BCA)测定受试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青贮饲料桑中的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测定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色谱柱、流动相、流速及样品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应用HPLC法同时测定青贮饲料桑中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乳酸、乙酸和丙酸在一定浓度下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为98.35% ~ 104.24%,标准品中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1%~0.58%,表明该方法准确性较好。3种物质检出限为4.928 ~ 9.489 mg/L,适用于青贮饲料桑中有机酸的定量检测。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HPLC)|青贮饲料桑|乳酸|乙酸|丙酸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比较了甘油三酯水解酶(Triacylglycerol hydrolase,TGH)和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基因在不同猪种、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转录表达的差异,探讨其在猪脂肪组织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脂肪型个体TGHmRNA表达丰度显著低于瘦肉型和杂交型个体,成年猪较初生仔猪低,皮下、腹膜和内脏脂肪组织中TGH表达量依次递增;其变化规律与HSL相同。此外,对分离培养的原代前体脂肪细胞通过诱导分化和油红O染色区分分化状态,分析TGHmRNA表达的时序变化,发现TGH在前脂肪细胞中不转录表达,诱导分化后开始表达,且在诱导分化第4天表达量最高,分化第10天表达量下降,达到峰值的时间较HSL早。结果表明,TGH的表达与个体肥胖程度、年龄、脂肪组织部位以及脂肪细胞分化程度相关,同时,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TGH表达峰值早于HSL,提示TGH在脂肪细胞发育过程中可能较早承担基础脂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择6种新疆地区不同传统酸奶,通过平板涂布、划线分离、革兰染色、接触酶试验和凝乳试验鉴定后得到4株乳酸菌,分别命名为L1、L2、L3、L4。通过PCR鉴定16S rDNA序列,证明L1、L2株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3、L4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4株乳酸菌L1、L2、L3、L4的产胞外多糖含量分别为176、248、205、294 mg/L;L4株产胞外多糖量最高,L1株产量最低。研究丰富了产胞外多糖乳酸菌发酵剂的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