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第23期《骏枣不同株系间的枣疯病抗性多样性》(作者肖京等)报道,为揭示骏枣品种内枣疯病抗性多样性,筛选高抗枣疯病的骏枣株系,作者以骏枣的16个株系为试材,通过田间调查和PCR检测,  相似文献   

2.
转化CaMV基因芸薹属蔬菜植株抗病性鉴定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转化CaMV 弱株系Bari1 基因􀀂 的大白菜、菜薹、紫菜薹和花椰菜植株为试材, 研究了CaMV 弱株系Bari􀀁1 基因􀀂 所提供的遗传工程交叉保护及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转化CaMV 弱株系Bari􀀁1 基因􀀂 的大白菜、菜薹、紫菜薹和花椰菜植株中, 48. 08%对CaMV强株系CABB􀀁BJI 具有较强的抗性, 51. 92%表现为敏感。抗性基因( CaMV Bari􀀁1 基因) 在自交代( S1) 中大多数( 76%) 表现为典型的孟德尔单基因显性遗传, 部分株系的抗性出现了15 1, 1 1, 1 3 和1 95 的非孟德尔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3.
我国葡萄属野生种对炭疽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田间自然鉴定.田间接种鉴定和室内果实离体鉴定三种方法.研究了起源于我国的葡萄属12种或变种、49个株系对葡萄炭疽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一些种和株系的果实不感炭疽病或感病率极低.表现为抗(?)性极强或强.严重感病的仅是个别株系.我国葡萄属植物是极为宝贵的抗炭疽病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为快速有效筛选抗马铃薯Y病毒种质,加快抗病毒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本试验对引自美国的9个薯条加工型马铃薯杂交组合后代进行PVY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筛选,并通过PVY人工接种鉴定评价分子标记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检测的9个杂交组合852个株系中,共有4个组合163个株系中含有抗性基因Ryadg分子标记RYSC3,占比19.13%;7个组合330个株系中含有抗性基因Rysto分子标记YES3-3A,占比38.73%。其中,2个组合42个株系中同时检测到2种分子标记。人工接种PVY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含有分子标记的株系接种后表现为抗PVY的比例为92.73%;不含有分子标记的株系接种后表现为感PVY的比例为28.57%。PVY抗性基因分子标记RYSC3和YES3-3A能够较准确地鉴定马铃薯PVY抗性资源,有助于早期选育抗马铃薯Y病毒种质资源。同时,本试验筛选获得10份高产、稳产的抗PVY薯条加工型马铃薯资源,可以为薯条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具有PVY抗性和适于薯条加工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紫芦湖良种场和宿州市禾香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为选育优质高产稳产萝卜新品种,调整我省蔬菜品种结构, 保障蔬菜供应,2003年对宿州青萝卜主产地埇桥区高滩乡、 褚兰镇保庄村、萧县帽山等的栽培品种搜集、 对比筛选、 单株留种;2004年对筛选的主要株系进行品比试验和优选及单株留种;2005年对优选株系进行自然杂交混选并优选株系;2006-2008年优选出性状稳定、 品质优良、综合抗性较好的株系QZ07-12-36-45;2009-2010年进行生产比较试验和示范试验并推广;2010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安徽省及上海农产品博览会上受到好评.  相似文献   

6.
在葡萄霜霉病盛发期,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对感病前后叶片中PPO、PAL的活性进行测定,研究紫珍香自交后代的6个株系对霜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PPO、PAL 2个防御酶活性与供试葡萄抗性间存在正相关,6个供试株系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08-88的抗性最强,显著高于抗病亲本紫珍香;08-420、8-51的抗病性中等;08-1410、8-960、8-13的抗病性最弱,且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我国葡萄属野生种对炭疽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田间自然鉴定,田间接种鉴定和室内果实离体鉴定三种方法,研究了起源于我国的葡萄属12种或变种、49个株系对葡萄炭疽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一些种和株系的果实不感炭疽病或感病率极低,表现为抗性极强或强,严重感病的仅是个别株系。我国葡萄属植物是极为宝贵的抗炭疽病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我国葡萄野生种霜霉病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19个种和变种、82个株系对霜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很大差异。抗病的种或变种有:华东葡萄、瘤枝葡萄、复叶葡萄、秋葡萄、葛(?)、华北葡萄、燕山葡萄和菱状葡萄;感病的种或变种有:网脉葡萄、毛葡萄、山葡萄、刺葡萄、蘡(?)、三出葡萄、桦叶葡萄、小叶葛(?)、麦黄葡萄、秦巴野葡萄和米葡萄。 华东葡萄、刺葡萄、秦巴野葡萄和米葡萄种内不同株系对霜霉病的抗性变异不大。而瘤枝葡萄、复叶葡萄、秋葡萄、山葡萄、燕山葡萄和华北葡萄等种内不同株系间抗性差异很大,有抗病和感病两种类型。并且抗病类型的分布似与地理起源无关。  相似文献   

9.
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PRSV—W)和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中国株系(ZYMV—CH)是危害我国西瓜的主要病害。以抗病毒病西瓜野生种质P.I.595203与感病普通西瓜自交系98R为亲本,采用单粒遗传方式得到109个F3代株系。分别对亲本、F1及F3代109个株系群体进行了苗期抗PRSV—W和ZYMV—CH接种鉴定,通过F3代群体的抗感分离情况来推测F2代单株的基因型,并分别对PRSV—W与ZYMV—CH抗性遗传及其这2个抗性基因的连锁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P.I.595203对PRSV—W的抗性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同时可能存在微效修饰基因,将此基因暂定名为prs—W;同时进一步证实了西瓜对ZYMV—CH的抗性由单隐性基因zym-CH控制,zym-CH和prs-W2个抗性基因在遗传上存在一定连锁关系,其遗传距离是27cM。  相似文献   

10.
开展了长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 ssp. sesquipedalis)与其近缘种饭豆[V. umbellata(Thunb.)Ohwi & Ohashi]的远缘杂交,对亲本和杂交高世代(F7)进行了田间抗虫水平和荚果性状观测鉴定。结果表明:(1)饭豆品种的田间抗虫水平普遍高于长豇豆品种;(2)在长豇豆和饭豆远缘杂交的全分离谱世代(F6)363 个株系中,初选了 41 个虫害发生较轻的单株,组成 F7 代供后续鉴定;(3)田间试验观测到 F7 代株系抗虫水平有较大分离,复选出 7 个高抗水平的重组株系;结合单荚质量、荚长和籽粒密度等荚果相关性状数据特征,决选出在营养生长期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主要害虫综合抗性达到高抗(HR)水平且荚果性状近似于长豇豆的株系 2 个,实现了长豇豆抗虫的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白腐病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田间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起源我国的葡萄属12个种或变种、46个株系对白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所有野生种的果实不感白腐病;但在接种条件下,不同的种对白腐病的抗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种内的不同株系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甚至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芥蓝与菜薹杂种后代对TuMV的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芥蓝以及芥蓝×菜薹种间杂种后代对芜菁花叶病毒(TuMV)油菜株系的抗性。结果表明,芥蓝对广州地区TuMV油菜株系具有近于免疫的抗性。芥蓝×菜薹种间杂种回交后代抗TuMV油菜株系的选择效应受回交亲本影响很大:用抗病品种与杂种回交的后代,经两次系统选择后,已获得16个经济性状较好的白菜抗病品系;但用感病品种与杂种回交两代之后,抗病性明显下降,经两代系统选择未能获得抗病的菜薹品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白河-35-1"中的芪合成酶基因启动子被证明具有病原菌和胁迫诱导表达活性。现将芪合成酶基因置于增添不同增强子的该启动子下,构建4个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转化番茄的研究,并对转基因株系抗番茄灰霉病表现及其白藜芦醇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PCR-Southern鉴定,获得转基因株系4个共54株;不同载体转化的番茄株系对灰霉病抗性均高于野生型,但抗性存在差异;添加增强元件enhancer启动子启动的芪合成酶基因表达的番茄株系,可使白藜芦醇含量提高4.4倍。  相似文献   

14.
西瓜花叶病毒一号是黄瓜、西瓜、西葫芦西瓜等瓜类蔬菜的主要病毒之一,在其流行的地区,有关国家已作出相当大的努力去寻找上述各种蔬菜的抗源并研究抗性的遗传规律。美国康奈尔大学纽约州农业试验站的R.Provvidenti博士已经从苏里南的地方品种中筛选出对WMV—1有高度抗性的株系,但是对抗性的遗传至今尚未见报导。本验验的目的即在于研究抗WMV—1的遗传,包括此种抗性与对其他几种病害的抗性和一些重要的单基因性状之间在遗传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岳华’以‘寒富’为母本,‘岳帅’为父本杂交育成.1996年杂交,1999年预选后定植2年生杂种苗768株.其中代号410-21株系2004年始果,表现出果色艳、高桩、口感好、丰产以及树体健壮等优良性状.经过8年连续观察鉴定,其丰产性、抗性与其亲本相当,果实品质优于母本,贮藏性优于父本,具有品质优良、早果、丰产、耐贮藏、抗性强、适应性广、栽培管理容易等优点,2012年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并命名为‘岳华’.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辣椒生产中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病危害日趋严重,本综述对黄瓜花叶病毒的基因组结构、株系类型、传播媒介、防治方法、辣椒中CMV抗源筛选、抗性基因定位和连锁分子标记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辣椒CMV抗病育种和解析CMV抗性分子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开展了长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 ssp. sesquipedalis)与其近缘种饭豆[V. umbellata(Thunb.)OhwiOhashi]的远缘杂交,对亲本和杂交高世代(F_7)进行了田间抗虫水平和荚果性状观测鉴定。结果表明:(1)饭豆品种的田间抗虫水平普遍高于长豇豆品种;(2)在长豇豆和饭豆远缘杂交的全分离谱世代(F_6)363个株系中,初选了41个虫害发生较轻的单株,组成F_7代供后续鉴定;(3)田间试验观测到F_7代株系抗虫水平有较大分离,复选出7个高抗水平的重组株系;结合单荚质量、荚长和籽粒密度等荚果相关性状数据特征,决选出在营养生长期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主要害虫综合抗性达到高抗(HR)水平且荚果性状近似于长豇豆的株系2个,实现了长豇豆抗虫的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湿热地区28个葡萄栽培品种、7个毛葡萄野生株系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毛葡萄野生株系红蔓一号、西坡一号、春莓一号、香牛一号、香山五号、香山四号、香山六号等均对黑痘病表现为免疫。欧美杂交种品种,大部分表现为抗病,有的甚至高抗,其中,  相似文献   

19.
芜菁花叶病毒(TuMV)寄主范围宽广且对十字花科作物为害严重,从TuMV寄主范围与病原检测、发病症状、株系划分、遗传规律与抗性资源挖掘等方面简述了现阶段萝卜TuMV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抗TuMV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舟山黑油筒是舟山市冬季种植面积很大的冬青菜地方品种,2004年从农户中收集了2个特征有所相同的舟山黑油筒株系,进行单株选择、套袋隔离留种.2005年继续进行单株选择,选优去劣,套袋隔离留种,并进行栽培技术特点研究,基本恢复了冬青菜舟山黑油筒的原有特征特性,产量明显提高,抗性增强.2006年越冬后测定,2个株系667 m2产量分别为8 200 kg和7 667 kg,产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