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析同期发情后0、5、9、12、15d的绵羊卵巢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强度变化,以期了解VEGF在绵羊卵巢发情周期不同时期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VEGF阳性目标主要出现于卵泡膜与颗粒细胞。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VEGF表达依次增强(P〈0.05)。发情周期0~5d,大窦腔卵泡(颗粒细胞4~8层)VEGF表达量骤然上升(P〈0.05),而9d开始显著下降,与5d比较差异显著(P〈0.05)。12d继续下降(P〈0.05)且为最低值,15d又明显上升(P〈0.05)。VEGF在卵巢间质呈弱表达,各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绵羊卵巢存在着血管周期性新生的变化特点,而VEGF在这种周期性血管新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绵羊发情周期的子宫内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定量检测绵羊发情周期子宫内膜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结果表明:MVD的标记物CD34和VEGF在绵羊发情周期的子宫内膜中呈现相同的表达特征,即表达位点均在子宫内膜上皮固有层及肌层;两者均在发情后0d开始表达,5d最高。5d开始到15d表达量缓慢下降。子宫内膜VEGF表达量和MVD相关系数r=0.669,P=0,表明子宫角中VEGF表达量和MVD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卵泡液、受精时间和季节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效果的影响。从屠宰场采集羊卵巢,抽取卵巢表面2mm-6mm的卵泡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卵母细胞成熟后,与处理后的精子共同培养进行受精。结果表明,在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液中添加绵羊卵泡液(SFF)组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优于添加同等浓度的牛卵泡液(BFF)组;受精22、18、12h组的卵裂率分别为64.85%、54.39%、48.72%,受精22h和18h组间差异显著(P〈0.05),受精22h组和12h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秋季绵羊体外受精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均高于夏季,差异显著(P〈0.05),但秋季与春季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进行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时,培养液中添加SFF;受精时,精卵共培养时间为22h的效果较好。在绵羊的繁殖季节秋季进行体外受精较春季和夏季的结果好。  相似文献   

4.
运用组织学技术对36头处于发情周期的健康成年母牦牛卵巢卵泡的结构与发育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牦牛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发育的组织结构与其他牛基本相似。每对卵巢中原始卵泡数和生长卵泡数在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前期的囊状卵泡数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均与发情间期差异显著(P〈0.05)。闭锁生长卵泡数在4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的闭锁囊状卵泡数与其他3期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前期和发情间期均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各级卵泡的闭锁形式各有特点。在生长卵泡、囊状卵泡及相应闭锁卵泡的卵泡膜中均见到了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相似文献   

5.
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研究水牛卵泡在卵巢中的分布规律与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级卵泡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原始卵泡位于卵巢皮质的最外层,形成原始卵泡层,初级卵泡位于皮质的中层,次级卵泡位于富含血管的皮质最内层;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直径分别为(36.9±7.7)μm、(48.7±8.9)μm和(91.9±27.3)μm,与之对应卵母细胞的直径分别为(19.6±6.0)μm、(27.3±7.1)μm和(49.1±17.4)μm;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的颗粒细胞数为(10.8±2.3)个和(18.1±3.1)个;次级卵泡含有2~6层颗粒细胞,2~4层的颗粒细胞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6.
PMSG对兔超数排卵的影响及卵巢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分别用50IU和100IU两种剂量的PMSG对两组各13只成年哈白母兔进行超排处理,48小时后配种,同时耳静脉一次性注射人hCG 50IU,52小时后手术冲卵.50IU和100IU两种剂量处理后的母兔卵巢平均排卵点数分别为10.83个和13.80个(P>0.05),平均获卵数分别为7.05个和7.96个(P>0.05),平均充血卵泡数分别为7.30个和15.36个(P<0.01);50IU处理情况下,卵巢单位面积各级卵泡数量(个/1000μm2),原始卵泡43±4,初级卵泡10±1,次级卵泡3±1,充血卵泡2±1;100IU处理情况下,原始卵泡52±5,初级卵泡14±4,次级卵泡6±1,充血卵泡4±1.卵泡膜在卵泡细胞达2层时出现,透明带在卵泡细胞达3层时出现,卵泡腔在初级卵泡末期、卵泡颗粒细胞层达7层时出现.  相似文献   

7.
为从形态学角度理解内分泌调节过程,揭示抑制素对绵羊卵巢调节作用机制,对多浪羊和卡拉库尔羊卵巢中抑制素分布进行免疫组化SP方法定位。分别选取相邻的5张连续切片,电镜观察,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多浪羊、卡拉库尔羊抑制素阳性物质主要见于膜细胞和细胞间质。多浪羊与卡拉库尔羊在其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中抑制素的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原始卵泡和成熟卵泡(P0.05),且抑制素水平在腔前卵泡之前达到高峰,随后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限饲和光照周期对蛋鸡卵巢和输卵管发育及形态学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子设计,即3个光照周期(8L:16D、12L:12D和16L:8D)和2个饲喂水平(自由采食和限饲鸡自由采食量的80%)。选用体质健康的10周龄海兰灰蛋鸡240只,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结果表明,光照周期显著影响20 w输卵管重(P〈0.05),长光照周期(16L:8D)组和中长光照周期(12L:12D)组的20 w输卵管重显著高于短光照周期(8L:16D)组,对卵巢卵泡直径及单位面积内卵巢卵泡个数影响不显著(P〉0.05);饲喂水平对20 w体重、卵巢重、输卵管重及卵巢卵泡直径和单位面积内卵巢卵泡个数影响均不显著(P〉0.05);光照周期和饲喂水平互作对20 w卵巢卵泡直径影响显著(P〉0.05),其中,β和VI组卵巢卵泡直径显著高于V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水平、光照周期影响输卵管发育,Ⅱ、Ⅳ、VI自由采食组发育程度优于Ⅰ、Ⅲ、V限饲组,并且16L:8D光照组输卵管的发育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休情期银黑狐卵巢形态和卵泡的显微结构,以揭示银黑狐卵巢发育的一般规律。本试验于2012年12月份采集5只健康一岁龄银黑狐卵巢10枚,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宽、厚,用电子天平测量其重量,并对其表面可见卵泡数量进行统计,然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各级卵泡分别观察1~3个,共计原始卵泡30个,初级卵泡20个,次级卵泡15个,三级卵泡12个,成熟卵泡10个,并进行拍照。结果表明:随银黑狐卵巢体积不断增大,其中80%的卵巢重量也随之增大;可见卵泡数量与卵巢体积及重量没有相关性;卵巢由被膜、皮质和髓质构成,髓质位于卵巢内层,分布着较多血管,皮质位于卵巢外层,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原始卵泡由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构成,初级卵泡开始出现透明带物质,到次级卵泡阶段发育完整,三级卵泡出现卵泡腔,卵泡及卵母细胞直径在有腔卵泡阶段比腔前卵泡阶段增长速度快,成熟卵泡的直径及透明带厚度达到最大,各级卵泡均有闭锁现象。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5,(12):65-68
为研究性早熟对母猪卵巢功能的影响,随机选取江苏某猪场同一批洋三元育肥断奶小母猪8头,在60日龄屠宰取卵巢和子宫,根据屠宰结果分成卵巢发育正常组和性早熟组,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60日龄卵巢发育正常组与性早熟组卵巢重差异极显著(P0.01),子宫重差异显著(P0.05)。通过HE染色观察,60日龄卵巢发育正常组以原始卵泡、初级卵泡为主兼少量次级卵泡,60日龄性早熟组卵巢出现多个三级卵泡,这些三级卵泡发育正常。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aspase-3在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颗粒细胞中都有广泛的表达。在性早熟组卵巢三级卵泡中,PCNA在颗粒细胞中较强表达而在闭锁卵泡中不表达。而Caspase-3表达不变但在闭锁卵泡中也不表达。结果提示:洋三元育肥断奶小母猪普遍存在卵巢过早发育现象,需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从外省(区)引进的巴彦淖尔多胎母羊在新疆库尔勒地区的生长适应性进行评价。[方法]以引进的200只巴彦淖尔多胎羊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引入地的生长发育指标、主要生理指标以及繁殖性能指标,观察其脱毛和采食行为,并与当地绵羊进行比较。[结果]青年期和成熟期的巴彦淖尔多胎羊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相应发育阶段的当地绵羊(P〈0.05或P〈0.01);6月龄巴彦淖尔多胎母羊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巴彦淖尔多胎羊在1~6月龄未有脱毛现象,6月龄后会在每年的4月开始脱毛;其采食行为表现为采食范围广、特别耐粗饲、对饲草无选择性、能充分利用秸秆饲料的特点;巴彦淖尔多胎羊的发情周期、妊娠期与当地绵羊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受胎率显著大于当地绵羊(P〈0.05),产羔率和双羔率分别比当地绵羊提高了43.5%(P〈0.01)和3.41倍(P〈0.01),但羔羊成活率显著低于当地绵羊(P〈0.05),难产率极显著大于当地绵羊(P〈0.01)。[结论]巴彦淖尔多胎羊在库尔勒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为引进巴彦淖尔多胎羊品种的可行性提供了试验依据,对指导肉用羊杂交改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温季节羔羊育肥舍环境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原农区(山东东营、河南洛阳、河北衡水)三个国家肉羊试验站同类型半开放式羊舍,取中伏10d高温时段(14∶00),测得羔羊育肥羊舍内平均温度(30.34±1.16)℃,平均湿度71.9%;测得舍外平均温度(31.89±2.88)℃,湿度70.2%。舍内比舍外低1.55℃(P〉0.05),湿度增加1.7%(P〉0.05)。而同步测得本试验羊场(济南)同类型羊舍与三个试验站的平均温度、湿度相吻合。极端温度舍外温度40.3℃时,开放式羊舍内达到38.2℃,半开放式羊舍内35.5℃,密闭式(空调)舍保持在24.4℃,比开放式羊舍降低13.8℃(P〈0.01),比半开放式羊舍降低11.1℃(P〈0.01)。在极端温度条件下,开放式羊舍中鲁西黑头羊公羔呼吸次数达到94次/min,而半开放式羊舍中的鲁西黑头羊公羔为62次/min(P〈0.05)。综合分析,夏季农区羔羊育肥最好选择半开放式羊舍。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组织学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过碘酸-雪夫染色(PAs)方法,分别对3日龄及165日龄育成猪卵巢组织结构、各级卵泡的发育变化特点及其黏多糖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日龄的猪卵巢皮质、髓质界限模糊,皮质部分由外向内依次分布着密集的卵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巢、共质体样的卵原细胞群,皮质深层与髓质相邻处分布着合胞体样的卵母细胞簇状结构和卵泡。育成猪卵巢中,皮、髓质界限明显,能观察到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及近成熟卵泡,但是很少能见到黄体的结构。PAS染色结果表明,3日龄的猪卵巢中PAS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卵原细胞周围的基质、卵原细胞巢和合胞体的外膜上,以及原始卵泡周围的基质、初级卵泡的卵泡膜及刚形成的透明带上,此外卵巢的白膜、髓质的结缔组织、血管壁及卵巢网周围也可见到广泛的阳性着色。育成猪卵巢中,PAS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基质、生长卵泡的卵泡膜、卵泡的透明带、次级卵泡的卵泡液、黄体被膜及髓质的结缔组织和血管壁。  相似文献   

14.
在非繁殖季节应用CIDR法和Progestagen Sponge法对受体绵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进行冷冻胚胎移植,研究不同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卵巢状况、胚龄、移植方法和移植时间对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以期为当地实现绵羊胚胎移植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经同期发情处理后,绵羊在去栓后24~72 h集中发情,在去栓后36~48 h发情最为集中;CIDR法和Progestagen Sponge法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91.11%和87.78%(P>0.05),同期发情绵羊移植利用率分别为82.93%和78.48%(P>0.05);单侧卵巢上含有1个和2个黄体其妊娠率分别为46.07%和48.78%(P>0.05);桑椹胚和囊胚的妊娠率分别为49.25%和42.11%(P>0.05);腹腔镜法和手术法的妊娠率分别为45.16%和48.52%(P>0.05);11月和12月进行冷冻胚胎移植的妊娠率分别为50.76%和43.08%(P>0.05),该试验的绵羊冻胚移植妊娠率为46.92%,基本接近国内冻胚移植水平,但低于目前国内羊鲜胚移植妊娠率(50%~60%)。由此可以得出,不同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卵巢状况、胚龄、移植方法和移植时间对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规模群体羊同期发情时,可选价格便宜的Progestagen Sponge法;只要受体绵羊黄体质量好即可移植胚胎;为了减轻受体绵羊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子宫粘连的发病率,可广泛应用腹腔镜法进行胚胎移植;该试验的绵羊冻胚移植妊娠率低于目前国内羊鲜胚移植妊娠率,通过筛选高效低毒的抗冻保护剂,以及提高基层技术人员操作水平,则有望进一步提高绵羊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甘肃高山细毛羊种公羊精液冷冻保存的效果.将液氮熏蒸距离按1.5、2.0、2.5 cm分为三个组合,每个组合用6.5、7、7.5 min三种时间进行熏蒸处理,对细毛羊种公羊冻精进行对比试验.熏蒸距离为2 cm,熏蒸时间为6.5 min、7 min和7.5 min处理组精子活率分别为24.91±3.31、42.33±3.96和32.83±2.08,与其它各组精子活率相比较好,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细毛羊种公羊冻精熏蒸距离越近,熏蒸时间应减短,熏蒸距离越远,熏蒸时间应延长.最佳熏蒸距离为2 cm和熏蒸时间为7min,精子活率42.33±3.96.液氮熏蒸细管冷冻法的精子活率(42.33±3.96),高于液氮熏蒸颗粒法(33.75±5.32),而二者差异显著(P<0.05).液氮颗粒法的顶体完整率(33.75%)和细管法的顶体完整率(39.08%)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调整细毛羊精液稀释液成分、pH值、渗透压,利用简易的液氮熏蒸方法可以完成甘肃高山细毛羊精液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16.
为客观评价无角陶赛特羊产肉性能,及对小尾寒羊杂交改良的实际效果,于2012年7月~2012年11月对90日龄断奶纯种无角陶赛特羊和陶寒F2代羔羊(DHF2)的体重及体尺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三月龄断奶陶寒F2代体重与纯种无角陶赛特羔羊差异不显著;陶赛特羊与陶寒F2代的公母羔体高、胸围均差异显著(P<0.05);公羔尻宽、胸深差异显著(P<0.05);母羔尻宽、胸深差异不显著(P>0.05);公羔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母羔体长差异极显著(P<0.01);管围公母羔差异均不显著(P>0.05).可见从杂交育种到羔羊肉生产方面,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适合内蒙古包头地区玉米秸秆黄贮发酵的最佳条件,并评价玉米黄贮秸秆配方日粮对育肥羊的饲喂效果。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黄贮发酵菌剂、发酵周期和发酵辅料等进行实验室研究,筛选最佳发酵组合;依据GB/T 20807—2006《绵羊用精饲料》标准,配制含不同比例秸秆黄贮的配方日粮,开展育肥羊饲喂试验,比较传统育肥羊饲料和玉米黄贮秸秆配方饲料对小尾寒羊的育肥效果。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秸秆黄贮pH值影响的顺序为:发酵辅料〉发酵菌剂〉发酵周期,黄贮发酵条件最佳的组合为EM如金菌液秸秆发酵剂+发酵25 d+食盐。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玉米秸秆黄贮的2个试验组羊只,其活体重、胴体重、单块眼肌面积显著大于饲喂传统育肥饲料的对照组羊只(P〈0.05);饲喂基础日粮中黄贮添加比例为40%的试验组羊只,其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羊只(P〈0.05);饲喂基础日粮中黄贮添加比例为20%的试验组羊只,其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羊只(P〈0.05);2个试验组羊只的日增重、大腿肌肉厚度、腰部肌肉厚度、系水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饲喂效果以及饲喂成本因素,在基础饲料中添加40%的玉米黄贮秸秆对小尾寒羊的育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试验对不同水分添加量、不同发酵时间的稻草微生物饲料干物质在山羊瘤胃内的消失率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评定稻草微生物饲料的营养价值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选择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贵州黑山羊,采用尼龙袋法,以不加水不发酵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了水分添加量为40%、50%、60%和70%的稻草微生物饲料,经10、20、32 d发酵后干物质在山羊瘤胃内的消失率.结果显示:发酵时间和水分添加量对稻草微生物饲料中干物质消失率均具有显著影响.从发酵时间看,发酵32 d的饲料在山羊瘤胃内各时间点的干物质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其他试验组(P<0.05);从饲料水分添加量看,96 h的干物质消失率均以水分添加量60%组最高.发酵10 d水分添加量60%组为36.52%,比对照组高10.94%(P<0.05),比40%组高0.74% (P >0.05),比50%组高0.41% (P >0.05),比70%组高0.19% (P>0.05);发酵20 d水分添加量60%组为44.32%,比对照组高34.63% (P <0.01),比40%组高7.16% (P <0.05),比50%组高6.00% (P <0.05),比70%组高3.65%(P>0.05);发酵32 d水分添加量60%组为,比对照组高42.68% (P <0.01),比40%组高7.36%(P<0.05),比50%组高6.94% (P <0.05),比70%组高6.27% (P <0.05).结果表明:以水分添加量为60%,发酵32 d制成的稻草微生物饲料干物质消失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应激产品-爱克多对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年龄相同的健康绵羊24只,分为试验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测定血液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样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较对照组多6.19μ/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蛋白质和血浆羧基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少2.9μ/mL、0.18μ/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含量为1.29μ/mL,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绵羊日粮中添加500g/1 000kg爱克多可有效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提高羊肉品质,延长新鲜羊肉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