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粱产业的发展对高粱杂交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培育出不同类型和用途的雄性不育系。影响雄性不育系有效应用的主要因素,一是雄性不育性的稳定性,二是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因此其选育的目标应是雄性不育性稳定、配合力高、农艺性状优、抗逆力强。最初选育的是不育性稳定、配合力高的不育系,之后重点选育的是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不育系,近年选育各种专用类型的不育系,满足组配专用杂交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和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主要研究了不育的保持与育性的恢复;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三系及杂种不同时期酯酶同工酶的表现;开花性状;不同棱型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另外,就大麦杂优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主要研究了不育的保持与育性的恢复;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三系及杂种不同时期酯酶同工酶的表现;开花性状;不同棱型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另外,就大麦杂优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杨镇  王潇 《杂粮作物》1998,18(3):8-9
高粱雄性不育系选育的研究杨镇王潇(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沈阳110161)(鞍钢医学专科学校鞍山114036)高粱的高光合效应(C4作物)、多重抗逆性和综合利用价值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强杂种优势及实现杂种优势的保障体系(三系)使高...  相似文献   

5.
高粱雄性不育系小花败育是高粱不育系繁殖和杂交制种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影响小花败育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原因外,外界环境因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光照不足,则败育严重;温度越低,败育越重;种植密度、土壤肥力等等也都对败育有影响,但都是间接作用的。不同血缘的不育系,败育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陈悦  曹嘉颖 《杂粮作物》1998,18(4):9-12
研究了高粱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恢复情况和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方式。结果表明,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恢复受不同的显性主效单基因控制,任何一对显性主效单基因都不能同时恢复2个或2个以上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  相似文献   

7.
高粱雄性不育系3197A是世界上第一个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系,引入我国后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雄性不育系都是M ilo细胞质质—核互作型的,1981年我国引入A2、A3、A4、A5、A6、9E新胞质雄性不育系开始研究和利用,成功育成A2V4新胞质雄性不育系。高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和利用为我国高粱杂种优势利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油菜雄性不育三系育种的研究实践与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介绍了作者的科研工作进展情况,包括非优质三系配套选育工作和雄性不育杂交油菜优质育种两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多年的研究实践,对油菜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选育,以及油菜三系原种的繁育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高梁雄性不育系败育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的雄性不育有多种类型,发生的原因复杂。对高粱雄性不育机理的探索一直是高粱杂种优势研究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采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粱雄性不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从绒毡层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减数分裂以及ATP酶的分布特征、不同的细胞生物学研究角度探索了雄性不育花药的败育过程。这些研究进展不仅对探明高粱雄性不育机理、恢复机制等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促进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细胞学水平介绍有关高粱花药败育过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对1991年引自美国的121对A1型南高粱雄性不育系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ATX2790和A804表现出较好的产量配合力;有42对不育系表现出高抗高粱丝黑穗病;有26对不育第表现基本不发生高粱靶斑病,还有18对靶病较轻;矮秆又长穗的有27对;粒大又穗重的有7对;大部分表现中晚熟、中早熟的材料仅占1/4。  相似文献   

11.
以核质杂种NC2134和D^2-鉴26(均带有D^2细胞质)为细胞质供体,以筛选恢复系和转育不育系为目的,用69个春小麦品种为核供体进行回交转育,观察不同核质组合后代的育性变化。初步结果表明,大约28%的品种携带有D^2细胞质长日光敏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约35%的品种通过回交可以转育成D^2细胞质长日光敏雄性不育系。对其中一些组合F2群体单株育性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核质组合育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粱非迈罗细胞质A3TX398为不育源,以铁恢180为基础材料经连续6代回交转育,于2004年育成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3180A,试验与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具有育性稳定,配合力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为高粱杂交种的选育开辟了新途径,对A1、A2型保持系的提前测定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素萍 《杂粮作物》2005,25(5):301-302
利用高粱非迈罗细胞质A3TX398为不育源,以铁恢180为基础材料经连续6代回交转育,于2004年育成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3180A,试验与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具有育性稳定,配合力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为高粱杂交种的选育开辟了新途径,对A1、A2型保持系的提前测定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F型不育系(FA)是我国近年来新选育的普通小麦细胞质的CMS型不育系,为确定FA育性基因的遗传模型,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的5世代联合分析方法,以FA/临汾3158、FA/冬81、FA/HB-7三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群体和FA/HB-7的F2:3群体为试材,分析了FA育性的遗传特性和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A育性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对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基因互作效应明显。三个F2群体结实率的主基因遗传率为50.58%~71.77%,多基因遗传率为0~45.58%,环境遗传效应值为3.84%~44.12%;三个F2群体结实小穗率的主基因遗传率为52.35%~66.36%,多基因遗传率为0~17.77%,环境遗传效应值为25.70%~47.65%。FA/HB-7的F2:3群体育性在北京、南阳两地的主基因遗传率相差较大,北京、南阳结实率和结实小穗率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0%和5.45%、90.89%和77.83%,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00%。FA育性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但环境对性状的影响较大,推测FA育性可能具有一定的环境诱导效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良和利用FA及其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用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同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 Br)进行正反交,从核基因充分重组后的F_3开始,在选择甘蓝型油菜形态的同时,从正交组合(N×Ca)中选择雄性不育株,用反交组合(CaxN)中的正常可育株成对测交筛选,获得了具有遗传能力的NCa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及其保持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创制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光温敏核质互作型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交水稻的种子纯度影响杂交水稻的发展。少部分三系不育系遇高温自交结实,两系不育系遇低温自交结实。两者结合产生的光温敏核质互作水稻不育系则在高温、低温状态时仍为不育状态,保证杂交种的纯度。本文介绍了当前杂交水稻存在的问题,以及光温敏核质互作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选育、育性稳定性和杂种优势利用。  相似文献   

18.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FA)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新型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通过小麦品种间近缘杂交获得,具有良好的不育性和恢复性。为了解FA的生态适应性,本研究通过FA与116份恢复性材料进行组合配制,在北京和河南南阳两个试验区进行种植,筛选高恢复性材料和强优势组合。研究发现,FA的花粉粒在两地都表现为瘦小、空瘪,花药成熟后不能完全开裂,主要通过开颖授粉,且在南阳种植的植株花粉碘染率低于北京。通过对FA杂交组合结实率的分析,在北京和南阳分别筛选出结实率大于90%的高恢复性组合72个和25个,分别占比62.07%和21.55%;进一步筛选出北京和南阳两地结实率均大于90%的高恢复性组合22个,占比18.97%,说明FA具有较好的恢复性。比较FA和杂交组合F1代在北京及南阳两地的结实率,发现在南阳结实率小于5%的低恢复性杂交组合12个,且这些组合在北京的结实率显著高于南阳,推测FA及部分FA的杂交组合具有一定的光温敏特性。将FA与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具有相同父本的20个组合进行比较,发现FA与BS366的恢复源存在差异,其育性恢复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芥菜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从杂种圃芥菜型油菜遵矮不育系中发现光温敏雄性可育株,套袋自交,采用不同季节、不同播期方法,选育出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遵矮S。在日平均温度为7.7~13.5℃,平均日照长度小于12h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当温度为20.0~24.4℃,平均日照长度大于13h的条件下转换为完全的雄性不育。该两用系恢复源广,可用于配制两用系杂交油菜。  相似文献   

20.
以5460s和由农垦58s转育的四个籼型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为亲本,采用半双列杂交方式,配制10个组合。1991年7~8月(温敏不育水稻的不育期),在福州观察亲本及F_1的自然结实率,结果表明,各亲本的自然结实率均为0,而F_1中,除W6111s/W6154s的结实率为0.1%,其余的F_1组合结实率均达到正常水平。说明,W6111s和W6154s的不育基因基本上是等位的,而5460s和四个温敏雄性不育系的不育基因间,以及四个源于农垦58s的温敏雄性不育基因间互不等位(W6111s和W6154s除外)。本文对不等位性作出解释,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出一种鉴别光敏和非光敏不育水稻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