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试论种子公司与科研单位的联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种子公司与科研单位的联合湖南省种子集团公司长沙410001)龙望云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农业必然要向现代农业转变,个体的分散农业要向大农业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冲出旧的传统观念的约束,打破行业界限和行政...  相似文献   

2.
试论种子公司与科研单位的联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望云 《种子》1998,(6):41-42,44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农业必然要向现代农业转变;个体的分散农业要向大农业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观念上冲出旧的传统观念的约束,打破行业界限和行政区划走大集体、大联合、大农业的道路。而目前,我国的种子科研与种子生产经营分属两个体系运转,相互分离和脱节,既不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又影响了科研单位和种子公司的活动与后劲,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当前,最主要的障碍因素是缺乏“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新品种。因此,加强种子公司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尽快选…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看谷子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瑜辉 《中国种业》2019,(12):20-22
谷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作物,在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谷子产业发展滞后。随着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产业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特点,在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新常态中如何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谷子产业发展的根本所在,这种转变需要立足于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建立新的适应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产业理念,指导谷子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循环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环境污染的客观需要,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用现代化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简要阐述了中国传统农业的概况及其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并分析了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征,指出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的。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提出了要在价值取向、产业结构、经营方式及劳动者技能四方面做出转变并分析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最后,还预见了现代农业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未来的5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具备一定植保专业技术条件的服务组织,采用现代装备、先进防控物质和科学解决方案,开展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湖南的实践经验证明,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适应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变化,解决农民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除草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病虫草防控效果,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关键措施;是降低农药、肥料使用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种子生产基地要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福建省永安市种子公司刘深茂当前,我国的农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时期。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种子基地也不例外。它除了要分担农业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的困难外,还要承担自然灾害风险和市...  相似文献   

8.
如何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加入WTO后,给我国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农业只有在市场竞争中趋利避害,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南充是四川省农业大市,重要的农业生产地位决定了南充农业种子(苗)用量巨大,因此推进现代农业种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满足全市种子(苗)充足供应,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的关键,也是推动南充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重要措施。在分析南充农业种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种子科研、基地建设、企业发展、质量监管、园区带动等多方面对推进南充现代农业种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政府政策出台、部门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农业耕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必将被取代。就当前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尽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循环、持续利用有限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传统形式的农业生产必然会向有机农业转变。发展有机农业可以提高市场生产力,给市场创造一个良性竞争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正>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具备一定植保专业技术条件的服务组织,采用现代装备和技术,开展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适应病虫发生规律变化,解决农民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病虫防控效果,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关键措施;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江西发展现代农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平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58-61
江西是农业大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对江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五"期间,江西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农业科技应用有了新进步,农业结构调整呈现新格局,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农民增收拓展了新渠道,但江西农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还需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化进程,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发展科技密集型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发展非农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扩大劳动就业,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推进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福建省尤溪县是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80%以上,农业生产在经济大格局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农村囿于传统的小规模粗放的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使我县农业基础强起来、综合生产能力提上去,实现农业跨越式、跳跃式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束缚农业发展的问题,下大力气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区、创建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等六个国家示范区,提出加快河南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渝琴  吴琳  雷昊 《种子》2006,25(6):97-98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期,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之一。伴随信息技术的应用,其观念、手段、模式对农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农业需要巨大的信息支持,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为网络化、智能化提供可能。现代设施农业借用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信息的采集、识别、判断、分析、反馈、综合评判等技术手段,已经实现现代设施农业的自动调控。  相似文献   

17.
天祝藏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天祝县)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采取现代化管理理念,提升农业生产基础实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分析了天祝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探讨了当地发展高原夏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农业作为人类生存的支柱产业,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物质生产产业。农业发展也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生产基础资料,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在我国"中国梦"实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篇章。目前我国农业还处在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面对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发展,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何君  冯剑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439-444
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农业战略性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世界范围内,普遍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和变革”分为四个阶段,即对农业的投入期、农业资源的流出期、农业与宏观经济的整合期、对农业的反哺期。这一国际农业发展“四阶段论”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即农业在一个国家内部由传统的经营方式向现代经营方式过渡的过程。那么这种划分模式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是否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同样经历相同或类似的过程还是另有不同表现?本文尝试用“四阶段论”比较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进程,以期更好地理解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国家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战略意图以及为未来“以农业促进发展”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们对农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依托经营方式转变,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政府为主导,以政策为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