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     
<正>中国农科院创新团队发现副猪嗜血杆菌氟苯尼考耐药株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综合症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副猪嗜血杆菌氟苯尼考耐药株,并阐明外排泵基因flo R(细菌编码一种像排水泵一样的可以主动将抗生素药物排出菌体外致使药物疗效降低或治疗失败的耐药基因)是介导该耐药表型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该领域国际顶级杂志《抗菌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豫北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多态性,对分离的21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实验,采用PCR技术对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RAPD技术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分离的猪源性大肠杆菌菌株对常见16种抗生素存在不同情况的耐药性。其中对四环素、红霉素、麦迪霉素、阿莫西林、磺胺异恶唑、环丙沙星、新生霉素、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庆大霉素、洛美沙星的耐药率为85%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PCR检测得到8种耐药基因的条带;对菌株进行RAPD分析得到7种不同的基因型。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耐药菌株中,但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无绝对相关性。豫北地区猪源大肠杆菌感染多重耐药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病的诊治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疆昌吉地区某规模化猪场不同日龄猪粪源粪肠球菌对被检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指导临床针对不同日龄的猪合理用药。采集不同日龄猪肛拭子样品262份进行粪肠球菌分离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1种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用PCR进行10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共分离鉴定163株粪肠球菌,分离率62.2%(163/262)。不同日龄猪源粪肠球菌耐药严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保育猪源、妊娠猪源、后备猪源、育肥猪源,对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都高达90.0%以上。保育猪的耐药率最高,对氟苯尼考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高于其他猪源粪肠球菌;妊娠猪对恩诺沙星的耐药率高于其他猪源粪肠球菌。保育猪多药耐药在5~9耐分布,妊娠猪以7耐为主,后备猪以6耐为主,育肥猪以5耐为主。cfr与vanA基因未检出,分离株tetM、aac(6')/aph(2")、aph(3')-Ⅲ、ermB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均高于98.7%。此外,检出近年来新发现的恶唑烷酮类耐药基因optrA(13.5%)。该猪场不同日龄粪肠球菌呈现多药耐药率高、耐药谱广、耐药基因携带率高的特点,建议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针对不同日龄猪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猪呼吸综合征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副猪嗜血杆菌氟苯尼考耐药株,并阐明外排泵基因flo R(细菌编码一种像排水泵一样的可以主动将抗生素药物排出菌体外致使药物疗效降低或治疗失败的耐药基因)是介导该耐药表型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该领域国际顶级杂志《抗菌化疗法杂志(Journal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上。据悉,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临床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脑膜炎、关节炎,给生猪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  相似文献   

5.
邓珊珊  张海  蔺俐仲  徐春志  袁林 《养猪》2021,(1):113-115
为了解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和临床用药提供资料,试验采用药物敏感试验、耐药基因PCR检测、基因测序等方法.结果表明:经K-B法检测20株猪源大肠杆菌对15种药物的敏感性,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吡哌酸和青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强;利用PCR扩增技...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安阳地区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集患病猪的肺脏、脾脏、肝脏、关节渗出液等病料组织157份,分离得到了102株副猪嗜血杆菌。采用KB药敏纸片法和PCR法分别检测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结果显示,分离的102株副猪嗜血杆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等10种的耐药率在44.1%以上,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为9.8%~26.5%,耐11、10、9种药物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17.6%、21.6%、20.6%;分离的102株副猪嗜血杆菌耐药基因TetA、TetB、floR、ermA、lnu(C)检出率为41.2%~85.3%,其他耐药基因检出率11.8%~13.7%。说明从安阳地区分离的102株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严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综合症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副猪嗜血杆菌氟苯尼考耐药株,并阐明外排泵基因flo R(细菌编码一种像排水泵一样的可以主动将抗生素药物排出菌体外致使药物疗效降低或治疗失败的耐药基因)是介导该耐药表型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该领域国际顶级杂志《抗菌化疗法杂志(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上。据悉,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临床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脑膜炎、关节炎,给生猪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贵州省猪源沙门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从贵州省9个地区规模养猪场中分离鉴定130株沙门氏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常用的8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法对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十分严重,其中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100%,其次是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0.77%和76.15%,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噻呋和头孢氨苄,均为46.15%。所有菌株均为多重耐药,其中最少为二重,占总数的2.31%,最多为八重,占总数的4.62%,多重耐药主要集中在四至七重,占总数的88.46%。PCR结果显示,SHV耐药基因未检出,TEM、OXA、CTX-M 3种基因检出率分别是85%、75%和46%,细菌的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结果表明,猪源沙门氏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具有普遍耐药性,其中头孢他啶尤为严重。TEM、OXA、CTX-M基因是贵州省猪源沙门氏菌主要耐药基因,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与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吉林省部分地区分离的20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的结果表明:20株猪源大肠杆菌对磺胺类药物均耐药;耐药菌株的质粒检出率达100%。应用Sul2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检出的质粒为模板,均成功地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随机抽取3株猪源大肠杆菌的目的片断,克隆、测序的结果表明:3株猪源大肠杆菌的质粒上均含有磺胺耐药Sul2基因,且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相一致。含Sul2基因的质粒在吉林省部分地区分离的20株猪源大肠杆菌中广泛存在,且在吉林省部分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性方面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1):55-60
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11种兽用药及11种人用抗菌药的药物敏感性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猪源和人源链球菌同时对8种兽用抗菌药和10种人用抗菌药物产生表观耐药性。针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选取共同耐药率较高的3类抗菌药物的9种主要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发现猪源与人源链球菌携带共同耐药基因有6种,其中四环素类tet L基因的检出率高达92.39%,多黏菌素类mcr-1基因及大环内酯类erm B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79.35%和76.09%。对共同携带的耐药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耐药基因tet L和erm B的同源性较高,均达到97%以上,其中tet L基因达到100%。研究结果提示猪场猪源和人源链球菌对多种常用兽用抗菌药及人用抗菌药物产生共同表观耐药性,而其部分相关耐药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这表明细菌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可在猪源与人源链球菌中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副猪嗜血杆菌江西株的药物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本实验采用K-B法测定分离株对57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20株副猪嗜血杆菌均对阿洛西林和万古霉素敏感,80%及以上的分离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棒酸等高度敏感.但分离株对恩诺沙星、氨曲南、四环素等的耐受性较强,某些菌株对多种药物具有抗性,其中6株菌能够耐受5种药物,5株菌能够耐受12种药物,3株菌能够耐受13种药物,甚至有2株菌能够耐受多达22种药物.将江西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结果与其它国家或地区以及不同时间分离菌株的结果相比较表明,不同地区及不同时间段分离的菌株药物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为探索副猪嗜血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本研究设计引物并建立了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tet(B)的PCR方法.运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江西株tet(B)基因,在15株四环素耐药菌株中检测出其中9株菌存在该基因,推测tet(B)可能是介导该菌对四环素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初步研究猪源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和消除机制,本研究采用亚抑菌浓度体外耐药诱导的方法将两株猪源大肠杆菌O157∶H7诱导成氟苯尼考高度耐药菌株,采用无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传代培养的方法将获得的氟苯尼考耐药菌株的氟苯尼考耐药性消除,检测耐药诱导菌和耐药消除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菌株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经氟苯尼考耐药诱导,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和头孢噻吩由敏感变为耐药,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由敏感变为中介,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由中介变为耐药;而经耐药消除后,菌株恢复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在菌株的质粒中检测到氟苯尼考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结果表明,在氟苯尼考压力的长期存在下,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产生耐药,且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在去除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培养,可消除菌株的部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冯世文  李军  曾芸  杨威  陈泽祥  潘艳  彭昊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2):3315-3322
为初步研究猪源大肠杆菌O157:H7 (E.coli 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和消除机制,本研究采用亚抑菌浓度体外耐药诱导的方法将两株猪源大肠杆菌O157:H7诱导成氟苯尼考高度耐药菌株,采用无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传代培养的方法将获得的氟苯尼考耐药菌株的氟苯尼考耐药性消除,检测耐药诱导菌和耐药消除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菌株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经氟苯尼考耐药诱导,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和头孢噻吩由敏感变为耐药,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由敏感变为中介,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由中介变为耐药;而经耐药消除后,菌株恢复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在菌株的质粒中检测到氟苯尼考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结果表明,在氟苯尼考压力的长期存在下,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产生耐药,且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在去除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培养,可消除菌株的部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张海  方英  徐春志  景书灏  杨峰  陈红  袁翠霞 《养猪》2019,(3):105-107
为了解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猪源沙门氏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也为进一步研究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和临床用药提供资料,利用K-B法检测了6株猪源沙门氏菌对15种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了9种常见耐药基因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吡哌酸的耐药率最高均为100%,对头孢克洛、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从9种常见耐药基因中扩增到3种β-内酰胺类耐药、3种氨基糖苷类、2种氟喹诺酮耐药基因。研究表明,沙门氏菌极易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耐药菌株中,但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无绝对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为防控沙门氏菌引起的猪疾病以及指导猪场用药提供一定参考。试验对京津冀地区猪饲料厂、猪养殖场、猪屠宰场、超市、农贸市场等采集的饲料、猪肛拭子、水、猪肉等样品中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对50株7类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对分离筛选得到沙门氏菌菌株通过抗菌药物浓度梯度法测定其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合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不同来源沙门氏菌耐药基因。结果显示:5 024份样品中共检出沙门氏菌484株,平均检出率为9.63%;484株沙门氏菌对2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耐药率是86.16%。耐药率大于30%的抗菌药物有庆大霉素(30.8%)、阿莫西林(31.6%)、四环素(36.8%)、多西环素(33.5%)、萘啶酸(31.8%)。对耐受7种以上抗菌药物的50株沙门氏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耐药基因进行分析,共检出43种耐药基因,其中aac6’-Iaa、aadA1、aph(3’)-Ia、aph(3’’)-Ib、aph3’-Iia、aac3-Iid、mcr-1、tet(B)、sul1、sul2、gyrA、floR、dfrA12、aac(6’)-Ib-...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贵州省猪源沙门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从贵州省9个地区规模养猪场中分离鉴定130株沙门氏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常用的8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法对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十分严重,其中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100%,其次是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0.77%和76.15%,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噻呋和头孢氨苄,均为46.15%。所有菌株均为多重耐药,其中最少为二重,占总数的2.31%,最多为八重,占总数的4.62%,多重耐药主要集中在四至七重,占总数的88.46%。PCR结果显示,SHV耐药基因未检出,TEM、OXA、CTX-M 3种基因检出率分别是85%、75%和46%,细菌的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结果表明,猪源沙门氏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具有普遍耐药性,其中头孢他啶尤为严重。TEM、OXA、CTX-M基因是贵州省猪源沙门氏菌主要耐药基因,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与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福建地区猪源CTX-M阳性大肠杆菌耐药性、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以及耐药质粒特征,本研究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福建地区分离的67株猪源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PCR检测其重要的耐药基因;通过供体菌与受体菌(C600)的接合转移试验,检测携带CTX-M耐药基因耐药质粒的水平转移情况,并测定接合子的药物敏感性变化以及耐药质粒的复制子类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呋(100%)、头孢噻肟(100%)和四环素(94.0%,63/67)耐药性较高,对阿米卡星相对敏感,耐药菌株仅占7.5%(5/67)。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3.7%(36/67)的分离株携带3个以上耐药基因,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49.3%,33/67)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37.3%,25/67)的检出率较高,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cr和oqxAB、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酰胺醇类耐药基因cmlA和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3的检出率在10.4%~19.4%,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rmtB(4.5%,3/67)的检出率最低;其中以CTX-M+mcr-1+floR耐药基因的组成模式流行为主,检出率为25.4%(17/67)。通过接合转移试验共获得21株接合子,与受体菌C600相比,其对受试药物,如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和庆大霉素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提高了2~32倍。复制子分型结果显示17株分离菌分型成功,4株分离菌未能分型,其中以IncF型质粒为主。福建地区猪源CTX-M阳性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呈较为严重的耐药性,耐药基因的携带率普遍较高且以mcr-1和floR基因流行为主,耐药质粒以IncF型为主。本研究为福建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风险评估与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猪源大肠杆菌中Ⅰ型整合子的流行情况,探讨Ⅰ型整合子与大肠杆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9株猪源大肠杆菌对8类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采用PCR法检测猪源大肠杆菌Ⅰ型整合酶基因(int I1)并扩增其可变区,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测序分析整合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结果 119株大肠杆菌耐药现象十分严重,对四环素、磺胺异恶唑、新诺明全部耐药,所有菌株均呈多重耐药。119株猪源大肠杆菌中有92株含Ⅰ型整合子,检出率77.31%。扩增出7类大小不同的基因盒插入区片段,范围为1008bp~3149bp。7类Ⅰ型整合子在119株猪源大肠杆菌中存在13种流行组合。78.15%大肠杆菌菌株的Ⅰ型整合子携带2种或2种以上的基因盒,其中以携带编码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adA1、aadA2、aadA5、aadA22、aadB)最多,其次为编码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dfrA1、dfrA12、dfrA17、dfrA27),此外还携带编码利福平、林可霉素和氯霉素的基因lnuF、cmlA6、aar-3、orf。结论Ⅰ型整合子普遍存在于大肠杆菌中,且呈流行上升趋势;Ⅰ型整合子参与耐药及多重耐药,但单株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与其耐药表型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与I型整合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猪源大肠杆菌中I型整合子的流行情况,探讨I型整合子与大肠杆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9株猪源大肠杆菌对8类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采用PCR法检测猪源大肠杆菌I型整合酶基因(int11)并扩增其可变区,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测序分析整合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结果119株大肠杆菌耐药现象十分严重,对四环素、磺胺异恶唑、新诺明全部耐药,所有菌株均呈多重耐药。119株猪源大肠杆菌中有92株含I型整合子,检出率77.31%。扩增出7类大小不同的基因盒插入区片段,范围为1008bp-3149bp。7类I型整合子在119株猪源大肠杆菌中存在13种流行组合。78.15%大肠杆菌菌株的I型整合子携带2种或2种以上的基因盒,其中以携带编码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adA1、aadA2、aadA5、aadA22、aadB)最多,其次为编码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dfrA1、dfrA12、dfrA17、dfrA27),此外还携带编码利福平、林可霉素和氯霉素的基因1nuF、cm1A6、aar-3、off.结论I型整合子普遍存在于大肠杆菌中,且呈流行上升趋势;I型整合子参与耐药及多重耐药,但单株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与其耐药表型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前期获得的25株猪源耐药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以上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庆大霉素等11种药物的敏感性,并分析其多重耐药表型;采用PCR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25株猪源大肠杆菌中AcrAB-TolC主动外排基因的携带率以及不同耐药数量的多重耐药菌株的外排泵基因arA和acrB的表达量,同时分析其主动外排调控基因marA、soxS、robA和acrR相对表达量的差异,从mRNA水平上探讨外排泵基因表达量和调控因子与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25株耐药大肠杆菌中acrA、acrB和tolC等3种主动外排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68.00%、72.00%和76.00%;acrA、acrB这2种主动外排基因以及调控基因marA和soxS的相对表达量和多重耐药的耐药谱数呈正相关,调控基因acrR的相对表达量和多重耐药的耐药谱数呈负相关;robA调控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标准菌株,且与耐药谱数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猪源耐药大肠杆菌携带acrA、acrB、tolC等3种基因主动外排基因的携带率较高,且与多重耐药菌株的耐药谱具有相关性;调控因子的表达量亦与多重耐药的耐药谱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