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用40头杜长大肥育猪进行饲养和屠宰试验,研究了Ractopamine对饲喂不同蛋白(13.50%和18.00%)水平饲粮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8.00%蛋白水平下,Ractopamine(20mg/kg)使猪日增重提高了9.03%(P〈0.05),料重比下降了14.48%,而在13.50%蛋白水平下Ractopamine对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明显影响,添加Ractopa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在13.5%和18%两种不同饲粮蛋白水平下,Ractopamine对杜长大肥育猪生长性能及胴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饲粮蛋白水平下,饲粮中添加20mg/kgRac-topamine使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增加9.03%(P<0.05),料重比下降14.48%,日采食量减少6.58%;Ractopamine显著改变了猪的胴体组成,在13.5%和18%饲粮蛋白水平下,肥育猪胴体瘦肉率分别提高了3.5%(P<0.05)和4.18%(P<0.01),胴体脂肪率降低了4.09%(P<0.05)和4.19%(P<0.01),眼肌面积分别增加了8.36%(P<0.05)和9.18%(P<0.01).此外,Ract-opamine对不同骨骼肌具有不同作用效果.肉质测定结果表明,Ractopamine对背最长肌大理石纹、肌肉色泽、系水力、pH等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18%和13.5%两种饲粮蛋白水平下,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在18%的饲粮蛋白水平下,添加20mg/kg Ractopamine使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增加9.05%(P<0.05),料重比下降14.48%,而在13.5%蛋白水平下,Ractopamine对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②在13.5%和18%蛋白水平下,Ractopamine均显著改变了猪的胴体组成,使胴体瘦肉率分别提高5.46%和6.34%(P<0.01),胴体脂肪率下降21.4%和22.75%(P<0.05);③Ractopamine对不同骨骼肌具有不同作用效果,使背最长肌、贮头肌、半腱肌重量增加,而对臀中肌、股四头肌重量无影响;④Ractopamine对背最长肌大理石纹,色泽、系水力、pH值等肉质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了18%和13.5%两种饲粮蛋白水平下,莱克多巴胺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在18%的饲粮蛋白水平下,添加20mg/kg Ractopamine使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增加9.05%(P〈0.05),料重比下降14.48%,而在13.5%蛋白水平下,Ractopamine对猪的生长性能无显影响;②在13.5%和18%蛋白水平下,Ractopamine均显改变了猪的胴体组  相似文献   

5.
选取60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作为试验动物,研究提高日粮纤维含量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甜菜渣和苜蓿草粉作为主要纤维源,将生长猪日粮中粗纤维含量由3%提高到6%,对生长猪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而将生长猪日粮中粗纤维含量由3%提高到8%,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料重比有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提高日粮中的纤维含量,对屠宰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平均背膘厚、腹脂率、脂肪率随纤维含量的提高呈现下降趋势,而瘦肉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将生长猪日粮中粗纤维含量由3%提高到8%,显著降低了背最长肌中粗脂肪的含量(P〈0.05),对粗蛋白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
7.
8.
通过饲养、屠宰试验和胴体组成测定,探讨了羧酸吡啶铬对生长肥育猪肥育性能、胴体组成和肉质的影响。对杜长大杂种猪分别饲喂含0,200,400μg·kg-1羧酸吡啶铬的日粮,测定其结果表明:羧酸吡啶铬显著地降低了猪的采食量和料重比,并有提高日增重的趋势;它可以使猪的瘦肉率、眼肌面积、最长肌和半腱肌的重量明显提高,脂肪率和背膘厚显著下降。此外,羧酸吡啶铬可增加猪背最长肌中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RNA含量及RNA/DNA比值。  相似文献   

9.
10.
在生长肥育猪的配合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稀土化合物对其生产性能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添加5mg/kg和15mg/kg稀土的增重分别提高7.77%和8.85%.饲料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02%和6.71%.为了探索在不同营养浓度的配合日粮中添加稀土化合物的效果,我们于1989年7~11月在常熟市、如皋市分别安排了三个营养水平日粮添加稀土化合物的中间试验.材料和方法(一)试验猪选择和分组1.试验猪选用自繁或购入的大约克与二花脸杂种一代断乳生长猪.按体重、性别、血统分组,随机划分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平均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红花油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日粮中添加红花油水平分别为0,0.4%,0.6%,0.8%和1%.结果表明:添加红花油的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饲料利用率得到改善;各试验组猪的屠宰率和瘦肉率显著高于试验组1,眼肌面积、脂肪酸含量也比试验组1得到提高,降低了胆固醇含量,改善了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缓释包膜半胱胺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择"杜×大×长"三元杂交猪120头,随机分为3组进行对比试验,考察其生产性能、血液理化指标和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生长期、肥育期及全期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7.34%、5.09%和6.32%;料重比分别降低了4.93%、3.19%和4.40%;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2.20%、1.61%和1.90%,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的臀腿比例、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分别提高了9.25%、11.69%和6.27%;背膘厚降低了13.74%。试验组血清中GH、T3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8.68%、20.63%,而对INS和T4无显著影响。表明日粮中添加缓释包膜半胱胺后,可能通过提高血清中GH、T3等激素的水平,改善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3.
1986年,研究了东北民猪(简称民猪)、长白、杜民、长民和长杜民猪左半胴可食部分的化学组成。研究结果表明:①民猪肌肉中水分和粗蛋白质比例最低,干物质、粗脂肪和热能较高,二、三元杂种猪粗蛋白质比例接近长白猪,粗脂肪接近民猪;②各猪种皮下和肾周脂肪化学组成相同;③根据左半胴可食部分化学组成总重,长白猪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热能最多,民猪粗脂肪最多,而粗蛋白质最少,二、三元杂种猪处于中间。  相似文献   

14.
将72头杜长头杂交仔猪按饲养试验要求分成3组,研究了添加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对饲以高麦麸(35%)饲料仔猪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这三种后可使仔猪日增重较饲喂玉米饲粮组和未加酶组分别提高了6.79%(P〉0.05)和15.25%(P〈0.05),采食量分别提高了2.22%(P〉0.05)和5.34%(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3.83%(P〈0.05)和8.  相似文献   

15.
镧对生长猪的生长与消化和胴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饲粮中添加100mg/kg镧对生长猪生长,消化和胴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镧使日增重,采食量分别提高了13.26%(P〈0.05)和5.43%(P〈0.05)。料重比下降了6.53%(P〈0.05);饲料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7.82%(P〈0.05),5.32%(P〈0.05)和5.41%(P〈0.05);肝脏和背最长肌中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下降了14.29%(P〈0.0  相似文献   

16.
60只生长育肥猪随机分成4组,分别添加0.5%、10%、20.4%高能复合酶蛋白饲料进行60 d饲养试验,探讨高能复合酶蛋白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Ⅳ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下降,与其他3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第Ⅳ组的料重比高于其他3组,并且与第Ⅰ、Ⅱ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第Ⅲ组的眼肌面积高于其他组,且与第Ⅳ组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高能复合酶蛋白饲料的适宜添加量为5%~10%。  相似文献   

17.
选择类似条件的长白、大约、长大杂、四元杂断奶仔猪各20头,均等分成两组,分别喂给按美国饲养标准和中国饲养标准配合的日粮,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组合及营养水平对日增重均有极显著影响,品种组合对后腿比例、瘦肉率、四腿瘦肉率、皮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营养水平除对屠宰率有显著影响外,对其它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品种组合与营养水平间互作仅在胴体直长、眼肌面积、四腿瘦肉率等少数性状上存在显著影响,采用美国饲养标准饲喂瘦肉型外来品种及其杂种具有饲养成本低,周转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生长肥育猪饲粮中添加沸石和麦饭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渝太I系猪是重庆市巴南区畜牧兽医站与重庆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共同培育的一个瘦肉型猪专门化母本品系,于2003年3月通过重庆市畜禽品种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本文综述了渝太I系猪的生长育肥性能及胴体品质。  相似文献   

20.
苏氨酸与赖氨酸不同比例对猪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2003,29(6):661-6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