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化肥连续施用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国内外都有许多研究论证。但事实上各地方均无足够的有机肥,以满足高产作物的需要,并且,由于这类肥料运输量大、费用高,往往使其局限性应用于近距离土地上。因此,化肥的使用和生产在全世界都有了迅速的增长。我们于1987~1991年研究了较长期单施化肥对作物产量、品  相似文献   

2.
紫云英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显著提升土壤肥力,改善水稻主要性状,每667 m2水稻产量增加65~66 kg,经济效益增加45.5~48.5元。  相似文献   

3.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水稻上的使用效果,开展对比试验,设计不施肥、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不同施肥方案,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农作物品质、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化肥和有机肥的大米品质提升、颗粒形状均匀且口感更好;与单独施用化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大米营养成分含量和产量,同时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试验结果可以为筛选科学的施肥方式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秸秆的施用方法对三熟制稻田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1 ̄1994年进行了麦-稻-稻三熟轮作制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作物产量,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积累和土壤氮磷含量,且能活化土壤磷素。全年肥料投入量C,N,P2O5,K2O分别为2700,415,140,225kg/hm^2,C:N:P2O5:K2O为6.52:1.00:0.34:0.54,且以三季作物各1/3的有机碳投入为佳。  相似文献   

5.
免耕稻草覆盖对土壤肥力及川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川芎的轻简高效栽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裂区试验设计,田间控制性小区试验研究了免耕和稻草覆盖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肥力指标以及川芎产量和阿魏酸、总生物碱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稻草覆盖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这些肥力因素随稻草覆盖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等量稻草覆盖时,切碎覆盖的显著高于整草覆盖的;免耕与旋耕相比有降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的趋势,但可提高块茎膨大期土壤的有效磷含量.②适宜的稻草覆盖还田能显著提高川芎的产量,以切碎覆盖还田的增产幅度最大;免耕与旋耕的川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免耕因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提高川芎生产的经济效益.③稻草覆盖有助于提高川芎的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特别是切碎覆盖处理;免耕与旋耕相比有降低川芎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的趋势.④川芎的产量、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正相关.因此,合理的免耕稻草覆盖可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川芎产量和部分品质指标,以免耕374.8 g·m-2稻草切碎覆盖为宜.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肥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7.
8.
通过连续4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耕层(0 ̄20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年均分别增加1.032、0.059、0.033,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年均增加0.593、0.031、0.023,单施化肥年均增加0.224、0.012、0.007,同时亚表层土壤(20 ̄40cm)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另外,在该项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稻草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和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娄底市娄星区水田稻草覆盖还田用量对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稻草还田量在2250-9000kg(风干重)的范围内,土壤有机质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容重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下降,水稻有效穗和稻谷产量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还得出,每公顷施稻草6750-9000kg,基本上能满足水稻生产对钾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肥料配合对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1 ̄1997年间的不同肥料配合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长期的不平衡施肥会导致土壤供钾能力与阳离子交换量水平以及铁、锰、铜等微量元素有效含量下降;土壤物理性状呈现某种退化迹象,从而造成作物生长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一定产量目标下的经济施肥量;确认有机肥在保持土壤基础肥力和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施肥经济效益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991~1994年进行了麦-稻-稻三熟轮作制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作物产量,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积累和土壤氮磷含量,且能活化土壤磷素.全年肥料投入量C,N,P2O5,K2O分别为2700,415,140,225kg/hm2,C∶N∶P2O5∶K2O为6.52∶1.00∶0.34∶0.54,且以三季作物各1/3的有机碳投入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施用不同肥料对稻田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0年长期施肥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区相比,单施猪厩肥的增产率为13.6%,施用NPK肥的为32.7%,NPK化肥和猪厩肥配施的增产率达42.5%.年施N 315 kg/hm2基本可以维持氮素平衡,肥料氮的利用率27.3%~37.3%.磷肥的利用率在25%左右.年施K2O 329.25 kg/hm2仍不能消除土壤钾的亏缺,土壤全钾含量下降18.9%,但土壤速效钾却有大幅提高.连年施用猪厩肥改善了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对小麦/玉米带田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土壤培肥途径。结果证明:①带田不施肥时,肥力迅速降低,产量急剧减少;②在带田的产量构成中,玉米平均占61.7%,且其对肥料的依赖性远大于小麦;③氮肥对带田产量特别是玉米产量起着主要作用,产量贡献率达55.2%~80.9%;④小麦对磷肥反应明显,玉米对钾肥反应明显;⑤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结合,以氮肥为主,氮、磷、钾平衡施肥是带田土壤培肥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秸秆还田长期田田试验的前3季产量结果和1年后土壤农化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稻一麦两熟制下.秸秆在下李作物上原位还田,并辅以快速腐解茵,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尤其是在与化肥配合施用时.其增产量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同时秸秆还田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舍量,并能改善土壤的速效钾和速效磷的供应能力,秸秆原位还田及快速腐解是一项很好的提升土壤肥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稻草还田对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稻草还田量和方式的研究表明,每hm^2翻压6750kg稻草还田,有利于土壤微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状况,提出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有效硅的含量,增产11.76%,覆盖后翻压4500kg/hm^2稻草还田次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郑州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研究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对长期养分缺乏的响应。[方法]试验包括5个处理:①CK(不施化肥和有机肥);②NP(仅施氮磷肥);③NK(仅施氮钾肥);④PK(仅施磷钾肥);⑤NPK(施用氮磷钾肥)。[结果]长期不施用氮肥和磷肥导致作物低产,而长期不施钾肥的NP处理与NPK处理并无显著差异,且能维持作物高产。长期不施用磷肥,土壤有效磷含量持续下降后维持在2.5 mg/kg左右.长期不施用钾肥的处理,土壤交换性钾含量维持在60mg/kg左右。前18年结果看来,土壤钾素的自然供给能力在100%左右。[结论]对于潮土,氮和磷是限制小麦玉米产量、生物量及作物产量构成的最主要的两个因子,而钾素不是主要限制因子。尽管如此,若长期不施用钾肥将来也有可能出现钾素亏缺症状。  相似文献   

19.
在红壤旱地水分周年季节性变化和湘南气候的影响及施用等量肥料水平,采用小麦-玉米-小麦-大豆红薯两种间套种植制度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小麦-玉米间套种植制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小麦-大豆红薯的间套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浙江油-稻轮作土壤基础肥力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为土壤定向培肥提供依据,根据土壤基础肥力的差异(低、中、高3种肥力水平),选取浙江8个县(市、区)24个典型油-稻轮作田块进行取土分析,同时对所在田块的油菜、水稻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田块的土壤pH值均为酸性,但大多数情况下相同样区内高肥力土壤的pH值略高于低肥力区。随土壤基础肥力水平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显著(P<0.05)增加,全氮、速效钾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仅在低、高肥力水平下有显著(P<0.05)差异。土壤基础肥力水平越高,油菜和水稻的产量越高。高肥力水平田块的油菜、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是低肥力田块的3.1倍和1.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