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宁夏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效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彭阳县崾岘乡玉洼村8个典型农户的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了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所取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证实了退耕林(草)工程对农民的增收作用,讨论了工程实施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其综合效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退耕还林(草)效益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卓资县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益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卓资县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现状,通过该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近5a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在该地区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艳芳  罗剑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22-3023
通过对退耕还林还草综合效益以及各评价指标基本内涵的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发展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确立,参照层次分析法将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列出了能够反映各效益的评价指标,并简要介绍了综合效益评价方法中常用的综合评分法.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还草 实现黄土丘陵区农田生产力的跃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8.27km^2)示范区和宝塔区燕沟流域(47km^2)示范区生态农业建设实际,论述了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改变广种薄收落后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特别是农田系统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过程及成效。纸坊沟小流域通过逐步退耕,10年农田粮食平均单产提高了近2倍;而燕沟流域在与地方紧密结合、集中投入的条件下,大面积退耕还林(果)还草,建设基本农田,仅3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1.7倍,实现了农田生产力跃迁。事实表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大面积退耕坡耕地还林还草,不仅是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农田等土地生产力,实现区域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关中地区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关中地区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结合关中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工程背景、区位特点及退耕还林目前的状况和存在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法等建立关中地区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构建评价模型,计算2001—2014年退耕还林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的效益指数及综合效益指数。结果表明: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西安的增速一直最快,而且综合效益指数最高,渭南、宝鸡和铜川居中,咸阳较低;随时间的推移关中地区退耕还林的规模不断减少,但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增加,综合效益仍保持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a来,吴起县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自然灾害明显减少,农村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转移,农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在此基础上,针对吴起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海晏县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该县实际提出解决的对策,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明确林地权属;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培育后续产业;落实各项配套措施,着力研究后续发展问题等,以期为该县退耕还林(草)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黑龙江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分析了该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出了退耕还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工程,也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对研究退耕还林效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春香  戴乐  吴晓菊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440-4442
对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进行了生态和经济效益评价.针对塔里木河中下游的实际状况,以现有的林草植被类型代替退耕后的植被.运用均方差决策权法进行实例分析,得出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时,以退耕还生态林的生态效益最好,退耕还经济林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虽然最大,但生态效益所占比重较小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目前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中,运用水分、土壤、小气候和生态环境等指标对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多;在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产业结构、农民户均收入、贫困人口数量、农民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农产品商品率、农民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等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对比增量法得出评价结论.同时,指出了目前退耕还林效益评价研究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给农村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得出退耕还林(草)工程在农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就业压力增加、农村出现空心村现象、城镇住宅紧张等,基于此,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草)”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大刚  刘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239-2240
要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树立全局观念,明确战略目标;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发展后续产业;在全社会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生态经济管理,实现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双赢;”运用系统管理思想,再造组织流程,整合资源,形成强势合力;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提高“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率,增强后续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云南鹤庆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鹤庆县为例,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问卷调查资料以及相关统计数据,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3方面对该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针对工程实施中存在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宁南黄土丘陵区林草复合退耕还林模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丘陵区是宁夏退耕还林还草的主要区域,而林草复合模式是黄土丘陵区最为普遍的一种退耕模式。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综述了宁南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过程中林草复合模式的造林整地、林分配置、树种选择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郭亚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11-4613
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梯田的生态效益入手,以宁夏隆德县为例,阐述了在沙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和梯田建设相结合所产生的效益,以期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草)工程后续产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吉地处宁夏南部山区,这里的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落后,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深入,我县农民一方面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好处,同时也使我县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山变绿了,水变清了。但随着工程的临近尾声,一个既现实而又严肃的问题又摆在了的面前:那就是我县退耕还林工程结束后,后续产业该如何衔接,如何发展?工程效果能不能保得住,百姓的肚子能不能吃得饱?群众能不能以此工程为契机而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我县的经济将会又有怎样的攀升?退耕还林工程对我县群众发展经济又有怎样的拉动?诸如此类问题,笔者认为,应有以下思考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吴起县的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作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以后,不同退耕还林地间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差异显著,土壤深度对土壤孔隙度没有显著影响;无论何种退耕模式,总体上退耕还林区土壤粘粒含量高于耕地,其中0cm~20cm增加不显著,20cm~40cm、40cm~60cm增加较多;在不同的退耕还林地中,0cm~20cm土层土壤的改善较为明显,0cm~20cm的土壤容重明显低于20cm~40cm和40cm~60cm.  相似文献   

19.
比较退耕条件下流域间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变化,有助于理解黄土高原区域土壤有机碳源/汇效应的变化机理。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自北向南从砒沙岩区、风蚀水蚀交错区、水蚀区分别选取五分地沟、砖窑沟、燕沟三个典型治理小流域,研究了坡地退耕为林草地后SOCD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流域内,林草地SOCD显著大于坡耕地,表层0~10cm高于亚表层10~20cm,且差异显著(P0.05)。(2)流域间,同一土地利用方式SOCD因流域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北到南,坡耕地和林地SOCD基本呈增加的趋势,坡耕地表层SOCD分别是0.54、0.56 kg·m-2和0.61 kg·m-2,林地SOCD依次为0.64、0.90 kg·m-2和1.05 kg·m-2;而草地先略有下降后又呈增加的趋势,分别为0.71、0.67kg·m-2和0.73kg·m-2。(3)相对于坡耕地,流域间同一退耕方式SOCD的增幅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退耕还林方式下SOCD的增幅从北到南依次变大,由五分地沟流域表层的18.8%变化到燕沟流域的72.7%;退耕还草SOCD的增幅较小,从32.1%变化到20.1%。可见,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方式不仅影响流域内SOCD含量的变化,而且影响流域间SOCD增幅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南北流域的气候条件、生物因素(细根生物量)、土壤性质以及土壤侵蚀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为研究对象,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产业结构及效益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3年,该镇农业生态系统产品生产力、经济生产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人均产菜增长了近4.46倍,粮食与蔬菜单位面积产值分别增加了近2.7倍与1.09倍,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5.7%,达1 820.9元;种植业纯收入及其组分优势度呈升高趋势,而种植业效益却呈降低趋势;养殖业基础比较薄弱、效益低下,虽目前表现入不敷出,但因其日益受到重视,将逐渐成为继种植业后的第二大经济收入来源;果业纯收入与其组分优势度稳中有降,而果业效益在逐年提高;工副业纯收入、组分优势度及效益均呈下降趋势,并在2002年出现波谷。就农业生态系统整体而言,系统总体优势度呈上升趋势,系统稳定性指数在波动中下降,表明系统结构趋于不合理,稳定性较差,需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