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包括乔木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宜林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汾河源头森林景观格局,为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支持。【方法】以2009年山西省汾河源头的SPOT5遥感影像、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实地补充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基于GIS平台和Fragstats软件,从研究区域的林业用地、有林地和优势树种等3个尺度,对研究区内森林景观的格局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林业用地的斑块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地、人工造林未成林地、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斑块边界形状较为复杂,分布较为分散。在有林地斑块中,从树种构成比例来看,以纯林为主,混交林较少;从林木起源来看,以天然林为主,且分布集中,人工林较少。从优势树种组成来看,华北落叶松和云杉是最主要的优势乔木,沙棘和绣线菊是最主要的优势灌木。【结论】研究区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表明,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复杂,破碎化程度高,受人为干扰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3.
杨絮的危害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濉溪县全县土地总面积198161.52公顷,其中林地面积37316.66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8.83%。其中有林地面积为32029.34公顷,乔木林地面积为29808.18公顷,经济林地面积为2216.24公顷,竹林4.92公顷,国家规定灌木林地333.94公顷,其它灌木林62.26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945.14公顷,苗圃地653.28公顷,无立木林地198.32公顷,四旁占地折合面积为9025.23公顷。我县的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588119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33%,林木绿化率为20.92%。其中杨树的比重最大杨树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数种,是绿化林、防护林、用材林的主要数种之一。1杨絮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张东凯  金祺  杨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3):103-107
森林景观格局是指森林景观组成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分析森林景观格局是研究森林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为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以贵安新区林业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GIS和Fragstat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选取合理的景观指数来探讨分析贵安新区林业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景观总面积达14 654.50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02%;不同类型林地景观斑块面积差异较大,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在林地景观类型中占明显优势;林地景观斑块类型以5 hm~2以下的小型斑块为主,中型斑块较少,而大型和超大斑块则极少;林地斑块较为零碎,完整性和连通性较差,存在一定的破碎化现象;林地景观多样性较高,但林地景观分布不均匀且景观丰富度较小;林地景观的聚集度均在80%以上,整体聚集度较高;除乔木林地外,其他各林地景观类型间连续程度不高,未能形成系统的结构且相互联系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以沈阳城市森林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基于沈阳市2006年QuickBird卫星影像,以城市森林为对象,从景观和斑块类型水平研究了25个常用景观格局指数在细粒度范围(粒度边长<30 m)的粒度效应.结果显示:(1)25个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响应可分为3类:单调上升或下降、u型或n型变化和无规律变化.(2)5种城市森林类型对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表现出2种趋势:以小斑块为主的附属林和道路林随粒度增加斑块数量急剧减少,相应指数变化幅度较大;以大斑块为主的风景游憩林、生产经营林和生态公益林,景观格局指数对斑块数量变化不敏感,但随粒度增加斑块面积增加,引起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和有效格网大小等指数较大变化.(3)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尺度检测图的拐点,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适宜粒度为5 m.  相似文献   

6.
对连城县2003年、2014年2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档案数据进行森林景观要素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景观要素斑块面积数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林地与非林地的面积保持相对稳定。研究时段各景观要素间发生了斑块异质相互转化,表现了森林景观在人为干扰下的恢复演替过程,总体景观异质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干旱区山区森林景观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分布特性,景观中特征的不同梯度分布,制约着景观的各种生态过程.将景观生态学方法引入到森林资源定量分析及科学评价,可为森林资源调查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评价工具.[方法]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土地分类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景观指数法,通过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天山北坡沙湾林场7种景观类型的格局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景观格局指标包括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周长、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聚集度、海拔、坡度、坡向等.[结果]沙湾林场景观类型丰富度较低,且各景观类型拥有的斑块数分布很不均匀.从面积来看,以未利用地面积最大,为林场森林景观的基质;针叶林景观、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景观是沙湾林场的主要森林景观类型,是沙湾林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面积分别占13.95;、8.71;;并且受地形因子影响,各类型景观分布很不均匀.[结论]景观生态学可以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土地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为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供有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长沙市森林景观的结构特征,以2011年长沙市TM卫星遥感数据、地形图和实际调查数据为数据源,从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选择17个格局指数,运用Fragstats进行景观指数计算。结果表明:1)从斑块水平分析长沙市城市景观结构:林地景观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5.17%,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和平均斑块面积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景观,表明林地景观在研究区域内占绝对优势;耕地的斑块数量最多,存在较高的连通性,且空间形状复杂;草地与未利用地的斑块数量、斑块面积都比较小。2)从斑块水平分析长沙市森林景观结构:长沙市城市森林各类型景观斑块面积最大为附属城市森林,达到3 644.87hm~2,其斑块数量明显也多于其他类型的城市森林,呈现极显著的优势。其余几种景观斑块面积大小依次为:附属城市森林公共城市森林生产城市森林防护城市森林道路城市森林。3)从景观水平分析,长沙市森林景观的形状指数为114.85,高于长沙市城市景观的形状指数101.28,表明构成长沙市总体景观的斑块形状更加复杂;长沙市城市景观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23,低于长沙市城市景观Shannon多样性指数1.45,因为总体景观的各个组成类型较为齐全。  相似文献   

9.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解译福州国家森林公园4期遥感影像,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进行量化分析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阔叶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针叶林地面积保持稳定、竹类面积呈减少趋势、混交林面积呈先增后减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呈先减后增趋势。2)各类型斑块呈异质性分布,其中混交林地破碎化程度最大,针叶林地破碎化程度最小;森林景观水平优势斑块在2002年发生较大波动后恢复稳定,破碎化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生态多样性先减少后呈现均衡化发展趋势。3)景观格局演变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自然因素对植被分布特性影响较大,对景观格局影响较小;第一产业、人口数量和地区总产值对景观格局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在延安城市森林区域内,空间相对均布地设置60个20 m×20 m的样地(20种森林斑块类型,3个重复),通过样地调查、土壤化学性质分析及亲和度分析,获得各类森林斑块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土壤养分及镶嵌多样性(m)。结果表明:1)延安城市森林的20种森林斑块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低,而灌木层和草本层较高,多数类型的森林斑块物种丰富。2)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不同程度地受海拔、坡位数、郁闭度、表层土壤全N、全P和全K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3)20类森林斑块间植物物种镶嵌多样性>3(m=5.543 57),表明延安城市森林景观植被格局较复杂,不存在明显的生态梯度。4)白桦山杨混交林、白桦纯林、油松纯林和三角枫山杨混交林这4种类型森林斑块为中心点,拥有该区大多数普遍种,代表了该区大多数环境类型。山杏纯林、沙棘灌木林、苹果林和辽东栎侧柏混交林在景观中属于外点。其余12类森林普遍分布在该区的森林景观中,占据了大多数生境空间。得出植被组成格局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可以用于指导延安城市森林经营管理上的森林斑块功能类型区划和重要生境的识别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森林景观动态监测是识别森林生态系统内部功能与结构变化驱动机制的基础。以典型旅游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黄山市为例,以1988、1997、2006、2018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景观转移矩阵、核密度分析、景观指数等方法对黄山市森林景观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景观为黄山市主要景观类型,有林地为优势景观,1988-2018年,有林地面积占比逐渐上升;空间上形成林地亚类镶嵌分布格局;不同年份林地亚类转移以有林地与疏林地之间相互转移为主。2)不同年份海拔与森林覆盖率呈正相关;黄山市大多数乡镇森林覆盖率在75%以上,森林覆盖率<50%的乡镇聚集在以屯溪区、徽州区为核心的中部偏东南区域;1997-2006、2006-2018年林地变化核密度密集区分布广泛,而1988-1997、1988-2018年林地变化分布较为聚集。3)景观水平上,1997、2006年聚合指数呈下降趋势,景观分裂指数呈现升高趋势,景观破碎度增加。类型水平上,有林地1988-2006年破碎度增加,2018年有所下降;疏林地较有林地破碎度更高,且斑块边缘形状复杂化;灌木林地斑块密度较小,斑块凝聚度林地景观类型中最低,分离度最高,1997年后分布区域破碎化、零散化;近30 a非林地中建设用地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呈下降趋势,分布更加集聚。多期森林景观时空变化分析可为黄山市森林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长丰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本底数据,在GIS软件支持下,选取斑块分维数、斑块形状指数、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指数,对该县2003和2006年林地与树种组景观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地类型由4种增加到5种,乔木纯林地为优势林地类型;林地斑块形状比较规整。乔木混交林地形状指数最大,斑块周长也最为复杂。现有10个树种组,优势树种组为杨类,期间杨类斑块数增加1967个,树种结构单一;树种组斑块分维数值变化不大,斑块形状比较规整;树种组斑块周长较复杂;杨类斑块密度变大,破碎度上升,经果林斑块密度变小,破碎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北京明长城森林景观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及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从整体上了解北京明长城沿线森林景观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及稳定性状况,基于分形理论,以北京市长 城普查数据和近期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北京境内明长城两侧3 000 m 范围内的森林景观为研究对 象,在对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周长和面积统计的基础上,又对各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形状指数及周长-面积的标度和 频度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分维数以及稳定性指数对各景观要素类型的分形特征和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形状指数以及周长-面积的标度和频度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周长和面积 统计表明,研究区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二者面积比重之和达83.38%,而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景观面积比重 较少,分别为0.76%和0.36%。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分维数以及稳定性指数分析表明,农地和其他用地景观的斑块 形状最为不规则,复杂程度最高,空间占据程度最大,稳定性最低,而疏林地斑块形状最规则,稳定性最高。其中, 农地景观稳定性指数为-0.086 7,表现为在其复杂形态下的一种稳定性。从整体上看,研究区自然景观斑块形状 较人文景观更为规则,稳定性更高。地形地貌和人为干扰是影响景观斑块形状和稳定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帽峰山森林景观斑块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SPOT卫星影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结合地形图及数字高程模型,采用景观土地属性分类的植被分类途径,将景观分类结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进行分析处理,并提取斑块特征信息.结果表明:(1)广州市帽峰山森林景观共有11个斑块类型;(2)各类型拥有的面积、周长及斑块数极不均衡;(3)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类型是帽峰山森林景观的主导景观类型;(4)经济果林、竹林类型斑块小而密集,呈散布型分布,其形状指数、密度指数均较大,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高,而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却较小,类型保持完整,景观破碎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15.
基于LANDIS的西水林场森林景观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张掖市祁连山西水林场为研究区,基于资源3号卫星遥感影像和该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应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模拟、预测林区300a(2013—2313年)内森林景观的自然演替,并通过优势树种所占的斑块面积百分比、相对聚集度指数、景观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维数指数以及Shannon均匀度等景观评价指数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西水林场森林景观未来300a演替模拟过程中,青海云杉一直占据优势地位,祁连圆柏和山杨处于弱势地位,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影响小;西水林场景观中的斑块聚集程度较高,连通性好,但景观多样性较低,分布不均匀。该研究结果可为该林场开展森林经营、合理配置森林资源、维持森林景观及提高森林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12-5413,5420
介绍关岭县森林资源现状及1995~2005年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通过对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森林健康度、森林自然度、森林景观及生态功能等指标的客观分析,得出结论:①林地质量逐步提高:2005年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较1995年分别有所增加;②森林比较健康:乔木林中森林健康度为Ⅰ的占99.95%;③森林群落结构简单、林相单一、生态功能等级差:乔木林中自然度为Ⅱ的占0.06%,森林景观等级为Ⅱ的占1.31%,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为Ⅰ的占0.06%。  相似文献   

17.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收集森林景观格局特征所需的地形图、遥感影像以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等资料。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分为5种森林景观斑块类型:即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经济林和竹林,并将森林景观分为2种类型:自然景观和半自然景观;选取斑块密度、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对森林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森林景观斑块中,斑块密度和分离度最大的均为经济林,最小的为阔叶林;竹林斑块具有最复杂的形状特征,经济林具有最规则的形状特征;景观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整个景观〉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优势度指数排序为:半自然景观〉整个景观〉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中,对林地所作的解释是:"林地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划的宜林地。"服务于林业生产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的地块统称为林地。林地是森林资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北京明长城森林景观结构的空间异质性和斑块形状复杂性,以北京明长城两侧3 000 m范围为研究区域,在选取各类最常用指数的基础上,结合分形理论构建了复杂性评价指标,运用缓冲区分析方法对研究区不同缓冲幅度下的景观异质性与斑块形状复杂性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分布面积较广,占总面积的83%左右,为研究区的优势景观。其中,有林地为景观基质,聚合性最强,连接性最好,破碎化程度最低;而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斑块间离散程度高,景观连接性差,破碎化程度高。2)随着缓冲距离的扩大,同类型景观斑块邻近度增高,离散程度降低,景观连接性增强,平均斑块面积变大,破碎化程度在降低,景观异质性有所增强,斑块类型趋向于均匀分布。3)随着缓冲距离的扩大,景观斑块形状复杂程度逐渐增加,边缘效应影响也随之增强,景观结构稳定性则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20.
以研究区DEM与2015年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对影响土地利用格局地形分异的坡度、高程因子进行提取与分析。结果表明:北碚区地形坡度在0~59.4626°范围变化,且土地利用景观面积随坡度的增加呈大体增加趋势;高程变幅为200~1250m,但土地利用景观主要分布在300~500m、500~1000m,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空间分布较为复杂,但应注重适宜坡度和海拔下未利用地的合理开发程度。通过对北碚区坡度、高程因子下的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分异特征的分析,为北碚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