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木质林产品碳储量估算是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涉林议题之一。文中在简要概述该议题谈判进展和系统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阐述木质林产品碳流动在森林碳储量中的作用,并评述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相关研究,总结计量方法应用、使用寿命以及垃圾填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木质林产品品牌价值评价通则》进行了解读,其中包括品牌评价及其标准化工作对于木质林产品行业的重要性,分析了木质林产品品牌评价方法的特点,探讨了品牌评价国际和国内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木质林产品碳储量计量方法学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木质林产品是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使用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碳平衡。正确合理地对木质林产品碳储量进行估算和评价, 不仅会影响到未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报告, 还会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效应带来一定的影响。文中从计量和报告的角度对IPCC缺省法、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这4种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计量方法进行了概述, 并论述了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计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林务局网站消息:美国林务局研究人员在近期发布的题为《变化中的美国非木质林产品评估报告》中,综合分析了最易获得的非木质林产品相关科学知识,并且提供科学证据,帮助决策者、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推动非木质林产品的可持续采获。美国林务局代理局长Vicki Christiansen指出,许多私有林主通过采获非木质林产品,提高森林经营的收益。药草、野葱、食用菌等当地特色产品的采获不但创造了工作机会,还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在美国,非木质林产品的采获每年能创造上百万美元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木质林产品加工贸易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其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木质林产品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以期为政府在木质林产品加工领域产业政策的科学制定、宏观调控措施的监管实施、加工贸易的长远发展以及产业发展导向的把握,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木质林产品资源现状及其分类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臻提高,开发和利用非木质林产品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实际调研数据,以我国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为基础,参考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借鉴国内外非木质林产品分类经验,把我国非木质林产品资源以冯彩兰等分类方法为蓝本,分为菌类、动物及动物制品类、植物及植物产品类及生态景观和生态服务类等4个一级类,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其实用性,对类型较为复杂和运用极其广泛的植物及植物产品类划分为干果、水果、山野菜、茶和咖啡、林化产品、木本油料、苗木花卉、竹及竹制品、药用植物(含香料)、珍稀濒危植物、非木质的纤维材料和竹藤、软木及其他纤维材料等12个二级类。同时研究我国主要非木质林产品的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运用ArcGIS9.3生成主要产品产量产地分布图,并探讨我国非木质林产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为我国即将开展的中国森林认证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标准的制定工作提供前提条件,也为进一步开展非木质林产品的认证工作提供初步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非木质林产品与减少贫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主要林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大国,而林区尤其是偏远山区非木质林产品资源丰富却普遍贫困的背景下,文中从非木质林产品与居民收入增加、非木质林产品与粮食安全、非木质林产品与乡村安全网、非木质林产品的市场化等方面,结合我国的研究和实际情况总结非木质林产品与减少贫困的研究概况,对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进行评析,讨论现有研究特点和不足,并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展望如何利用和开发非木质林产品来减少贫困,增加林区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非木质林产品认证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现有的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标准,分析当前非木质林产品认证现状,提出对我国发展非木质林产品认证的几点建议,包括完善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标准、推进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标准的国际互认、优先发展有市场前景产品的认证和加强对非木质林产品认证的宣传等。  相似文献   

9.
主要从贸易规模、产品结构以及地域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非洲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现状, 并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 分别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 对主要木质林产品的贸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论是, 中国对非洲的木质林产品贸易以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料为主, 在木质林产品贸易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应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
文中在分析2008-2017年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和结构的基础上,测度双方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而运用社会网络结构分析法建立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结构关系网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各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关系网络密度有所提高,且中国处于网络中心位置;随着双方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贸易竞争性有所增强而互补性有所下降,但中...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与森林生态安全耦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头在外”是我国林产品贸易的典型特征, 它意味着对国内和国外森林资源的大量消耗。木质林产品贸易和森林生态安全的协调是开放条件下实现我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文中运用耦合理论研究1961-2010年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和森林生态安全之间的协调问题, 结论认为:1)2004之前森林生态安全指数高于木质林产品贸易指数, 2005-2008年则低于木质林产品贸易指数, 1991年之后木质林产品贸易指数的波动幅度显著大于森林生态安全指数。2)1961-1999年森林生态安全指数与木质林产品贸易指数的协调状态在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之间波动; 2000年之后二者的协调进入稳定阶段, 并在2003年由初级协调进入中级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研究及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衡量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最后,利用提出的指标体系对金华市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评价,讨论了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例比较分析了AHP法、熵权法、熵AHP法3种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及线性加权和法、指数加权法2种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表明:在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方面,熵AHP方法集专家决策与数据信息决策于一体,客观科学;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方面,指数加权法模型考虑了森林经营的多目标和协调发展要求,较接近森林经营现实。因此,基于熵AHP方法的指数加权法模型是一种可行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2个层面对中国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进行概述,运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沿线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联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处于逐年上升趋势,经贸联系也在逐年增强。中国应继续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深化对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实现区域林产品贸易和产业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构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31个省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综合水平最高,广西综合水平最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综合水平存在地区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较高,中部地区一般,东北和西部地区较低。防治力弱和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程度高是综合评价生物防控综合水平较低省份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赣中毛竹纯林(MC)、竹阔混交林(ZK)、竹杉混交林(ZS)3种不同类型毛竹林地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团聚体数量、大小和稳定性等土壤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以阔叶林(KY)和杉木纯林(SC)为对照,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土壤结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容重大小排序为ZK>MC>ZS>KY>SC;土壤孔隙状况总体表现为阔叶林优于杉木林,毛竹林类型较差;>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94.43%~97.25%,土壤各层均为阔叶林最大;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均值大小排序为MC>ZK>ZS>SC>KY;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MWD和GMD存在差异,与毛竹纯林比较,竹阔和竹杉混交林0~60 cm土层中土壤MWD和GMD均值分别提高了3.38%、4.10%和5.04%、8.1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土壤结构指标关联度大小排序为KY>SC>ZK>ZS>MC,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林地资源合理经营及植被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森林自然性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充分考虑前人对森林自然性的研究[1,2,3]以及河北山区的植被类型分布状况的基础[4]上,以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着重从自然构成、树种多样性、人为干扰程度等方面入手,构建森林自然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河北山区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保护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技术性贸易壁垒正成为贸易壁垒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木质林产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的加工程度不断提高,但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大。文中分析了我国木质林产品的标准和出口目标国制定的相关标准的差异、进入目标市场的合格评定程序以及所面临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并提出了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19.
以江西省安福县为例,通过森林资源环境与经济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安福县截止2007年底森林资源的存量价值和2007年森林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流量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森林产品与服务年产出效益在不同行业领域和不同区域的分配,客观揭示了林业直接和间接地为国民经济和人类福利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指标体系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学性、完备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原则指导下,以森林生态学和系统论为基础,从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森林分布和森林生态背景等4个方面来选择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质量评价指标,从而构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层次分析方法、加权综合质量指数法来系统地评价中国各省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状况,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加权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聚类结果,把全国各省(区、市)划分为5个质量等级类型。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市)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高低的基本分布格局大体上呈现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依次过渡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