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2015—2019年全国卫星监测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对18470个监测热点,1160起林火草原火,228起境外火进行统计研究.分析热点及林草火的季节性变化、地域分布和火源种类繁多等发生特点.结果表明,热点数和火灾数在不同年份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呈上下波动状态;空间分布方面,林草火热点主要集中在我国中南、西南部和东北部,这与我国实际林草火频发区基本吻合;区域分布方面,全国热点及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部和东北部;时间分布方面,南方地区热点及火灾集中在2—4月,东北地区集中在气候干燥的4、10月. 相似文献
2.
3.
利用红外激光器、光电器件和充电电源组成的JLD型林激光林火定位仪,具育独立定位林火和数学显示其坐标的能力,更新了传统多点以三角形交叉作业确定火场的方法。在全天候条件下作业,速度快,精度高,测距半径20km,同时测定林火方位和相对仰俯角。单人单机车载或飞机搭载均可使用。是国内首次将激光远程测距和定位技术用于林火监测生产。 相似文献
4.
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类型与林火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塞罕坝机械林场野外调查获取实地数据来分析林场的林型特征与火灾的关系,得出结论如下:樟子松纯林属于极易燃类型;白桦林属于中等易燃类型;蒙古栎林属较易燃类型;落叶松和白桦的混交林内属于较难燃类型;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的混交林内属于较易燃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昆明市2000—2015年的火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主要林火驱动因子,建立昆明市林火预报模型并进行火险区划,为昆明市林火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林火数据,选取气象、地形、植被、人为等17个林火驱动因子构建Logistic回归林火概率模型,并划分5个中间模型选取全样本的显著变量因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模型检验与评价,基于全样本的模型结果分析昆明市主要林火驱动因子,并计算得到林火发生概率的最佳阈值,根据Logistic模型结果划分五级火险区。【结果】海拔、距居民点距离、距铁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月均地表温度、月均气压、月均相对湿度、月均风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等9个因子与昆明市林火发生概率存在显著关系;Logistic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高达81.7%;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值为0.905;划分的最佳阈值为0.342;火险区划的五级火险区面积比率分别为48.82%、35.17%、11.26%、2.55%、2.20%。【结论】昆明市林火主要驱动因子是气象因子;昆明市高火险区集中分布在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呈贡区、西山区、安宁市等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基于Web Service的PDA林火监测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交流不畅与共享困难是我国森林防火监测与预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该文将Web Service技术应用于PDA林火监测,提出了基于SOA的林火监测系统结构,并对系统中服务端与PDA客户端的Web Service结构布局与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与描述,设计开发了Web Service的PDA客户端调用引擎,最后以北京市森林防火扑救指挥系统为基础建立了一个PDA端的火险等级与气象查询服务实例。结果表明基于Web Service的PDA林火监测可有效利用现有防火决策信息服务,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与共享,提高林火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7.
林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种主要干扰因子,森林火灾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遥感卫星能够实时对地表信息进行记录与监测,尤其适用于对林火这种地表异变现象强烈的事件进行监测。本研究回顾了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在林火监测中的应用历史;分别从风险预测、实时监测和灾后评估三个方面论述了遥感在火险等级评测、火点提取、过火面积估测、林火实时监测及灾后植被恢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总结了当前的研究重点及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以期为遥感在林火预测预报、林火实时监测及灾后损失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森林火灾一旦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森林火灾蔓延迅速,受到风力、风向、山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火势不易控制.在国内外所发生的多起森林火灾中,林火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在灾后植被的恢复阶段也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这就使得我们必须要加以重视.要想使得森林防灭火工作开展的质量水平得到提升,就...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吉林省1983-1993年的有关资料,统计分析了林火发生率y1,森林火灾受害率y2,林火控制率y3,森林燃烧率y4等林控制指标与各类林地面积比例,气象,人口,防火设施设备4大因素共14个自变因子的相关性,并用标准化数据作了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得出了制约各项林火控制指标的因子排列顺序,为今后林火宏观管理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空间数据量的日益增大及对数据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空间数据库在GIS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该文首先介绍了ArcGIS 9.0中新一代数据模型库Geodatabase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然后对林火扑救的数据源进行了分类,同时着重分析了基于Geodatabase的林火扑救空间数据库的结构.最后以庆安县数据为例,设计了庆安县的林火扑救Geodatabase数据库,选用个人Geodatabase来存储,使用ArcGIS9.0的ArcCatalog和ArcMap工具来创建、管理和操作林火扑救空间数据库,以实现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无缝集成和一体化存储管理.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辽西走廊及辽西北部低山丘陵区域的主要林型-油松、刺槐、杨树、樟子松及沙棘等林下地被可燃物种类组成和载量情况。结合1987-1996年该地区林火发生现发析得出:林下地被可燃物种类组成及负荷载量是林火 发生的关键要求之一。与林火发生频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于1987年—1989年在黑龙江省尚志县次生林区进行试验的,对不同可燃物进行了定量(可燃物负荷量,基本密度,热值,可燃物床深度,表面积体积比等)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火行为预报模型。微机林火管理与指挥系统的研究,是根据信息管理系统工程的理论,利用微机及软件工具,建立了林火数据库,实现了森林火险预报,雷击火发生预报,图形显示(可燃物类型图、火险等级图、火行为图、地理信息图等),森林资源管理,林火迹地损失管理,林火记录管理及辅助决策管理等功能,为林火预防及指挥灭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林火蔓延模型模拟空间精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林火蔓延模拟过程中,为技术基础林火蔓延模型模拟空间精度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以林火蔓延模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图形学为技术基础,以林火蔓延的边界位置、面积和轮廓形状为主要指标,提出了一套林火模型模拟空间精度的评价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这一方案可以满足林火蔓延模型模拟空间精度评价的需要,为多模型林火蔓延模拟中模型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综述了近30年来我国在林火管理、林火监测、林火预报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依据国际林火研究形势,分析了我国林火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林火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辽西主要林型地被可燃物与林火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辽西走廊及辽西北部低山丘陵区域的主要林型──油松、刺槐、杨树、樟子松及沙棘等林下地被可燃物种类组成和载量情况。结合1987~1996年该地区林火发生现状分析得出:林下地被可燃物种类组成及负荷载量是林火发生的关键要素之一,与林火发生频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四川攀西地区2004—2020年防火期林火灾情数据和气象数据,对攀西林火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主要气候影响因子分布趋势与格局进行挖掘;利用ArcGIS格网法,结合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气候影响因子对攀西林火发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2004—2020年攀西地区林火发生次数随时间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04—2014年间,火灾次数和过火面积波动增加;2015—2020年火灾次数显著下降,但过火面积呈增加趋势,攀西地区林火主要发生在河谷盆地和丘陵地带,且多集中在丘陵的边缘地带。攀枝花市是林火频发区,凉山州次之。不同级别林火对不同时期气候影响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火险期最高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及连续无降水日数的相关性显著,而非火险期连续无降水日数和平均风速的相关性较高,各气象要素与林火的逐月滞后相关也存在差异,表明前期气温、降水通过影响地面可燃物进而影响林火发生,持续性的干旱极有可能引发火灾。空间相关显示,林火次数与气温、蒸发、连续无雨日数的高高值主要分布在攀西地区的河谷盆地及丘陵区域,降水、相对湿度与林火的低高值聚集在北部的山原区,平均风速、干旱指数与林火的低高值和低低值聚集在西部山原区,表明攀西地区河谷盆地及丘陵区域的高温干旱使林火呈现聚集效应;而攀西区域南部的山地区,由于海拔较高,人为活动少火源较少,虽然是高温干旱区,也未出现林火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19.
外来物种的扩散和入侵是当代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该研究利用<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云南植物志>、<中国外来入侵种>最新相关文献和笔者近5年的野外考察资料,以云南植物分区为基本空间单位,探讨了云南地区外来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与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面积、交通里程和人口数量均明显影响外来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交通里程起着主导作用.交通密度显著影响研究区域内外来植物的物种密度.外来植物占总物种数的比例主要受到交通密度和人口密度的影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外来植物扩散和入侵直接影响当地的物种组成.与自然环境因子相比,人类活动的交通和人口因素,对物种多样性和外来植物占总物种数的比例等方面有更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多数地区农业发展模式依旧是传统农业耕种模式方式,虽然使用了新型的农作物种类,产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生产方式,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依然不能满足于目前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卫星遥感技术被应用到农作物的空间格局上,使得农作物的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遥感监测技术的不断提高,遥感监测在农作物生长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遥感监测技术具有时效高、范围大、成本较低等众多优点,以此在农作物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遥感监测在农作物空间格局中的广泛应用,为广大地区在农作物空间格局上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和技术方式,使得农作物不断增产增收,不仅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种植方式,更是提高了农户在种植业上的收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