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产小麦品种粒叶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前人研究证明,小麦籽粒碳水化合物主要由旗叶光合作用提供,旗叶面积大小及其作用时间与穗重有密切关系。我们利用主穗粒重与旗叶面积的比值(简称粒叶比)作为光合生产力的一个指标,探讨其在高产小麦品种间的变化、稳定性,以及与产量性状的关系,为光合生理和株型育种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于1983—1987年在院小麦所试验地进行。1983—1985年选取我省已推广的或  相似文献   

2.
该文阐述了不同播种期小麦基本苗对粒叶比影响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扬麦14号在10月23日到11月16日之间播种时,粒叶比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而减少.在实际生产中,并不是一定要高的粒叶比,而是要针对具体品种高产优质科学的粒叶比,以本试验为例,约0.42~0.56时是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3.
谢戎  何光华 《绵阳农专学报》1995,12(3):12-17,29
杂交水稻粒叶比性状上人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系数,其中颖花叶比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控制,而实粒叶比、粒重叶比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三性状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颖花叶比与单株颖花数、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与单株实粒、结实诲及单株粒重均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期、播种密度对扬农啤5号叶面积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期播种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从播种到拔节期,播种密度越大,叶面积指数越大。从齐穗期开始,密度在120万~300万株/hm2,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直线上升;密度在300万~360万株/hm2,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直线下降。[结论]倒3叶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所以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大,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是有利的。据此可见,扬农啤5号播种密度在300万株/hm2左右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5.
小麦高粒叶比群体建成特点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扬麦5号、扬麦158为材料,研究高粒叶比群体建成特点及其培育途径。结果如下:高粒叶比群体,在降低群体起点的基础上,要求出苗-越冬期茎蘖数和叶面积发展较快,干物质积累量大;返青-孕穗期茎蘖数的消长速率较慢,茎蘖成穗率高,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增长平稳;孕穗-成熟期,高效光合叶面积衰减慢,光合势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高,籽粒灌浆速率快、充实度高。粒叶比高的群体,花后冠层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消除植株体内活性氧的能力强。丙二醛(MDA)含量上升速率低,叶片的光合功能期长。籽粒的蔗糖转化酶活性高,促进营养器官中蔗糖向籽粒输送和籽粒中淀粉的合成,有利提高灌浆速率和粒重。  相似文献   

6.
扬农啤5号大麦播期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积指数是生产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数。要取得好的产量和品质,就要有一个合理的叶面积指数。本文通过对扬衣啤5号大麦不同播种期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越早,个体生长越快,叶面积指数越大;从返青开始,植株的个体生长受群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叶面积指数与播种期呈非线性的关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大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利,据此可见10月29日左右播种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7.
玉米群体粒叶比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4个玉为单交种为材料,在适宜密度条件下,于抽丝期剪叶或剪穗改变粒叶比与光合竺探讨不同品种群体粒叶比与产量、分配指数、光合速率及茎秆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叶面积指数(LAI)条件下,同一品种群体粒叶比高,则分配指数和叶片光合速率高,茎秆中可溶性糖积累少,因此,高粒叶比具有强源畅流的作用。在适宜的LAI范围内,扩大群体总库容,提高粒叶比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
李静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3):32-36
以4种不同类型水稻金优527、昌米011、9优418、合系39为材料,研究在西昌和雅安两种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密度对水稻LAI及水稻齐穗后粒叶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各生育期的LAI均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孕穗期前4个水稻品种的LAI均为西昌显著大于雅安,孕穗期后除昌米011外的3个水稻品种的LAI变为雅安大于西昌;高密栽培时水稻粒叶比有增大的趋势,齐穗10 d至成熟期,西昌的水稻粒叶比大于雅安。  相似文献   

9.
扬农啤5号基本苗对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不同播种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里下河地区扬农啤5号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基本苗120万~36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结论]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12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大麦品种扬农啤4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密度、播期、肥料用量及肥料运筹方式对啤用大麦新品种扬农啤4号主要性状影响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扬农啤4号的适宜播期在10月底,适宜基本苗为15万/667m2左右,纯氮用量为12 kg/667m2,氮肥运筹方式以基肥∶拔节孕穗肥=8∶2较为合理,既有利于获得高产,又能确保扬农啤4号的优良啤用品质。  相似文献   

11.
对河南省当前生产上推广的12个不同穗型的高产小麦品种(系)在密植条件下的粒叶比及 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穗型的高产小麦品种,其粒叶比存在显著或极 显著的差异.穗粒质量/旗叶面积、穗粒数/旗叶面积与产量均呈正相关,且对产量的正向作用明显 高于穗粒质量/上二叶面积和穗粒数/上二叶面积.用穗粒数...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粒叶比、光合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在控制条件下对2个不同类型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50%~80%范围内,水分胁迫可导致植株总绿色面积显著降低,其中叶器官降低幅度最大,穗器官降低幅度最小,当土壤水分达到70%以上无显著差异;水分胁迫可大幅度提高小麦的粒叶比,但并非越高越好,应稳定在27 mg/cm2左右,绿源比稳定在11.5 mg/cm2左右产量最高;胁迫使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适当水分胁迫虽然可提高经济系数和千粒重,但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仍然以80%的最高,胁迫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单位面积稳数,其次是粒重,对粒数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3.
小麦粒叶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粒叶比是衡量单位叶面积光合生产力的综合性状。5年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小麦粒叶比与单株产量和群体产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在品种之间存在遗传差异,但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不明显,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双列杂交F_1和F_2代的遗传分析表明,粒叶比符合简单的加显—显性模型,且为部分显性,其高值与隐性基因相联系,遗传方差中加性分量占主要优势,广义遗传力(>90%)和狭义遗传力(>80%)均较高,因此,在早代选择应是有效的。最后对粒叶比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试验观察了不同覆盖方式在黄芪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保水效果以秸秆覆盖最好,蛭石+黑色遮阳网覆盖次之,蛭石覆盖较差。3种不同覆盖方式均能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以蛭石+黑色遮阳网覆盖效果最佳,秸秆覆盖次之,蛭石覆盖较差。  相似文献   

15.
大麦的营养保健功能和药用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麦是一种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用途广泛。本文综述了大麦的营养保健功能和药用功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合双季早稻机插适宜的机插秧育秧基质与营养土比例。[方法]以常规早稻品种浙辐203为材料,研究5种不同比例的育秧基质与营养土配比处理(即全部营养土、1/4育秧基质+3/4营养土、2/4育秧基质+2/4营养土、3/4育秧基质+1/4营养土和全部育秧基质)对秧苗素质、叶蘖动态、成穗率和产量构成性状等的影响。[结果]2/4育秧基质+2/4营养土配比培育的秧苗成苗率较高,秧苗素质和栽秧质量较好,实测产量最高。同时,采用该配比育秧可以大幅节省用土,减小早稻育秧取土困难问题。[结论]2/4育秧基质+2/4营养土配比可成为庐江县双季早稻毯状机插秧可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对黑龙江省寒地水稻主栽品种龙粳31有较好效果的壮秧剂。[方法]通过对秧苗素质、产量及产量构成进行分析,比较5种壮秧剂对寒地水稻龙粳31秧苗的应用效果。[结果]施用苗必壮秧苗的百株干重最高,达1.6 g,产量最高,达7 716.0 kg/hm~2,较对照增产3.44%。[结论]在5种壮秧剂中,苗必壮壮秧效果最好,建议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适合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辣木种子育苗方法。[方法]比较不同杀虫药剂、种子浸泡温度和基质对辣木出苗率和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100 mg/L高锰酸钾、1%多菌灵和1%托布津能提高辣木出苗率,对幼苗生长无影响;高温浸泡种子会降低种子出苗率;腐殖土能显著提高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状况。[结论]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田间育苗时,通过种子消毒、常温(20~40℃)浸泡种子和田间施肥都能提高辣木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生长与生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100%基质、75%基质+25%土壤、50%基质+50%土壤、25%基质+75%土壤、100%土壤5个配比处理,测定各处理播种后水稻秧苗成秧率、株高、叶龄、最大叶宽,并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根系活力。[结果]75%基质+25%土壤处理秧苗生长最佳,其成秧率、株高、叶龄、最大叶宽等均高于其他处理,秧苗综合生理指标也显示75%基质+25%土壤处理优于其他处理。[结论]该研究为水稻育秧机械化及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