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豫芝4号和豫芝11号为对照,对漯芝12、漯芝16、驻芝11号、驻芝15号、舆芝2018、郑芝05N01、郑芝98N09和皖芝02062等夏芝麻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郑芝98N09品种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经济性状优等特点,适应南阳盆地种植,可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解析芝麻群体冠层结构和功能特性,揭示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机制,为芝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豫芝11'、‘郑芝98N09'和‘大粒杂'为供试品种,对其群体冠层结构参数、光合生理及产量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从初花期到成熟期,‘大粒杂'的平均叶倾角(MLA)大于‘豫芝11'和‘郑芝98N09',‘大粒杂'的冠层开度(DIFN)始终高于其他2个品种;现蕾期到成熟期光合速率最高。相对于‘大粒杂'和‘郑芝98N09',‘豫芝11'在盛花期叶面积指数(LAD最高,冠层开度最小,利于光截获和光能利用。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在测试的3个品种中,‘豫芝11'产量最高,‘大粒杂'虽然千粒质量较高,但因单株蒴数过少,产量显著低于‘豫芝11'和‘郑芝98N09'。本试验条件下,‘豫芝11'和‘郑芝98N09'冠层结构适宜、群体光分布合理,利于芝麻高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郑芝98N09、晋芝1号、晋芝2号、丰城白芝麻、密荚霸王鞭、冀157、皖芝1号、豫芝4号8个高芝麻素芝麻品种在农艺经济性状、抗性、产量等性状的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皖芝1号、郑芝98N09、冀157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分别为1 692.00 kg/hm2,1 570.50 kg/hm2,1 566.00 kg/hm2,适合在黄淮区域种植;产量最低的是密荚霸王鞭,仅1 122.00 kg/亩。晋芝1号、晋芝2号抗性较差,产量一般,不适合在豫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芝麻空间育种后代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搭载豫芝11号、日本黑芝麻、郑芝D15、郑芝05N01和郑芝06ms030芝麻品种(系),对其SP2、SP3世代进行性状诱变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P2各材料均表现为生育期较对照缩短3~11 d(郑芝05N01除外),株高增加26.0~134.9 cm(郑芝06ms030除外);SP3生育...  相似文献   

5.
周芝11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和开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以郑芝13为母本、漯芝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病圃选择、连续南繁加代鉴定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国家黄淮区芝麻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 415.85 kg/hm2,比豫芝4号(CK)增产12.05%;2020年参加国家芝麻黄淮区芝麻新品种展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 272.45 kg/hm2,较豫芝4号(CK)增产6.65%,其粗脂肪(干基)含量为20.2%、粗蛋白质(干基)含量为55.5%。周芝11具有高产、稳产、抗病、广适、抗旱、耐渍性等特点,2021年4月通过河南省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本文作者介绍了周芝11的选育经过,提出了其配套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芝麻新品种郑芝98N09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播期和密度对郑芝98N09经济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芝麻生育期呈缩短趋势,株高、果轴长、株蒴数、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逐渐降低;随密度增加,芝麻株高、蒴长、株蒴数、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也不断降低;同一播期不同密度对小区产量影响不大。综上所述,在开封地区芝麻生态环境下,郑芝98N09在开封市芝麻生产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31日至6月10日,适宜密度为每亩10 000~15 000株,郑芝98N09采用每亩15 000株密度下早播有利于芝麻高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芝麻三系杂交新品种皖芝12号的株型特征,对杂交品种皖芝12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的株型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品种皖芝12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在株型上有明显差异,皖芝12号具有较高的株高、主茎直径、叶基角、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在盛花期较亲本材料豫芝98N09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分别高31.42%和20.19%,并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0.239);皖芝12号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表现优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皖芝12号产量为1 570 kg/hm~2,显著高于亲本材料豫芝98N09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体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正一、选用良种良种选用豫芝8号、豫芝11号、豫芝21号、中芝10号、郑芝98N09等。以上品种品质优良,抗病性强,高产稳产,早熟性好,适应性广。二、提高播种质量(一)拌种防病每667 m2用2.5%适乐时种衣剂10 m L,对水10 m L,拌芝麻种0.5kg,阴干后播种,可有效预防苗期根腐病、立枯病、炭疽病等,同时培育壮苗。(二)适时早播芝麻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5℃以上,且属于无限生长植物,当最高气温达到25℃时,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据多年试验观测,夏芝麻每早播1 d,单产可提高1.5~2.5 kg。因此,项城市夏芝麻适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最迟要在6月10日前播种。  相似文献   

9.
郑芝13号是以9202作母本、8808早作父本杂交,连续7代定向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委员会鉴定。该品种2005—2007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粗脂肪含量56.96%,粗蛋白质含量20.92%;高抗茎点枯病和枯萎病,且耐渍、抗倒伏能力强。介绍了郑芝13号的选育背景和经过,总结了其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并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高温胁迫对芝麻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研究方式,2013年以芝麻品种郑芝13号、郑芝98N09和郑太芝1号为材料,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系统研究了不同高温胁迫条件下的芝麻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芝麻生育后期不同品种不同高温胁迫处理的功能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均呈现出单峰下降的变化趋势,高温逆境胁迫后不同时间不同品种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芝麻子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造成严重影响,不同品种不同产量指标的影响幅度不尽一致,不同高温处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以郑太芝1号为最大,减产幅度分别达到86.20%和70.44%。  相似文献   

11.
酶制剂处理玉米秸秆后,测定其粗蛋白和粗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经酶制剂处理后,其粗蛋白含量比处理前提高0.49~0.55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粗纤维素含量比处理前降低了9.20~10.05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对长白山几种可以食用的蚂蚁身体不同部位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进行了分析测试。发现由于品种的不同,而同一部位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也不尽相同,其粗蛋白含量在蚂蚁体内的沉积规律呈胸部>足部>头部>腹部,粗脂肪的沉积规律呈腹部>头部>胸部>足部。两种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混掺5%~10%俄罗斯原油的大庆原油,开展了铁大线和秦京线大庆原油触变特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考虑原油存在不完全可逆性结构的Houska修正触变模型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在特定测试温度、进站温度和多剪切速率条件下的大庆原油触变行为。试验获得了秦京线、铁大线实际管输条件下不同测试温度和进站温度的触变模型参数,对于准确计算管道停输再启动压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在国内外研究应用的进展概况。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在国内外研究应用较少,是起步较晚的新技术,具有可直接添加、避免乳化降粘后处理的优势,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对降粘作用机理、新型降粘剂的结构、实际应用中降粘温度的选择以及多种降粘技术的复合使用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在重油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采油技术近几十年已在世界各地投入应用 ,是一项投入少 ,产出大的采油技术。应用微生物方法开采重质原油 ,是微生物技术在采油领域的延伸 ,也是人们对重质原油开采的一种新的尝试。就其机理来说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微生物能够利用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重组分 ,对重油进行降解 ,使得重油粘度变小 ;或者 ,微生物能够在繁殖过程中产生表面活性物质 ,使得重油能够很好的乳化分散 ,降低原油的粘度 ,从而有利于原油的采出  相似文献   

16.
对原油流变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劲军 《油气储运》2003,22(9):11-17
我国生产的原油大多为流变性复杂的易凝高粘原油,原油流变学及其应用一直是我国输油管道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总结了我国原油流变学及其应用研究的成果,论述了进一步深入开展原油流变学研究的必要性。提出我国原油流变学研究的发展和突破需要加强创新,大力进行系统和扎实的基础研究,流变学研究应与相关的基础科学及工程科学密切结合。指出了未来5~10年我国原油流变学发展方向及其应用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原油改性处理的管道输送工艺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介绍了原油管道加热输送工艺存在的缺陷、原油改性处理输送工艺的发展史及我国应用化学改性处理工艺的概况。原油改性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是控制条件或添加某种化学的来影响蜡的形态,消弱蜡结合趋势和结构强度,从而推迟原油胶疑的发生。其方法可分为的物理(热处理)和物理化学(添加化学刘)两大类。指出唯有石蜡基或混合基原油一含蜡多者,才有可能用化学剂降凝。有效的降凝剂基本都具有长烃链和极性基的聚合物。其单体中的碳原子数要和原油中的蜡主体部分碳数相适应,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加剂温度、处理温度、降温速率和方式、处理最终温度等是取得最佳效果的工艺条件。对于改性效果的评定,除遵照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外。还必须做更全面的考察。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改性处理工艺实施中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原油的屈服应力,给出了修正的Moore触变流体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原油触变行为的初次裂解过程,预剪后的裂解过程,动态恢复过程,静态恢复过程以及结构的裂解过程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结果均与实际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粗皮侧耳粗毒素的提取及杀线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粗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物能产生杀线虫毒素.用乙酸乙酯从该菌丝麦粒培养物中提取的粗毒素具有杀线虫活性,稀释10倍,击倒95%的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仅需4.5h.该菌产生的毒素可溶于水及各种有机溶剂, 对热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对线虫的活性具有一定的广谱性.  相似文献   

20.
原油管道的顺序输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凤山 《油气储运》2004,23(1):9-10,28
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进口原油需要在原油长输管道进行顺序输送的实际问题,结合国内原油管道的现状,提出了在组织原油管道油品顺序输送过程中的运行管理要求以及常用操作方法,结合实例,给出了掌握混油界面的具体方法与切割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