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垦58s光敏不育基因在水稻第5染色体上位置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3个带有第5染色体上标记基因的标记基因系,采用BC1F2株系分析,对农垦58s的1对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在第5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农垦58s的1对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与第5染色体上的gh-1基因以20.3cM的遗传图距连锁遗传,与nl-1,v-10基因的遗传图距较远,在分离群体中不能发现其连锁遗传关系。将农垦58s的1对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定位于水稻第5染色体上端。  相似文献   

2.
“Probus”突变体演生的4B顶端缺失染色体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4.18.26中所具有的不育基因经验证来自“Probus”突变体,即mslb基因。具有mslb不育基因4B染色体为顶端缺失,致使与正常4B染色体的S臂端体配对的百分率降低到29.5%,而对与整条正常4B染色体的配对影响不大。所有的研究表明,该缺失染色体能象其它染色体一样随配子稳定遗传给后代。缺失断点(mslb)与Rht3位点间交换率或随品种背景或随位点上的基因不同而变化,ms-Rht3/Ms-r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于图像分析系统和微机处理信息技术研究柑桔属(Citrus)佛手(C.medicaL,var.sarcodactylisswingle)的染色体,得出染色体数为2n=18,其核型公式为2n=8m+4sm+2st+4T.进一步研究发现染色体的长度随分裂相的不同时期而变化,结合这种染色体长度的动态特征可为核型分析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荔枝与龙眼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的核型公式为2n=30=22m(2sat)+6sm+2st,龙眼的核型公式是2n=30=16m(2sat)+8sm+6st.荔枝的sat染色体位于第2对,而龙眼的sat染色体则位于第12对.核型的不对称性,龙眼大于荔枝.按Stebbins分类,荔枝为2A核型,龙眼是2B核型.  相似文献   

5.
利用Aus373/IR36//Balila和Aus373/IR36//秋光2个三交F1群体对秋稻品种Aus373的广亲和性进行了遗传分析,发现这两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小穗育性有着明显的分离,呈单峰连续分布。小穗育性的高低与稃尖色之间存在连锁关系。用Aus373/IR36//Balila群体构建第6染色体的RFLP框架图,并对亲和性基因进行了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发现有2个来自Aus373区段对小穗育性有直接贡献,其联合效应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8.4%。其中位于G200和C基因之间的可能就是Sn5,位于G122和G329之间的可能是另一个亲和性基因。  相似文献   

6.
马占相思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马占相思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马占相思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6,9对(No.2,4,6,8 ̄13)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4对(No.1,3,5,7)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中第1对(No.1)染色体上具小随体(sat),其核型组成为K(2n)=26=18m+8sm(2sat),染色体长度比(最长/最短)为2.50,臂比均小于2,属Stebbins“1B”核型类型。  相似文献   

7.
玉米C型胞质不育恢复主基因SSR标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恢复系凤可 1、A619与 Cms-C237、Cms-CMo17组配的 F2和 BC1分离群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凤可 1有两对重叠恢复基因 Rf4和Rf5。用微卫星标记(SSR)将凤可1中的恢复主基因Rf5定位在第 5染色体长臂上,与引物 bnlg1711、bnlg1346和 phi058紧密连锁,距 3个引物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7.51cM、1.68cM、9.87cM;恢复主基因 Rf4与第8染色体短臂上的引物bnlg2307连锁。  相似文献   

8.
岭南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11头(6♂5♀)岭南牛的核型、G带、C带和Ag-NOR,结果发现,岭南牛群体内Y染色体存在多态性,Y染色体有中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中着丝粒Y染色体的G带和C带与普通牛(Bos taurus)相同,近端着丝粒Y染色体G带和C带与瘤牛(Bos indicus)相同。统计了2928个细胞的Ag-NORs数目,每细胞平均Ag-NORs数为5.377±0.279,变化范围3 ̄10个。认为岭南牛是我国  相似文献   

9.
小麦性状的缺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阿勃小玫稳定自交实缺体系分别对太谷核不育材料的核不育基因和小麦-黑麦抗锈病易位系陕麦893抗条锈基因进行缺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谷核不育基因Ms2位于4D染色体上,并且Ms2在半合状态下仍然有效;陕麦893对条中29号生理小种表现免疫,控制性的基因为显性,位于4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11头(6♂5♀)岭南牛的核型、G型、C带和Ag-NOR_s。结果发现,岭南牛群体内Y染色体存在多态性,Y染色体有中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中着丝粒Y染色体的G带和C带与普通牛(Bostaurus)相同,近端着丝粒Y染色体G带和C带与瘤牛(Bosindicus)相同。统计了2928个细胞的Ag-NOR_s数目,每细胞平均Ag-NOR_s数为5.377±0.279,变化范围3~10个。认为岭南牛是我国北方普通牛与南方肩峰牛两大牛群汇合交汇点的南部边缘之一。  相似文献   

11.
秋稻品种Aus373广亲和基因的R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us373是典型的秋稻广亲和品种,曾有报道指出,Aus373广亲和基因位于第七染色体上,与RFLP标记RZ488,RG511连锁,该基因暂被命名为Sa(t)^n」3「)。在此基础上,该研究对Aus373广亲和基因在RFLP图谱上的定位作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2.
对四川产的4种贝母进行了核型研究,米贝母FritillariadavidiiFranc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10st+1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2L十2M2十7M1+2s核型为2B型,瓦布贝母FritillariawabuensisS.Y.TangetS.C.Yue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SAT)+2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6M2+12M1+2S,核型为2B型;浓度贝母FritillariamelleaS.Y.TangetS.C.Yueh,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2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8M2+10M1+2S,核型为3A型;槽鳞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siavar.sulcisquamosa(S.Y.TangetS.C.Yueh)HsiaoetS.C.Yu,核型公式为2n=2X=24=2X(SAT)+2sm+10t,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4M2+14M1+2S,核型为3B型。该4种贝母核型较一致,但各种之间在次缢痕、随体、B染色体的数目?  相似文献   

13.
油桃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桃染色体核型分析郭振怀,张淑云,王秀伶(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保定071001)(中国枣研究中心,保定071001)关键词油桃,染色体,核型KaryotypeanalysisofPrunusPersicavar.nectarinaMaxim¥GuoZ...  相似文献   

14.
Aus373是典型的秋稻广亲和品种。以Aus373/轮回422F2群体为基础,应用分群分析法(BSA)建立可育池和半不育池。通过对两池的RFLP分析,发现与育性共分离的两个染色体区段。进一步通过对分离群体RFLP分析,证实了轮回422广亲和基因为S5^n,与分子标记RG213、G200连锁,并发现Aus373广亲和基因位于第七染色体上,与分子标记RZ488、RG511连锁,该基因暂被命名为Sa(t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25年来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WA)恢复基因的遗传及其分子标记定位研究进展.有学者认为,CMS—WA育性的恢复受1对基因控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受2对基因控制,2对基因间互作方式有加性、重叠和显隐性上位作用,也有的认为2对基因是相互独立的;还有人认为受多基因控制或是一种质量一数量性状.在恢复基因分子标记定位方面,有学者发现为1对恢复基因,并将其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也有定位在第7染色体上;发现为2对恢复基因的学者,将其定位在第1和第10染色体上,或定位在第7和第10染色体上,也有将2对恢复基因都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发现为多对恢复基因的学者,有人鉴别出8个基因位点,其中2个Rf-3和Rf-4为主效基因,分别定位在第3和第4染色体上,6个微效基因分别定位在第1,2,5,6,10和第12染色体上;也有人将2个主效基因定位在第1和第10染色体上;还有学者发现为4个QTLs,其中一个主效基因Rf-10被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3个微效基因分别定位在第1,第7和第11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分析了花生栽培种Robut33一1、花生组二倍体野生种A.duranensis、A.batizocoi三者之间的杂交亲和性、F_1的形态特征、染色体联会形式及花粉育性。结果表明,花生组中A、B两染色体组之间具有一定同源性;栽培种是由这两个染色体组构成的部分异源四倍体;在栽培种长期的演化过程中,A、B染色体组也在发生着变异,尤其是B染色体组,可能更能活跃易变。  相似文献   

17.
野红燕麦Avena,sterilis和小粒裸燕麦Avena.nuaidrevis,是燕麦属Avena中染色体数目呈不同倍数的种。我们对这2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进行了观察研究。野红燕麦是六倍体2n=6X=4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6X=42=22m+18sm(2SAT)+2st,核型类别为2B;小粒裸燕麦是二倍体2n=2X=14,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6m+4sm(2SAT)+4st,核型类别为2A。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报道了新种RoegneriatenuispicaJ.L.YangetY.H.Zhou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染色体数目为28,四倍体,核型为2n=4x=28=20m+6sm+2sat,2A型,具一对随体染色体。本文还分析了该种和R。pendulina幼根、幼芽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同一器官它们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表现在酶带数,酶带迁移率和酶的活性上;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酶谱相似性系数幼根为0.29,幼芽为0.35。从而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按形态特征建立R。tenuispica一个新种是合理的,它与R.pendulina的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19.
水稻香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籼型及粳型标记基因系为工具材料,分别与武进香籼,武进香粳杂交,研究香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碱浸法测定双亲和F1.F2及部分F3组合的叶香,结果表明,香味基因与分属水稻11个染色体的39个标记基因表现独立遗传,而与位于第8染色体上的标记基因υ-8表现连锁,估算2基因之间的重组值约为38.03%±3.84%,推定水稻香味基因位于第8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麦族旱麦草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产仅有的4种旱麦草属植物:旱麦草Eremopyrumtriticeum(Gaertn.)Nevski(2n=2x=14)、毛穗旱麦草E.distans(C.Koch)Nevski(2n=2x=14)、东方旱麦草E.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和光穗旱麦草E.bonaepartis(Spreng.)Nevski(2n=4x=28)的系统分类、分布、染色体组构成和生物系统学关系进行了研究。它们分布于新疆天山山脉,E.orientale是由E.distans与E.triticeum天然杂交,染色体加倍的双二倍体衍生而来。E.bonaepartis是由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的二倍体E.bonaepartis和E.dis-tans杂交形成的双二倍体衍生而来。旱麦草属与小麦族中的其他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远,染色体组的同源性很小。旱麦草属是在第四纪地中海气候形成后才逐渐分化形成的,起源于地中海—中亚区域。它的核型极端不对称,说明它在小麦族中处于更为进化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