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以禾谷类作物(大麦)为对象进行盆栽耗竭试验,结果说明:缓效性钾是禾谷类作物(大麦)钾素的主要给源。电超滤法(EUF)在一轮测定中能同时测得土壤钾素等养分的浓度、容量、缓冲容量和固定能力,电超滤法是研究和评定土壤钾素供应状况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一般化学浸提法、盆栽耗竭试验和恒湿培养试验,研究了几种不同土壤中钾的固定与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在恒湿条件下不同土壤固钾能力相差很大,固定钾的绝对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黑麦草连续收割6次后,土壤交换性钾降到最低值,尔后不再下降,该最低值因土壤不同而异。它表示了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土壤对溶液中钾的缓冲能力的即土壤钾的释放速率。同时也说明了层间钾(非交换性钾)的释放对作物钾素供应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禾本科和豆科两类作物对土壤层间钾的利用及钾肥对土壤层间钾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1)耗竭种植时交换性钾、缓效性钾均能出现“最低值”,它们可分别反映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层间钾(非交换性钾)的释放速率;(2)禾谷类稻、麦较豆类作物大豆、箭舌豌豆吸收层间钾的能力强,随着土壤钾素耗竭程度增加,作物吸钾量明显下降;(3)无论是禾本科的稻、麦还是豆科作物,新固定的钾比原来的层间钾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用连续10次水稻耗竭盆栽试验,探讨了湖北省15种主要类型水稻土不同形态钾占土壤全钾含量的比例。结果是,难风化的白云母和长石类矿物中含钾量平均占90.0%;缓效钾平均占3.34%;有效钾贮量平均占11.1%;交换性钾平均占0.871%。盆栽水稻吸钾量与交换性钾和有效钾贮量呈极显著相关(r=0.7659,0.7695),与缓效钾贮量呈显著相关(r=0.6032)。这也间接证明难风化钾矿物不是钾源的提供者,从有效钾贮量看并不丰富,特别是鄂南地区稻土尤甚。强化钾素在农业内部循环,这才是有效利用土壤钾资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6.
7.
以湖北省十五种主要类型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分析确定土壤钾的形态和含钾矿物的类型及其相对量以探明土壤供钾能力。试验表明:位于鄂南水稻土的各形态钾含量较低,土壤中含钾原生矿物主要为难分解的白云母和长石,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由湖积物、花岗片麻岩、鄂北Q_3母质以及鄂西北红砂岩发育的水稻土,各形态钾含量较为丰富,或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易风化钾矿物,其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由花岗片麻岩发育的土壤含钾量主要集中于粗粒部分,而其他土壤含钾量主要聚集于粉粒和粘粒中。15种土壤供钾潜力与成土母质,土壤地带性分布以及钾的风化系数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钾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植物需钾量很大,它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仅次于氮,钾不仅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多个反应,同时还能增强作物的抗性,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高产栽培中增施钾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10.
<正> 钾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钾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代谢具有重要作用,钾在作物体内不仅能提高光合强度,激活多种酶的活性,而且能有效增强作物耐旱、抗寒、抗倒伏、抗病虫等抗逆能力,从而能极大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土壤缺钾可直接导致作物感病,减产,低品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土壤氮素矿化势和氮素矿化累积计算了不同时期土壤氮素矿化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矿化氮量均与作物吸氮量有良好相关,而前者效果更优。作物吸收的氮素大约等于土壤矿化氮的2/5,等于土壤中起始NO_3~--N和作物生长期间矿化氮之和的2/3。这一结果为定量预测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土壤供氮和确定氮肥适宜用量、施用时期提供了有用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全省耕作土壤中各种形态钾含量的变幅是旱地大于水田,全钾含量是水田于旱地,耐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是旱地高于水田。  相似文献   

13.
利用阳离子树脂袋法测定施钾后土壤钾素供应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阳离子树脂袋测定施钾后土壤钾素供应状况,同常规的醋酸铵浸提法相比,结果表明:此法可以替代常规方法,是对农化分析方法的重大改进;设备简单,勿需采样和对土样进行前处理;能重复连续地检测土壤钾素供给状况,是常规法所不及。  相似文献   

14.
焦作市主要耕作土壤为褐土和潮土,土壤母质含钾比较丰富。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氮、磷肥的施用,钾素营养一直未引起重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的提高,作物从土壤中带走了大量的钾素,造成土壤中钾含量不断下降。因此,研究土壤中钾的状况与施肥效应,对促进焦作市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几种土壤供钾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测定黄绵土、黑垆土及(土娄)土钾素含量及土壤供钾状况Q/I曲线的结果表明,黄绵土的全钾、缓效钾及速效钾含量最低;土壤供钾强度AR °,黑垆土>(土娄)土>黄绵土;供钾容量△k°,黑垆土与(土娄)土相近,但均明显高于黄绵土;供钾的缓冲能力PBC(土娄)土最大,黑垆土与黄绵土相近.连续8年施用氮磷化肥后,蝼土缓效钾较8年前下降7.3%~10.2%,速效钾下降11.8%~17.1%;AR°下降34%~61%,△k°下降近1倍;施用足量有机肥可以维持并提高土壤钾素含量和供钾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以湖北省15种主要类型水稻土为材料,利用耗竭盆和大田钾肥肥效试验来确定不同类型水稻土的供钾能力。结果表明:位于湖北省内南部的水稻土多数供钾能力较低尤其咸宁,大冶的供试水稻土是严重缺钾土壤;其它类型水稻土的供钾能力较好,其中由汉江冲积物形成的湖积物,花岗片麻岩区河流冲积物以及鄂北、鄂西北地区水稻土,供钾能力相对良好。在现阶段,除鄂南的水稻土外,土壤供钾能力仍不足以构成水稻生产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 自从Nene,Y.L.(1966)报道印度低湿水田缺锌之后,几乎所有产稻国均有类似的报道。近几年来,水稻缺锌面积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许多水稻营养学专家认为:水稻缺锌是仅次于缺氮缺磷,而列为水稻营养失调和限制产量的第三大问题,及时准确地诊断土壤供锌水平,采取防性措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世界许多国家及我国南方,普遍进行了水稻缺  相似文献   

19.
水稻吸钾规律与钾素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黑龙江省水稻生长的实体模型,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水稻土钾素养分变化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对钾素吸收呈“山峰”式积累曲线;钾素在作物库内积累分布:茎秆>叶片>籽实>根系;土壤库中速效钾动态变化趋势,以抽穗期为界限,前期略高于后期;土壤库内钾素的输出大于输入,属亏损型管理,盈亏量与施肥量呈“单谷状”曲线分布;以图解法求出钾素平衡时的施钾量.同时提出补给土壤库中钾素含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用电超滤、化学测定和钾耗竭法,对四川省13种土壤供钾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与10-35min(Q)、0-35min(I+Q)解吸的钾呈显著正相关;缓效钾与Q、I+Q、30-35min(CD)和5-10min(AB)/CD的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钾耗竭中,以冷沙黄泥的AB/CD值最大,乐山红沙土次之,矿子黄泥居第三。它们在I(0-10min)时解吸的钾量最大。前两季土壤钾释放快而多,但后劲不足,仍属供钾能力差或较差的土壤。棕紫泥、红棕紫泥、暗紫泥的电超滤值AB/CD、I最小,但CD大,且土壤含钾丰富,在钾耗竭中均属供钾能力最强的土壤。作物产量与吸钾量相关性极显著,与土壤速效钾相关性显著,与缓效钾相关性极显著。钾耗竭随着作物种植次数而增加,更加依赖缓效钾的供应和矿物钾的释放。电超滤法可作为土壤钾素状况研究和土壤供钾能力评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