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黄艾美耳球虫小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小配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配子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和小配子分化阶段。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发生与裂殖生殖相似的核分裂,内部产生裂痕,体积增大;小配子分化阶段,其核上方出现中心粒,同时限制膜连同核、线粒体向带虫空泡中突出,进而中心粒的中央微管消失转变成基粒,二根鞭毛从基粒长出,突入带虫泡;核的致密部进入小配子而成为小配子的核。小配子分化过程中鞭毛的形成先于体部。成熟的小配子香蕉形,外被一层单位膜.鞭毛两根,附加微管4+1+1。  相似文献   

2.
结合光镜和电镜、切片和涂片技术,对斯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stiedai)小配子发育期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配子发育分2个阶段——生长与核分裂阶段及小配子的形成与分化阶段。早期小配子体单核,核仁小;随着核的分裂变为双核、四核和多核小配子体,后者因核极多,浅层分叶形成小配子体胚以利于核周边排列。各小配子体胚周边的核与嵌于核前方的线粒体向前突出并生长,最后分化形成小配子落入带虫空泡。成熟的小配子有2根鞭毛、1个大线粒体和1个强嗜锇性核、被单层膜。结果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小配子发育遵循艾美耳属球虫小配子发育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黄艾美耳球虫小配子体发育及其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黄艾美耳球虫小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小配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配子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和小配子分化阶段。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发生与裂殖生殖相似的核分裂,内部产生裂痕,体积增大;小配子分化阶段,其核上方出现中心粒,同时限制膜连同核、线粒体向带虫空泡中突出,进而中心粒的中央微管消失转变成基粒,二根鞭毛从基粒长出,突入带虫泡;核的致密部进入小配子而成为小配子的核。小配子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纯种微小泰泽球虫卵囊,人工感染四日龄雏鹅,定时剖杀,取小肠组织进行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微小泰泽球虫小配子体与小配子的超微结构和发育过程。小配子体由第二代裂殖子发育而来。当小配子体完成最后一次核分裂后,其核中染色质呈斑块状,核内无核仁。随后,细胞核移向小配子体边缘,并拉长成二部分,电子致密部分将发育成小配子的核,电子密度浅的另一部分则留在残体中。每个细胞核上方有一对中心粒,中心粒将进一步发育成为小配子两根鞭毛的基粒,鞭毛由此产生。成熟的小配子拥有两根鞭毛和一个体部,体部有一个长形的细胞核,核的前面嵌有一线粒体。  相似文献   

5.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小配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小配子母细胞和大配子母细胞于相邻的宿主细胞内相伴产生 ,系由末代裂殖子侵入后 ,长大变圆而形成 小配子的形成为直接分化型 首先细胞核分裂为多个 ,随后细胞核向周边移动 ,随之近核处限制膜外突 ,临近处限制膜下陷 中心粒在核上方形成并发育为基粒、鞭毛中的微管和附着微管 ,早期形成的小配子仍与小配子母细胞的残体相连 成熟小配子与残体分离 ,外型呈香蕉状 ,外被单位膜 ,内有一电子结构十分致密的细胞核 ,核头端侧面有一个巨大线粒体 ,小配子有鞭毛 2根 ,每根鞭毛内有微管 ,为 9+2结构 ,附着微管至少 6根 ,这些微管均起始于基粒  相似文献   

6.
采用纯种微小泰泽球虫卵囊,人工感染四日龄雏鹅,定时剖杀,取小肠组织进行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微小泰泽球虫大配子体的发育与大、小配子的受精过程。大配子体由第二代裂殖子转变而来,在带虫空泡内发育。早期大配子体细胞核的浅层和周围均有多膜空泡分布。在大配子体的表面观察到了正待逸出的电子半透明空泡。成囊颗粒Ⅰ和Ⅱ先后出现,两者在分布、结构、大小及功能上均有明显不同。受精发生在卵囊壁形成之前。小配子的核和鞭毛均进入大配子,随后,小配子的核进入大配子的细胞核。没有观察到小配子鞭毛进入大配子的细胞核。  相似文献   

7.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小配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小配子母细胞和大配子母细胞于相邻的宿主细胞内相伴产生,系由末代裂殖子侵入后,长大变圆而形成。小配子的形成为直接分化型。首化细胞核分裂为多个,随后细胞核向周边移动,随之近核处限制膜外突,临近外限制膜下陷。中心粒在核上方形成半并发育为基粒、鞭毛中的微管和附着微管,早期形成的小配子仍与小配子母细胞的残体相连。成熟小配子与残体分离,外型呈香蕉状,外被单位膜,内有一电子结构+分致密的细胞核,核实端侧面有一个巨大线粒体,小配子有鞭毛2根,每根鞭毛内有微管,为9+2结构,附着微管至少6根,这些微管起始于基粒。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蝴蝶兰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探讨蝴蝶兰雄配子体发育规律,为蝴蝶兰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蝴蝶兰花粉块用改良FAA固定,爱氏苏木精整体染色,常规石蜡切片用显微镜观察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蝴蝶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小孢子四分体有四面体形、左右对称形、交叉形和T形等多种类型,小孢子四分体联结在一起形成花粉小块,并由花粉小块聚集成花粉块.小孢子进行不对称有丝分裂形成1个小的生殖细胞和1个大的营养细胞.随着花粉发育,生殖细胞进入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花粉成熟时生殖细胞呈梭形,营养核呈新月形.[结论]蝴蝶兰为二细胞型花粉,花葶基部花蕾的花粉块可作为杂交育种授粉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蝴蝶兰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探讨蝴蝶兰雄配子体发育规律,为蝴蝶兰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蝴蝶兰花粉块用改良FAA固定,爱氏苏木精整体染色,常规石蜡切片用显微镜观察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蝴蝶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小孢子四分体有四面体形、左右对称形、交叉形和T形等多种类型,小孢子四分体联结在一起形成花粉小块,并由花粉小块聚集成花粉块.小孢子进行不对称有丝分裂形成1个小的生殖细胞和1个大的营养细胞.随着花粉发育,生殖细胞进入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花粉成熟时生殖细胞呈梭形,营养核呈新月形.[结论]蝴蝶兰为二细胞型花粉,花葶基部花蕾的花粉块可作为杂交育种授粉材料.  相似文献   

10.
发现缘管浒苔生活史中,配子体进行单性生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配子体放散的配子不经结合,固着后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完成单性生殖;另一种是配子体配子囊中最后一个或几个配子不放散直接在原藻体上发育成新个体。放散出去的配子进行单性生殖时,第一次分裂分别产生顶端细胞和基部细胞,其发育呈顶基极性。两个细胞分别成为叶片和假根的祖细胞。末放散的配子在原藻体上进行单性生殖发育成叶状体,形成的新个体可聚生成簇。后一种单性生殖发育方式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氮素对水稻不同生育阶段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盆栽条件下,设计1g、2g、3g、4g纯氮4个施肥水平,研究其对扬稻6号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生育阶段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抽穗期每株不定根数累积量,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每株不定根数的生长量,其次为有效分蘖期,再次为拔节长穗期,每株不定根总长度也如此;抽穗期每株根干重累积量主要取决于无效分蘖期每株根重的生长量,有效分蘖期和拔节长穗期所占比例差异不大;2)无效分蘖期根系生长量占抽穗期根系累积量的比例根系性状间存在着差异,根系性状综合程度越小,所占比例也越小;3)在不同生育阶段,根系生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其生长速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限棉田膜下滴灌水盐运移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不同年限膜下滴灌棉田中播前、苗期、盛花期、收获期4个不同时期在1m土层内水盐运移规律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初步得出,相同年限棉田在4个不同的生育阶段各土层在播前土壤含水量较大,到苗期含水量减少,灌头水后含水量逐渐增大,到盛花期含水量达到最大,而后含水量又减少,到收获期含水量达到最小;含盐量的变化特征是相同年限棉田在播前含盐量很大,苗期含盐量降低,到盛花期含盐量升高,到收获期含盐量又降低;在相同的生育阶段,不同年限的棉田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盐分累积逐渐增加;30-60cm深度是棉田盐分最大聚集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旱地麦田休闲期覆盖的增产效果,探索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保水技术途径,为促进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0-2013年在山西省闻喜县邱家岭村以冬小麦品种运旱20410为试验材料,设休闲期深翻后覆盖与不覆盖2个处理,测定休闲期和小麦各生育时期土壤水分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研究休闲期覆盖对麦田土壤水分积耗规律和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休闲期覆盖后播种期3 m内土壤蓄水量提高,丰水年提高47 mm,平水年提高55 mm,欠水年提高63 mm,且欠水年更有利于土壤水分蓄保于深层。休闲期覆盖后土壤蓄水效率显著提高,丰水年提高35%,平水年提高48%,欠水年提高101%,且蓄水效果至开花期仍显著。休闲期覆盖后生育期耗水量虽显著增加,但休闲期耗水量显著降低,因而周年总耗水量无明显变化。休闲期覆盖后拔节前耗水比例显著降低,拔节后耗水量及日平均耗水量显著增加,拔节后耗水比例增加,尤其在欠水年休闲期覆盖对生育后期耗水有较大调控作用。休闲期覆盖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显著提高,其中对穗数影响最大,尤其在欠水年提高了19%,且欠水年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也较大,最终丰水年产量提高30%,平水年提高35%,欠水年提高50%。此外,在休闲期覆盖条件下,各生育阶段的耗水量与产量均密切相关,尤其是拔节后的耗水量。结果还表明,休闲期覆盖处理,每多蓄1 mm播种期土壤水分可增产17-26 kg·hm-2,每多消耗1 mm生育期土壤水分可增产22-26 kg·hm-2,且降水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尤其欠水年更能高效用水。【结论】休闲期覆盖有利于蓄积休闲期降水直至开花期;有利于实现降水周年调控,减少生育前期耗水,增加生育中后期耗水;有利于优化产量构成因素,尤其穗数,提高产量,最终实现降水的高效利用。在欠水年,休闲期覆盖的蓄水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天目蜜李果实的生长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谢花至5月4日,为快速生长期,历时44d,果实纵径与横径分别占成熟果实纵横径的59.48%和48.81%;第2阶段从5月5日至25日,为缓慢生长期,历时21d,果实纵横径分别为成熟果纵横径的11.48%和13.57%,此期为果实硬核期;第3阶段从5月26日至7月1日,为第2次快速生长期,历时35d,果实纵横径分别占成熟果的纵横径的29.07%和37.62%,此期为细胞容积的增大,果实达到最大值。果肉细胞的发育,在果肉不同层次有所差异,以果皮层细胞面积增长最慢。果实生长发育全过程与一般核果类果实发育规律基本相同。为此作者提出了提高天目蜜李产量和质量3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司法解释及实践中,将保证期间确定为除斥期间,在学说上存在较大争议,法律适用上也出现了逻辑矛盾、价值判断混乱等诸多问题。而将保证期间定性为诉讼时效,则既有理论支撑,更能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和保证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因此应根据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则对保证期间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封市蜜瓜生育期间的光温水等气候条件的分析:开封市常年平均气温基本都处在其适宜生长范围内,总体热量条件能够满足蜜瓜不同发育期的需求。蜜瓜从播种发芽到果实成熟期,开封市各级降水日数逐渐增多,前三个发育期内的降水日数明显少于果实成熟期,环境空气湿度较低,对于蜜瓜生长发育有利,但要注意预防由于降水极端偏少而引发的干旱缺水。蜜瓜成熟期要及时根据降水实况和农田土壤状况,采取控制浇水、加强排水等措施,促进蜜瓜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开封市蜜瓜生育期间的光照强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光照资源基本可以满足蜜瓜不同生长发育的需求。蜜瓜伸蔓期正好于开封市光照资源最为丰富的时期相重合,对蜜瓜的旺盛生长十分有利的。果实成熟期,开封市温高光强,有利于蜜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地区降水量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是需水量较高的作物 ,大豆生长季降水量的数量及其分布特点会直接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为表达大豆生育进程中不同时期降水量的重要程度 ,试用积分回归法加以分析 ,从中得出了降水影响大豆产量的三个关键时期 ,第一是 5月上旬至 6月下旬 ,第二是 7月上旬至 8月中旬 ,第三是 8月下旬至 9月中旬 ,重要性排序为 :第一 >第二 >第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忠县马尾松种子园27个无性系花期的观察,结果表明:雌雄花期历时13d,雄球花散粉盛期只有33d,雌球花可授粉盛期有6d;无性系间及无性系内分株间花期虽有差异性,但用反映亲本在开花期间母本接受父本花粉机率的开花物候重叠指数对无性系花期分析表明27个无性系间及无性系内分株间花期同步性是较好的,能随机交配。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艾纳香主要化学成分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为艾纳香适宜采收部位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GC法测定l-龙脑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分析不同组织部位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l-龙脑含量,在营养生长期,嫩叶中的含量最高,为6.25mg/g,与其他组织部位呈显著性差异(P0.05),但功能叶、老叶和枯叶中的含量也较高,分别为5.11mg/g、4.80mg/g和4.33mg/g;生殖生长期,嫩叶中l-龙脑含量最高,为2.30mg/g,与其他6个组织部位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侧枝、花枝、花蕾和花朵中未检测到l-龙脑。2)总黄酮含量,营养生长期,功能叶的含量最高,为97.56mg/g,与嫩叶、老叶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嫩梢、嫩茎、枯叶则呈显著性差异(P0.05)。生殖生长期,功能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11.39mg/g,与花蕾、嫩叶无显著性差异,但三者与枯叶、侧枝、花枝都呈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以l-龙脑为指标,用于提取艾片时,宜选择营养生长期采收,并采收全部叶片(包含枯叶、老叶、功能叶和嫩叶)及嫩梢;以总黄酮为指标,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都较为合适,应采集老叶、功能叶和嫩叶。  相似文献   

20.
茉莉酸甲酯对东方百合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J)对东方百合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本试验以东方百合索蚌为试材,用不同质量浓度的MJ进行浸球和营养生长期、现蕾期叶面喷施处理,调查了百合株高、花期及鳞茎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测定了现蕾期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浸球处理使东方百合始花期提前;0.1和1.0 mg/L MJ现蕾期喷施处理植株的株高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87.92和87.67 cm;1.0 mg/L MJ现蕾期喷施处理使单株花期和群体花期分别延长2.09和3.25 d,鳞茎周径增大1.66 cm;花朵寿命和单株花朵数无显著变化;处理质量浓度以现蕾期喷施1.0 mg/L MJ为最佳。百合株高、单株花期和鳞茎周径与生长素(IAA)及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