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佳木斯市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佳木斯市2005年水稻稻瘟病发生情况。从气候多变、施肥过量、防治不积极、栽培管理不规范等方面,分析了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培两优288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标  陈宇让 《杂交水稻》2001,16(2):37-38
两系杂交稻培两优288不抗稻瘟病,通过采用种子消毒、健身栽培、科学用药防治等综合技术,在稻瘟病区大面积种植获得了高产丰收。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稻瘟病的病源情况,指出水稻品种、自然条件、施肥、水层管理、栽培密度等都会影响稻瘟病的发生。在防治稻瘟病时要选用抗病品种、健康栽培、适时加强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4.
陈富忠 《北方水稻》2020,50(2):44-46
位于黄海稻区核心地带的丹东地区,是国内稻瘟病重发区之一,水稻生产受稻瘟病影响较严重。介绍了稻瘟病的定义及症状类别,分析了黄海稻区稻瘟病发生因素及特点,提出了农艺措施结合药剂防治的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以期减轻稻瘟病危害,减少稻谷损失,确保黄海稻区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瘟病是鞍山地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制约着当地水稻生产发展。通过调查研究,阐述了鞍山地区稻瘟病发生概况,分析了稻瘟病的病原特征,描述了苗瘟、叶瘟、节瘟等各类型稻瘟病的发病症状,总结了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并从选用抗病的水稻品种、做好种子处理、加强栽培管理、适时开展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稻瘟病的病源情况,指出水稻品种、自然条件、施肥、水层管理、栽培密度等都会影响稻瘟病的发生,在防治稻瘟病时要选用抗病品种、健康栽培、适时加强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介绍了盘锦地区稻瘟病发生的特点,阐述了品种、气象条件、不当的栽培措施等影响稻瘟病发生的因素,从选用抗病品种、减少菌源、提高移栽质量、合理使用肥料、科学管理水层、适时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防治稻瘟病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再跃  冯春水  张剑 《作物研究》2006,20(2):156-157
对浏阳市山区一季稻稻瘟病发生与损失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稻瘟病的发生与品种抗病性、气候因素、栽培措施及药剂使用有关。提出了一季稻稻瘟病防治的对策,即:选用抗病良种,加强栽培管理,科学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9.
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其侵染与水稻品种抗性、气候条件、肥水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应重视对稻瘟病的防治,提高防治意识、选择抗病品种、彻底消灭病源、做好预测预报、加强肥水管理、选用有效药剂做到适时防治,做好稻瘟病的防治工作,保证水稻产量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定位及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掘利用抗稻瘟病基因是防治稻瘟病的基本策略之一。综述了抗稻瘟病基因的发掘、定位和克隆的相关研究情况,初步统计了目前已精细定位和克隆的主效抗稻瘟病基因。  相似文献   

11.
主枝长度采用-↑x+36的选择标准,相应地径采用-↑x+26的选择标准,确定江坑苗圃雷公藤超级苗的最低主枝长度为46cm,最低地径为0.37cm,共选出超级苗79株,平均主枝长度为78.72cm,平均胸径为0.53cm;红地苗圃雷公藤超级苗眵最低长度为31cm,最低地径为0.34cm,共选出超级苗74株,平均主枝长度为48.55cm,平均胸径为0.50cm;长兴苗圃宙公藤超级苗的最低主枝长度为25cm,最低地径为0.33cm,共选出超级苗53株,平均主枝长度为42.06cm,平均胸径为0.46cm。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种群繁殖的特征。2015年每月从儋州市野外采集椰子织蛾,收集当天羽化的成虫,记录成虫的产卵前期、单雌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初孵幼虫数以及成虫寿命。结果表明:1月份的气温最低,雌成虫的产卵前期最长,为(3.00±0.21)d;5、6月气温最高,产卵前期次之;其他月份的产卵前期较短。11月份椰子织蛾的单雌产卵量最高,为(231.07±19.55)粒;3、4、7、8、9、10月份的产卵量次之;1、2、5、6、12月份的单雌产卵量最低。1月份(低温)椰子织蛾卵的孵化率最低,为(2.70±2.01)%;2—12月份椰子织蛾卵的孵化率差异不显著。1月份的初孵幼虫数最少,为(4.17±2.94)头;5、6月份的较少,分别为(54.04±8.18)、(52.31±10.81)头;3月份的最多,为(87.89±14.94)头。低温使成虫的寿命延长;各月雌成虫的寿命短于雄成虫的寿命;5、6月份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7.08±0.68)、(7.67±0.84)d,雌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6.50±0.34)、(6.22±0.36)d,低于其他月份雌雄成虫的寿命。5、6月的高温会抑制种群的数量,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间。该研究为椰子织蛾的防治、预测预报等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单双液相下不同多酚氧化酶源对酶性合成茶黄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比较了单双液相条件下不同来源的多酚氧化酶对酶性合成茶黄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体系下单双液相试验中,以不同的酶源合成茶黄素的试验效果不同,就茶鲜叶酶源而言,双液相明显比单液相的效果要显著,在单液相系统中总乙酸乙酯层茶黄素总含量达33.74%,合成率为14.245%,而在双液相系统中,其总含量达39.74%,合成率为31.792%;而就梨酶源处理而言,单液相的效果要比双液相稍好,在单液相系统中总乙酸乙酯层茶黄素总含量达45.73%,合成率为18.799%;而在双液相系统中,其总含量达40.20%,合成率为22.11%;就苹果酶源而言,单液相比双液相的效果要好些,在单液相系统中总乙酸乙酯层茶黄素总含量达18.22%,合成率为13.34%;而在双液相系统中,其总含量达11.56%,合成率为6.935%。  相似文献   

14.
黄棪原料香气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棪原料游离态香精油含量以茎中最高,达20.95 mg / kg,梢中含量为12.42 mg / kg,叶中为8.15 mg / kg;其中游离态醇类香气化合物也以茎中含量最高,为14.87 mg / kg,分别是梢、叶中醇类香气化合物的3.46和5.65倍。而香气的化学组成以梢中最丰富,测出36个组分;茎中测出24个组分;叶中仅测出19个。中国乌龙茶的特征香气组分在供试原料中大都检出,且绝大多数组分在茎中有较高的含量。糖苷类结合态香气前体的数量分布与游离态香气的数量分布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的需要,以中花10号为母本,与自选品系漯河紫皮杂交,用一粒传法结合南繁加代选育出高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漯花10号。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其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的结果:两年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645. 5 kg/hm^2,比对照增产2. 32%,籽仁产量3513. 0 kg/hm^2,比对照增产6. 73%;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125. 15 kg/hm^2,比对照增产7. 96%,籽仁产量3118. 5 kg/hm^2,比对照增产12. 48%。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广州地区丙环唑和矮壮素在叶菜的残留以及膳食暴露风险情况,对2016年第2季度广州市9个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芥蓝、菜心和普通白菜样品中丙环唑和矮壮素残留水平进行了分析。应用点评估和基于@Risk评估软件的概率评估方法 ,对这3种蔬菜中丙环唑和矮壮素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芥蓝、菜心、普通白菜中丙环唑残留均值为0.162 8~0.002 8 mg/kg,最高为芥蓝,与菜心和普通白菜差异显著,平均检出率为100%~70.25%,最高为芥蓝,与普通白菜差异显著。矮壮素残留平均值为0.010 9~0.001 0 mg/kg,最高为菜心,三者间差异不显著,平均检出率为14.99%~8.46%,最高为芥蓝,三者间差异不显著。通过膳食摄入3种蔬菜,丙环唑残留暴露急性风险熵为1.81~7.93,99%人群暴露慢性风险熵为1.02~25.03,0.1%人群存在芥蓝丙环唑膳食暴露慢性风险;矮壮素残留暴露急性风险熵为55.14~62.26,100%人群暴露慢性风险熵为3.26~8.11。3种蔬菜中丙环唑和矮壮素残留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17.
对福建省三明各县(市)1961—2008年汛期(5、6月份)的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汛期雨量特多、特涝和异常偏涝年份的时间、地域分布特征和周期演变规律;用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分析了2005年汛期异常偏涝的环流特征,并就2005年汛期异常偏涝与历史上特涝年的环流形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6月份由于东亚大槽明显偏东,副高面积大、强度强,脊线明显偏南,印缅槽强度偏强,导致西风槽非常活跃,不断东移、南压,这是造成2005年三明各县(市)汛期异常偏涝的主要原因;5、6月份由于逐日副高脊线位置适中、稳定,导致三明各县(市)汛期开始早、结束迟、持续时间长,这是造成2005年汛期异常偏涝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延薯6号新品种是2002年以延薯4号作母本、早大白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7~2008年在吉林省两年区域试验中667 m2平均产量2 059 kg,比对照克新2号增产37.8%;鲜薯维生素C含量21.4 mg/100 g,淀粉含量12.4%,干物质含量20.6%,还原糖含量0.55%,粗蛋白含量2.38%;轻感马铃薯晚疫病。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在香蕉上的残留消解行为和膳食摄入风险,于2016年在云南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全蕉、蕉肉和土壤中的消解过程并进行了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1.45×10 7x+4.14×10 4,R 2=0.9962;噻呋酰胺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2.99×10 6x+1.43×10 4,R 2=0.9954。在0.04~ 1 mg/kg添加水平下,苯醚甲环唑的平均回收率为75%~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6.2%;噻呋酰胺的平均回收率为76%~114%,RSD为3.0%~9.5%。苯醚甲环唑与噻呋酰胺在土壤、全蕉、蕉肉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4 mg/kg,最小检出量(LOD)均为5 pg。苯醚甲环唑和噻呋酰胺的消解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苯醚甲环唑在全蕉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20 d,噻呋酰胺在全蕉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27 d。风险评估研究表明,香蕉中残留苯醚甲环唑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可以接受,而噻呋酰胺长期膳食摄入则具有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利用RT-PCR方法从巴西蕉(Musa acuminata L. AAA group, cv. Brazilian)中克隆MaARF2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及表达分析。基因克隆结果获得该基因编码片段,命名为MaARF2,全长2655 bp,编码88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97 917.38 Da,理论等电点pI为6.64,序列富含丝氨酸、脯氨酸,亲水性氨基酸多于疏水性氨基酸并均匀分布在整个肽链中;通过Motif Search工具发现了ARF基因所特有的B3、Auxin_resp、AUX_IAA family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MaARF2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其他植物中ARF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qRT-PCR结果表明,MaARF2在香蕉根、茎、叶、花和果实中均表达, 其中叶片中表达水平最高,果实表达量最低;MaARF2在低温、盐和干旱胁迫后表达量均上调,表明其可能参与调控香蕉低温、盐和干旱胁迫响应的过程。本研究首次在香蕉中克隆了MaARF2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