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滇Ⅰ型粳不育系榆密15A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滇Ⅰ型不育系是中国现今应用最早的粳稻不育系,育成30多年来,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不育系是杂交水稻的基础,保持系的种性对不育系起关键作用。目前,中国大面积种植的三系杂交水稻组合稻米品质普遍较差,垩白粒率、垩白度和整精米率是三系杂交  相似文献   

2.
盐粳93583A是直接选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常规品种通过杂交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中粳BT型不育系,200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该不育系不育性好且稳定,米质优,抗稻瘟能力强,遗传性状稳定,配合力强。配置的组合熟相好,易脱粒,品质优,产量高,利用前景广阔。所配组合"盐优422"200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区域试验表现突出,2002年提前参加试验。  相似文献   

3.
优质中粳不育系盐粳93538A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粳93583A是直接选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常规品种通过杂交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中粳BT型不育系,200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该不育系不育性好且稳定,米质优,抗稻瘟能力强,遗传性状稳定,配合力强。配置的组合熟相好,易脱粒,品质优,产量高,利用前景广阔。所配组合“盐优422”200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区域试验表现突出,2002年提前参加试验。  相似文献   

4.
皖油14号原代号C022,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用新型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9012A配制而成的优质杂交组合.经本地试验,每亩产量197.6千克,较秦油二号增产11.4%,居参试组合第1位.本地大面积示范和规模种植,亩产均为192.5千克,最高达244.5千克.  相似文献   

5.
茄子功能性雄性不育系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6份较优不育系材料和5份恢复性材料配组的30个不育组合的早期产量、总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分析及不育系主要不育性状的调查评估,研究了茄子功能性雄性不育系的可利用性。结果表明,不育组合产量优势明显,试验鉴定出性状稳定,整齐度高,不育性强,配合力好。因此,茄子的功能性雄性不育系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5个品种分别与不育株连续回交,获得了5个稳定的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不育系花瓣较小,花丝较短,无花粉粒,雄蕊位于柱头下方。不育系自交不结铃或自交铃脱落;不育系异交,当代结实良好。测交种试验表明:29个组合中,26个组合完全不育13个组合可育,其可育度为98%~100%。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6份较优不育系材料和5份恢复性材料配组的30个不育组合的早期产量、总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分析及不育系主要不育性状的调查评估,研究了茄子功能性雄性不育系的可利用性.结果表明,不育组合产量优势明显,试验鉴定出性状稳定,整齐度高,不育性强,配合力好.因此,茄子的功能性雄性不育系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杂交籼稻遗传多样性演变及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981~2002年中国生产上利用的杂交籼稻组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以后杂交籼稻的遗传多样性逐步提高,每年种植组合中的恢复系数量平均为不育系数量的2.5倍,恢复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不育系的遗传多样性,两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丰富了杂交籼稻的遗传基础。对国内生产上利用的骨干亲本亲缘系数(COP)的分析结果显示:尽管生产上杂交籼稻的组合数量不断增加,遗传基础有所扩大,但年种植面积大于3.3×105hm2组合的亲本仍然是几个骨干不育系和恢复系,这些材料的遗传背景仍然比较单一。因此,加强籼稻种质的发掘和利用,特别是加大不育系的创新力度,对于实现杂交籼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的结果表明,玉米小斑菌中有的菌株在一对或少数几对同核异质的不育系和保持系上,可以表现为 T 或 C 不育系,比相应的正常细胞质保持系明显感病,而在多对(10对)同核异质的 C 不育系和保持系上却没有发现任何一个菌株能使全部供试的10个 C 不育系都比相应的正常细胞质保持系明显感病。相反,在菌株与寄主的118个组合中,有5%组合的保持系比不育系感病,63.6%个组合的不育系与保持系的病情无明显差异,而不育系比保持系明显感病的组合只占31.4%。这个事实说明,小斑菌中是否真正存在对 C 型雄性不育细胞质专化致病的类群以及由此而提出的根据对雄性不育细胞质的专化鉴别生理小种的方法都需要重新商榷。应该指出,在试验的菌株与寄主的118个组合中,约有1/3组合的 C 不育系比相应的正常细胞质保持系明显感病,这一点在我们今后利用 C 不育系时,即使还未发现 C 小种,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特优721的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优721是汕头市农科所用不育系龙特浦A与自育的恢复系R721组配育成的籼型杂交稻感温组合。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于1999年早造引种试验,2001年开始示范,2002年起大面积推广种植,至2005年累计种植926.7hm2,大田表现高产、稳产、田间抗性好等特点。目前该组合已成为关埠镇早造当家组合,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