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鸡马立克氏病免疫抑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马立克氏病强毒感染1日龄健康AA雏鸡,在感染后5、25、45日检测其胸腺、脾脏T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诱生活性、IL-2受体(IL-2R)表达及T细胞增殖功能,胸腺、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肺支气管粘膜淋织及哈德尔腺中a-萘酚酯酶阳性T细胞、酸性磷酸酶阳性T细胞、抗性成细胞数量,外周血液中T细胞数量、IgG,IgM,IgA含量及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A,IgG,IgM含量的动态  相似文献   

2.
分别用digoxigenin标记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核酸探针以及PCR技术对某种鸡场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20个样品中,CAV和REV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0%和5%,这一结果显示,CAV和REV感染是导致该鸡场发生免疫抑制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免疫抑制和反式激活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广西鸡马立克氏病病原学和防制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病,以淋巴组织增生、外周神经麻痹和脏器、肌肉、皮肤肿瘤为特征。是危害世界养禽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第一个能用疫苗来预防的传染性肿瘤病。因此,对该病的研究不仅是兽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同时具有比较医学上的意义。70年代美国学者Witter氏首先从火鸡分离出火鸡疱疹病毒(HVT)并用于预防MD,曾使该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随着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毒力不断增强,出现了超强毒(VVMDV)和超超强毒MDV(VV+MDV),自然疫源不仅存在于鸡、鹌鹑,而且引…  相似文献   

5.
马立克氏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是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一种肿瘤性疾病,以内脏器官发生肿瘤性结节为特征。2003年11月,宣威市双龙街道某养鸡场发生此病,同时并发传染性鼻炎,发病率、死亡率均高,经宣威市动物疫情测报站确诊后,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控制了疫病,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殖户于2003年11月24日从昆明购入肉用雏鸡284羽,自购入之日起陆续发生死亡,开始时每天1~4只,70日龄后死亡率增高,每天均在10只以上,截止2004年2月9日止,已死亡142只,死亡率达50%。2临床症状病鸡体温40·0~41·9℃,精神萎靡,采食减少,羽毛脏乱无光,鸡冠苍白,缩头,打盹,张口呼吸,常见…  相似文献   

7.
鸡肾细胞培养分离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吕昌琳高登慧(贵州农学院,贵阳550025)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作者用琼脂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鸡胚、雏鸡接种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荧光抗体试验,反向间接血...  相似文献   

8.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鸡马立克氏病病鸡拔取羽毛根 ,经处理后接种于 4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盲传到第六代出现典型的马立克氏痘斑。用第7代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磨液与MD阳性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 ,结果出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线。此结果表明已分离到马立克氏病毒。  相似文献   

9.
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性肿瘤病,病鸡的外周神经、内脏器管、性腺、眼球虹膜、肌肉及皮肤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最终因受害器官功能障碍和恶病质而死亡。近几年来,免疫鸡群仍有马立克氏病的发生,有的鸡群免疫后发病率仍高达10%-40%.不仅给养鸡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该病还造成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如新城疫,给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前  言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该病首次报道于1907年,其主要特征是病鸡的周围神经、性腺、各脏器、眼的虹膜、肌肉和皮肤的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马立克氏病病毒最早由英国学者于1967年分离获得。本病主要发生于密集饲养的养鸡场,特别是肉仔鸡发生该病后损失严重。马立克氏病病毒还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而增强毒力。不同品种的鸡对马立克氏病的易感性不同,采用马立克氏病疫苗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感染,但其免疫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要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发生,必须加…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首先利用同源重组一步克隆法将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的VP3基因克隆到pGEX-6P-1原核表达载体上,经IPTG诱导及SDS-PAGE分析成功获得了重组蛋白rGST-VP3的表达.随即以纯化的重组蛋白rGST-VP3免疫Balb/c小鼠,通过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以及间接免疫荧光(IFA)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CIAV-VP3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CIAV-VP3-4D7和CIAV-VP3-4G8;亚型鉴定表明,CIAV-VP3-4D7和CIAV-VP3-4G8均为IgG1;效价测定发现,CIAV-VP3-4D7和CIAV-VP3-4G8的腹水间接免疫荧光效价分别为1:102400与1:12800;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CIAV-VP3-4D7和CIAV-VP3-4G8均能识别重组蛋白rGST-VP3.本研究结果为后期研究VP3蛋白在CIAV致病中作用及其诱导凋亡分子机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雏鸡是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anemiavirus,CAV)的最易感宿主。为系统了解中国国内CAV海安分离株(HA9805)感染雏鸡后的病原动态及与血清学和致病性的关系,本研究对1日龄SPF鸡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感染后不同时间进行样品采集,并用病毒学、血清学以及组织病理学方法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CAV海安分离株(HA9805)通过胸肌接种可引发雏鸡CAV病毒血症,引起CAV特征性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导致雏鸡高达13.3%的死亡率;血清中CAV核酸以及中和抗体的产生与组织病理变化以及疾病进程密切相关。该结果为CAV的早期诊断,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姜黄素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在CEF细胞中复制的影响,在病毒感染的不同时间点加入姜黄素,通过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和病毒噬斑计数实验来检测姜黄素对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姜黄素能够抑制MDV基因表达、蛋白合成以及病毒的增殖,且抑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姜黄素还能直接影响MDV的感染性;姜黄素明显影响MDV感染细胞中IL-1β、IL-6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该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能体外抑制MDV的复制和增殖,具有开发为抗MDV临床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CAV与REV共感染SPF鸡对疫苗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日龄SPF鸡人工感染鸡贫血病毒(CAV)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探讨病毒感染对鸡体疫苗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禽流感病毒(AIV,H5和H9)疫苗免疫后,CAV与REV单独感染均显著抑制了鸡体对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的HI抗体反应,在CAV与REV共感染后,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CAV单独感染后鸡体对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但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的差异不显著,然而,CAV可以显著加重REV感染对鸡体在NDV和IBDV疫苗免疫后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从而证实CAV与REV共感染在疫苗免疫抑制上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雏鸡1日龄感染鸡贫血病毒,8日龄接种Lasota疫苗,以未感染免疫雏鸡为对照,于免疫后7、14、28d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在凝抑制抗体(HI)滴度;胸腺、法氏囊、脾脏T细胞、IgG^ 、IgM^ 、Ig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及T、B细胞增殖反应;胸腺、脾脏细胞因子IL-2、IFN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感染CAV雏鸡Lasota疫苗免疫后,其血清IgG、IgM、IgA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减少,HI抗体滴度降低;胸腺、法氏囊、脾脏T细胞、抗体生成细胞数量降低及T、B细胞增殖反应减弱,胸腺、脾脏IL-2及TNF诱生活性降低,表明其细胞免疫和体流免疫功能以及细胞因子免疫调节作用均未感染免疫雏鸡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6.
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ALV-J及与REV、MDV、CAV混合感染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及其与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RE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的混合感染现象,本研究从宁夏、湖北、广东、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7个省的39个蛋鸡群收集临床表现和剖检病理变化疑似禽白血病的病料样品184份,采用PCR、病毒分离和IFA检测样品中ALV-J、REV、MDV和CAV。结果表明,7个省蛋鸡场均存在ALV-J感染,病料样品阳性率为60.9%,检测鸡群阳性率为82.1%,与REV、MDV、CAV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3.6%、24.5%、22.8%,其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双重感染(29.0%)和3重感染(18.8%),甚至4重感染(1.7%)。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蛋鸡群中普遍存在ALV-J感染,而且与REV、MDV、CAV混合感染严重;提示ALV-J已经可以引起蛋鸡群发病,在临床诊断和致病性研究中,应考虑到多重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对1日龄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雏鸡接种新城疫(ND)疫苗及其强毒攻击后外周血液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和HI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CIAV感染雏鸡ND疫苗免疫后,其外周血液IgG、IgM、IgA含量和HI抗体滴度,于接种ND疫苗后7 ̄28d较未感染CIAV的免疫对照雏鸡明显减少,表明CIAV感染雏鸡对ND疫苗免疫的体液免疫应答功能明显降低。ND强毒攻击后  相似文献   

18.
用斑点杂交法同时检测鸡群中的CAV MDV和REV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研究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在鸡群中的感染状况以及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病毒(REV)在鸡群中的发病率,用斑点杂交法对山东省4个肉鸡场和2个肉种鸡场进行CAV、MDV和REV的检测,结果表明除一个肉种鸡场没有检测出REV以外,其他鸡场均同时检测出CAV、MDV和REV,并且发现直接从病科中检测CAV的阳性率(20%)远远低于将病科接种SPF鸡胚后的检出率(80%)。  相似文献   

19.
将本实验室保存的一株LaSota病毒用有限稀释法接种鸡胚进行纯化,连续传代5次后筛选到1株高血凝效价的纯培养克隆株,命名为LaSotaC5,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克隆株与亲本株在生物学特性与基因序列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参照LaSotaC5株全基因序列单酶切位点,用RT-PCR的方法将基因组分8段扩增,按照病毒基因组的结构顺序,将克隆片段定向插入到TVT转录载体中,成功构建含有病毒全长eDNA的转录载体TVT.LaSotaC5。将TVT-LaSotaC5与辅助质粒pCI-NP、pCI-P和pCI—L共转染BSR—T7/5细胞,成功拯救出了具有感染性的LaSota株新城疫病毒。病毒的成功拯救为后续基因功能和疫苗载体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20.
雏鸡1日龄感染鸡贫血病毒(CAV),8日龄接种Lasota疫苗,以未感染免疫雏鸡为对照,于免疫后7、14、28d检测其哈德尔腺和盲肠扁桃体T细胞及IgG^ 、IgM^ 、Ig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G、IgM、IgA含量以及泪液、胆汁HI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揭示了感染CAV雏鸡接种ND疫苗免疫后哈德尔腺、盲肠扁桃体的T细胞和IgG^ 、IgM^ 、Ig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以及泪液、胆汁HI抗体滴度,均较未感染免疫雏鸡明显减少。表明眼部、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粘膜免疫防御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