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广西各地患禽巴氏杆菌病急性死亡的鸡、鸭肝脏分离出56株禽巴氏杆菌强毒株,经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试验鉴定,从中选出15株典型禽巴氏杆菌菌株。Carter荚膜抗原分型鉴定,15株菌均为荚膜A型,间接血凝滴度为1∶160~1∶640。通过毒力和免疫原性测定,从中选择毒力较强、免疫原性较好的B25、B26、B273菌株进行人工致弱,其中B26菌株在0.1%裂解全血马丁汤中,通过物理诱变方法致弱,即在传代过程中,把培养温度由37℃逐渐提高到45℃,每12h传1代而成功致弱,传至1200代时,毒力显著减弱,且仍保持其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培养特性,从而获得了禽巴氏杆菌B26-T1200弱毒菌株  相似文献   

2.
取AHP-A菌株划线接种于马丁琼脂斜面,经37℃培养24小时,用灭菌生理盐水5毫升洗下菌苔,并立即接种于马丁琼脂扁瓶内,接种量为每瓶2毫升,涂布均匀。经37℃培养24小时后,加入30毫升灭菌生理盐水,洗下菌苔,并将净菌液收集于1万毫升的灭菌玻瓶内。取样稀释,平板计数,并与硫酸  相似文献   

3.
猪肺疫是我国猪只的三大疫病之一,危害较严重。多年来应用氢氧化铝甲醛苗作预防注尉,由于注射量大,需逐头抓猪,人力物力消耗较大。近年来又研制出内蒙679-230、黑系G20及 G165等口服弱毒苗,这几个菌株虽然口服免疫效果好,但有皮下注射返祖1~2代即毒力增强的缺点。为了培育一株毒力弱,免疫原性良好,适于口服及皮下注射的菌株,我们用 G165菌种做  相似文献   

4.
将马鼻疽强毒菌C67-40株经60Co-γ射线照射和在温度递增的肉汤中传代培养,使其毒力逐渐减弱。通过反复试验筛选,培育出C67-4060Co(7)兼高温178代、C67-40高温180代两株弱毒菌株。根据菌苗菌株的要求,将其分别给雄豚鼠(350 g左右)腹腔接种0.2-6.2亿菌体和0.2-1.4亿菌体,结果100%雄豚鼠不发病,60Co(7)兼高温178代致弱菌株的安全性比强毒菌株提高62倍;以其0.2亿菌体免疫豚鼠并以0.3亿强毒菌攻击,获得85.7%-87.5%的保护率;将其通过培养基37℃传代培养30代和豚鼠6代。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与原菌株比较差异不大,说明该两株鼻疽弱毒菌株毒力稳定。  相似文献   

5.
将IBV-D971株病毒在SPF鸡胚上连续传至120代,培育出了一株毒力明显减弱,并且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弱毒株(IBV-D971株).IBV-D971 F105代毒力明显下降,以109.25EID50接种1日龄SPF鸡5/5无不良反应.IBV-D971 F105代毒连续通过1日龄SPF鸡体5代,未见毒力返强.以103EID50免疫1日龄SPF鸡,攻毒后5/5保护,对照5/5发病.  相似文献   

6.
从广西各地患禽巴氏杆菌病急性死亡的鸡,鸭肝脏分离出56株禽巴氏杆菌强毒株,经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试验鉴定,从中选出15株典型禽巴氏杆菌菌株,Carter荚膜抗原分型鉴定,15株菌均为荚膜A型,间接血凝滴度为1:160 ̄1:640。通过毒力和免疫原性测定,从中选择毒力较强,免疫原性较好的B25、B26、B27 3菌株进行人工致弱,其中B26菌株在0.1%裂解全血马丁汤中,通过物理诱变方法致弱,即在传代  相似文献   

7.
用强毒MDV京-1株通过鸡胚皮肤细胞(CES)培养物连续传代.并在F_(11)~F_(43)之间以逐步提高温度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克隆,培育了一株能耐受60℃30分钟的毒株。该毒株经进一步培育后,其毒力丧失速度比常规致弱毒株明显地减慢;在一定代次后,繁殖速度大大增加;而免疫原性在100代以内却不及常规致弱的毒株。木试验第一次直接用CES从鸡体分离MDV并获得了成功,MDV在CES培养物上第1代即可产生典型的致细胞病变作用(CPE)。  相似文献   

8.
犊牛大肠杆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 1.1供试菌株的分离签定与培养 1.1.1菌株分离 从我县中兴农牧奶牛场因腹泻死亡的病犊一头,取肝脏作细菌分离,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挑取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灰白色、半透明的小菌落,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再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挑取孤立的红色菌落。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醋酸铊肉汤培养基传代致弱的方法,培养出一株对小白鼠安全且免疫原性良好的STM8002—550弱毒菌株。并在牛体进行了安全效力试验,结果较满意,简述于后: 一、试验材料 1.菌种①STM8002—550弱毒菌株:为本所培育,供制苗进行牛体免疫试验用。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冻干年代的副鸡禽杆菌Hpg-8株菌种分别进行了毒力测定和免疫原性试验.分别用1991、1997、2001、2011年冻干的菌种,以约3万CFU/羽眶下窦接种2月龄SPF母鸡,结果均可使鸡5/5发病;分别用1991、1997、2011年冻干的菌种,经繁殖制备疫苗后接种SPF鸡,结果可提供8/8、7/7、7/7保护.结果表明,副鸡禽杆菌Hpg-8株在-70℃保存10、14、20年后的毒力和在-70℃保存14、20年后的免疫原性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二○○○版)规定.  相似文献   

11.
对60个强毒及11个弱毒猪丹毒菌株生长形态观察的结果,发现强毒与弱毒菌株在明胶平板及明胶试管穿刺培养的生长形态有明显差异。强毒菌株的菌落呈云絮状,放大后看不到结构;弱毒菌株的菌落呈小毛球状、树枝状或絮丝状,放大后能看到结构。在明胶试管穿刺培养,强毒菌株生长呈试管刷状,弱毒菌株呈线状。这一结果对判断猪丹毒菌株毒力的强弱有一定参考意义。 根据不同毒力猪丹毒菌在明胶平板上菌落形态有差异这一方法,我们观察了菌种保存过程中的自发变异现象,并从强毒菌株分离到了5个自发变异产生的弱毒菌株。 对弱毒菌株G4T10在明胶平板上菌落形态的观察以及不同形态菌落的遗传稳定性、免疫原性试验,证明树枝状菌落占绝大多数,并具有比较好的免疫原性。 生化试验结果与前人报道的稍有差异,在83个菌株中有1个变异菌株能发酵麦芽糖、糊精、水杨素、甘油、甘露醇,有39个菌株能发酵蔗糖,未发现与毒力有何联系。 部分菌株的血清型鉴定证明,菌种发生变异以后,有的血清型也发生了变化,1a型可变的1b及2型,2型也可变为1a及1b型。  相似文献   

12.
鸽痘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鸡胚连续传代的方法,使自然鸽痘强毒致弱,从而获得一株免疫原性好、安全且使用简便的鸽痘弱毒疫苗株。结果表明弱毒株所制疫苗接种鸽体后10~14天,便产生最少达9个月的坚强免疫力,现场试验的保护指数在88以上,使用于出壳当天的雏鸽也未见有任何不良的接种反应。置零下28~30℃冰箱中疫苗及其种毒分别经12、24个月效果均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养鸡业发展的传染性疾病,由于其致病菌易产生耐药性,降低了治疗效果,笔者通过采用本地典型发病鸡分离出的菌株制造出的灭活菌,对预防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菌株的分离与培养选择典型病变的临死病鸡肝脏,以无菌操作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挑取边缘整齐扁平或呈波状稍凸起,表面光滑,湿润深红或粉红色菌落,作进一步生化试验和致病力试验。1.生化反应及镜检挑取疑为大肠杆菌的菌落1~2个抹片进行G染色。同时接种于乳糖发酵管中,…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本所历年来分离、收集、保存的多株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菌种为选种素材,以各菌株的培养特性、菌落形态、菌落虹彩、生化反应及其在历次传代过程中的稳定性为选种依据,初步筛选出四个菌株,代号为:RI—23、RI—24、RI—39和RI—65、经过皮下注射安全量、口服耐受量、近期免疫效力和毒力稳定性比较测试后,筛选出一株既适应鸡口服免疫又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自然弱毒菌株──R1-23菌株(5:A)。该菌株的皮下注射安全量为每只50亿个活菌,一次性口服的耐受量每只在2000亿个活菌以上,活体继代6代次、人工培养继代50代次后均未见有毒力增强表现,两次口服免疫后的近期保护率达80—100%。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药监察所从5株猪肺炎霉形体培育出1株适应于乳兔体、对猪毒力显著减弱并保持良好免疫原性的兔化弱毒株。用该株作种子制造的大兔冻干苗,在国内8省(市)自治区的30个猪场接种于20个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猪10363头,证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研所,在鸡胚层纤维细胞上培育成功了 M_5—90弱毒菌株。该菌株残毒力低,稳定性好,不变异,毒力不增强。菌苗使用剂量:牛皮下注射为250亿菌;羊、鹿滴鼻为10亿菌。经效检证实,其免疫力为75—100%。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免疫原性良好的鸡传染性鼻炎灭活疫苗生产用菌株,本试验对分离的5株A型、3株B型和3株C型副鸡禽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毒力试验筛选毒力较强的菌株,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最小发病剂量测定,再将最小发病剂量定为攻毒剂量,进行免疫原性分析和最小抗原含量测定。毒力试验结果显示,11株分离株均具有较强的毒力,从中筛选出毒力较强的A型菌2株(HN3株和HB2株)、B型菌2株(HN5株和SD4株)和C型菌2株(HN1株和SD3株)。最小发病剂量测定结果显示,A型HN3株、B型HN5株和C型SD3株毒力最强,最小发病剂量分别约为2.0×104、1.8×103和2.3×103CFU。免疫原性分析和最小抗原含量测定结果显示,A型HN3株、B型HN5株和C型SD3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不仅可以抵抗同源菌株的攻击,还能对同血清型异源菌株提供良好的保护,免疫后血清HI抗体效价和阳性比例均较高,且与攻毒保护相关性较好,A型HN3株、B型HN5株和C型SD3株的最小抗原含量分别为5.0×108、1.0×10<...  相似文献   

18.
鸡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为了掌握我市鸡大肠杆菌病病原性 ,笔者进行了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的分离 :共 4 0株 ,分别从当地鸡场病死鸡脏器中分离。取具有典型病理变化的鸡尸肝脏、心血、脾脏及淋巴结涂抹于普通琼脂平板上 ,置 37℃温箱中培养2 4 h后取出 ,观察单个菌落的生长情况。选取典型菌落接种到普通琼脂斜面上 ,置 37℃温箱中培养 2 4 h后 ,进行生化鉴定。1.2 菌株的鉴定1.2 .1 培养特性及形态染色 将上述纯培养物 ,接种于麦康凯和 S.S.琼脂平板、三糖铁…  相似文献   

19.
1病原学 病原为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属中的滤过性的病毒.病毒在病鸭体内分散于各种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肝、肺、脑含毒量最高.本病毒对禽类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凝集现象,毒株间在毒力上有差异,但免疫原性相似.病毒能在9~12胚龄的鸭胚绒毛尿囊上生长,初次分离时,多数鸭胚在接种后5~9天死亡,继代后可提前在4~6天死亡.此病毒也能适应于鹅胚,但不能直接适应于鸡胚.只有在鸭胚或鹅胚中继代后,再转入鸡胚中,才能生长繁殖,并致死鸡胚.此外病毒还能在鸭胚、鹅胚和鸡胚成纤维单层细胞上生长,并可引起细胞病变,最初几代病变不明显,但继代几次后,可在接种后的24~40小时出现明显的病变,细胞透明度下降,胞浆颗粒增多、浓缩,细胞变圆,最后脱落.经过鸡胚或细胞连续传代到一定代次后,可减弱病毒对鸭的致病力,但保持有免疫原性.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温热和一般消毒剂能很快将其杀死;夏季在直接阳光照射下,9小时毒力消失;病毒在56℃环境1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在污染的禽舍内(4~20℃)可存活5天;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零下5~7℃经3个月毒力不减弱,对乙醚和氯仿敏感,5%生石灰溶液作用30分钟亦可灭活.在零下10~20℃约经1年仍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20.
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疫苗株理化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重组鸡痘病毒疫苗株 vFV282 经酸、碱、热、氯仿、乙醚以及胰蛋白酶处理,接种到CEF上,观察处理前后重组鸡痘病毒疫苗株 vFV282 毒力活性的变化,分析这些理化因子对重组鸡痘病毒疫苗株 vFV282 的影响。结果在pH 3.0~pH 9.0 范围内,pH变化不会造成该重组鸡痘病毒疫苗株 vFV282毒力活性的显著变化。该重组鸡痘病毒疫苗株vFV282经50 ℃ 60 min、55 ℃ 30 min或60 ℃ 15 min即可被灭活,对氯仿敏感,经胰蛋白酶37 ℃作用 1 h,TCID50降低 2.55 log TCID50/0.1 mL,对乙醚不敏感,经乙醚作用24 h, TCID50下降1.0 log TCID50/0.1 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