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的胃肠热证以暑热炎天多发,多因暑热兼湿,伤于胃肠,则运化传导失调,而发生本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白苦藿香汤治疗该症患鸡114群,共79800余只,治愈7 022只,治愈率96.68%. 1病因病机 暑热炎天,湿气过重,或喂腐败变质饲料,或突然更换饲料以及饮污浊之水等,致使湿热内结,伤于胃肠,则运化传导失调,水谷并走大肠,症见泻下;湿热内蕴,有热则腐,损伤血络,故粪中带血且腥臭;湿热蕴脾,久不解,湿得热熏蒸,热得湿而愈炽盛,胆液为湿热所郁,则不循常道疏泄,溢于肠道,故粪便绿或黄;暑热炎天,体内积热,热积心肺,耗津成痰,痰气上逆,神志迷蒙,不能自主,故现精神沉郁,甚者昏厥死亡;若痰火上扰心神,神不守舍,故现惊厥强直,直至昏迷死亡.  相似文献   

2.
痢疾是指湿热或毒邪郁结肠道,引起下痢赤白,里急腹痛的病症。多因暑热炎天、疫毒、湿热蕴结于肠道或采食了发霉变质的饲料,使热毒内生,以致传导失常,气血郁阻,化为脓血而成本病。  相似文献   

3.
<正>痢疾是指湿热郁结胃肠,致使下痢赤白脓血、腹疼、频频努责、里急后重、泻而不畅为特征是的一种疾病,多发于夏秋两季。1病因1.1暑湿时疫之邪侵入机体,蕴蒸侵害胃肠,致使胃肠功能失调,肠络受损,气血淤带形成痢疾。1.2饮喂失节,多因暑热炎天劳役过重,喝了污水,或采食了发霉变质饲料,以致湿热变毒内蕴侵害肠道,胃肠功能失调,肠络受阻,气血淤滞,化为脓血而成痢疾。  相似文献   

4.
<正>动物便血又称出血性肠炎,是因脾虚不能统血或湿热内蕴,损伤肠络,迫血下行所致的疾病,分实热便血和虚寒便血两种。有先便后血和先血后便两种情况。先便后血,血色暗红者,为远血,病在大肠或小肠;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者,称近血,病在直肠或肛门。1病因病理(1)实热便血多因暑月炎天,家畜剧烈劳役或久渴缺饮,饲料燥执,以至执毒郁积于胃肠,进而入营入血,迫血妄行,血离经路,外溢于胃肠而致其患。  相似文献   

5.
1病因患猪多因外感内伤或饲养失调,长期饲喂低质而粗硬不易消化的饲料;又因饮水不足和缺乏运动,饲料不易腐熟与运化,而引起胃肠积热,阴液耗损,大肠不能正常传送,致使糟粕停滞,秘结于大肠而发生;或由于热性病,热邪伤于脏腑,灼伤津液,肠液亏乏,导致继发性粪便...  相似文献   

6.
泄者漏下之意,谓大便溏薄、时时溏泄,其势缓者为泄;泻者倾泻之意,大便清稀,若如水注而其势急者为泻。二者仅缓急之差,故临床习惯称为泄泻。1 病因引起泄泻的原因很多,病情比较复杂。饲养管理不善,饲喂不规律,久则伤及胃肠,使脾胃运化失衡,小肠清浊不分是基本原因。可因外感寒湿,过食生冷,致使脏冷气虚而致寒泻;或者外感暑热,多食热草料;或者采食了霉变饲料,或饮污浊之水等,使湿热内郁而成热泻;也有脾胃受损,消化无力而成为伤食泻;又因长期喂养不善,造成脾胃虚弱,脾虚不能运化而为脾虚泄泻;还有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助脾胃腐熟水草而造成肾虚泄泻。  相似文献   

7.
牛痢疾多因在暑热之季,饮水污秽不洁,或采食了发霉变质的饲料,或泄泻日久,脾胃虚弱,以致湿热内蕴于肠,阻滞气血,损害肠道(发炎、溃疡、化脓)所致。若热胜于湿,伤及血分者,则下痢赤红或赤多自少;湿胜于热,伤及气分者,则下白痢或白多赤少;湿热俱盛,气血两伤,则下痢赤白相兼。笔者用东风散(原载《医方一盘珠》)加味,治疗耕牛痢疾68例,均获痊愈。 (一)方剂组成苍术40克、地榆50克、  相似文献   

8.
湿疹又名湿毒.多为湿热风邪郁结于皮肤,以瘙痒为主症的一种皮肤病证.多发于四肢、背、腹及阴囊,季节上而言夏秋两季多见. 1 病因病理 多因暑热炎天,汗出过多,失于刷洗,尘垢淤塞毛窍,湿热内蕴;或因栏舍肮脏潮湿,粪尿浸淫;或被阴雨苦淋,久卧湿地,感受风邪等,以致风湿热邪郁结于肌肤致成此病.根据病程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相似文献   

9.
耕牛肠黄热痢以夏秋季多发 ,多因暑热之季 ,邪热内侵胃肠 ,损伤胃脾 ,脾胃失调 ,则运化失司 ,清浊不分 ,以致下痢。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该病 36例 ,治愈 34例。1 病因暑天炎热 ,饲养管理不当 ,劳逸无度 ,湿热侵入机体 ;饮食不节 ,或饲喂霉烂变质的草料 ,料毒滞  相似文献   

10.
<正>牛便血中兽医认为本病由于暑热炎天,剧烈劳役,久渴失饮或喂霉烂饲料、热性饲料或饮以浊水。使热毒郁结肠胃,热盛迫血妄行,遂成便血(实热型);或由于长期饲管不良引起中气亏虚,则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引起便血。1发病状况近几年来,养牛业发展方兴未艾。由于饲养管理不善,牛便血比较常见。由于治疗不及时延误病情,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兽医认为本病是在暑热炎天,剧烈劳役,久渴失饮,或喂霉烂饲料、热性饲料或饮以浊水,使热毒郁结肠胃,热盛迫血妄行,遂成便血(实热型);或由于长期饲管不良,引起中气亏虚,则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引起便血(脾虚型)。1临床症状1.1实热性:发病较急,鼻镜干燥,耳鼻俱热,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尿少色黄,大便干燥或稀薄,粪便带血或单纯下血,血色鲜红带有黏液,口干舌红,体温稍升,心跳稍快。  相似文献   

12.
中兽医慢症属现代兽医学迁延性感冒。(一)病因病理《元亨疗马集·马患慢症第一》中说:“皆因暑热炎天,乘热遇阴雨太过,伤于脾经。脾传于胃,胃火微弱。传入肝经,肝木亏伤。遍传五脏,五经衰败,致成其患也。”此文阐明慢症的病因即感冒的病因。在暑月炎天劳役,畜体产热多,毛孔开,甚至出汗,此时突遇阴雨太过,受骤寒刺激,使体温调节中枢障碍,而患感冒。这时畜体病理是以机能变化为主,感冒发热,而不是以病毒细菌等的感染为  相似文献   

13.
正便血是指粪便带血,是牛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尤以长途运输后更易发生,发病率达20%以上。中兽医认为本病由于暑热炎天,长途运输,久渴失饮,或喂霉烂饲料、热性饲料或饮以浊水,使热毒郁结肠胃,热盛迫血妄行,遂成便血;或由于长期饲管不良,引起中气亏虚,则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引起便血。1临床病例2017年8月12日,泾川县玉都镇某养殖场从张掖市购回架子西门塔尔牛20头,运回第二  相似文献   

14.
正脾胃不和是指脾胃机能失常而引起的消化不良。1病因病机本症多因饲喂失调,劳逸不当,使脾胃的受纳、腐熟、运化、传导功能失调而造成。1.1因久渴失饮而饮冷水太多,或久卧寒湿之地或被阴雨苦淋,阴寒之邪侵入畜体,传于脾胃,脾胃阳衰,腐熟运化机能失常,而成胃寒证。1.2因暑期炎热,失于饮水,或乘饥而喂热草、谷料太多,致使热积于胃,耗伤胃津,腐熟运化机能失常而成胃热证。1.3因偷吃大量谷料,或突然喂精料过多,致使料毒积于胃  相似文献   

15.
奶牛中暑病西兽医称日射病及热射病,是由于暑热炎天,烈日暴晒或在湿热环境下,体热不能发散而蓄积体内,造成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失调,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机能发生障碍,以及自身中毒病。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先后治愈奶牛中暑病11例。  相似文献   

16.
荆荽汤治疗绵羊和仔猪痘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兽医认为,痘疹是湿热毒气发于肌表的一种时疫。其病因多为暑热炎天,湿地放牧,湿热蒸发,侵入体内,久则化毒而致病;或因圈舍潮湿污秽,湿热之气侵袭,继则透于肌表而成痘疮,其后可彼此接触传染。《家畜传染病学》指出:痘病是由 DNA 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1983~1990年冬春,我县新华、倪家营、板桥等乡的8个村和国营五泉林场的4500只绵羊中发病羊370只,发病率为8.2%。1990年4月15日,县畜牧技术服务公司所属猪供精点饲养的27头甘白仔猪全部发生猪  相似文献   

17.
湿热是家畜的主要致病因素。由于它侵犯畜体的部位不同,病畜的症状也不同。现就湿热的成因和所致疾病的辨证施治,谈点个人临床经验与体会。一、湿热产生的原因湿热为合邪,来自外界,也生于内伤。外感湿热,多与气候、劳役、圈舍等有关。如在暑热季节,雨后太阳暴晒地面,湿热上蒸,家畜在这种环境中劳动、放牧、休息,易感受湿热之邪。湿热内伤,主要与脾胃运化失常有很大的关系。薛生白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这又说明内外二因并非孤立致病。湿热侵犯的脏腑不同,病畜的临床表现也不同。如湿热蕴结胃肠,会出现荡泻如水,粪便气味  相似文献   

18.
<正>痢疾是湿热毒邪郁结腸道所致的以下痢、腹痛,频频努责,排泄不畅,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为特征的病症。常见于犊牛,多发生于夏秋两季。1病因概因夏秋暑热天气,犊牛喝了污水或吃了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以致湿热变毒内蕴侵害腸道,湿热郁蒸,气血阻滞,化为脓血而成痢疾,多发生于1—2周龄犊牛。2症状2.1病初,症见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鼻镜无汗,口热、涎少而粘,不吃奶,眼结膜赤红,头低背拱,  相似文献   

19.
奶牛中暑病西兽医称日射病及热射病,是由于暑热炎天,烈日暴晒或在湿热环境下,体热不能发散而蓄积体内,造成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失调,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发生障碍,以及自身中毒的病。本病多发于酷暑季节。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先后诊治8例,全部治愈,现将典型两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便血即粪便带血,一般有实热型和脾虚型两种,本文在分析病因的基础上,结合治愈病例,提出了治疗的方法,现总结如下。1病因本病以夏秋季多见,冬春较少,多因暑天炎热,过度劳役,久渴失饮或饲喂霉败饲料、热性饲料,饮污浊不洁的水,使热毒郁结于胃肠,热盛则迫血于肠胃,使血离经络溢于胃肠,随粪便而下形成便血。另外,因久病体弱,饲养管理失调,引起中气亏虚,则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引起便血。2辨证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