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研究了该区青冈人工林(QF)、人工混交林(BF)、粗枝云杉人工林(SF)、沙棘灌木林(HP)和刺槐人工林(RP)五种典型森林群落细根的生物量及其碳储量特征.不同森林群落细根生物量和碳储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并与土壤发育程度和树种有关;细根主要分布土壤表层0~20 cm范围内,平均占细根总量的87%,大于20 cm细根也有分布,仅占细根总量的13%;QF、BF、SF、HP和RP细根的生物量分别为3 820 kg·hm-2、2 036 kg·hm-2、1 855 kg·hm-2、1 816 kg·hm-2和1 144 kg·hm-2,碳储量分别为1.91MgC·hm-2、1.02 MgC·hm-2、0.93 MgC·hm-2、0.91 Mgc·hm-2和0.57 MgC·hm-2.  相似文献   

2.
森林细根生产和周转研究   总被引:86,自引:10,他引:86  
张小全  吴可红 《林业科学》2001,37(3):126-138
随着近 2 0多年来对细根功能的深入认识和研究方法的发展 ,林分细根生物量、生产和周转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成为森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在收集了大量研究报道基础上 ,对森林细根研究结果进行综述。结果如下 :细根 (直径 <2~ 5mm)生物量变化在 46~ 2 80 5g·m- 2 之间 ,大部分在 10 0~ 10 0 0g·m- 2 ;细根生物量分别占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和林分总生物量的 3%~ 30 %和 0 .5 %~ 10 % ;北方常绿针叶林平均细根生物量最低 (2 16g·m- 2 ) ,热带常绿阔叶林最高 (10 87g·m- 2 )。细根年净生产量 2 0~ 1317g·m- 2 ·a- 1 ,占林分总净初级生产量的3%~ 84% ,大部分在 10 %~ 6 0 % ;从北方森林到温带、亚热带至热带森林 ,细根生产量呈增加趋势 ;针叶林细根生产在总净初级生产中的比例小于阔叶林 (常绿和落叶 )。树木细根生命周期短至数天 ,长达数年。细根年周转率 4.3%~ 2 73.2 % ,阔叶林细根周转率低于针叶林。细根生产和周转是土壤碳和养分的重要来源 ,细根生产向林地输入的生物量占总输入 (细根生产和地上枯落物输入 )的 6 .2 %~ 88.7%。除气候森林类型外 ,森林生态系统细根生物量、分布、生产、周转还因季节、土壤类型、立地条件和生长发育阶段而异。同时 ,还受树木体内碳  相似文献   

3.
在2010年整个生长季内,采用土钻法和内生长法,对新疆干旱区柽柳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分解与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柽柳群落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大,随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细根生物量的月平均值为54.51g·m–2,群落细根生产量为58.64g·m–2。细根生物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即5—9月逐渐增加,9月达到最大值,9—10月逐渐下降;在土壤剖面垂直变化上,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0~10、10~20、20~30、30~40、40~50、50~60cm各土层细根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19.53%、30.05%、26.41%、12.01%、7.33%、4.67%。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取样时间、不同土层之间的活细跟生物量、死细根生物量均差异极显著。柽柳群落细根年分解量、年死亡量、净生产力分别为17.41、33.75、83.60g·m-2·a-1,年周转率为1.98次·a-1,通过细根死亡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碳为(42.68±5.40)g·m–2·a–1,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2.12%。这表明,尽管柽柳群落通过细根周转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碳仅占现存土壤有机碳的一小部分,但从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柽柳群落细根对干旱区生态系统地下有机碳的补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竹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周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土钻取样法,对湖南会同林区集约经营毛竹林地土壤细根生物量及其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细根生物量为7.734 9 t·hm-2,其中活细根和死细根分别占91.5%和8.5%,并且毛竹林0~20 cm层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分别占林地活细根和死细根总量的57.9%和60%.毛竹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在1年中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变化范围分别为4.864 7~10.796 4和0.353 8~1.005 7 t·hm-2,基本上2-6月份呈上升趋势,到6月份出现最高峰值,8-12月份下降,次年2月为最低值.采用改进的最大值、最小值法计算模型计算出毛竹林细根年生长量、年分解量和年周转率分别为6.895,0.312 4 t·hm-2和0.93次·a-1.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秦岭3种天然林细根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秦岭地区生态治理和森林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柱法对秦岭辛家山林区云杉林、红桦林及云杉+红桦混交林3种天然林进行根系取样,分析细根生物量密度、细根根长密度、细根体积、细根比根长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孔隙度、密度、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和湿度的关系。【结果】随土壤深度增加,3种天然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孔隙度、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和湿度均降低,但密度升高;随土壤深度增加,3种天然林各细根指标均降低,其中细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腐殖质层,各林分在腐殖质层的占比均大于69%;腐殖质层具有最高的细根根长密度、细根体积和细根比根长,分别是淀积层的3.76~4.85、2.63~3.80和1.26~1.67倍,分别是母质层的11.13~14.98、6.32~16.01和1.76~3.28倍;3种天然林中,混交林各土层的细根根长密度最高(平均值为0.45 cm·cm~(-3)),云杉林各土层的细根根长密度、细根体积和细根比根长最低(平均值分别为0.26 cm·cm~(-3)、0.88 mm~(-3)·cm~(-3)和0.60 cm·g~(-1));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天然林分各细根指标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孔隙度、密度、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和湿度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其中细根生物量密度、细根根长密度、细根体积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正相关性最高(r值分别为0.813、0.795和0.784),与土壤密度的负相关性最高(r值分别为-0.715、-0.658和-0.683);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细根分布的第一主成分因子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硝态氮含量、密度、孔隙度、湿度和铵态氮含量;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细根生物量密度的直接正效应最高,土壤湿度的间接效应最高且主要是通过有机质含量的间接效应来实现。【结论】秦岭3种天然林的细根指标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腐殖质层为细根集中分布层;3种天然林分中,混交林的细根发达程度最高,云杉林最低;根系分布受多种土壤因子影响,影响程度表现为有机质硝态氮密度孔隙度湿度铵态氮;土壤有机质含量直接影响细根生物量密度;土壤湿度主要通过土壤有机质的间接作用影响细根生物量密度。在对秦岭地区进行生态治理和森林恢复工作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细根生物学特性,合理配置不同树种,注意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从而起到维护森林生产力,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云南省普洱市主要植被思茅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大小分布及变化特征。[方法]分别在5、8、15、25、3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内,利用内径为8.5 cm的根钻分3层(0~10、10~20、20~30 cm)获取思茅松与其它物种的细根、粗根及死根生物量数据。[结果]表明:随着思茅松人工林林龄的增长,思茅松细根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而其它物种细根生物量呈增加趋势,细根生物量最大出现在3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的思茅松粗根和死根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其它物种及林分的粗根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则随林龄增长而增加。思茅松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土壤深度0~10 cm内,其中,思茅松、其它物种、林分细根生物量以及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林龄和土壤深度对思茅松与其它物种的细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与土壤深度的交叉作用对思茅松细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对死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土壤深度及林龄与土壤深度的交叉作用对粗根与根系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结论]思茅松人工林随着林龄增长,群落结构与树种组成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对根系生物量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2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杉木细根的生长分布情况及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与全氮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壤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杉木细根生物量在不同土壤层次问差异显著,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主要分布在0~15 cm的表层土壤中,占总量的50.35%,15~30 cm层占30.04%,30~45 cm层占19.61%;细根表面积在不同层次土壤间差异不显著,主要分布在0~30 cm层中,为2.86m2·m-3,占总量的79.88%;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杉木细根比根长增加不明显;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杉木细根生物量、比根长和根表面积密度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土壤全氮含量与杉木细根生物量和根表面积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细根比根长存在不太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海高寒区4种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储量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海高寒区选择白桦、青杨、华北落叶松和青海云杉4种典型人工纯林,2019年5—10月采集0~60 cm土层细根样品,测定细根生物量及其C、N、P含量,通过方差分析探究季节、树种和土层对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储量的影响。【结果】白桦、青杨、华北落叶松和青海云杉4种人工林0~6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分别为7.63、6.89、6.11和19.31 t·hm-2,青海云杉林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分(P<0.05)。各林分细根生物量季节差异显著(P<0.05),均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0~20 cm土层占比超过68%,随土层加深呈指数型降低。阔叶林细根的养分含量高于针叶林,阔叶林生长表现出较高的养分需求。各林分细根C含量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N、P含量总体表现为夏季显著低于春季和秋季(P<0.05)。细根C、N和P含量总体上随土层加深而减小。青海云杉林细根C、N、P储量在各季节均...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龄巨桉人工林枯落物和细根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巨桉工业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换时间法",研究一个轮伐期巨桉林枯落物和细根碳储量,结果表明,1~6年生巨桉林枯落物碳储量为0.641~6.648 t·hm-2,不同年龄巨桉林枯落物碳储量1年为2.263±1.022 t·hm-2,2年为3.414±1.873 t·hm-2,3年为2.270±1.262 t·hm-2,4年为2.305±1.664 t·hm-2,5年为3.011±1.630 t·hm-2,6年为4.139±2.509 t·hm-2,6年生巨桉林枯落物碳储量最大.枯落物凋落量在年龄序列中表现为"高-低-高"的趋势;1~6年生巨桉林细根碳储量为0.101~0.637 t·hm-2,不同年龄巨桉细根碳储量1年为0.318±0.109 t·hm-2,2年为0.308±0.139 t·hm-2,3年为0.255±0.154 t·hm-2,4年为0.263±0.076 t·hm-2,5年为0.390±0.128 t·hm-2,6年为0.438±0.199 t·hm-2,6年生巨桉林细根碳储量最大,3、4年生较小,这与细根生物量的年龄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细根是植物根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衡量植物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前人研究表明,细根的生产与周转对细根的寿命、分解和生物量估算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养分和水循环过程。文中系统阐述了细根生产和周转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细根的3种主要研究方法(根钻法、内生长法和微根管法),进一步分析细根生产和周转的影响因素,即除了受植物内在因子(细根构型、根序和化学组成)的制约外,细根生产和周转还受到纬度、海拔、气候、土壤条件、土层深度等环境因子及生物因子的影响;探讨了在植物细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细根深入研究和根系生态学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南斯拉夫共有杨柳树林地15万公顷,仅占森林面积的1.5%,但其木材产量却占全国木材总产量的8%。杨木产量由1950年的10立方米,提高到1985年的120万立方米,增加了11倍,成为当今国际杨树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国之一。该国杨树发展速度之所以快,与其有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密切相关。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南斯拉夫杨树育种的成就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洲黑杨及其杂种在世界和我国杨树栽培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美洲黑杨的天然分布, 生长状况。西欧各国对其珍贵基因资源的重视和利用, 我国引种美洲黑杨的现状及其作用等, 并对我国进一步利用美洲黑杨的基因资源, 促进我国杨树栽培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study the regeneration diversity of Syahkal forests afforestated and natural stands in north of Iran was studied and compar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venness and diversity index.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is study two natural and man-made stands that almost are located in the same height above the sea level were chosen.The area of each stand was 30 ha and the inventory was done by the random-systematic method with a 5R land measurement(500 m2)selected.Also,in order to study the regeneration in the center of each sample piece 125 square meters micro plots were formed.The results show that regeneration diversity index in natural stands is more than that in man-made stands which in this case Mc-Arthur index with 2.41 has the most amount while Simpson index with 0.543 has the least amount.But the evenness indexes in man-made stands are more than that in natural stand which the main reason is the purity of the man-made stand.  相似文献   

14.
我国桉树木材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内桉树木材解剖性质、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的研究现状,对桉树木材性质变异的影响因子及其材性遗传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桉树材性遗传改良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特征。使甘孜州高丘区阳坡,半阳坡以及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两江-河”河谷及其干流的绿化成为全州,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造林难题之一。目前甘孜州造林已经由立地条件较好的深沟采伐迹地更新全面转向上述难造林地区。通过多年的摸索。认为甘孜州造林要依靠科技,充分挖掘,利用州内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从解决四大问题入手,一是绿化思路(先灌,草绿化覆盖,后乔,灌结合造林;突破常规的投入和设计,实行稀树造林,宽带造林和多种围栏造林)的突破与创新,二是造林树草种(乡土地草种的选择和全光照营养袋培育雨季造林)选育,三是造林后期管护(落实专人,村组农户,专业队),四是进一步密切造林本身与广大农牧民增收的关系(发展名特优干果,地道药材的人工,半人工抚育和种植,造林绿化与环境美化,香化,服务生态旅游事业),逐步解决林牧矛盾,林农问题,不断提升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德国南部小城镇加米施-帕滕基兴(Garmisch-Partenkirchen)市为例,在介绍该市园林绿化概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其民居庭院绿化与阳台绿化的特色;并对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国小城镇绿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实施西部大开发,再造祖国秀美山川,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握历史,面向未来,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站在跨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决策,是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促进共同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常绿和落叶阔叶树叶中N和P的变化及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立  罗山 《林业科学研究》2003,16(2):166-170
从叶完全展开到生长季结束对常绿阔叶树种铁冬青、红楠和海桐及落叶阔叶树种日本朴、银杏和木叶的N和P浓度进行了定期测定。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树种新叶的N和P浓度从5—7月急剧下降,然后小幅波动,而老叶的N和P浓度变化缓慢。落叶阔叶树种的N和P浓度随着季节的推移而明显下降。大多数树种的P转移率大于N转移率。常绿阔叶树种的N和P的转移率大于落叶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19.
20.
2004至2005年对田阳敢壮山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共有两栖爬行动物27种,其中两栖动物11种,隶属于5属4科1目,爬行动物16种,隶属于10属8科2目.区系特点为:物种组成较丰富;华中-华南区种类丰富;区系组成较简单,以东洋型和南中国型为主;特有种所占比例较低.提出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加强对该地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合理利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同时加强对乌龟、中华鳖、眼镜蛇等的人工驯化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