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实测数据,黄河泥沙给灌溉带来了诸多问题,针对黄河泥沙产生和淤积的原因,结合宁夏水渠管理的工作实际提出了适合当地条件的防治措施:大力开展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可以从库区引泥沙含量较小的水进行利用.科学调度用水量,减少泥沙进入渠道、沟道和田间.还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增加渠道输沙能力.实践证明,以上措施成效显著,可在多泥沙河流引水灌区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宁夏引黄灌区泥沙淤积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测数据,黄河泥沙给灌溉带来了诸多问题,针对黄河泥沙产生和淤积的原因,结合宁夏水渠管理的工作实际提出了适合当地条件的防治措施大力开展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可以从库区引泥沙含量较小的水进行利用.科学调度用水量,减少泥沙进入渠道、沟道和田间.还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增加渠道输沙能力.实践证明,以上措施成效显著,可在多泥沙河流引水灌区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历史上引黄泥沙利用经验。分析了现阶段引黄泥沙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需采取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流域泥沙治理的目的及现状进行了叙述,着重对泥沙治理技术措施进行阐述,列举了一些国内外泥沙治理技术及方法,阐明了泥沙治理应与泥沙利用、生态发展紧密结合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5.
渠道作为最基本的输送水的水利工程设施,其防渗处理措施直接关系到输送水的质量,只有严格控制渠道的防渗,才能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本文就水利工程中渠道防渗的重要意义做了阐述,并对各种渠道防渗技术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当前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中存在的泥沙处理难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采用折回式冲沙槽处理泥沙的改进方案,彻底解决了河道蓄水坝引用水泥沙处理难题。  相似文献   

7.
考虑了泥沙吸附和解吸、沉降和再悬浮对水相和泥沙相核素浓度的影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吸附动力学方程和泥沙工程学建立了河流核素迁移的整体模型,进而得到分相模型.运用所得的模型对资江核电站排出的Sr在河流中迁移转化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基本上能反映Sr在水体中随水-悬浮泥沙-底泥沙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东雷抽黄引水灌区渠系泥沙淤积问题,探讨通过加大干渠输水流量以减少渠道淤积的可行性。【方法】利用东雷抽黄灌区总干渠的泥沙淤积实测资料,对水沙输移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再依据典型年份不同灌季不同时段引水含沙量高低情况,拟定了加大渠道输水流量的多种方案,对不同方案情况下渠道的冲淤过程及减淤量等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减淤量和抽水费用等的计算结果表明,减淤效果最佳的方案是春灌期间含沙量较低时段加大渠道输水流量,该方案的减淤率为59.63%,减淤耗水费用为9元/m~3,较人工清淤费用(50元/m~3)节省成本82%。【结论】在春灌或夏灌含沙量较低时段,利用退水渠加大干渠输水流量减少渠道淤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不同引黄泥沙和腐殖酸配施量对滨海粘质盐土田间持水量和大孔隙水含量的影响,探究最适宜的引黄泥沙和腐殖酸配施量。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引黄泥沙和腐殖酸配施量对土壤凋萎系数、毛管断裂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和大孔隙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黄泥沙和腐殖酸配施可以提高土壤凋萎系数、毛管断裂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其中S4T1、S4T2、S4T3、S4T4四个处理的土壤凋萎系数比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82.10%、82.68%、81.31%和81.92%;S4T1、S4T2、S4T3、S4T4四个处理的土壤毛管断裂含水量比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31.70%、42.03%、43.73%和46.70%;S4T4、S4T3、S4T2和S4T1四个处理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比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46.70%、43.73%、42.03%和31.70%;S3T4、S2T4、S3T2、S3T3四个处理的土壤饱和含水量比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15.41%、14.78%、14.49%和14.03%。(2)引黄泥沙和腐殖酸配施可以提高土壤大孔隙水含量,其中S1T3、S1T4、S...  相似文献   

10.
辽河中下游泥沙沉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辽河中下游泥沙主要沉积区及对其起控制作用的水沙来源区,以有关水文站年系列资料为基础.运用泥沙收支平衡法、统计学方法,研究辽河中下游泥沙时空分布及主要沉积区沉积量与上游不同水沙来源区水沙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巨流河一六间房河段为辽河中下游强烈沉积区,支流柳河产沙量的变化对辽河下游泥沙沉积量的变化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为缓解辽河下游泥沙沉积问题,亟待加强柳河水土流失的治理.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引黄泥沙对滨海黏质盐土盐分吸附与淋洗的影响机理,利用黄河三角洲引黄灌区亟需处理的大量淤积泥沙,对滨海黏质盐土进行室内和田间配施泥沙试验。室内试验采用土柱模拟的方法,主要研究配施泥沙对土壤水盐吸附和盐分淋洗的影响与变化规律,确定适宜的田间试验配施泥沙量范围。结果表明:(1)配施泥沙可降低黏质盐土对盐分和水分的吸附能力,土壤含盐量和饱和含水量均与配施泥沙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2)随配施泥沙量的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呈现指数递增,但是土壤淋洗脱盐效率并不随饱和导水率的升高而增加,而在配施泥沙量12.9 kg/m~2至139.4 kg/m~2内保持较高水平。(3)配施泥沙能有效抑制黏质盐土表层含盐量,但表层含水量降低明显,当田间配施泥沙量为35 kg/m~2时,与未配施泥沙对照(CK)相比,2016年、2017年表层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低了26.5%、26.6%(P0.05)。(4)配施泥沙后小麦产量均显著提高,2016年、2017年小麦产量最高分别比CK提高了64.4%、29.3%(P0.05)。因此,黏质盐土配施泥沙不仅能有效抑制土壤对盐分的吸附,而且可提高土壤盐分淋洗效率,增加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2.
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黄绵土4种施氮处理在玉米苗期对径流初始产流时间、径流与含沙量变化、泥沙全氮含量及全氮富集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高肥、中肥、低肥处理的产流滞后时间分别为对照的5.5,5.2,2.6倍;径流和泥沙分别为对照的20%,19%,9%和44%,41%,15%;而全氮流失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2%,28%,17%;泥沙中全氮富集率分别为1.24,1.13,1.12,均高于对照的1.08.综合考虑几种处理的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初步得出试验区较理想的施肥措施为中肥处理,即单位施肥量80 kg/hm2.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河流泥沙对一些主要的水利工程的危害,泥沙淤积的原因,主要针对泥沙对水库和泵站的危害论述了防止泥沙的意义和作用,进而对一些防治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探讨,这些措施对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小流域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赋存了大量的泥沙侵蚀特征和侵蚀环境变化信息。它在减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概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和历史侵蚀过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小流域泥沙来源主要从传统方法、元素示踪法及REE稀土元素示踪法方面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小流域泥沙来源及泥沙侵蚀研究的发展,为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水土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小流域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赋存了大量的泥沙侵蚀特征和侵蚀环境变化信息。它在减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概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和历史侵蚀过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小流域泥沙来源主要从传统方法、元素示踪法及REE稀土元素示踪法方面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小流域泥沙来源及泥沙侵蚀研究的发展,为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水土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阿瓦提县灌区是阿克苏地区的产棉大县,由于灌区水源含沙量较大,导致灌溉渠系、耕地淤积,严重影响灌区的农业生产,针对阿瓦提县灌区泥沙淤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通过模拟降雨的方法,探索降雨与农田土壤泥沙产出量的关系。试验表明,10%坡度条件下的泥沙累积量普遍高于相同降雨指数情况下5%的泥沙累积量,在坡度相同的条件下,泥沙累积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坡度为10%降雨量为150mm·h-1条件下,泥沙累积量最大,30min时,泥沙累积量可达到350kg。试验还对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相关的拟合函数。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悬浮泥沙的MODIS影像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遥感监测泥沙原理和MODIS传感器特征的分析,应用不同时间的MODIS影像进行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悬浮泥沙监测。结果表明:(1)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悬浮泥沙含量较高,其中杭州湾悬浮泥沙浓度高于长江口;(2)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水体中的泥沙由再悬浮形成,且冬季泥沙浓度和范围均大于春季;(3)入海径流与海洋动力是影响河口沿岸及近海水域水体悬浮泥沙含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海洋动力的潮流和波浪是主导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由于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导致弃土弃渣直接进入河道现象比较严重,致使施工区及以下河道泥沙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严重影响库区使用寿命和河道行洪安全。本文运用比重法对金安桥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影响河道的泥沙含量进行测定,以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控制措施。结果显示:(1)施工初期和末期的工程开挖对河道泥沙含量的贡献率较大,分别是多年平均值的3.99倍和4.55倍;(2)年内河道上下游断面泥沙含量变化也较大,2005~2008工程区上下游河道断面泥沙含量变化差异性较大,下游泥沙含量分别比上游高出-1.99%、24.58%、27.19%和375.51%。  相似文献   

20.
水体中悬浮泥沙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藻类生长需要适当的光强,水体中悬浮物(如泥沙)的存在,势必对进入水体的光强产生抑制,从而影响藻类生长。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和不同粒径的泥沙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泥沙浓度反而使水体chla最大浓度比空白水体有所增大,100目粒径的泥沙对光线的阻隔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