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86例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入院时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指数与Killip分级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健康正常人(A组),86例非糖尿病急性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Killip分级分组,其中KillipⅠ级(B组)54例,KillipⅡ级(C组)15例,KillipⅢ级以上组(D组)17例,分别检测其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稳态模型(Homa 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IR)及计算住院病死率。结果:B、C、D组的IR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0.01),B、C、D组的ISI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0.01),IR及ISI水平B、C、D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的IR与Killip分级和住院病死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AMI患者入院时的胰岛素抵抗性可预示AMI的严重程度,胰岛素抵抗性越强则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结肠癌(直肠癌除外)的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9—35岁)39例和中老年组(36岁以上)165例,比较两组结肠癌发病部位、形态及病理类型等。结果:乙状结肠癌中老年组占43.6%,青年组占15.4%,右半结肠癌青年组占56.4%,中老年组占39.4%,肿瘤形态类似;青年组低分化癌比率占46.2%,中老年组占23.6%。结论:中老年人乙结肠癌比例高,青年人右半结肠癌比例较高,病理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16及nm2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抑癌基因p16及nm23在53佣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喉正常黏膜组织对比,结合喉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喉癌中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7.2%,nm23的阳性率为52.8%;中、低分化的鳞癌(Ⅱ~Ⅲ级)组p16阳性率低于高分化鳞癌(Ⅰ级)组(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p16的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NM分期Ⅰ~Ⅳ期肿瘤的nm23表达率高于Ⅰ期肿瘤(P〈O.01);颈淋巴结转移组nm23表达率低于非转移组(P〈0.01)。结论:p16蛋白表达与喉癌的细胞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临床分型无关;nm2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型、细胞分化程度无关。两者的检测对估计喉癌的恶性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华毅 《长江大学学报》2006,3(1):217-218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改善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3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分别于入院d2和心功能改善至Ⅰ~Ⅱ级后抽取血清作cTnI、CRP测定。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cTnI阳性率54.1%,CRP超正常范围占78.4%。经治疗心功能改善后患者血清cTnI阳性率21.6%(P〈0.01),CRP超正常范围占35.1%(P〈0.01)。结论:部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恶化时存在心肌损伤或坏死.此过程随心功能改善而改变.部分可能与其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肝外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996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08例肝外伤病例(其中Ⅰ级14例,Ⅱ级28例,Ⅲ级42例,Ⅳ级16例,Ⅴ级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32例;手术治疗76例(单纯肝组织缝补42例,不规则性、清创性肝切除31例,碘仿纱布填塞3例)。结果:本组治愈99例,死亡9例,与肝外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6.6%(18/108)。结论:Ⅱ级以下损伤可适当保守治疗,Ⅱ级以上损伤应强化抗休克措施,依据损伤类型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以彻底清创止血,合理引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星形细胞瘤CT增强扫描特征与其恶性程度的关系,研究CT对星形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17例经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CT增强扫描特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T增强扫描肿瘤强化的形态分6型:(1)囊性伴壁结节型。占20%;(2)假囊伴壁结节型,占14%;(3)实质型,占9%;(4)环型,占16%;(5)多环型,占15%;(6)混杂型。占26%。囊性伴壁结节型及实质型为Ⅰ级和Ⅱ级星形细胞瘤,两者约各占50%;多环型为Ⅱ-Ⅳ级星形细胞瘤,假囊伴壁结节型、环型及混杂型绝大部分为Ⅱ-Ⅳ级星型细胞瘤.分别占92.9%、81.3%、92.3%,其余为Ⅰ级星形细胞瘤。结论:根据CT增强扫描肿瘤强化的特征,对诊断和鉴别星形细胞瘤良恶性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静脉药瘾者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静脉药瘾者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静脉药瘾者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静脉药瘾者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均有肺部急性炎症浸润或多发性肺脓肿。绝大多数累及三尖瓣,多普勒超声赘生物阳性率为82.6%。血培养阳性率56%,痰培养阳性率82.6%。经敏感抗生素治疗,19例临床痊愈。结论:静脉药瘾者右心内膜炎均有肺部感染和肺栓塞,常合并多脏器感染;多普勒超声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预后多良好。  相似文献   

8.
选取断奶獭兔3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用添加中草药0g/kg(Ⅰ,对照)、6g/kg(Ⅱ)、9g/kg(Ⅲ)和12g/kg(Ⅳ)的饲料饲喂60d,测定各组初始体重、期末体重以及饲料消耗量,以了解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獭兔增重和料肉比的影响,并对各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Ⅱ、Ⅲ、Ⅳ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Ⅰ提高13.67%、18.28%、20.92%,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Ⅰ、试验组Ⅱ、Ⅲ、Ⅳ的料肉比分别为3.82:1、3.59:1、3.51:1和3.46:1,试验组Ⅱ、Ⅲ、Ⅳ的料肉比分别比对照组Ⅰ降低了6.02%、8.11%和9.42%,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Ⅱ、Ⅲ、Ⅳ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9.8%、25.8%和29.1%,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脑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SLE脑病21例均行CT或MRI检查。结果:本组头颅CT检查15例,仅8例异常;头颅:MRI检查7例.6例异常。脑部损害呈多部位、多病变与多灶弥漫的特点;以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者,其头颅影像学表现多正常或损害较轻.其预后也较好(治疗有效率为78.6%);有神经损害或意识障碍者.影像学下脑部损害较明显,其预后亦较差,有效率仅为18.2%。结论:本病脑部损害较弥漫,损害形态各异,脑部损害情况与临床表现类型以及预后密切相关.以神经损害或有意识障碍者其脑部损害较重,预后较差;MRI头颅检查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125例胰头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胰头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胰头癌125例的诊治经验。125例中行根治性切除37例(根治性切除组),手术方式包括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按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非根治性切除88例(非根治性切除组)。结果,根治性切除组37例手术时间为3.5—8h,出血量为400--1800mL;37例中病理确诊为高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22例,低分化腺癌9例,未分化腺癌2例。根治性切除组与非根治性切除驵1、3、5a的生存率分别为63.6%、31.6%、10.8%对32.1%、8.8%、o,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可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一岛叶“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侧裂一岛叶“锁孔”入路治疗5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肿与内囊后柬关系,将其分为内囊前型及内囊前后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出现脑疝;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ADL)分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个月,失访2例。神经功能按ADL分级进行测评:I~Ⅱ级21例(40.38%),Ⅲ级18例(34.62%),IV级9例(17.31%),V级2例(3.84%),失访2例(3.84%)。内囊前型者30例,其中I~Ⅱ级17例(56.67%),HI级10例(33.33%),IV级2例(6.67%),V级1例(3.33%)。内囊前后型者20例,其中I~Ⅱ级4例(20.00%),UI级8例(40.00%),IV级7例(35.00%),V级1例(5.oO%),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经外侧裂一岛叶“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及恢复快等优点;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内囊前型者术后功能恢复优于内囊前后型者。  相似文献   

12.
马威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1,19(2):127-127,133
目的:总结多发伤时腹部伤及腹部多脏器伤的救治经验。方法:收集本院近3a收治的腹部创伤315例,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15例中多发伤189例(60.0%).休克183例(58.1%);保守治疗75例.手术治疗240例。210例行诊断性穿刺.结果假阴性率为5.7%。本组死亡27例(8.6%).其中死于手术前后各10例.术中7例;死因为失血性休克14例、术后MSOF10例、感染3例。结论:腹腔穿刺阳性或体征明显者应立即剖腹;腹膜已破的穿透伤大多需手术.因胃肠伤污染时间延长造成的危害远大子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肿瘤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64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理分级情况。结果:全部164例观察对象中,预后较好66例,约占80.5%;预后较差22例,约占13.4%;死亡10例,约占6.1%,其中,Hunt-Hess Ⅴ级2例, Hunt-Hess Ⅳ级6例,Hunt-Hess Ⅲ级2例。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接受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因而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耳后野照射方案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90例茎突后间隙受犯的鼻咽癌初治患者,第l段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放疗,第2段放疗采用耳前野加耳后野放疗。按第2段放疗耳后野不同照射时间、分次剂量随机分为3组:常规剂量组(n=30)、低剂量组(n=31)和后加量组(n=29)。常规剂量组耳后野剂量为每次2Gy,与耳前野相隔6h后照射;低剂量组耳后野剂量为每次lGy,与耳前野相隔6h后照射;后加量组为耳前野照射结束后耳后野照射,每次剂量为2Gy;3组耳后野放疗剂量为10--20Gy,放疗总剂量为肿瘤量(DT)68—80Gy。结果: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后加量治疗3个月后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83.3%、90.3%和82.8%,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耳炎发生字分别为71.9%、47.4%和44.4%.Ⅲ-Ⅳ级口腔粘腰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3%、28.8%和17.2%,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或后加量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为<0.05)、但低剂量组与后加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耳后野低剂量或后加量放射治疗方案的疗效稳定且毒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膜后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原发性恶性肿瘤56例的CT表现,着重观察肿瘤的形态与密度、对周围结构的浸犯及远处转移.采用病理与CT对照分析。结果:间叶性肿瘤42例(占75.0%).以实性为主(占55.4%),部分肿瘤对周围组织有侵犯及远处的转移;神经源性肿瘤8例(占14.3%),均为单侧.以实性肿块为主(占75.0%);生殖胚胎来源肿瘤6例(占10.7%).均为单侧.以囊实混合为主(占66.7%)。结论:腹膜后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类型可以反映其病理改变.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家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9-2001年在息烽县下阳朗鼠情监测点捕获的457只小家鼠标本,以体重为指标。参照繁殖特征,用数理统计方法将小家鼠划分为4个年龄组。其体重标准为幼年组(Ⅰ)体重小于或等于8g,亚成年组(Ⅱ)8.1~14.0g;成年组(Ⅲ)14.1~20.0g;老年组(Ⅳ)体重20g以上。不同年龄组繁殖力有着显著差异.随种群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PPH治疗Ⅰ~Ⅳ度痔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0~20min,术后平均住院2~5d,术后需止痛剂6例,术后恢复正常生活的平均时问5.5d。术后4周随访,满意36例(85.7%).基本满意6例(14.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PH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对肛管直肠功能影响小等优点,但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38例为2次出血,3例为3次出血;87.8%患者有高血压病史,82.9%第1次出血后血压控制不良;出血类型以基底节-基底节最多(65.9%);2a内复发出血最多(75.6%);临床表现重,预后差。结论:高血压控制不良是再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基底节-基底节为复发性脑出血的最常见类型,积极治疗高血压病对预防复发性脑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高血压小脑出血破入第四脑室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行手术治疗的29例高血压小脑出血破入第四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肿位于单侧小脑半球18例,位于小脑蚓部9例,小脑半球及蚓部同时累及2例。第四脑室及环池受压、变形16例,环池消失1例,梗阻性脑积水形成7例。血肿完全清除21例,大部分清除8例,再出血2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6个月,28例预后按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13例,Ⅲ级8例,Ⅳ级3例,Ⅴ级1例。结论合理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可改善高血压小脑出血破入第四脑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老年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早期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60岁)早期CHF患者(A组)76例的基础病因、诱因、临床特点和并发症,以成年(20—59岁)早期CHF(B组)100例做比较。结果:A组的病因以冠心病为首位(占38.2%),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占23.7%)和退行性瓣膜病(占15.8%);B组则以风湿性心脏病占首位(占28%)。诱因中两组均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但A组有14.5%的患者是排便困难引起,显著多于B组(P<0.025);A组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者显著多于B组(P<0.05—0.005);治疗过程中出现洋地黄中毒、血压不降及低血钾、低血纳等副反应A组亦高于B组(P<0.0l一0.005)。结论:老年早期CHF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及护理,尤其是对症状的判断、药物副作用的观察、饮食和大小便的护理及心理健康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