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玉米施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合理应用玉米专用缓释复混肥 玉米专用缓释复混肥是按照玉米生育期对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需要,运用平衡施肥原理配制的一种多元素复混肥,具有养分含量高、配比合理、肥效长、使用方便、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因复混肥分解慢,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专用肥中营养比例和数量的要求也不一样,要注意与单质化肥配合施用。生产中应注意专用肥浓度较高,应避免与种苗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性小麦品种和半冬性小麦品种区试资料的分析摸清了两种不同类型小麦三个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即小表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作用,春性小麦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半冬性小麦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且三者之间存在强烈的交互作用,相互矛盾,相互补偿。  相似文献   

3.
广西特定蔗区甘蔗专用肥配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广西旱地甘蔗模式施肥公式及参数,确定适合特定蔗区崇左、驮卢、扶绥、宁明等糖厂蔗区施用的甘蔗专用肥配方为总养分29.8%,N、P、K配比为8-11.8-10。经田间肥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9.8%甘蔗专用肥、30%普通复混肥和常规施肥(CK)甘蔗平均公顷有效茎数(条)分别为61650、60150、61350,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102435kg、91530kg、84345kg,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4.49%(绝对值,下同)14.30%、14.06%;施用29.8%甘蔗专用肥比30%普通复混肥和常规施肥(CK)的农业纯收入公顷分别增加1962.9元和3256.2元  相似文献   

4.
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旗叶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光合器官,探明旗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对小麦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2008-2009年参加四川省小麦区试的35个品系为研究材料,通过在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旨在探明各时期旗叶对小麦穗长、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去除旗叶对小麦千粒重影响最大,其千粒重减少14.7%,抽穗后7 d和抽穗后21 d去除旗叶对小麦千粒重影响较大,分别降低13.9%,14.1%;而对穗长、穗粒数和小穗数影响较小;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同,且不同品系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小麦穗粒数形成的基因型差异及增粒途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27个穗粒性状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小麦穗粒数形成过程中的各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穗粒性状基因型在分化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分化小花数和可孕小花数上均有明显差异。特大穗型小麦的小花分化速率最快,分化持续时间最短。穗粒数对小麦产量提高的贡献最大,穗粒数与千粒重之间不存在负相  相似文献   

6.
黔西北山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育种途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唐映军 《种子》2003,(1):8-9
采用多元回归、多元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黔西北山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三要素中,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是穗数,其次是千粒重,最后是穗粒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区小麦高产育种应走大穗较多穗型求高产的育种途径,为本区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常用叶面肥在小麦上的增产效果,设置5个处理(水溶性肥、十二元素、磷酸二氢钾、尿素、空白对照),进行产量相关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对增加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成穗数有一定的作用。小麦喷施水溶性肥、十二元素、磷酸二氢钾、尿素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喷施水溶性肥、十二元素较对照增产较少。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产量形成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小麦生理生态学理论,建立了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最终产量模拟模型(WYSM),作为小麦生长模型的子模型。模型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孕穗期水分、低温霜冻、高温及生长后期干热风对冬小麦粒数的影响,将灌浆期分成3个阶段,引入3个品种参数,考虑每个阶段最大灌浆速率,并利用温度、水分、籽粒体内N/C比等因子进行修正,考虑源库限制,最后采用产量构成因素方法建立小麦最终产量模型。利用北京地区和河南地区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WYSM模型对小麦产量构成因子及最终产量的模拟效果很好,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高,粒数、粒重、产量及灌浆过程模拟的相对均方差(NRMSE)为4.2%~10.9%,相对误差(RE)绝对值的平均值为2.9%~6.7%,决定系数R2为0.88~0.99,说明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机理性而且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灌浆期绿叶数和冠层温度的连续观测发现:小麦品种间冠层温度差异显著,可分成3种类型:即温度偏低型、中间型、温度偏高型;绿叶数和冠层温度之间关系密切,温度偏低型小麦的绿叶数无论是在乳熟前期还是在乳熟后期均多于暖温型小麦。  相似文献   

10.
在河西走廊荒漠化区域的非耕地上,采用网棚基质栽培模式,研究了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与微型薯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微型薯产量的原料依次是生物复混肥〉消毒杀菌剂〉保水剂〉粘合剂;原料间最佳组合是:粘合剂2g/m2,保水剂4.50g/m2、生物复混肥970g/m2、消毒杀菌剂90g/m2;原料间粘合剂、保水剂、生物复混肥、消毒杀菌剂重量比是:0.0019:0.0042:0.9095:0.0844。随着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微型薯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在增大,当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超过0.25kg/m。时,对微型薯的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抑制作用。经回归统计分析.多功能专用肥最大利润施肥量为0.26kg/m2,微型薯的理论产量为1.69kR/m2.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6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采用肥力中等的红油土进行盆栽试验,对试制的含有N、P、K、Zn、Fe5种元素的四种草炭复混肥制品(酸化处理、加水处理、干混处理、肥料混合物)进行了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草炭复混肥制品均明显的提高了小麦生物学产量,增加了根系干重;减少了土壤对Zn、Fe、P的固定作用,作物吸收养分量增多。在4种复混肥中酸化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加水处理次之。不同施肥方法对复混肥效果有一定影响,分层施用优于混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包膜复混肥的应用效果。采用多点试验,研究了包膜肥对油菜产量、养分积累以及土壤养分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复混肥相比含量,全量包膜复混肥能够极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平均产量可达2 501.00kg/hm2,增产率平均达到13.72%;可以显著提高油菜茎秆产量,对根产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角果皮产量基本不受影响;包膜复混肥能够促进油菜养分在后期快速积累,主要表现在氮和钾的积累方面,磷的积累量没有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包膜复混肥养分释放在衡阳表现较好,湘潭次之,宁乡最差;氮肥效果在衡阳地区与油菜生长相协调,钾肥效果在湘潭地区得到体现,磷肥没有表现出缓控释肥的效果;土壤养分浓度与土壤温度是造成包膜复混肥养分释放差异的重要原因。此外,N-P2O5-K2O(12-6-7)的油菜专用肥进行包膜后,能够提高油菜的产量,但在不同的地方使用效果不同,其中磷的养分释放不能与油菜生长相协调,必须通过大配方小调整或改变包膜技术来实现缓控释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王岩 《小麦研究》1996,17(3):17-19,16
本文介绍了1994年1995年两年的研究结果;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千粒重和穗粒重,而粒数又受有效小穗数的多少和每小穗粒数所制的,其中穗数多少,又与有效分蘖存在密切关系。有效分蘖数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粒数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穗数与粒数呈显著负相关。通过北项研究在小麦育种中合理地协调产量三要素的关系,选育高产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密度对杂种小麦群体茎数调节作用明显,冬前亩茎数达到较高水平,随密度增大,表明更显著,因此,增加杂种小麦的有效穗数,应重视冬前分蘖数。杂种小麦产量水平较高,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穗粒数较多是杂种小麦的优势。杂种小麦穗值产价随密度增加而降低,而粒值产价随密度增加而升高,重值产价变化不大。低密度条件穗值产价最大,高密度条件,粒值产价最大。  相似文献   

15.
以10个超级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株高与穗部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及穗粒数的改良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株高呈负相关。而与穗长、分化小穗、结实小穗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穗长并口结实小穗数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最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我国超级小麦的育种目标应是在一定群体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粒数来提高小麦的单稳重。在穗粒数的改良过程中,应选育矮秆、大穗、结实小穗数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王碧英 《耕作与栽培》2004,(4):22-22,24
连续3年分期播种试验探讨了小麦主茎叶片数的变化与温光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小麦主茎叶片数均与播种一生理拔节期经历的天数呈正相关关系.与此时期的平均日长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包膜复混肥在油菜上的应用效果,实现高产高效栽培,于2010—2011 年以‘湘油1613’油菜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2 个地方设计小区试验,研究2 种施肥条件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普通复混肥处理的基础上,包膜复混肥提高油菜产量平均达到10.23%,提高了油菜大部分性状的变异程度,仅有每角果粒数的变异性低于普通复混肥处理,其中地上部干重变异系数达到最大值0.58,千粒重的变异最小。包膜复混肥对根干重的变异性程度的提高达到最大值0.24,对产量变异程度的改变最小,仅有0.02,可以认为包膜复混肥能够改善油菜的生长形态,获得高产的同时可以起到稳产的效果。与普通复混肥相比,包膜复混肥提高了各性状之间以及各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因此通过包膜复混肥提高油菜产量,主要加强了对性状株高、分枝数、茎干重、角果皮干重、每株角果数的提高。包膜复混肥处理的前2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5.49%,分别代表了油菜的整体生长状况与角果性状的信息,普通复混肥处理的前3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9.00%,分别代表了主茎性状与产量的信息,角果性状的信息和主茎与千粒重的信息。不同施肥条件下,各性状的重要程度发生改变,施用包膜复混肥条件下,茎干重、角果皮干重、产量、株高、主茎节数、每株角果数具有较大的重要程度,应进行重点选择,可作为施用包膜复混肥料的条件下评价油菜生长状况与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年份对小麦穗数穗粒数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的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和高产攻关,对小麦的穗数、穗粒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似栽培条件下,有的年份间穗教相差较多,有的年份间穗粒教相差较多。年后幼苗阶段积温,是决定穗数多少的主要因子;小麦返青后5d平均滑动气温首次≥4℃至拔节前的天数,是决定穗粒数多少的主要因素。但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不论什么年份,均可获得足够的穗数和较多穗粒数。  相似文献   

19.
核桃专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核桃种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核桃专用肥以复混肥搭配有机肥为主,肥料利用率较低,且会造成肥料浪费,增加施肥成本;本研究结合核桃需肥规律和核桃主产区土壤养分情况,针对核桃专用肥的施用现状在云南核桃主产区进行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应用研究,旨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施用量和提高核桃产区土壤微生物活性;在肥料施用期间检测土壤微生物情况以及功能菌株的定殖情况,并对处理过的核桃植株进行农艺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16-6-8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油枯发酵)能促进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的繁殖,抑制真菌的生长,对4株功能细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具有一定辅助作用;16-6-8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烟梗烟末发酵)对核桃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综合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施肥成本,发酵烟梗烟末形成的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成本较低,且核桃田间表现和产量更高,因此在核桃生产上推荐烟梗烟末发酵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  相似文献   

20.
钾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模拟试验方法,以不同穗型的两个小麦品种烟农15和鲁麦22为供试材料。系统研究了施用钾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能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提高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量;促进氮素和钾素的吸收,增加氮素在植物体内的积累量;提高小麦旗叶中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施钾明显增加了旗叶的叶面积,但对旗叶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施钾也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且施钾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同,小穗型品种烟农15以粒重的增加为主,其次为穗粒数和成穗数;大穗型品种鲁麦22主要增加的是粒重,对穗粒数和成穗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