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南阳的蚕业生产由盛至衰,又由衰至盛,但南阳的蚕业教育却由盛而衰,近年来河南省唯一设在南阳农校的蚕学专业却一直招不到学生,本文介绍了南阳的蚕业生产现状及教育现状,分析了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1云南蚕业科技发展现状云南蚕业科技推广的骨干为各级蚕桑站,目前全省有蚕桑站26个,管理和技术服务从业人员6000多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60人,中级技术人员316人,其他人员5512人。共有普种场4个,家蚕原种场1个,缫丝企业12家,从事蚕桑研究的科研单位主要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6,(18):88-89
本文着重阐述我县蚕业生产现状、蚕病发生状况与蚕业发展的关系及蚕病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茧价降低时,可通过降低成本,依托厂家、政策倾斜保障农民利益,维护蚕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北安市蚕业生产现状,总结了其发展对策,以期为北安市蚕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蚕业区划的原则,将重庆蚕桑产区分成4个较独立的区划类型,总结不同蚕区的生产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云南省蚕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蚕业科技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多.深人分析云南蚕业的实际和蚕业教育的现状,当前云南蚕桑生产产量低、效益差的根本原因在于蚕业技术人才缺乏,导致先进的生产技术得不到普及应用.为实现云南蚕业高质量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云南蚕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蚕种生产,全省实施原种统一管理,蚕种品种对路,质量进一步提高,微粒子病比2001年下降1个百分点.计划生产原种4万张,实际完成4.2万张,为计划的105%;春季计划生产普种266万张,实际完成252万张,为计划的95%.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省蚕业科学技术普及率不高,高产技术不配套,蚕农放养技术水平偏低,多数蚕农还是采用传统的养蚕方式。因此急需总结一整套蚕业增产放养综合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以提高柞蚕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蚕业放养综合技术通过采取柞蚕场地园林化建设技术和柞蚕放养技术相结合,达到柞蚕放养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蚕业生产决策支持系统属于典型的半结构化、多层次、多目的的决策支持系统。本文主要探讨蚕业生产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构建方法,它包含了蚕业生产方面数据库的设计,包含了构建在此基础上的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库、知识库的功能特点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黄维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163-163,174
旌德县是安徽省老蚕区之一,产茧量曾居全省第4位。因受蚕茧价格波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国家对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等影响,蚕业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急需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调整发展思路,加强宣传引导,比照粮食生产出台优惠政策,确保蚕业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南阳市蚕业生产历史悠久,目前现状是基础条件较好,但是生产区域化、分散化,无规模优势。笔者提出的对策是坚持和完善"公司+农户"的模式,推进蚕业产业化,稳定蚕业生产技术队伍,加强市场、政府监管力度,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创出优势品牌。  相似文献   

14.
安康市蚕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渠  彭云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61-2761,2785
分析了安康市蚕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区位优势,提出了安康市蚕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加速我省蚕业发展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省蚕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提出了依靠科学技术,改革蚕业生产方法,拓宽蚕业生产之路来振兴蚕业思路与所要采取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鲁山县蚕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鲁山县蚕业生产发展历史、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蚕业政策、科技转换、项目争取、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提出发展思路,以期为鲁山县蚕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总结分析了广东省发展新蚕区和实现“全年二化白茧化”的经验,介绍了广东蚕业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在分析我省蚕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九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起源于中国的蚕丝业,是我国既古老又新兴的产业,柞蚕生产历经2000多年,桑蚕生产历经5000多年的历史至今生生不息,自然有其资源配置和经济效果以及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维护的合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  相似文献   

19.
一、宁南蚕业发展现状 宁南蚕业以其无可挑剔的优势成为了全县农民致富、财政增收不可缺少的强势支柱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蚕区遍布全县25个乡镇,全县养蚕人口9.6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63.1%,养蚕农户2.3万户,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户数的71.8%.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还草,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非常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不懈地努力。因此,必需精心组织、周密筹划、因地制宜,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名优特绿新农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三农”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