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菊 《四川蚕业》2011,39(2):39-39,55
<正>防微工作是蚕种生产过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蚕种场提高产品质量的首要课题,其好坏直接影响种场的兴衰成败。而作为"蚕种生产第一车间"的农村原蚕基地在防微控微方面又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种场因原蚕区微毒侵染而造成蚕种超毒烧种甚至停产停业的现象已司空见惯。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认为原蚕区防微工作必须在  相似文献   

2.
<正> 1992年9月3日—9日,北方蚕业经济技术协作区会议在河南召开。宁夏、新疆、甘肃、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吉林、辽宁九省(区)以及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蚕学会和河南省科委、省纺织工业厅等部门的代表共64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正> (一) 第四届北方蚕业经济技术协作区会议,于1993年8月20日到29日在山西省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北方蚕区的陕西、河南、新疆、辽宁、甘肃、宁夏、山西等7个省(区)的代表共50人,四川、江苏省的代表应邀到会指导,山西省重点市县的蚕桑科技人员和外贸等单位50余人列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对山西吕梁,运城两蚕区的晋城、长治、阳城、屯留、沁县、武乡、代县五县二市的蚕桑生产进行了实地考察,然后集中到太原进行了经验交流和  相似文献   

4.
《北方蚕业》2001,22(1):47
北方蚕业经济技术协作区第十届年会于2000年年底在陕西西安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甘肃、新疆、宁夏、陕西等北方蚕区10个省、自治区蚕业生产、教学、科研单位的代表共计50多人,陕西省蚕桑主产区的地(市)县科技人员20余人列席了会议。会议由陕西省园艺蚕桑站、陕西省丝绸进出口公司及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共同承办。国家茧丝办、农业部、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科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到会指导并发表了讲话。会议听取了中国蚕学会的学术报告,交流了北方各省蚕业生产情况,研究了协作区今后的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北方蚕业经济技术协作区常务理事长张明发同志代表协作区第三届理事会在本届年会上作了题为“团结协作结硕果,继往开来谱新篇”的工作报告。对协作区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协作区自1989年成立以来,先后在陕西、河南、山西、新疆、河北、辽宁、吉林、宁夏召开了10次年会,通过一年一次的省、区交流,加强了省区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蚕业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的传播应用,推动了北方各省区的蚕业经济发展。由协作区总部负责,先后开展了两次优秀论文评选,近二百篇论文获奖,为协作区各省区基层蚕技人员晋升职称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北方蚕区出人才、出成果。举办了三期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培训班,为协作区有关省区培养了桑蚕种检验检疫技术人员,开展统一标准的检验检疫,起到了对家蚕疫病进行联防联治作用,有效地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的蔓延,确保了我国北方蚕区的蚕作安全。   会议交流了各省区蚕业生产情况。2000年全国茧、丝、绸市场逐步升温,尤其是茧价大幅度提高,农民养蚕收入增加,北方蚕区又掀起了栽桑热潮。与会代表认为,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山川秀美工程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实施,为北方蚕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北方地域广阔,气候干燥,是天然的优质茧产区。各省区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指导思想,贯彻协作区章程制定的“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加强协作,大力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北方蚕区建设成中国的优质茧基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会议代表就北方省区在“十五”期间如何发展蚕业提出了很好建议:(1)建立具有北方蚕区特点的示范样板点。结合退耕还林,治山治沙工程,选育栽植适应北方气候的优良桑品种,建设生态——生产型桑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兼作采叶养蚕。(2)在适宜地区搞蚕桑规模发展,推行“公司+农户”模式以及股份制经营,培育茧、丝绸交易市场,使蚕业生产在部分地区成为主导产业。(3)柞蚕茧市场近几年持续看好,柞蚕蛹食用供不应求,河南、山西、陕西等省都有数百万亩柞坡未进行柞蚕放养,北方蚕区应大力协作开发利用柞蚕茧生产资源。(4)继续协作推广先进的蚕业生产新成果、新技术、新设备,努力提高蚕种、蚕茧质量,以质量求发展,力争把北方蚕区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优质茧丝绸基地。  相似文献   

5.
2010年8月28-31日北方蚕业经济技术协作区第十九届年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西、陕西等北方省区的蚕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及企业代表共45人到会。  相似文献   

6.
北方蚕业经济技术协作区第十三届年会,于2004年8月24日至28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辽宁、内蒙古、宁夏、陕西、河南、甘肃、山西等7个省、自治区的代表共84人,湖南省蚕种工作站、蚕桑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到会指导,江苏、浙江有关单位也派代表列席了会议.会议由北方蚕业经济技术协作区常务理事长、陕西省农业厅园艺蚕桑站站长张明发同志主持.  相似文献   

7.
牛虹 《北方蚕业》2007,28(4):69-70
1 发起与筹备 1989年4月12日在四川眉山召开的全国蚕种生产会议上.北方组(11个省、市、区)讨论意见.为促进北方蚕业发展.开展北方地区蚕业经济技术的交流.与会者一致同意成立北方蚕业协作区.并建议由陕西省园艺蚕桑站负责筹备.  相似文献   

8.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蚕区生产已成为蚕种生产的主要形式,近几年来,桑螟在湖州农村暴发成灾,导致原蚕区生产的蚕种毒率超标,直接影响原蚕区的稳定,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00年云巢原蚕村共生产毛种110878张,无一淘汰,无毒率达到88.32%,有效控制了微粒子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北方蚕业经济技术协作区第六届年会在河北省召开北方蚕业经济技术协作区第六届年会于1995年8月17日至24日在河北省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北方陕西、河南、山西、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北京、河北九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50多人,农业部农业司,...  相似文献   

11.
<正>微粒子病是饲养家蚕时易发且高发的一种病,春季极易发生。春季梅雨季节频繁,日照少,微粒子孢子繁殖迅速,使微粒子病难以彻底控制。蚕微粒子病是由原生动物细胞孢子虫纲的微孢子虫寄生而起的传染性原虫病。因病原寄生于柞蚕和家蚕(桑蚕),故又分别称为柞蚕微粒子病和家蚕微粒子病。1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1.1胚种传染患病雌蛾体内的病原可侵入卵巢,并寄生于蚕卵胚胎中,传入下一代蚕体造成发病。又称经卵巢  相似文献   

12.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生命,而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又是蚕种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淮阴蚕种场自1997年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消毒防病措施均以微粒子病防治为中心,蚕种质量特别是无毒率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同行业的一致好评,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与各位共同探讨一下"防微"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通过蚕种遗传给下一代的传染性疾病,被列为蚕种质量的检疫对象,蚕种一旦感染了此病,将给蚕种生产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在2013年春季曾大爆发微粒子病,引起了总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通过狠抓落实防微工作措施,不仅于2013当年秋季打了个翻身仗,之后两年连续几期生产中微粒子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近两年防微工作总结如下。1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来,家蚕微粒子病对我省蚕种和蚕桑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所造成的损失亦越来越重,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尽管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效果甚微。为此,根据生产上遇到的实际情况,本着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提出几点意见,供专家和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防治家蚕微粒子病药物进行了综述,分别从蚕业生产中常用的消毒药物和治疗药物的种类、作用效果、作用机理进行全面分析,为合理使用防治微粒子病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开发新型防治家蚕微粒子病药物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的慢性蚕病,主要传染方式是食下感染和胚胎传染两种,对蚕桑产业具有毁灭性的危害。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是繁育优品质蚕种,保障蚕业正常发展的关键。川渝地区科学的设定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体系,有效降低了对蚕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19.
20.
锡东蚕种场绝大多数的蚕种生产都在原蚕区。原蚕区生产在农村大环境中进行,地理分布松散、生产设施落后、饲养水平参差不齐,一旦存在家蚕微粒子病原,扩散快,污染环境严重,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控制其发生和蔓延将严重影响蓬勃发展的蚕桑产业。在这方面江苏省蚕种管理所高度重视,把镜检毒率从2%降到0.5%,原种检测要求也很高,坚决选用无毒的优质原种,使家蚕微粒子的再传播途径得到遏制。笔者在养蚕实际生产过程中对防治微粒子病做了一些深入细致的措施,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所在如皋原蚕点2005年因微粒子淘汰卖丝茧不制种户三户占养蚕户比例20%,当年自己场部检测淘汰蚕种1331张种,而2006年笔者蹲点后,未淘汰一张蚕种,送省蚕种公司检测两批无毒),现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对策作一浅析,愿与大家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