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绿化》2005,(1):27-28
第一条 为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2.
《甘肃林业》2011,(3):14-1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林业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3.
《林业工作参考》2007,(1):101-107
第一条为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的管理,提高国家重点公益林的森林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正常使用和林权所有者、经营者和林木管护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云南省森林条例》、  相似文献   

4.
推进国土绿化的法律保障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正式颁布了。这部经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称新森林法),将成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鼓励亿万人民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国土绿化进...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以下简称《防沙治沙法》)已于200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它的实施,将为防治土地沙化、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自2002年1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是防沙治沙工程的一个里程碑。认真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是沙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的一项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7.
7月 2 7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办法》)已由自治区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这是我区林业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是推进依法行政、实现依法治林的重要举措 ,对推进我区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林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森林法办法》结合我区实际 ,进一步作出了许多更具体更便于操作的规定 ,进一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区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 ,为依法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推进国土绿化 ,改善生态环境 ,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 ,实…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颁布十周年之际,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国义就贯彻实施《森林法》情况答省电视台记者问。任国义说:《森林法》颁布以来,极大地推动了我省林业事业的发展,有效地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了林业和森林生态环境,对我省林业建设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  相似文献   

9.
《云南林业》2012,(1):40-41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管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农村能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和行为,提高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农村能源建设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的原则。与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兴边富民工程、革命老区建设、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九大高原湖泊治理等重大项目及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7月25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张家口、承德地区草原生态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维护草原生态平衡,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作出本决定。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结合本自治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自治区境内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利用、管理以及其他改变森林生态环境的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 第三条 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不断扩大森林资源,实现自然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绿化与生活》2010,(7):16-19
<正>(1999年9月16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巩固绿化成果,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3.
<正>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和《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要求,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出发点而建立的。保护区内严格依法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活动干扰和生态环境破坏,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保护、恢复、发展湿地生态资源和不降低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利用自然资源,逐步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多  相似文献   

14.
资源保护     
鄂尔多斯市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鄂尔多斯市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于1999年6月2日,2004年7月6日经鄂尔多斯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由副科级晋升为副处级建制,隶属鄂尔多斯市林业局,编制5人。鄂尔多斯市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主要负责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相似文献   

15.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颁布已近半年了。全省人民宣传贯彻新森林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这部经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新森林法),已经成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鼓励亿万人民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国上绿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法律保障。新森林法开宗明义指出:本法立法宗旨就是“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上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2月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云南省森林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木材运输及其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木材,是指原木、锯材、木片、薪材(大头直径5厘米以上)、木炭、树皮、树根、树蔸和活立木(胸径5厘米以上)等。木材的具体名录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公布。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木材运输管  相似文献   

17.
第一条:为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加强对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8.
《新疆林业》2008,(4):11-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5月29日审议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将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实施办法》从改变我区生态环境、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提供良好发展空间出发,在国家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为依法防沙治沙提供了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9.
《河北林业》2014,(8):30-31
近年来,易县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始终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依法治林,适时开展林业执法专项行动,严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法制建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从该县近几年开展林业行政执法的总体情况来看,传统林业行政执法体制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特别是《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对林业行政执法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林业综合执法必须适应新形势,正视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具体措施,把全县的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一是打破原有设置,重建执法机构。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草原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草第一次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愈加重视。我国第一部《草原法》颁布的时间?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5年6月18日审议通过,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历经17年的运行,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