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松毛虫(Dendrolimus)是桂林市全州县主要的松树食叶害虫,赤眼蜂(Trichogramma)寄生于松毛虫虫卵,能适当控制松毛虫的发生。通过踏查采集全州县不同地点松毛虫卵块,在实验室孵育至赤眼蜂羽化,抽样并利用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cytochrome oxidaseⅡ,COⅡ)及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2区基因(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2,ITS-2)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全州县松毛虫种类主要为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及思茅松毛虫(D.kikuchii),赤眼蜂寄生率分别约为50%和65%。赤眼蜂有3种,分别为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和T.umerus。其中,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为常见种类,T.umerus此前未有寄生松毛虫虫卵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应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已有近百年历史。1936年我国广东省进行了赤眼蜂防治甘蔗螟的试验。在林业上,1958年江苏省利用松毛虫卵繁殖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良好。1964年吉林省林科所利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防治落叶松毛虫获得成功,找到  相似文献   

3.
应用赤眼蜂是我国生物防治中较普遍的一种方式。采用3种赤眼蜂品种(松毛虫赤眼蜂,暝黄赤眼蜂,广赤眼蜂)对辽宁阜新地区油松毛虫进行了对比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松毛虫卵的寄生和防治效果方面都以松毛虫赤眼蜂的防效最好,2015年和2016年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分别为83.13%和84.26%,防效分别为88.89%和90.20%。  相似文献   

4.
<正> 我省利用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防治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her)]始于1969年,但随着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发展,逐渐发现该蜂对落叶松毛虫卵的寄生率低(0—16.3%),防治效果差。到八十年代初,生产单位已不再使用其防治松毛虫。1982—1984年,为摸清赤眼蜂对松毛虫卵寄生率低的原因,我们利用本地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在保证使用壮蜂和严格按林间放蜂技术操作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自一九七○年开始,在有关国营林场、人民公社的配合下开展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研究。通过三年来的试验研究,初步摸索出一套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方法。今年第一代松毛虫卵期,在浙南、浙北、高山、丘陵等各种不同地形、林型、和虫情的条件下,释放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总面积达一万亩以上,普遍收到良好效果,最高达96.2%(见一九七○~一九七二年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效果总检表)。取得了放蜂的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6.
应用带病毒的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思茅松毛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松毛虫赤眼蜂室内饲养观察实验及2004~2005年在思茅松林间释放携带病毒的松毛虫赤眼蜂卵卡防治思茅松毛虫的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室内平均羽化率为84.3 %,对思茅松毛虫卵的平均寄生率为87.6 %;思茅松毛虫的林间防治效果分别为81.7 %和84.8 %.利用卵寄生蜂-松毛虫赤眼蜂作为媒介昆虫传递思茅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防治思茅松毛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效益分析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是生物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山西省灵丘县从1982年开始引用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试验,经过4年繁殖、释放防治,油松毛虫终于控制在经济阈值水平之下,这种有虫不成灾的良性循环持续了18a之久。赤眼蜂停止生产、释放后,近几年油松毛虫又开始大面积发生危害,20  相似文献   

8.
我市丘陵地区的马尾松林,几乎年年都有松毛虫发生,轻则受害,重则成灾。在“以菌治虫”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最近几年,开展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试验。1978年,在本所周围第一代松毛虫卵期放蜂治虫500亩,平均寄生率62.2~92.95%。第二代松毛虫卵期放蜂治虫210亩,平均寄生率75~81%,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放蜂区,基本抑制了松毛虫的大发生。几年的实践证明,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主要优点有:(一)繁殖赤眼蜂的工艺简单,生产方便,掌握了繁蜂技术,就可以利用简单设备大量繁殖利用;(二)使用简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9.
林间挂放喷涂有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卵卡,试验结果表明,林间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平均39.4%,室内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80.0%。林间观察到刚羽化的第二代赤眼蜂在松毛虫卵上活动。携带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通过其寄生行为可把病毒传递到松毛虫幼虫期,松毛虫幼虫病毒感染率3.0%,松毛虫蛹期没有观察到松毛虫病毒传递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浙江省安吉县龙山林场连续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以下简称赤眼蜂、松毛虫),放蜂量每亩高达20万头以上,寄生率虽在80%~90%以上,但松毛虫还是经常发生,因而对赤眼蜂的治虫效果产生了怀疑。为此作者进行了调查和试验,探索提高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效果的途径。本文着重报道放蜂量及放蜂效果,并对某些有关问题加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数量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和白跗平腹小蜂是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卵寄生蜂。松毛虫黑卵蜂对马尾松毛虫的数量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能提高该蜂的寄生率。利用卵寄生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应发挥各种卵寄生蜂的作用,特别不能忽视和削弱松毛虫黑卵蜂的作用。营造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混交林是充分发挥各种卵寄生蜂自然调节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松毛虫赤眼蜂寄主范围较广,在防治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等害虫方面有较好效果.笔者介绍了松毛虫赤眼蜂的寄主、蜂种和保存方法,从蜂种处理、定期解剖、接种、粘卵卡、冷藏保存5方面总结了松毛虫赤眼蜂的接种繁育技术,从虫情调查、放蜂时间、释放方法、注意事项4方面阐述了松毛虫赤眼蜂的林间放蜂技术.最后提出了赤眼蜂的质量、放蜂时间和数...  相似文献   

13.
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类型区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分析了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发生类型区(丘陵区、山区和越冬代、第三代)马尾松毛虫的试验情况,发现利用赤眼蜂对丘陵区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进行规模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山区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对第三代松毛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在我场已试用多年。实践证明,赤眼蜂对降低虫口密度,控制虫灾蔓延都有较好的效果,而且还能克服化学防治带来的一些弊病,具有一定发展前途。现将我场几年来试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情况整理如下。一、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赤眼蜂是多种卵寄生蜂,在自然界中,寄主多,繁殖力强,周期短,属于完全变态。发病起点温度为5℃,发育一世代需有效积温为235日度左右。  相似文献   

15.
应用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赤松毛虫林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松毛虫严重危害油松、赤松、落叶松的正常生长,为了选择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林间开展赤松毛虫的防效试验。通过抽样调查卵期赤眼蜂寄生率、2龄幼虫病毒感染率、幼虫下树前死亡率和越冬后幼虫死亡率,对直接喷洒传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利用赤眼蜂为媒介传递该病毒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赤松毛虫卵期赤眼蜂寄生率比对照提高25%左右。直接喷洒CPV病毒的防效要优于利用赤眼蜂携带CPV病毒进行防治的效果,2龄幼虫病毒感染率、幼虫下树前死亡率和越冬后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20%、4.1%和4.0%,二者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及抽样调查,初步探讨了马尾松毛虫卵密度对其三种主要寄生蜂——松毛虫赤眼蜂、松毛虫黑卵蜂和白跗平腹小蜂的寄生效率的影响以及各寄生蜂在卵块单位上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随着生境单位(这里为单株树)卵块数的增加,松毛虫赤眼蜂和松毛虫黑卵蜂的发现卵块数相应增加,但白跗平腹小蜂的这一反应不明显;随着卵块的增大,各蜂的卵块发现率和发现卵块寄生卵粒数亦相应增加,但发现卵块寄生率呈相反趋势;在卵块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白跗平腹小蜂的寄生卵数大于其它两蜂;在搜寻寄主卵块时,松毛虫赤眼蜂和松毛虫黑卵蜂有相互离异的趋势,而松毛虫赤眼蜂和白跗平腹小蜂有相互吸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一九七二年我省开始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面积逐年增加,一九七二年仅两个县防治二百零一亩,一九七三年增加到十四个县一万一千亩,今年发展到二十个县十四万亩.三年的实践证明,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具有省劳力,成本低,无残毒及一定的持续效果等优点,有的地区,配合其他综合防治办法,逐步起到控制松毛虫害的作用.我省在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中,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在寄主卵的贮存、繁蜂、放蜂及效果检查等方面摸索了一些经验教训,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推广工作中,于1975年第一代松毛虫蛹期,从林间采集到一种松毛虫蛹期寄生峰——大腿峰(Brachymerqa SP)。通过松毛虫和柞蚕蛹(茧)接种,发现都能产卵繁殖后代。在林间初步试用,可提高寄生效果40.5%。为了利用蛹期天敌、对该蜂进行了一些观察、繁殖利用试验。现将其结果整理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充满着矛盾,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的统一。在自然界中,生物间矛盾和斗争是永远的,相生相克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赤眼蜂寄生松毛虫就是一个斗争和相克的现象。赤眼蜂和松毛虫的斗争犹如两军对战,通常情况下,赤眼蜂自然繁殖,对松毛虫的发生起一定抑制作用。但由于受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赤眼蜂不能大量  相似文献   

20.
白石山林业局利用赤眼蜂防治落叶松毛虫,防治面积巳达到全局落叶松人工林总面积的50%。虫口密度巳由初期的平均每株17.4头,下降到每株0.08头。有虫株数从初期的83%,下降到0.011%。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改进了赤眼蜂的繁育方法,为防治落叶松毛虫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赤眼蜂,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