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绿豆地方种质资源鉴定和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湖北省338份绿豆豆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鉴定和评价了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产量、百粒重等主要数量性状,并对部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和品质鉴定。结果表明,湖北省绿豆豆资源在单株英数和单株产量这2个性状上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品质方面,绿豆粗蛋白含量的变异性较大,遗传多样性高,各种质间总淀粉含量差异较小,遗传性状相对稳定,但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在不同的种质间有一定的差异。湖北绿豆的抗病虫性普遍较差,大部分种质都为高易感资源,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加强本地品种的改良和外来优异种质的引进。另外,结合田间考察和筛选,发掘出了一批对绿豆遗传育种有益的种质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利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绿豆种质资源,选择有代表性的58份材料,基于绿豆不同资源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旨在为当地高产绿豆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地对绿豆单株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荚重单株荚数单株地上部生物量荚粒数主茎分枝数株高主茎节数主茎粗;对58个绿豆品种13个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得出,在欧氏距离平方为4.3处,可将58个品种分为四大类群。第Ⅱ大类群包含3个品种:绛县绿豆、晋绿豆7号和冀绿0308,这三个品种的13个性状指标除百粒重、荚长、荚宽外,其他性状表现均为最好,在本地育种时可作为骨干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利用绿豆种质资源,以来自全国20份绿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10个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并且同时进行相关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茎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9.21%,单荚粒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表现最高,为1.956;相关性分析中,单株产量与百粒质量、单株荚数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把20份绿豆种质资源分成5大类群,其中第Ⅱ类群的单株产量、单株荚数表现最佳,可以作为选育高产量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0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指标集中在累积贡献率达79.193%的4个主成分中,其中第2主成分与单株产量、百粒质量密切相关,贡献率为18.94%。综上所述,20份绿豆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变异潜力较大。综合评价表明,横山大绿豆、龙博9号、中绿5号可以作为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绿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来源的28份绿豆种质资源为试材,对9个性状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参试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张绿2号、冀绿0816、张绿1号、122-225、JLPX02和科绿2号6个品种的加权关联度较高,综合性能较好,可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依据系统聚类分析,可将28份绿豆种质资源聚为三类。  相似文献   

5.
在彰武地区开展绿豆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保绿200403、潍绿8号、品绿08106、保942 4个品种生育期适中,稳产、丰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较好,较当地品种辽绿6号产量均有所提高,适宜在彰武地区种植。冀绿7号产量及性状不及当地参照品种,不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宁夏麦区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为拓宽宁夏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及挖掘育种骨干亲本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来源于国内外的251份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与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及聚类分析,并计算Shannon-Wiener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隶属函数值,对供试小麦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51份小麦种质的10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5.01%~37.01%,9个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为2.05%~12.56%;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17~2.30,平均为2.27。10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9个品质性状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251份小麦种质分为六大类群,类群Ⅰ~Ⅵ包括材料数分别为35、40、53、55、40和28份,其中,类群Ⅰ的平均出粉率(69.58%)和容重(797.74 g/L)均最高;类群Ⅱ的平均穗长(10.00 cm)、结实数(18.18个)、穗粒数(54.07粒)、穗粒重(2.30 g)、吸水率(62.82%)和硬度指数(72.59)均最高;类群Ⅲ的平均株高最矮(73.53 cm);类群Ⅳ的平均穗下茎长(41.94 cm)和湿面筋含量(33.95%)均最高,水分含量最低(11.76%);类群Ⅴ的平均千粒重(40.92 g)、经济系数(0.43)和降落值(356.74 s)均最高;类群Ⅵ的平均分蘖数(4.96个)、小穗数(19.01个)、粗蛋白含量(16.10%)和沉降值(43.12 mL)均最高,表明各类群中含不同的优异性状。基于隶属函数值可把251份小麦种质资源分为163个等次,其中,黄-3、甘育4号、鉴076、M6445、宁春55号、陇春34号、ND646、宁春40号、济麦20号、陇春39号、宁春33号、郑麦1308、甘春24号、陇春29号、陇春23号、掖丰315和武春4号等17份种质排名前12名。【结论】251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综合评价优异的17份种质资源可用于宁夏小麦农艺与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大蒜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并对大蒜种质资源进行初步鉴定及综合评价,以期全面了解大蒜种质资源特性,对今后开展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株高、假茎直径、叶长、叶宽和单头鳞茎重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计算其变异系数,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4.072%~67.993%,其中,假茎直径、叶长、叶片数和鳞茎盘厚的变异系数均大于40.0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不同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鳞茎高、鳞茎横茎、鳞茎盘直径、鳞芽背宽和鳞芽高是影响蒜头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包含在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6.226%,主要因子为鳞茎横径、株高、单头鳞茎重、鳞芽高、鳞茎高、鳞茎盘厚和叶片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20.00处可聚为七大类群,其中第Ⅳ和Ⅴ类群种质的综合表现较好,且大部分为贵州本地资源。通过计算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得分,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21份种质,其中有20份种质来自贵州。【结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差异较大,其中贵州大蒜种质资源综合表现优异,是筛选优良大蒜种质资源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8.
对青海省的388份大麦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连续3a的农艺性状鉴定和连续2a的抗病性鉴定,从中筛选出优异地方种质资源10份。鉴定结果表明:1、大麦在其适宜种植区域是优势作物,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和抗病性,可作为抗性育种的种质资源。2、具有很强的地域生态特点。  相似文献   

9.
86份酸枣种质资源筛选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酸枣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优良酸枣种质资源。[方法]对86份酸枣种质资源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并利用9个I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通过对15个农艺性状综合评价,从86份酸枣种质资源中筛选出5份优良种质资源。9对ISSR引物共扩增出2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60~0.81,平均值为0.70。在遗传系数0.57的水平上86份酸枣种质资源被分为两大类,其中79份种质资源聚为A类,7份种质资源聚为B类。[结论]该研究为酸枣种质资源分类、鉴定和新品种选育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九五”国家攻关子专题“蔬菜优良种质评价和利用研究”的任务要求 ,从国家种库中提取经“八五”初评的优良大白菜品种材料 78份 ,自 1997年秋季开始 ,每年秋季进行田间种植 ;调查各品种的农艺性状、抗逆性、抗病性 (主要是霜霉病、病毒病的抗病力 ) ,1998年评选出优良大白菜品种 46份。 1999年对评选出的大白菜优良品种进行更新、繁种 ,并进行再次田间种植 ;调查农艺性状、抗逆性、抗病性 ,最后筛选出 3份大白菜优异种质———李楼中纹、河北石特 1号、山东福山包头 ;其中“河北石特 1号”被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评为农作物优异种质 1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籽瓜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深度挖掘籽瓜优异种质应用潜力,采用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对100份籽瓜种质资源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7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53~1.65,14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0.41%~35.56%,各表型性状间具有遗传相关性。以欧氏距离为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0份籽瓜种质资源聚为5大类群,其中第Ⅴ类群具有高产特性,可作为育种亲本材料。主成分分析提取前7个主成分,其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4.185%,可以作为籽瓜种质资源主要评价指标;籽瓜种质资源的综合得分范围为-2.78~2.86,依据综合得分排序,筛选出了3份优异籽瓜种质资源材料。本研究从多角度系统评价籽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可为后续籽瓜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及遗传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非洲引进的70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28个农艺性状和稻瘟病抗性的鉴定评价。结果表明,28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e′)平均值为1.12;引进的非洲稻种表型具有丰富的变异,但是总体的遗传多样性不高。通过考察鉴定,初步明确其主要特性是红米多、品质优、高结实率和抗病性好。从这70份非洲稻种资源中筛选出16份优异资源,可供深入研究与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1 035份陕西大豆种质与从中选出的102份初选核心种质间15个农艺性状的差异,检验了初选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结果表明,初选核心种质的生育类型、种皮色、生长习性等15个农艺性状表型频率和生育期、百粒重、株高等5个数量性状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与总体资源基本一致;初选核心种质15个农艺性状的Shannon-w eaver和S im 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总体资源差异不显著。表明初选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全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东北大豆骨干亲本种质资源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开发和利用优异大豆种质资源,以前期试验筛选获得的50份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生态区的骨干亲本为试验材料,系统地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并对群体的遗传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农艺性状变幅较大,变异系数不大,说明资源群体有少数极端类型品种存在;遗传相似系数分析表明50份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同源性较大;聚类结果显示材料间差异不大,分类不明显;最终筛选得出部分株高、百粒重等重要农艺性状具有优势的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芽用特性优良的绿豆品种,为绿豆芽菜生产及芽用绿豆品种的培育提供资源材料,以来自亚洲不同地区的67份绿豆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测定了不同绿豆芽菜的外观及生长指标和营养功能品质指标等13项芽用特性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等方法对各材料的芽用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绿豆芽菜的13项芽用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3个芽用特性指标转换为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其累计贡献率达到68.42%。结合隶属函数分析结果,筛选出产量、功能性成分、基本营养成分与外观品质特性较好的品种各10份,为芽用绿豆的品种改良提供了材料基础。依据芽用特性综合指标值筛选出南阳大绿豆、苏绿1号、保定1028、苏绿7号和化西2019等芽用特性优异的绿豆品种10份,为绿豆芽菜的生产提供了优异种质材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绿豆芽用特性评价的数学模型,筛选出可食鲜质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下胚轴长等5个鉴定指标,可作为绿豆芽用特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芝麻种质资源的分类、特性、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山东省编入《中国芝麻品种资源目录》和《中国芝麻品种资源目录》(续编一)的402份芝麻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表明:山东省芝麻种质资源单秆品种多,抗旱性较强,熟期中早,耐渍性较差,较抗病,品质较差。筛选出高含油量芝麻资源4份,较高蛋白质含量的2份,矮秆资源23份,抗旱性强的6份,高抗病资源1份(抗以上的11份),耐渍资源6份,不裂蒴果的3份,千粒重较高的15份(3 g以上)。田间种植表现高产、抗病、优质等综合性状好的优异品种资源21个。列出了特殊优异资源名录并提出了利用设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我国110个山楂种和品种进行了染色体数目观察和农艺、品质、加工、贮藏、矮化等项性状鉴定,获得鉴定评价数据1320个,输入到国家种质资源数据库,鉴定筛选出大果型、高糖、高Vc、极耐贮、优异制汁、矮化、多倍体等21份稀有珍贵的优异山楂种质。  相似文献   

18.
对编入全国芝麻品种资源目录的180份芝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筛选出特高油分含量,高蛋白含量芝麻资源各2份,高产,抗病,不裂蒴优优异资源9份。列出了特殊优异资源名录并提出利用设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优良的糜子种质资源,对23个粳性糜子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23份糜子品种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穗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38,主茎节数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34。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把23份种质分为4大组群,其中,第二组群的内糜1号材料属于早熟、大穗、矮秆种质,应作为糜子杂交育种的亲本加以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20.
正科技日报记者近日从江苏省农科院小麦优异种质资源展示会上看到,1.2万多份小麦种质资源,成为江苏小麦育种科研的大宝库,展示了正在进行抗病(逆)性、品质以及农艺性状等目标性状的精准鉴定的小麦种质资源3004份,科研人员正在推荐低多酚氧化酶活性种质IDO580等优质抗病(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