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穴播条件下株行距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甘肃省酒泉市研究了穴播条件下不同株、行距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种第一年(2004年)行距和株距对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行距从60cm递增至100cm,种子产量也随之从1240kg/hm^2下降到982kg/hm^2,而各株距处理的种子产量则从15cm的1426kg/hm^2依次递减至60cm的807kg/hm^2;行距60cm和株距15cm组合的产量最高,为1833kg/hm^2,100cm行距和株距60cm组合的产量最低,为753kg/hm^2。株行距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枝条密度,但结荚花序数/枝条和荚果数/结荚花序却显著提高。品种间种子产量的差异不显著。品种间的结荚花序数/枝条、种子重量、正常种苗率、发芽势和硬实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播种器由种子仓、导粒管、开沟器3部分组成,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岷山红三叶适宜播种孔径3mm,手动压力使种子仓内缩1.5cm,播种量控制在4.14—4.66kg/hm^2,与实际播种量4.5kg/hm^2相比变幅92.0%~103.6%;岷山猫尾草适宜播种孔径2.5mm,手动压力使种子仓内缩1cm,播量控制在3.58~4.02kg/hm^2,与实际播种量3.75kg/hm^2相比变幅95.5%-107.2%;结合导粒管、开沟器就能使种子均匀地流入播种行中。本播种器播种技术适宜于各种地形条件,在岷县9个乡镇示范推广380hm^2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苜蓿进行行距、灌水、施肥种类及施氮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行距以30em处理产草量最高,每公顷产干草11049kg,比45cm处理增产干草9.9%,差异显著(P〈O.05);以灌水1次为好;施农家肥22500kg/hm^2产干草11403kg/hm^2,增产效果最佳,比施复合肥150kg/hm^2增产干草17.1%(P〈O.05)和施磷酸二铵150kg/hm^2增产干草6.6%(P〈o.05),施磷酸二铵比施复合肥增产9.8%(P〈0.05);施尿素112.5kg/hm^2增产效果好于施尿素75kg/hm^2和150kg/hm^2处理;处理6(彳亍距30cm,灌水3次,施磷酸二铵150kg/hm^2,施氮肥112.5kg/hm^2)和处理2(行距15cm,灌水2次,施农家肥22500kg/hm^2,施氮肥112.5kg/hm^2)分别产干草11818kg/hm^2和11730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4.
不同株距处理对苜蓿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株距对苜蓿种子产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通过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5—70cm的8个处理间,株距40cm和50cm处理种子产量为最高,平均产种子219.0kg/hm^2和211.7kg/hm^2,显著高于其他6个处理,前者好于后者。苜蓿单株分枝数、小花数、结荚数和千粒重随着株距加大而有增加趋势。但以株距40cm处理综合比较表现为优。  相似文献   

5.
青藏扁蓿豆在西宁地区生长良好,但播种当年不能形成种子,返青至成熟约需≥10℃积温3520.8℃,生育期约167d,生长第二年地上生物量鲜草可达18661.8kg/hm^2,干草达4911kg/hm^2,种子产量为487.43kg/hm^2,叶、细枝丰富,茎叶比为1:0.77。  相似文献   

6.
松嫩平原苜蓿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嫩平原,应用正交试验对苜蓿产量进行行距、灌水、施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30cm行距处理产草量最高,干草产量15389.66kg/hm^2;灌水以3次和1次为好;施农家肥22500kg/hm^2增产效果好于施磷酸二铵150kg/hm^2和施复合肥150kg/hm^2处理;施尿素112.5kg/hm^2增产效果最佳,平均产干草14673.61kg/hm^2;行距30cm、灌水3次、施磷酸二铵150kg/hm^2、施氮肥112.5kg/hm^2处理产干草19395.83kg/hm^2,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钾肥,氮肥的影响最小;最高产量预期值达到578.55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氮肥81.0-114.75kg/hm^2,磷肥218.75-262.0kg/hm^2,钾肥96.0-138.0kg/hm^2,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1.76,2.08:1.17-1.33.  相似文献   

8.
直穗鹅观草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野生直穗鹅观草相比,经过十多年引种驯化的直穗鹅观草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生产性能,在林西县生育期约100d,平均干草产量可达4753.3kg,hm^2,生长2年和生长3年的种子产量平均达724.5kg/hm^2,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比野生直穗鹅观草增加17.0%和23.4%,干草产量与垂穗披碱草(4625.8kg/hm^2)和无芒雀麦(4788.2kg/hm^2)相近,但种子产量明显低于垂穗披碱草(1312.5kg/hm^2)和无芒雀麦(781.7kg/hm^2)。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高寒阴湿区引进10种国外优良牧草,通过3年的生育期和产草量测定,结合抗病虫害能力、家畜适口性评估以及牧草营养成分的分析,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的优良牧草品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苏丹草、俄菜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丰产性好,适口性佳,适宜在高寒阴湿地区推广。其中,俄菜年平均产量(干重)为69500kg/hm^2,粗蛋白含量为20.1%;紫花苜蓿年平均产鲜草产量折合干重为15500.0kg/hm^2,粗蛋白含量为18.6%;苏丹草年平均产鲜草产量折合干重为18800kg/hm^2,粗蛋白含量为14.8%。  相似文献   

10.
同德短芒披碱草的驯化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同德短芒披碱草的栽培驯化情况及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该品种抗旱、耐寒、耐盐碱,品质优良,各类牲畜均喜食,生育期110—120d,成熟整齐,落粒性小,籽粒饱满,千粒重达3.8—4.6g,平均株高115.6cm,产青干草5708.8~7825.4kg/hm^2,产籽629.7~841.3kg/hm^2,适宜在海拔高度4200m以下的地区推广种植。是青海省高寒牧区进行草地建设、退耕还林(草)和生态治理工程中最适宜的优良牧草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EM在燕麦种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湟源县申中乡一块日照不足的燕麦试验地上 ,通过EM原液浸种、叶面喷施的方法处理后 ,对燕麦的生长和产草量进行观测 ,结果表明 :EM试验区产干草 45 5 2 .5kg hm2 ;对照区产干草 32 0 1kg hm2 。实验区产干草比对照区增加 42 .2 2 % ,比附近种植燕麦农户的平均 3780kg hm2 增加 2 0 .4%。这说明EM能有效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取撒播、条播、穴播和育苗移栽4种栽培模式种植黔引普那菊苣,观测其生育期、再生速度、产苹量。结果表明:黔引普那菊苣在黔南温热地区4种栽培模式上均能很好地完成生育期,不同栽培模式之间生育天数、生长天数以及再生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4种栽培模式以穴播产量最高,撒播次之,育苗移栽最低,条播、撒播、穴播分别比育苗移栽提高8194、9134和10146kg/hm2,差异显著(P〈O.05)。建议田间规模种植时采取穴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康巴老芒麦的种植方式、不同行距、不同追肥量、不同基肥和多效唑等种子生产关键技术对康巴老芒麦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蘖-拔节期追施120kg/hm2复合肥可提高老芒麦种子生产性能;50cm行距时老芒麦种子产量最高达1 440kg/hm2,40cm行距时老芒麦牧草产量最高达10 170kg/hm2;180kg/hm2复合肥较150kg/hm2牛羊粪更有利于老芒麦种子生产;在孕穗期喷施PP333可明显降低植株高度,减少倒伏,提高种子产量,但高浓度处理对种子生产不利,多效唑处理对种子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N、P肥对裸燕麦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研究了N、P用量及其配比对裸燕麦(4600)秸秆株高、秸秆产量和种子产量,以及小穗数、单株粒重、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株高外,施肥处理对裸燕麦各生产性能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施N量0~135 kg/hm2或施P量0~90 kg/hm2下,随施肥量增加,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均明显提高.在N90P90和N135P90时,裸燕麦种子和秸草产量最高,分别为3 400 kg/hm2和20 700 kg/hm2.种子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和穗粒数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5).裸燕麦秸秆产量yg或种子产量ys(kg/hm2)可用其与N (kg/hm2)和P (P2O5,kg/hm2)肥间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yg=16 380.76 14.811xN 32.272xP-0.015xN2-0.114xP2 0.026xNxP(R2=0.886***)和ys=2 597.605 12.369xN 4.277xP-0.067xN2-0.006xP2-0.020xNxP(R2=0.959***)很好的估测.  相似文献   

15.
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 cv.Qingyin No.1)采用不同施钾处理,探讨不同施钾对其种子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并对产量性状和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找出最佳的施钾量,为青海省燕麦种子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钾肥能显著提高青引1号燕麦各产量性状的增加。在施N54.75kg/hm2和施P2O551.75kg/hm2的基础上,当施K2O分别为10~20 kg/hm2、20~30kg/hm2、50kg/hm2、30~40kg/hm2、30kg/hm2和60kg/hm2时,青引1号燕麦小花数、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粒长、粒宽、千粒重达到最大,分别为2.7个、86.7个、2.56 g、1.604 cm、0.318cm和33.50 g。青引1号燕麦在施K2O40kg/hm2时,种子产量及蛋白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6425.3kg/hm2和864.9kg/hm2,其种子产量与施K量间可用ys=5164.65+49.94 K-0.52 K2预计,蛋白产量与施K量间可用yp=618.29+7.00 K-0.050 K2预计。青引1号燕麦种子产量与各产量性状间的数量关系可用ys=-19268.1-519.2 Fs+780.6 Ns-219.1 Li-2035.1 Swi+665.5Lg+19047.6 Wg表示。小穗数、粒长、粒宽对种子产量的增加直接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青藏高原燕麦种子生产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施肥水平对燕麦Avena sativa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燕麦种子高产的施肥量,为提高燕麦种子生产能力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的施氮梯度范围,施氮对燕麦产量和品质影响作用明显,施氮水平与种子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R=0.896 8,P<0.0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蛋白质含量持续增加;而施氮水平与有效分蘖数、小穗数、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之间呈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P<0.01),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施氮60 kg/hm2时燕麦种子产量为4358.5 kg/hm2,达到最高,施肥量继续增加,种子产量增幅下降,投入产出比降低.因此,从高产和高效角度综合考虑,生产中以收获燕麦种子为目的时,施氮量应选择60 kg/hm2,而以生产饲草为目的时,施氮量应选择75 kg/hm2.  相似文献   

17.
皇草不同种植密度对植被恢复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种植密度对皇草植被恢复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栽植密度的加大,皇草植被恢复速度加快。处理2500株/667m2恢复植被盖度达90%以上只需2个月,产草量达134331.0kg/hm2。从经济角度出发,采用皇草进行植被恢复和刈割利用,以栽植22500~30000株/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用正交试验方法 ,通过除杂、施肥、补播等措施 ,对因杂草侵入、缺水缺肥、利用过度而导致建植草种过早丧失生产性能的“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进行复壮试验表明 :施肥是较有效的复壮措施 ,牧草产量至少可提高 6 5 4 % ;10 0 %除杂 ,每公顷施用尿素 150kg、普钙 10 5kg、硫酸钾 30kg ,松土撒播多年生黑麦草种子 13 5kg、白三叶草籽 4 5kg为最佳技术组合 ,两年平均其牧草产量比对照高 2 13倍 ,草层盖度提高 0 71倍 ,草层平均高度比对照高 31 2cm ,草地营养结构也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19.
本项研究采用3种不同的刈割次数处理和7种不同的留茬高度处理。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处理75天/次与30天/次、45天/次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王草的单株鲜重472.07g,鲜草产量341666.7kg/hm2.a;不同刈割高度最佳处理为150cm,与30cm、60cm、90cm、120cm、180cm、210cm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王草的单株鲜重480.0g,鲜草产量332486.7kg/hm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