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现状和发展小杂粮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的发展思路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小杂粮产业;建立优质小杂粮基地,以基地带动生产,提高规模效益;树立品牌意识,创新发展小杂粮产品;加大产后开发力度,实现小杂粮加工增值;拓宽流通渠道,提高小杂粮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
榆林市小杂粮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升陕西省榆林市小杂粮的生产能力及产业化程度,研究了榆林市小杂粮生产发展的现状、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并讨论了小杂粮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结果表明,榆林市小杂粮必须以科技为支撑,以优化小杂粮产品结构、发展传统名牌产品、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品种为核心,建立小杂粮产业基地,推广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发展小杂粮加工以促进小杂粮主食化,从而实现小杂粮产业化发展。指出了榆林小杂粮发展的措施和技术关键,为持续增进榆林市小杂粮生产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小杂粮生产优势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小杂粮是山西省的特色农产品,为了推进山西小杂粮产业快速发展,从环境、品质、技术、品种、政策优势等方面对山西小杂粮产业进行分析,同时找出了山西小杂粮产业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升山西小杂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小杂粮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效益优势,提出了小杂粮产业化开发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发挥山西省资源优势 加快小杂粮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西省小杂粮产业现状,阐述了小杂粮生产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小杂粮前景的策略,促使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小杂粮生产的战略地位1.小杂粮易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生产力稳定2.小杂粮是保健食品原料作物3.小杂粮在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中不可或缺4.小杂粮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来源二、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前景1.加入WTO为小杂粮生产发展带来机遇相比水稻、小麦、棉花等大宗作物,我国加入WTO后为小杂粮生产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从世界范围看,小杂粮栽培面积较小,生产规模小,产量有限,又由于小杂粮生产的地域性和劳动密集型等特点,产量水平低于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作物,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优质小杂粮产品将供不应求。此外,国际贸易的…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绿色小杂粮的营养价值,总结了秦巴山区发展绿色小杂粮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秦巴山区发展绿色小杂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秦巴山区小杂粮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白城市发展小杂粮经济的意义及小杂粮生产现状,分析了白城市小杂粮精深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其发展前景,以期为该市小杂粮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不少地方政府都将小杂粮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发展,有的地方甚至将小杂粮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而且随着小杂粮地位的提高,各地不断提出有关小杂粮的投资计划,资金投入也相应增加。在此,笔者就小杂粮的发展提一点想法,希望与有识之士商榷。  相似文献   

9.
山西是小杂粮王国,品种全、品质高、产量大,在中国小杂粮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省份的小杂粮相比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从国际国内市场上来看,小杂粮需求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山西应立足国际国内市场,着力于小杂粮产业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整合资源突出优势、加快市场建设、打造国际国内名牌,将山西建成中国和世界优质小杂粮基地。  相似文献   

10.
宁夏小杂粮生产布局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宁夏小杂粮生产布局的基础上,提出宁夏发展小杂粮生产的建议是:抢抓机遇,培育市场,提高小杂粮的市场竞争力;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小杂粮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武威市油料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油料产业的行政和技术措施,对于河西走廊油料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者针对定西市农作物品种应用中存在的“多、乱、杂”和布局不尽科学合理的问题,根据定西市区域生态气候类型和品种特性,提出了定西市主要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良种布局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陇东地区主要农作物干旱灾损动态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陇东地区旱灾动态监测及灾损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陇东冬小麦、春玉米的产量资料及其相应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和气象资料,计算作物的因旱减产率,分析不同时期水分亏缺率与作物因旱减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主要农作物的干旱灾损动态评估模型。[结果]冬小麦各类模型的误差值均小于春玉米,冬小麦累乘模型效果好于累加模型和简化模型,而春玉米累乘模型效果明显差于累加模型和简化模型,因此实际应用中要通过比较,因地制宜,选用适合的模型进行监测和评估。[结论]应用干旱灾损动态评估模型可及时了解陇东地区干旱对主要农作物产量影响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西北1熟制灌区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武威绿洲农业试验站设计了蚕豆/玉米间作体系的田间根系分隔试验,研究蚕豆/玉米2种作物间根系分隔和施氮对作物根系空间分布、根系形态的影响.采用根系行分隔法进行田间作物间根系分隔,并用根钻法采集根系.蚕豆和玉米根系主要分布分别在0~40 cm浅土层和0~60 cm土层,且间作玉米根系在60~120 cm比根系分隔的多,较深根系分布有利于玉米的后期竞争恢复生长.玉米根系可以占据蚕豆地下部空间,而蚕豆的根却较少到间作玉米的地下部空间.种间互作和施氮增加了玉米和蚕豆在纵向和横向2个尺度上的根重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根系体积.蚕豆玉米间作和施氮扩展了2种作物根系纵向和横向的空间生态位,改变了作物根系形态,从而增加了作物水分和养分吸收的有效空间.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是重要的杂粮生产省之一,素有"杂粮王国"之称。文章以推进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为目的,详细研究分析了目前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着力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与良种工程、加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整合力度等实现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际小杂粮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系统地分析了云南小杂粮的地位、资源特色、生态、区位、品牌和产业基础等优势;指出云南小杂粮产业化存在着科技含量低、盲目性大、技术落后、无名牌效应等问题。提出了云南小杂粮产业化发展必须统一规划和布局,重点建立绿色或无公害生产基地,积极推广名牌战略,充分应用现代高新技术拓展小杂粮的研发和利用途径等。以期使小杂粮在云南农业产业化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探明施氮对蚕豆/玉米间作体系蚕豆农艺性状和结瘤特性的影响,为河西走廊灌区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氮素管理和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2007年在甘肃省农科院白云试验站分别采用裂区设计和原位根系行分隔法设计了蚕豆/玉米间作体系的氮梯度试验和根系分隔微区试验,研究不同氮水平下蚕豆/玉米种间互作对蚕豆农艺性状和结瘤特性的影响。【结果】施氮对蚕豆地上部生长和产量性状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地抑制了蚕豆结瘤,产生了“氮阻遏”效应,且随着施氮量增加和蚕豆生长,“氮阻遏”效应愈加明显。随着蚕豆与玉米两种作物生长发育,作物根系相互促进作用逐渐增强,显著地促进了根瘤发育,且产生了“减缓效应”,平均为14.4%;根系互作相对于无根系互作处理蚕豆结瘤平均增加10.2%。【结论】蚕豆/玉米种间根系相互作用促进了蚕豆结瘤,减缓了”氮阻遏”效应,显著提高了蚕豆产量性状而实现了蚕豆增产。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3个指标,对甘肃省各地区小麦、玉米、马铃薯、胡麻、油菜、药材、蔬菜和瓜果8类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市具有各自的优劣势作物品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省应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调整各地区的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9.
试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甘肃国统区农业结构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抗战与建国“并行的方针下对甘肃农业经济进行了大力开发.此次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甘肃农业的生产结构,特别是种植业结构、生产关系结构和生产技术结构变化较大.同时,农业中高等教育机构及科研机构的建立,开启了甘肃农业近代化之门,使甘肃农业结构由传统向近代转变.但是,对非必需作物的限种以及鸦片禁种并未全面施行,在一定程度上对甘肃农业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杨宪忠  刘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2,(16):249-250,260
以甘肃省啤酒大麦原种场耕地为例,利用GIS,通过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相结合筛选参评因素,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甘肃省啤酒大麦原种场耕地等级共分5级,其中一等地11.35 hm2,二等地192.27 hm2,三等地205.05 hm2,五等地194.42 hm2,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88%、31.88%、34.00%、32.24%。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并且不同等级耕地的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