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 ,土壤水势 ( ψ)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相同温度下 ,提高 ψ(或增加土壤含水量 )可提高非饱和土壤导水率 ( K) ,并有黄绵土 >土娄土的趋势。根据 K的对数值与 ψ拟合出线性方程 ,在生产实践中测定 ψ值 ,用此方程可计算出 K值 ,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 ,K也提高 ,且呈正相关 ,在同一土壤含水量条件下 ,增加温度可提高 K,增加幅度土娄土 >黄绵土。由 K对数值与温度 ( t)回归出线性方程可看出 ,土娄土和黄绵土的水势温度效应 ( dψ/dt)与 K温度效应 ( dln K/dt)随 ψ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负压式土壤张力计测定法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普通负压式水银张力计最小读数1mm汞柱,即最小读数为13.6mm,水柱,改进后负压式复合张力计读数更精确,最小读数为1.0mm水柱,提高精确度13.6倍,使用其测定土壤水势更准确,田间条件测定土壤水势改以往普通负压式水银张力计一点测定为改进后负压式复合张力计两点测定,并能直接反映田间两点水势差异情况,判断田间土壤水分运动趋势,它使研究温度对土壤水势影响更方便,改装后负压式复合张力计对温度升降造成水势变化是通过U形管式黄液压力计数反映的,所以较准确反映温度对水势影响,因而测得结果更接近田间土壤水势,另外,改装后负压式复合张力计能准确测定土壤水势,通过称重计算出一定时间经过一段距离和横断面土壤水分运动而散失水量,从而求得在稳态流条件下土壤非饱和导水率,为土壤水分运动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3.
非饱和土壤水分一维运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西宁  郭巍  张玉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879-3880
以土壤水动力学原理为基础,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垂直方向上非饱和土壤水分一维运动的数值模型,用以模拟均质土壤在不同初始与边界条件下的水分运动。程序使用面向对象编程的VisualBasic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并通过验证。该模型可以模拟降水和灌溉入渗以及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温度梯度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土壤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梯度对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含水量条件下,增温可提高土壤水势,呈现黄泥巴>Lou土>黑垆土的顺序:在同一含水量条件下,3种土壤在低温区及高温区均随温度梯度增加,土壤水分通量和导水率增大,但土壤导水率随温度梯度变化幅度小于土壤水分通量;温度梯度和含水量相同时,高温区土壤水分通量和导水率大于低温区;土壤水分通量及导水率呈现黑垆土>Lou土>黄泥巴的顺  相似文献   

5.
层状土壤中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随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块尺度条件下的层状土壤中,土壤水力特性及土壤水分变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可以看作是一维随机空间函数的实现。利用AR(1),MVAR(1)和NNM等3种随机生成模型分别生成饱和水力传导度、孔隙大小分布参数和容水度的随机样本,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模拟法对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进行了随机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参数的空间变异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是不同的,土壤参数的方差越大,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越大;土壤参数的空间变异尺度越大,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越大;随机模拟计算所得的水分变量的一阶矩与大尺度模型计算结果甚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高建勇  陈艳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89-4190
基于MATLAB平台,应用有限差分法,对以土壤含水率(θ)为应变量的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模型进行了离散,得到了该模型的有限差分方程,并对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形式简单,计算简便,符合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分析有限体积法在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模型的数值算法上的适用性及优劣,通过算例对有限体积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有限体积法同样适用于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与大多数学者都采用的有限差分法计算结果比较发现两种算法的数值模拟结果相近。但是改变网格疏密后,对有限体积法的计算结果影响不大且与实测值相近,而对有限差分法的计算结果有影响,从而说明在网格稀疏的情况下,有限体积法更好。  相似文献   

8.
田间试验方法确定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田间试验确定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由于所测定的土壤吸力较低,得不到完整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应用受到了限制.对蒸发量大的干旱地区,在田间一定区域,使其土壤与其周围土体隔离,从而可以测得土壤的较高吸力.以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首次在新疆运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计算确定了土壤水分运动参数,是一种简便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间接推求非饱和土壤导水参数方法为现今土壤水分运动研究热点,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法和简单入渗法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以洛川黑垆土为例,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简单入渗法具有较高精度,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法适合于低容积含水量的土壤,在高含水量情况下,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
杨录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76-19377
以土壤水动力学原理为基础,研究了垂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采用非迭代的预报校正法的差分法,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试验实测数据与模拟计算值吻合较好。该方法可以用于实际土壤水分运动的预测和模拟。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结壳法对三种滨海盐渍土的非饮和导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导水率与负压水头呈指数曲线关系,当负压水头达10kPa/时,三种滨海盐渍土的非饱和导水率渭趋一致;在质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土壤盐分、容重、孔隙度以及有机质含量均对非饱和导水率有很大的影响;结壳层的组成不同对测定蜚饱和导水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介纛壳法完全能运用于滨海盐渍土非饱和导水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在土壤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梯度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含水量条件下,增温可提高土壤水势,呈现黄泥巴>土>黑垆土的顺序;在同一含水量条件下,3种土壤在低温区及高温区均随温度梯度增加,土壤水分通量和导水率增大,但土壤导水率随温度梯度变化幅度小于土壤水分通量;温度梯度和含水量相同时,高温区土壤水分通量和导水率大于低温区;土壤水分通量及导水率呈现黑垆土>土>黄泥巴的顺序。同一土壤随含水量增大,土壤水分通量和导水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温度条件对TDR测定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域反射仪(TDR)法是速测土壤水分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快速、使用方便等优点。而土钻法(又称质量法或烘干法)则被认为是测定土壤水分的经典方法。本试验通过这两种方法测定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的土壤不同层次的水分,结果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通常温度(23—31℃)下,对黄土高原土壤用TDR所测土壤含水量比土钻法所测值偏高;温度低于23℃或高于31℃,TDR所测土壤含水量比土钻法所测值偏低。所以,与土钻法相比,TDR法具有一定温度条件的限制性。  相似文献   

14.
以土壤水动力学为理论基础,以原状砂壤土为例,进行了室内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测定.通过实测数据与经验模型Van Genuchten的拟和,对试验结果和拟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计算值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结果表明选用的经验模型是可靠的,确定的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陕西长武王东沟径流小区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土壤水动力学原理 ,以陕西长武黄土沟壑区径流小区土壤为材料 ,用离心机法、水平土柱渗吸法及公式推导法分别对径流小区土壤水分运动参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扩散率、土壤导水率 )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指数关系曲线 ,土壤水扩散率符合抛物线形式以及土壤导水率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长期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水分运动与热力学函数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的土壤,研究了温度、水分、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比较,土壤水势温度效应为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单施化肥;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提高土壤水势可增加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呈现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单施化肥;在相同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增加温度可提高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其导水率温度效应值(dk/dt)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和单施化肥。土壤含水量一定时,随着相对偏摩尔自由能变和相对偏摩尔焓变增大,土壤非饱和导水率也增大,并且高量玉米秸秆还田大于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和单化施肥,拟合得出的相对偏摩尔自由能变和相对偏摩尔焓变与土壤非饱和导水率方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冀宏  张卫勇  郑健  王燕  黄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31-3034
[目的]研究植物混掺物对土壤含水率、土壤保水性和入渗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简单试验仪器设计植物混掺物的室内渗流试验,即在相同入渗水量(注水920 ml)条件下,测定纯土及掺有1%和3%麦秸、胡麻杆及玉米芯8种土壤类型的土壤水入渗的相关参数,比较其土壤含水率和湿润锋推移的差异性。[结果]在植物混掺物的湿润锋推移中,混掺3%麦秸、胡麻杆、玉米芯的无积水时刻分别为79、83和75 min,水平湿润锋入渗距离分别为12.6、12.1和13.2 cm,垂向湿润锋入渗距离分别为14.0、14.5和15.0 cm,以混掺3%玉米芯的土壤无积水时刻少,水平湿润锋入渗距离和垂向湿润锋入渗距离为最高,其含水率低1%~3%。[结论]在耕作层中掺入适量秸秆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性,增加入渗性及墒情,实际耕作中以添加3%玉米芯为最好。  相似文献   

18.
19.
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应用土壤物理学的方法、理论和参数,对研究地区现有的水土保持林的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分析,实验采用了玛立奥特瓶定水头供水的渗透仪法和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其结果为该地区水土保持和森林水文效益评价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覆盖措施对枣园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旨在为新疆绿洲农业红枣种植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在旋耕覆膜、旋耕秸秆覆盖、旋耕裸地和免耕裸地条件下,对五年骏枣枣园的土壤水分和温度进行测量。在田间管理一致的情况下,0-1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旋耕秸秆覆盖〉旋耕覆膜〉免耕裸地〉旋耕裸地;0-25 cm土壤平均温度旋耕覆膜〉旋耕裸地〉免耕裸地〉旋耕秸秆覆盖。旋耕秸秆覆盖和旋耕覆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旋耕覆膜和旋耕裸地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温度,旋耕秸秆覆盖阻碍了土壤温度的升高,免耕裸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